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 应用PCR结合ASO探针斑点杂交技术检测β地中海贫血家系

    赵荣枝,李牧尧,庄怡,龙桂芳,林伟雄,谢建生,李卫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等位基因特异寡核苷酸斑点杂交技术对1例β地中海贫血家素进行基因诊断,确定先证者基因型为CD41-42(-TTCT)/CD 17(A-T)双重杂合子,先证者父母的基因型分别为CD41-42(-TTCT)/β~A和CD17(A-T)β~A杂合子.

    1996年03期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3号染色体短臂3p24等位基因杂合缺失的研究

    赵学信,王丽容,沈望珍,欧阳杰,吴明拜,张铸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配合限制片段长短多态现象(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分析,对16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病人3号染色体短臂3p24等位基因杂合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进行了测定,并同汉族、维吾尔族食管癌病人3p24杂合缺失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哈萨克族3p24杂合缺失率为100%(11/11),汉族为42.8%(3/7),维吾尔族为33.3%(1/3).提示3p24EAβMD、EAβH基因座位杂合缺失的检测有可能成为哈萨克族食管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

    1996年03期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Hughes-Ingold规则用于溶剂影响E_1/E_2和S_N1/S_N2反应速率的预测及比较

    周连斌

    理论上活化能决定反应速率,但实际很难测定或计算.Hughes-Ingold规则依电荷数的改变来预测溶剂对E_1/E_2和S_N1/S_N2反应速率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电荷数影响反应物及过渡态的溶化与活化能的因果关系,举实例说明该规则的可操作性.

    1996年03期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荧光多猝灭响应原理的光导纤维化学传感器及其在医药领域应用的研究

    陈坚,李伟,郭炬亮,周新继

    对“基于荧光猝灭响应原理的光纤化学传感器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传感器工作原理、仪器结构以及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选用芘丁酸等荧光试剂作为分子探针,设计和研制成3种不同结构的光纤化学传感器.提出适用于多猝灭响应FOCS的数学关系式和表现猝灭常数的概念,设计三杯法证明多猝灭响应的机理以及在线连续监测片剂和胶囊剂的体外溶出度,在位监测清醒动物的尿药和脑脊液药物浓度等课题,获得满意的结果,显示这一新技术具有实时、可逆以及稳定等优点.如果在传感器的标准化、规格化、微型化和计算机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必将形成新型仪器和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分析测试领域.

    1996年03期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抗原对犬的免疫效果和抗原组份分析

    薛弘燮,吾拉木,刘晓毅,付玉才,莫红梅,韩茂莉,乔继英,吴炳洪,齐普生

    分别用细粒棘球绦虫活原头蚴勾浆抗原和分泌抗原2ml(蛋白含量2mg/ml),加完全佐剂和不完全佐剂,免疫犬2次,每次间隔21d,可使犬获得不完全抗攻击感染的能力.匀浆抗原的免疫效果优于分泌抗原,感染率为25%,与对照组90%比有显著差异,并对体内虫体的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孕卵率为0;分泌抗原组的感染率、孕卵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经抗原蛋白组份分析,原头蚴匀浆抗原显示14条蛋白组份,分别为22.5、31.0、36.0、40.0、42.1、46.5、5l.0、57.6、66.2、74.4、83.1 KD,94.0 KD以上有3条蛋白组份.其中83.1KD和 94.0 KD以上3条蛋白组份可被免疫犬和对照阳性犬血清识别.

    1996年03期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氯化锂对小鼠致畸作用的实验研究

    宋旭红,黄贤仪,刘继文

    分别以40、120、360mg/kg氯化锂水溶液经口染毒小鼠,观察染毒孕鼠胎仔外观、内脏及骨骼的改变.结果表明:(1)胎仔外观以体表出现血肿为主,120mg/kg组发生率为37.8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尚发现无脑、缺趾、脊柱裂等畸形;(2)内脏检查见360mg/kg组腭裂及40mg/kg组肾脏畸形,发生率分别为3.53% 和5.56%;(3)骨骼检查见新的畸形类型;胸骨异常和跗骨缺失.由此提示:不同剂量的氯化锂可通过母体胎盘对胎仔产生不同程度的致畸作用.

    1996年03期 160-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癌症病人切除淋巴结内隐匿性微小癌转移灶的免疫组化研究

    陈朝伦,卢晓梅,黎音,古丽娜尔,黄绒,孙杰,陈蓉,沈宝茵,AilstairJ.Cochran,D-RWen,WalterF.Coulson

    经常规病理检查切除淋巴结内无癌转移的350例早期癌症病人(肺癌94例、乳腺癌112例、食管癌115例及外阴癌29例)3 715枚淋巴结,用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重新检查、单克隆抗细胞膜(EMA)、抗细胞角蛋白(AEI/AE3)、多克隆抗角蛋白抗体免疫染色,查出部分淋巴结内存在微小癌灶或/及单个癌细胞.肺癌病人阴性率为56.4%(53/94 ),淋巴结为16.6%(123/739);乳腺癌病人阳性率为27.7%(31/112),淋巴结为2.72%(50/1840);食管癌病人阳性率为22,6%(26/115),淋巴结为7.0%;处阴癌病人阳性率为10.3%,淋巴结为1.4%.所有癌症病人总阴性率为32.3%,淋巴结为5.5%.肺鳞癌病人阳性率(58.0%)大大高于食管鳞癌(22.5%)与外阴鳞癌(10.3%)(P<0.05);肺腺癌病例阳性率(53%)也明显高于乳腺腺癌(P<0.05).随访材料显示局部淋巴结内存在隐匿性很小癌灶的病例预后较差(P<0.05).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可大大提高淋巴结内微小癌灶的检出率.淋巴结内隐匿性微小癌灶可能是恶性肿瘤广泛扩散的第一步.若能在外科手术时尽可能清除这类淋巴结,或许可以防止癌广泛转移、播放.从而能更有效地控制恶性肿瘤以提高治愈率.

    1996年03期 16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p53蛋白和PCNA在肝癌及其癌周肝组织中表达的对比研究

    林国跃,吕才模,陈朝伦,黎音,黄绒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原发性肝癌及其癌周肝组织中突变型p53基因蛋白(m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表明:mp53和PCNA的表达均定位于细胞核内,表达分布是弥漫、局灶、散在3种表现.其阳性表达率:在原发性肝癌(PHC)中,mp53蛋白为45.0%(18/40),PCNA为72.5%(29/40);癌周肝组织中,mp53蛋白为2.5%(1/40),PCNA为40.0%(16/40);癌周肝硬变中mp53蛋白为11.1%(1/9),PCNA为33.3%(3/9).结果提示:mp53蛋白主要是在肿瘤细胞中表达的标志物,并能反映癌周肝细胞中存在少量癌细胞的转移;PCNA可能是各种不同细胞异常增殖处于不同细胞周期阶段很有价值的标记物.mp53基因蛋白和PCNA对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有重要的影响.mp53蛋白可能与正常肝细胞的恶性转化有较密切的关系,涉及一些包括PCNA以及有关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基因调控在内的其它多种因素有关.

    1996年03期 168-172+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不同胆囊病变树突状细胞浸润的免疫组化研究

    卢晓梅,黎音,沈宝茵,海拉提

    应用免疫组化对胆囊不同病变内S-100~+树突状细胞浸润与肿瘤相关分子的表达相互关系进行对比研究.包括胆囊癌症病人切除标本30例,结石20例,慢性炎症20例.用单克隆抗p53蛋白、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癌胚抗原(CEA)及多克隆抗S-100蛋白抗体,LSAB法检查上述病变标本.结果发现癌症病人p53蛋白阳性为46.7%(14/30),PCNA为86.7%(26/30),CEA为30.0%(9/30),S-100~+DC浸润仅为40.0%(12/30);结石标本p~(53)蛋白阴性,PCNA为35.0%(7/20),CEA为15%(3/20),S-100~+DC浸润为50%(10/20);慢性炎病例p53蛋白、CEA均为阴性,PCNA为25%(5/20),而S-100~+DC浸润为 85%(17/20).S-100~+DC浸润病例数与细胞密度,在恶性肿瘤中明显低于非肿瘤良性病变(P<0.05).本研究说明:①炎性病变的上皮组织多属单纯性增生而无肿瘤相关标记分子表达,同时伴有较高的细胞免疫活性;②胆囊结石上皮存在某些不典型变化有少许肿瘤标记分子表达,并伴有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的下降,易于癌变;③癌症病人标本突变型p53基因过度表达、PCNA明显多曾多及 S-100~+DC明显减少,可能反映了免疫监视系统受损,使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攻击以促进肿瘤发生与发展.

    1996年03期 17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1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肺功能指标对阻塞性肺气肿诊断价值的评价

    王雯,习家骏,刘荣惠,王惠妩,王羡懿,黄亦芬

    本文使用美国Gould Model 2800 Automated Pressure/Flow Plethys-morgraph(简称2800体描箱).测定了1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及34例健康人的肺通气功能、肺容量、最大呼气流量一容积曲线(MEFV)和气道阻力、气道传导等40项指标,同时还用Gould 2100型肺功能仪测定了一口气法肺弥散功能,以检测各肺功指标对诊断肺气肿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得出了相应的结果.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回归方程式.筛选出用力肺活量1秒率(FEV_1)/用力肺活量(FVC)、25%时的最大呼气流速(Vmax25)、流量峰值(PEF)、是大通气量(MVV)、肺活量(VC)、肺总量(TLC)、残气(RV)、比气道传导力(sGaw)、残气/肺总量百分比(RV/TLC%)9项较敏感指标,为肺气肿病人的肺功能定量诊断提供了新的实用性方法.

    1996年03期 17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人体包虫病诊断和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温浩,杨文光,维通,克瑞格

    <正>细粒棘球蚴病亦称二型包虫病(CE)发生在除南极以外的所有大陆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部、北部和中部地区;部分南美、东非和北非地区;澳大利亚、中亚和地中海;俄罗斯、西欧和美国南部地区.多房棘球呦病亦称泡型包虫病(AE)主要局限于北半球,其高发流行区主要在美国阿拉斯加、日本北海道、西伯利亚、中国西北和中部地区、欧洲中西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1905年国内最早临床报告CE病例,新疆医学院姚秉礼1965年在国内首次对AE做出诊断和治疗的综合报道.一般地认为CE囊肿生长到一定程度(生长速度每年约1~31mm)才表现临床症状和体征0,如右上腹不适、肝大或可触及包块等.若囊肿破裂则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破入腹腔造成播散.破入胆道引起黄疽甚至化脓性胆管炎.破人胸腔导致支气管胸膜瘘等)人体AE是以纤维组织的生物性肿物为特征,其寄生虫性病灶逐步浸润肝组织,破坏胆道结构.侵袭肝血管系统.故也称为类肝癌病灶.据新疆医学院的97例和法国贝藏松医学院的80例AE临床资料分,50%~80%口才感上腹部痛;46%~(?).病便可触及包块或不规则肝肿大;50%,以上AE有不同程度的黄疽病史:AE的病灶转移约15%(发生在肺脏,6%在脑或骨组织,更为罕见的AE并发症为布—恰氏综合征和门脉栓塞.包虫病的诊断除临床表现之外主要是影像学(B超?

    1996年03期 183-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Haman Echlnococcosls

    <正>Hydatid cysts have been known since ancient times in both animals and humans Hippocrates

    1996年03期 185-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3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用PCR检测新疆部分女性尖锐湿疣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HPV的初探

    尹德芳,古丽娜,汤纾,赵学信,夏艳萍,刘金宝

    应用多重引物人乳头瘤病毒(HPV)6b、11、16、18型聚合酶键反应(PCR)技术检测74例新疆南疆、北疆部分地区女性下生殖道尖锐湿疣(CA)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DNA(HPV DNA).其中在南疆检测出CA17例,CIN Ⅲ级20例,在北疆检测出CA22例,CINⅠ~Ⅲ级2例,CINⅢ级13例.结果:总HPV DNA检出率分别为94.1%、90.0%、90.9%、86.7%.CIN与CA患者的HPVDNA检出率在地区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南、北疆患者CA组织中HPV6b、11、16、18型检出率分别为89.7%、12.8%、5.1%.CIN组织中HPV6b、11型检出率为0%,HPV16、18型检出率分别为65.7%、20%.提示CA与HPV6b、11型感染有关,CIN则与HPV16、18型密切相关.并且在南、北疆CA与CIN患者所感染的HPV亚型无地理分布差异(P>0.05).CIN组织中,HPV16、18型检出率较国内外报道高,值得重视;CA组织中,检出HPV高危型(HPV16、18型)7例,其中1例伴宫颈不典型增生Ⅰ~Ⅱ级,这些病例应继续密切随访.

    1996年03期 192-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初产妇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77例临床分析

    王冬梅,乔拉,郑美玉,李芳

    本文对初产妇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77例作临床分析.结果表明: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组活跃期时限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而且剖宫产、产钳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对母婴的影响很大,在临床上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应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处理.

    1996年03期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疆伽师县夏普桃勒乡妇女子宫颈癌防治研究

    李庭芳,古力娜·库尔班,古丽沙热,贺国丽,王涛,海日古丽,王振华

    本文报道1991~1995年,对新疆伽师县夏普桃勒乡妇女子宫颈癌的普查结果,普查率为 76.4%,子宫颈癌初查患病率为459/10万.子宫颈癌发生与早婚、多胎产有显著相关性.应用PCR技术对普查检出的13例和该乡邻近地区同期住院的28例子宫颈浸润癌患者标本行HPV16、18型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4.61%和82.14%,其中HPV16型占75.6%(31/41).81例子宫颈炎阳性率为 22.22%,与浸润癌检出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该地区子宫颈癌发生可能与HPV16、18型感染有关,特别与HPV16型感染关系更为密切.

    1996年03期 199-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13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垂体催乳素瘤与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张秀玉,丁岩,黄德珍,曾群英

    将垂体催乳素瘤和高催乳素血症41例,经测定血清催乳素(PRL)值.结合CT及/或MRI检查后分为垂体巨腺瘤组、垂体微腺瘤组和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组.8例巨腺癌及4例微腺瘤患者曾被施行手术或加放疗.全部病例口服溴隐亭并长期随访(平均31.1±19.1月).结果:月经恢复率为86.5%,妊娠率达70.8%.微腺瘤组和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组的疗效比巨腺瘤组显著(P<0.05).单用溴隐亭者性腺功能恢复更好(P<0.05),部分病例还有肿瘤缩小的征象.研究结果提示服用溴隐亭是无压迫症状的垂体催乳素腺瘤的首选治疗手段.

    1996年03期 204-207+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清抗HCV-IgG、HBsAg阳性对孕产妇、胎婴儿的影响

    蔡霞,郑美玉,玛衣热,王塞岗,周谨

    随机对991例临产妇和999份脐带血进行了血清学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G)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发现62例母亲抗HCV-IgG阳性,检出率6.26%,其新生儿脐带血28份抗HCV-IgG阳性,检出率为45.16%;74例母亲HBsAg阳性,检出率7.47%,其新生儿31份脐带血HBsAg的阳性,检出率41.89%;4例母亲抗HCV-IgG及HBsAg均阳性,检出率为0.40%.上述3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抗HCV阳性组与HBsAg阳性组之间对妊娠.分娩及围产儿影响无差别;汉族HBsAg阳性率高于维吾尔族,但不同民族抗HCV阳性的发生率无差异.

    1996年03期 208-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供瘤动脉栓塞术在耳鼻喉科的应用(附7例报告)

    李同英,苏时务,鲍遇海,任伟新,郭怀荣,贺晓晔

    对3例鼻咽纤维血管瘤、2例鼻腔上领窦血管纤维瘤、1例鼻咽癌放疗后假性动脉瘤玻裂致死性鼻出血及1例上颌窦筛窦腺癌共7例,均在局麻后,以Seldinger法经皮穿刺右股动脉插管,应用数字减影技术,行供瘤动脉造影,然后选择性给供瘤动脉推注长期或中期作用栓塞物,其中5例在供瘤动脉栓塞术后3~5d行肿瘤切除术,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其中例3鼻窦腺癌采用放疗加供瘤动脉化疗同时栓塞,再放疗及手术切除的综合治疗新方法,病理检查显示瘤细胞退变.

    1996年03期 212-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骨形成蛋白复合钛心多孔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的临床疗效研究

    马三成,袁祥民,林兆全,朱有森

    用骨形成蛋白(BMP)与钛心多孔羟基磷灰石(HA)涂层种植体复合,制成 BMP-HA复合种植体,在10例病人15个缺牙区用15枚该复合种植体进行种植;同时对条件相似的11例病人的缺牙区植入15枚HA涂层种植体作为对照.追踪观察每枚种植体的不同期X线牙片、种植体的松动度,判定种植体周围的新骨修复情况.结果发现:BMP-HA复合种植体周围的新骨形成速度和成骨量高于HA涂层种植体、同时发现,种植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均高于种植前,而BMP—HA复合种植体组患者血清中ALP活性又高于HA种植体组.因此植入前后患者血清中ALP活性的改变可能反映了种植体周围的新骨形成速度和成骨量的情况.

    1996年03期 216-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自体表皮移植术治疗42例白癜风的临床观察

    惠艳,李玉莲,沈大为,罗德梅,周蕴石

    采用自体表皮移植术治疗42例白癜风患者,总有效率为91.7%.经过对35个受皮区10个月随访观察.结果显示:移植区的色素超出移植皮片面积的1~3倍,且供皮区及受皮区均无瘢痕发生.自体表皮移植术尤其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近期内皮损、稳定的局限型及节段型皮损的白癜风患者,其显效率分别达到90.2%和58.8 %.

    1996年03期 22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低增生型难治性贫血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室鉴别

    李玲

    对8例低增生型难治性贫血和1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了实验室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骨髓淋巴细胞、浆细胞比值、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和积分、细胞外铁染色阳性程度均显著高于低增生型难治性贫血,而外周血幼红和幼粒细胞数及检出率、Pelger核异常率、骨髓红系比值、巨核细胞层数及小巨核发生率又显著低于低增生型难治性贫血.

    1996年03期 224-225+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支气管扩张的CT诊断

    刘文亚,金道准,朱新生

    本文报道30例支气管扩张的CT表现.其中11例用普通CT机扫描,病变在现为小斑片状或小结节状高密度区夹杂着蜂窝状透光区,或表现为不规则的网格状结构.另19例用高分辨CT机薄层扫描,其CT特征可分为囊状支扩、柱状支扩和曲张型支扩3种.认为高分辨CT采用薄层扫描技术可清楚地显示支气管扩张的存在、程度和分布。CT是实用而无创历诊断支扩的方法.

    1996年03期 226-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根维显磁共振增强扫描诊断脑与脊髓肿瘤

    贾文霄,汪洁,林青,陈宏,王玉群,李琛玮

    通过静脉注射马根维显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颅内椎管内肿瘤.马根维显是一种顺磁物质,它通过缩短 T_1改变病变部位组织特征参数提高 MRI对比度,为病变定位、定性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其应用价值为:①提高病变发现率;②增加病变与周围组织对比,使病变更加清晰;③有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结合文献对马根维显的增强机制、临床应用加以讨论.

    1996年03期 230-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175例T_3和T_4期鼻咽癌放射治疗临床分析

    许素玲,张瑾熔,张纯,木尼热,赵锦,苏茂昆

    对放射治疗的 175例T_3和 T_4期鼻咽癌进行临床分析.根据临床表现、CT扫描和 X线检查按长沙会议分期法进行原发灶 T分期.T_3和 T_4期 5 年生存率分别为31.6%(6/19)和19.5%(22/113).局部复发率为40.6%(71/175),死亡的143例中有64例死于复发.临床分析结果表明:鼻咽癌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而复发的重要原因是临床和X线检查无法明确病变范围而造成效疗计划设计的盲目性,CT扫描克服了这些缺点.本组34例采用CT扫描,复发率17.6%,未用CT扫描者 43.3%(P<0.01).

    1996年03期 23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部分性脾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任伟新,玄祖旗,陈鹏,贺晓晔,刘晓,孙绪荣

    通过对20例肝硬化脾机能亢进的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 PSE治疗分析,认为:(1)超选择脾动脉是PSE成功的关键,以 RH管成功率高.(2)栓塞面积,单纯改善脾机能亢进,栓塞面积30%~40%为宜.既改善脾机能亢进,又降低门脉压力,栓塞面积60%~80%为宜.(3)部分性脾栓塞对降低门脉压力有一定的作用,但降压作用有限.

    1996年03期 236-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经改良Kramer术矫正外翻(附20例报告)

    徐小雄,王孝先

    我科自1991年12月~1993年12月共对20例38足(?)外翻患者采用改良Kramer术矫形.患者年龄21~38岁,平均28.6岁,男3例,女17例,经对32足随访1~2年时间.评定手术疗效优级28足.良级4足.手术结果表明:经改良的Kramer术,较以往的(?)外翻矫形术.有操作简便、实用性强、足外观改善明显的优点.认为对(?)外翻的矫形应首先考虑采用改良的Kramer术.

    1996年03期 239-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上腔静脉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

    单利,姜家豫,杨顺娥

    对我科1989年12月至1994年9月收治的40例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癌瘤病人作一临床分析.其中肺癌病人29例占73%,恶性淋巴瘤7例占18%,纵隔转移癌4例占10%.治疗全部采用抗肿瘤药物的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和内科对症处理,有效率88%,尤其对小细胞肺癌和恶性淋巴瘤有效率高达100%.资料显示用化疗加内科对症处理治疗由恶性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疗效高、见效快,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不失为一种首选的治疗手段.

    1996年03期 242-243+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肝硬化、肝癌患者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

    唐勇,黎玉秀,桂郁馥

    对41例肝硬化病人,40例肝癌病人及41例非肝炎、非肝硬化及非肝癌病人(对照组)进行血清乙肝 5项(HBsAg、抗 HBs、抗 HBc、HBeAg、抗 HBe)、血清抗HCV及血清 HCV RNA检测.结果:肝硬化组、肝癌组和对照组乙肝 5项检出率分别为:92.7%、95.0%和 31.7%;抗HCV检出率分别为 31.7%、12.5%和 9.7%;HCV RNA检出率分别为:36.6%、27.5%和 14.6%.通过比较分析认为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可能与HBV感染密切相关,与HCV感染可能也有关,但HCV病因意义不如HBV显著.

    1996年03期 24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