- 韩雪;杨浩;王烨;谷娇娇;高丽;张晓波;李琳琳;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粪便共生菌液进行富集培养,并分离鉴定伯克霍尔德菌。方法收集新鲜2型糖尿病患者的粪便样本,用Postgate液体和固体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和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和微量生化反应进行初步鉴定;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并结合测序技术对菌株进行精确鉴定。结果经革兰氏染色初步鉴定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短杆菌,经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测序鉴定和建立系统发育树后最终确定所得菌株为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结论从2型糖尿病患者粪便共生菌液中分离培养得到Burkholderia cepacia。
2019年11期 v.42 1381-1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田滋润;王烨;韩雪;高丽;谷娇娇;王晓晓;李琳琳;
目的探究糖耐量正常人(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NGT)粪样微生物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对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根据粪样微生物移植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合适供体,收集粪样并按照干预方式处理粪样,-80℃保存。将造胰岛素抵抗模型成功小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高脂饮食组(High fat diet, HFD),高脂+供体粪样共生菌液组(High fat diet+Donor fecal symbiotic bacteria liquid, HFD+DFSBL),高脂+供体粪样菌悬液组(High fat diet+Donor fecal bacteria suspension, HFD+DFBS),高脂+供体粪样无菌滤液组(High fat diet+Donor fecal sterile filtrate, HFD+DFSF),尾尖采血检测各组小鼠的随机血糖、空腹血糖、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和胰岛素耐量实验。结果干预8周后, HFD+DFSBL组小鼠总胆固醇含量与HFD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HFD+DFSBL组和HFD+DFBS组小鼠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曲线下面积与HF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耐量正常人粪样共生菌对胰岛素抵抗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高于粪样中共生菌的代谢产物的影响。
2019年11期 v.42 1386-1389+1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29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丽;王烨;谷娇娇;韩雪;冉菊;李琳琳;
目的以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为研究对象,探讨二甲双胍及粪菌移植技术对其肠微生物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F. prausnitzii)菌的影响。方法将db/m作为正常对照组,db/db小鼠分为db/db模型组、db/db+二甲双胍(db/db+Met)组和db/db+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粪菌液组(db/db+kngt)组。采用16Sr DNA-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粪样中F. prausnitzii菌水平,分析F. prausnitzii菌水平与2型糖尿病相关表型的相关性。结果 (1)与db/m正常对照组相比,db/db模型组粪样中F.prausnitzi菌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甲双胍干预后可明显升高小鼠粪样中F.prausnitzi菌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b/db+kngt组中F.prausnitzi水平有所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小鼠粪样中F.prausnitzii菌水平与小鼠FBG、TC、TG呈明显负相关(r=-0.812,r=-0.761,r=-0.707)。结论肠道F.prausnitzii菌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改善密切相关。
2019年11期 v.42 1390-1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烨;易金阳;韩雪;王晓晓;谢婧雯;李琳琳;
目的研究db/db 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肠道多形拟杆菌、史氏产甲烷短杆菌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相关性,探索肠道多形拟杆菌、史氏产甲烷短杆菌对糖尿病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6周龄2型糖尿病模型组db/db(n=6)和对照组db/m (n=6)小鼠,观察第7周-第12周中2组小鼠的体质量、空腹血糖水平;第12周之后,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的方法测定小鼠粪样中肠道多形拟杆菌、史氏产甲烷短杆菌的数量,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小鼠门脉血和结肠组织匀浆液中GLP-1的水平来反映GLP-1的分泌,并分析肠道菌群的变化与GLP-1分泌的相关性。结果 (1)与对照组db/m相比,第7周-第12周的观察过程中模型组db/db小鼠体质量和空腹血糖明显升高(P<0.01);(2)与对照db/m组相比,模型组db/db小鼠结肠中多形拟杆菌、史氏产甲烷短杆菌的数量增加(P<0.05),且空腹血糖与粪样中多形拟杆菌的变化呈正相关。(3)与对照db/m组相比,模型组db/db小鼠门脉血、结肠组织匀浆液中GLP-1水平降低(P<0.05);空腹C肽水平下降(P<0.05)。(4)模型组db/db小鼠结肠内容物多形拟杆菌数量与门脉血、结肠GLP-1含量(r=-0.63,P<0.01;r=-0.35,P<0.01)呈负相关;史氏产甲烷短杆菌数量与门脉血、结肠GLP-1含量(r=-0.17,P<0.01;r=-0.46,P<0.01)呈负相关。结论肠道多形拟杆菌、史氏产甲烷短杆菌与GLP-1的分泌相关,可能是肠道菌群影响2型糖尿病的重要机制。
2019年11期 v.42 1396-1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下载次数:48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吉芳;伊合山·艾尼瓦尔;张静静;陈杰;王家慧;刘浩;张冰;
目的通过观察HMGB1-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及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及心肌损伤中的表达,以明确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远隔器官心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1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组(假手术组)和IR组(肾缺血再灌注组),每组8只。2组大鼠均切除右肾, C组左肾动脉下穿线不结扎,IR组双线结扎左肾动脉,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45 min再灌注4 h后静脉采血分离血浆,剖胸留取心脏组织。采用TUNEL法检测2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差异;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心肌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D88)、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技术检测HMGB1、TLR4、MyD88、NF-κB的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浆肌钙蛋白(TnI)、HMGB1、IL-6、IL-10、IL-17浓度。结果 IR组细胞凋亡程度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p-NF-kBp65和TLR4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MyD88、TLR4、NF-κBp65、HMGB1在心脏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血浆中IL-17与Tn-I含量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致远隔心肌组织损伤,这种损伤可能是通过HMGB1-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及炎性因子IL-17介导。
2019年11期 v.42 1404-1408+1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下载次数:343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黄国福;冷晓玲;
目的探讨56例肺腺癌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TADC)不同亚型在病灶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CD83、CD34、CD68、α-SMA、CD163和CD1α对56例肺腺癌组织内TAF、TAM、TADC的不同亚型分别进行特异性标记及在癌中央部、癌侵袭前沿及癌旁2 cm的表达水平,分析肺腺癌肿瘤相关基质细胞不同亚型和不同区域的分布差异。结果普通成纤维细胞(CD34~+TAF)和肌成纤维细胞(α-SMA~+TAF)、M1型TAM (CD68~+TAM)和M2型TAM(CD163~+TAM)、成熟DC(CD83~+DC)和未成熟DC(CD1a~+DC)数量无论在癌中央部及癌边缘带,均高于癌旁(P<0.05);6种恶性基质细胞的不同亚型在癌中央部及癌边缘的数量及比例也高于癌旁(P<0.05)。结论作为肺腺癌浸润前沿的边缘带,其恶性基质细胞数量及与细胞功能有关的亚型都比中央区域更具有侵袭性,可作为判断肺腺癌的侵袭性的依据。
2019年11期 v.42 1409-1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卜春艳;王颖;王微;范永周;郭战坤;
目的评估孕期补充叶酸和MTHFR基因多态性分析与子痫前期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子痫前期早期风险预测和预防提供新思路。方法筛选2017年6月-2018年5月于保定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检查经子宫动脉多普勒波分析判定为子痫前期高风险的初产孕妇21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A(n=72)、干预组B(n=72)和对照组(n=71),分别给予0.8 mg叶酸、0.4 mg叶酸和酵母片。统计子痫前期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根据子痫前期发生与否,将受试者分为子痫前期(PE)组和正常组,检测分析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检测比较PE组和正常组不同基因型孕妇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指标的含量和叶酸水平。结果对照组的PE发病率明显高于干预组A和B(P<0.05),干预组A和B的PE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干预组A和干预组B(P<0.05);3组PE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PE组孕妇TT基因型和T677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CC基因型和C677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PE组孕妇血清Hcy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TT基因型的PE孕妇Hcy显著高于CT和CC基因型(P<0.05),正常组不同基因型的Hcy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PE组孕妇血清叶酸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TT基因型、CT基因型和CC基因型叶酸含量逐步递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CC基因型叶酸含量显著高于TT基因型和CT基因型(P<0.05),TT基因型和CT基因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和补充叶酸与子痫前期的发病风险有一定相关性,在子痫前期高风险孕妇中进行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分析,及时补充叶酸,有助于预防子痫前期发生。
2019年11期 v.42 1414-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63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岩岩;童创;梁惠;王建国;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患者肿瘤病理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的表达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2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病理组织标本为乳腺癌组,距离肿瘤边缘>5 cm的乳腺组织为癌旁正常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标本中Ki67、HER-2、VEGF、EGFR蛋白的表达,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中Ki67、HER-2、VEGF、EGFR蛋白表达较癌旁正常组高(P<0.05)。Ki67和EGFR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与年龄无关(P>0.05)。HER-2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年龄无关(P>0.05)。VEGF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与病理类型、年龄无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病理组织中Ki67、HER-2、VEGF、EGFR蛋白的表达可以判定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对乳腺癌诊断、治疗、预后有临床意义。
2019年11期 v.42 1419-1422+1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476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婷婷;王娟妮;吴晓玲;张卫华;赵乃蒙;
目的探讨序贯性子宫动脉超声、光电容积脉搏波(PPG)检查联合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可溶性Endoglin(sEng)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GH)、子痫前期(P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33例孕早期妇女为研究对象,进行长程随访,将出现的GH或PE的孕妇分别纳入GH组、PE组,其余孕妇为正常对照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在孕11~16周、孕20~24周序贯性子宫动脉超声、PPG检查结果及孕24~28周时血清PLGF、sEng水平。统计分析检查指标单独或联合对预测GH、PE的价值。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GH组、PE组孕妇的阻力指数(RI)1、搏动指数(PI)1、RI2、PI2、RI′1、RI′2水平明显较高,PLGF/sEng值明显较低(P<0.05);与GH组相比,PE组RI2、PI2水平更高,PLGF、PLGF/sEng值较低(P>0.05)。(2)RI1、PI1、RI2、PI2、RI′1、RI′2单独预测GH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0、0.704、0.732、0.826、0.816、0.775;单独预测PE的AUC分别为0.795、0.816、0.813、0.915、0.911、0.849,随着联合指标的数量增多,AUC及灵敏度、特异度也逐渐升高。当动脉超声6项指标全部联合诊断时,对GH诊断的AUC最高可达0.889,灵敏度为85.8%,特异度为90.5%;对PE诊断的AUC最高可达0.931,灵敏度为87.6%,特异度为93.2%。(3)PLGF、sEng、PLGF/sEng单独预测GH的AUC分别为0.655、0.679、0.698,诊断效能较低;单独预测PE的AUC分别为0.808、0.830、0.838,均达中度诊断效能。(4)PLGF/sEng联合全部超声指标时,对GH诊断的AUC可达0.893,对PE诊断的AUC最高可达0.963,预测效能已十分可靠。结论早、中期序贯性子宫动脉超声、光电容积脉搏波检查序贯性联合孕中期PLGF/sEng检测,可有效提高GH、PE预测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2019年11期 v.42 1423-1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林威龙;贾琳;王云玲;王禄伟;谢超;贾文霄;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高血压患者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y,LSA)数量及深度的特征分析。方法以2018年5月-2019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中心收治的76名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血压等级分为Ⅰ级(25例)、Ⅱ级(27例)、Ⅲ级(24例)高血压组,另取27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3D-T1WI-VISTA序列成像,受试者双侧豆纹动脉高分辨血管成像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应用Philips Intellispace portal软件对的血管数量及深度进行统计,采用SPSS 22.0软件对4组受试者双侧豆纹动脉的深度及数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级高血压组组间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Ⅰ级高血压组患者双侧豆纹动脉深度和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级高血压组患者双侧豆纹动脉的深度和数目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豆纹动脉血管特征分析具有临床价值,Ⅱ、Ⅲ级高血压患者的双侧豆纹动脉的数量及深度低于正常人群。
2019年11期 v.42 1430-1432+1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哈丽娅;古丽努尔·阿吾提;徐隽;赵今;
目的研究牙周机械治疗对牙周病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65例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和牙周机械治疗2个月后接受全口牙周状况检查,包括:全口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根据治疗前患者牙周临床指标分为牙龈炎组(20例)、侵袭性牙周炎组(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AgP,18例)和慢性牙周炎组(chronic periodontitis, CP,27例)。采用滤纸条法收集3组患者治疗前和牙周机械治疗2个月后最深牙周袋的GCF标本,采用对硝基苯酚测定法测定GCF中的ALP活性,比较牙周机械治疗前后3组患者龈沟液中ALP活性变化,分析龈沟液中ALP活性与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GCF取样点牙周临床指标PLI、PD、BI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牙周机械治疗2个月后牙龈炎组、CP组和AgP组患者GCF中ALP活性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炎组、CP组、AgP组患者GCF中ALP活性与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呈正相关,r分别为0.996、0.904、0.968, ALP活性与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无相关性。结论牙周机械治疗能够降低牙周病患者GCF中ALP的活性。
2019年11期 v.42 1433-1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耀;邢红云;罗梅;
目的比较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探讨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4年12月-2017年3月住院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和同期体检者各60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两组认知功能,MoCA量表再次评估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3个月认知功能。分析治疗前后变化和影响MoCA量表得分的因素。结果 MMSE、MoCA量表评估病例组与对照组各认知功能亚项评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MoCA评估各认知功能亚项及总分比较,除注意、抽象和定向3个亚项外,其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MoCA总分具有相关性(P<0.001),且呈负相关。文化程度和年龄为MOCA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能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部分认知功能。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和主要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年龄、文化程度为影响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9年11期 v.42 1437-1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曾红春;杨文艳;王颖鑫;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直径≤4cm肾细胞癌亚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经病理证实的93例[透明细胞癌(RCCC)、乳头状细胞癌(PRCC)和嫌色细胞癌(CRCC)]肾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93例患者超声造影的灌注模式、增强程度、强化类型、边缘强化、消退方式以及量化参数间的差异。结果灌注模式和增强程度对RCCC、PRCC和CRCC的鉴别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CC多表现为快进高增强,PRCC和CRCC多表现为慢进低增强。强化类型、边缘强化及消退方式对RCCC、PRCC和CRCC的鉴别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CC与CRCC间AT、Area和TtoPk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CC与PRCC间K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灌注模式、增强程度和超声造影量化参数在鉴别诊断直径≤4 cm肾细胞癌亚型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019年11期 v.42 1443-1446+1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何兴林;刘君;官念;徐远久;
目的分析探讨ABCD2评分联合核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与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短暂性脑缺血(TIA)后继发性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2月-2018年3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 376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于TIA发作后24 h后接受ABCD2评分,并联合进行核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与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随访至TIA首次发作后90 d,分别记录7 d、30 d、90 d各时间点内发生继发性脑梗死的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ABCD2评分与DWI结果与TIA后继发性脑梗死发生率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患者继发性脑梗死发生率在随访期内7 d、30 d、90 d等时间点内,ABCD2评分均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而PWI、DWI结果中均是PWI(+)DWI(+)组最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WI(+)DWI(+)、ABCD评分4~7分以及既往合并颅内动脉病变史是TIA后继发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以ABCD2评分≥4联合PWI、DWI结果阳性预测TIA进展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3%和69.8%。结论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联合应用ABCD2评分与PWI、DWI检查能够有效预测7 d、30 d、90 d内继发性脑梗死的发生风险,临床可操作性强,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2019年11期 v.42 1447-1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谢彬;李毓斌;党哲;秦永德;
目的探讨碳-11标记的苯基托烷(~(11)C-CFT)放射性核素行正电子发射断层代谢显像(PET/CT)的采集时间对帕金森病(PD)图像质量和疾病诊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PD患者110例,按照~(11)C-CFT注射药物后PET/CT采集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A组(20~40 min)、B组(40~60 min)、C组(60~80 min),对3组患者~(11)C-CFT PET/CT静态显像结果和多巴胺转运蛋白(DAT)分布的半定量值进行分析。结果 3组患者~(11)C-CFT PET/CT静态显像:双侧基底节显影均比较清晰,放射性摄取部位主要为壳核、双侧尾状核头部且分布均匀、对称,呈现八字形;在双侧小脑、顶枕皮质、额叶处的摄取量较低。A组的显像本底比较高,B、C组的显像本底较低;A组左、右侧尾状核DAT分布半定量值分别大于B、C组(P<0.05),B组与C组左、右侧尾状核DAT分布半定量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左、右侧壳核前部DAT分布半定量值分别大于B、C组(P<0.05),C组左、右侧壳核前部DAT分布半定量值最小;A组左、右侧壳核后部DAT分布半定量值大于B、C组(P<0.05),C组左、右侧壳核后部DAT分布半定量值最小。结论注射~(11)C-CFT后脑部大约60 min趋于稳定,~(11)C-CFT PET/CT显像检测DAT分布较好的时间为注射~(11)C-CFT后60~80 min。
2019年11期 v.42 1452-1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艳;高慧;苏妍;
目的糖化血糖蛋白(glycated glycemic protein,HbA1c)、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C)、果糖胺(fructosamine,FRU)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 binding globulin,SHBG)联合诊断对妊娠期糖尿病早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4月-2017年6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行产前检查的192例孕妇。将其中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56例列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根据患者意愿,将56例产妇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记录产妇HbA1c、TAC、FRU及SHBG的检测含量,并统计患者检测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在妊娠后对新生儿状态进行随访,统计新生儿相关状态,分析诊断指标和新生儿状态之间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产妇的HbA1c、TAC、FRU及SHB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检测发现,HbA1c+TAC+FRU+SHBG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产妇的HbA1c、TAC、FRU及SHBG含量明显低于未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未治疗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指标联合诊断,能够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同时通过及时治疗,降低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参考。
2019年11期 v.42 1456-1458+1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孙文霞;吴刚;
目的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及探讨防范措施。方法选取北京市社会福利医院2014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483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式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在483例研究患者中,发生HAP的患者有47例(9.73%)。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意识障碍、应用H2受体阻滞剂、心衰、糖尿病、住院时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在47例患者中痰培养85例,其中有77例检验出细菌存在(90.58%),主要以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为主。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提示临床预防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正确方向是积极治疗、谨慎使用广谱抗生素、减少侵入性操作、注意医院内卫生和危险因素的控制,才能有效减少HAP的发生。
2019年11期 v.42 1459-1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要慕凡;唐玲;张南;姚华;
目的利用2018年4-11月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地区阿图什市、阿合奇县及乌恰县三县市的柯尔克孜族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数据,分析企事业单位职员健康素养水平,为提升该职业人群健康素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克州地区三县市柯尔克孜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选择调查问卷中"职业"一栏填写为"企事业单位职员"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制的结构式调查问卷,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对健康素养的3个方面(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和6个维度(科学健康观、健康信息素养、传染病预防素养、慢性病预防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对象共2 408人:男性1 014人(42.1%),女性1 394人(57.9%)。调查对象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是11.8%。科学健康观素养为22.7%、健康信息素养为27.4%、传染病预防素养为17.4%、慢性病预防素养为14.2%、安全与急救素养为43.5%、基本医疗素养为47.5%。单因素分析发现,企事业单位职员健康素养在性别、年龄和家庭平均月收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是调查对象健康素养水平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人群文化程度越高,具备健康素养水平的比例越高。结论调查地区企事业单位职员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优于该地区全人群平均水平,但与其他省份同类型职业人群相比仍处于较低健康素养水平,健康素养水平与文化程度相关。
2019年11期 v.42 1478-1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冯娟;阳玉萍;王燕;张华;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心理学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的124例CR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宗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对CRS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回收CRS患者有效问卷124份,回收率100%。CRS患者SAS平均得分为(36.27±10.34)分,SDS平均得分为(49.02±9.83)分。全国常模SAS得分平均为(29.78±10.07)分,SDS得分平均为(41.88±10.57)分。与中国常模比较,124例CRS患者SAS、SDS得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国常模比较,CRS患者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及焦虑4项因子得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CRS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及抑郁等方面。
2019年11期 v.42 1484-1486+1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飞;古丽尼格尔·艾赛提;尤梦琪;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及影响因素,为持续改善患者安全与医疗服务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经改良的汉化版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问卷(HSOPSC),对医务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计算各维度的积极反应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2 448名医务人员中女性占75.90%,教育程度集中在本科(45.47%),内、外科占比分别为41.34%、25.90%,初级职称者占比最大(47.22%),工作年限在4~10年占比最大(39.58%),与患者有直接联系的医务人员占88.07%。患者安全文化12个维度的平均得分为(3.326±0.685)分,平均积极反应率为61.30%。"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D2"维度的积极反应率>75%,为优势区域;"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D12""人员配置D11"、"沟通的开放性D10"、"交接班及转科D5" 4个维度积极反应率均<50%,为待改进区域。年龄、教育程度、工作科室、岗位类别、职称、与患者直接联系与患者安全文化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及科室工作年限与患者安全文化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工作科室、岗位类别、与患者直接联系4个因素与患者安全文化总分呈负相关,教育程度、职称与病人安全文化总分呈正相关。结论该院医务人员患者安全文化总体趋中等水平,需加强对影响患者安全文化因素的改进。
2019年11期 v.42 1487-1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钱学艳;李刚;李继媛;
目的了解齐齐哈尔市孕妇分娩前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孕婴保健提供建议。方法选择齐齐哈尔市3所三甲医院462名孕晚期妇女(38周)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液生化检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础信息、维生素D营养知识、态度、行为4部分,血液生化检查主要测定其血清25-(OH) D的浓度。结果 462名调查对象中维生素D营养状况缺乏249人,占53.89%;维生素D不足的有98人,占21.21%;维生素D正常的115人,占24.89%。不同年龄、孕次、文化程度、居住地的孕妇间血清维生素D营养状况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维生素D KAP知识平均分为(6.52±2.49)分,态度平均分为(7.30±1.87)分,行为平均分为(5.47±1.91)分。不同维生素D营养状况孕妇知识得分和行为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孕次、居住地、知识及行为得分是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该地区孕妇维生素D营养状况较差,非首次妊娠、城市、维生素D知识和行为得分越高是孕期维生素D营养状况正常的保护因素,应加强对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孕妇营养知识的系统教育,改善获取维生素D的相关行为,以促进孕期营养保健。
2019年11期 v.42 1492-1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