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专题研究

  • 天香丹治疗胸痹之通补开泄法理论探讨

    安冬青;赵明芬;胡金霞;郑静;

    目的:探讨通补开泄法治疗胸痹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研究古代文献及当代治疗胸痹的相关文章,结合通补开泄法之代表方天香丹的组方分析及临床实践研究结果,综合探讨通补开泄法的历史渊源、理论依据及其内涵。结果:通补开泄法源《灵》《素》,远绍仲景,形雏叶桂,创于先师张绚邦教授;其理据五脏,渊于《内》《难》,宗之诸家,论成当代。天香丹验之有效,组方精密,彰显通补开泄之内涵。结论:通补开泄法治疗胸痹,有充分的理论及实践依据,为中医治疗胸痹的有效法则之一。

    2007年05期 No.137 429-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28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天香丹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栓形成及心肌细胞结构的影响

    安冬青;周铭心;张晓天;李超;

    目的:观察天香丹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浆血栓素(TXB2)、前列环素(6-Keto-PGF1α)及心肌细胞结构的影响。方法:5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心可舒组(0.27g/kg心可舒)及天香丹大、中、小剂量组(天香丹剂量分别为10.2、3.4、1.1g/kg)共5组,每组10只,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法复制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天香丹对大鼠心肌缺血时心电图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浆TXB2、6-Keto-PGF1α的含量,并进行比较。采用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结构的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天香丹各剂量组及心可舒组心电图ST段偏移明显减小(P<0.05~0.01),血浆TXB2含量明显降低(P<0.05~0.01),而天香丹组优于心可舒组(P<0.05~0.01);与生理盐水组及心可舒组比较,天香丹各剂量组血浆6-Keto-PGF1α含量明显升高(P<0.05~0.01)。结论:天香丹是改善心肌缺血的有效药物。

    2007年05期 No.137 434-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天香丹对冠心病患者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影响

    安冬青;胡金霞;郑静;赵明芬;王萍;

    目的:探讨天香丹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影响。方法:7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天香丹组口服中药天香丹,通心络组服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前、后观察2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分别检测2组血清NO、NOS及VEGF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天香丹组血清NO、NOS及VEGF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通心络组血清VEGF、NO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天香丹组治疗后血清NO含量明显高于通心络组(P<0.01)。结论:天香丹可升高血清VEGF、NO以及NOS含量,促进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心肌缺氧状态,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2007年05期 No.137 437-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天香丹治疗胸痹患者生活质量评价

    洪军;安冬青;加力肯·吐尔逊;胡金霞;

    目的:评价天香丹对胸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4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天香丹组(33例)、通心络胶囊组(31例),天香丹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服天香丹,每日服18g,分2次冲服;通心络胶囊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服通心络胶囊,每日服12粒,分3次口服。6个月为一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中医综合证候指标与心电图的变化,并运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通心络胶囊、天香丹组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疗效及中医综合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64.52%、78.78%,64.52%、75.76%,83.87%、90.91%,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天香丹组心绞痛发作频率较通心络胶囊组明显减少(P<0.01)。天香丹在改善患者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方面明显优于通心络胶囊(P<0.05)。结论:天香丹能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改善胸痹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中成药。

    2007年05期 No.137 440-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天香丹结合康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王晓峰;安冬青;陈继红;冉亚军;范辉;

    目的:观察天香丹结合康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71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及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香丹,每次一袋(9g),每日2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2组基础心率、6min步行试验变化、Boston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积分和中医证侯积分及心功能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65.7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率较对照组明显减慢(P<0.05),6min步行试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Boston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积分和中医证侯积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天香丹结合康复治疗CHF患者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减轻相关症状,提高病人实际生活能力,在心衰患者的体能恢复中显示出明显优势。

    2007年05期 No.137 443-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论著

  •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白细胞介素-6、c-jun的表达及意义

    龙梅;克拉拉·阿巴斯;阿不来提·阿合买提;黄静静;库热西·玉努斯;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c-jun的表达及其在U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及模型组,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大鼠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复合乙酸灌肠的方法制备UC模型,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2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L-6、c-jun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L-6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在mRNA水平2组c-ju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蛋白质水平模型组中c-jun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IL-6、c-Jun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2007年05期 No.137 446-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9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县哈萨克族居民膳食状况调查

    王艳萍;吐尔逊江·买买提明;伊力亚尔·夏合丁;

    目的:了解食管癌高发地区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县哈萨克族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探讨哈萨克族居民叶酸等部分微营养素摄入水平与食管癌的关系,研究其缺乏在诱发食管癌方面的作用。方法:160例哈萨克族居民,其中88例食管癌患者(病例组),72例一般人群(对照组),采用24小时膳食调查对2组哈萨克族居民的能量、蛋白质、铁、硒、维生素C、维生素E和叶酸7种营养素摄入情况进行分析,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对照组蛋白质、能量、硒、铁、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的摄入量分别达DRIs的88.55%、106.82%,67.10%、104.17%,79.84%、148.02%,278.02%、526.50%,28.00%、40.00%,80.78%、233.64%,40.37%、87.57%,2组各营养素的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哈萨克族居民膳食摄入的营养素中,铁的摄入量偏高;蛋白质、能量、硒的摄入稍偏低;维生素C、叶酸的摄入量不足,膳食中一些对预防癌症有益的微量营养素平均摄入水平仍较低。

    2007年05期 No.137 449-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活血通络法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家兔模型的组织形态学影响

    张弛;杨志伟;朱明双;汪亚强;蒲小兰;陈日高;彭正刚;纪向辉;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法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家兔模型的组织形态学影响,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ANFH模型组及活血通络方高、中、低3个剂量组,每组8只。用糖皮质激素造成SANFH模型,活血通络方高、中、低3个剂量组分别灌服活血通络汤混悬液10.0、5.0、2.5ml/kg,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均灌服10ml/kg蒸馏水。观察各组家兔一般形态,于第8周处死全部动物,并进行股骨头的组织形态学观测与测定。结果:SANFH模型组动物的一般状态差,骨坏死发生严重,活血通络方各剂量组动物一般状态较好,骨坏死发生轻。SANFH模型组空骨陷窝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活血通络方各剂量组空骨陷窝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随着剂量的增加空骨陷窝率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痹阻与SANFH关系密切,活血通络方能防止SANFH的发展。

    2007年05期 No.137 452-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儿童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陈艳;郑玉建;马龙;赵江霞;崔君;李玲;阿斯娅·克里木;田薇;

    目的:探讨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儿童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市相互间无血缘关系的469例汉族、443例维吾尔族和516例哈萨克族儿童ALAD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汉族人群中,ALAD1-1纯合子基因型占91.68%,ALAD1-2杂合子基因型占8.10%,ALAD2-2变异纯合子基因型占0.22%,ALAD1和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5.73%和4.27%;在维吾尔族人群中,ALAD1-1纯合子基因型占81.94%,ALAD1-2杂合子基因型占17.16%,ALAD2-2变异纯合子基因型占0.90%;ALAD1和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0.52%和9.48%;在哈萨克族人群中,ALAD1-1纯合子基因型占83.33%,ALAD1-2杂合子基因型占15.89%,ALAD2-2变异纯合子基因型占0.78%;ALAD1和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1.28%和8.72%。结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儿童ALAD2等位基因分布明显高于汉族儿童,与欧洲白人的ALAD2等位基因分布相近。

    2007年05期 No.137 45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血尿酸及高尿酸血症分析

    孙玉萍;姚华;艾木拉江·买买提艾力;蔡志华;努尔买买提·库尔班;古力尼沙·库尔班;阿依努尔·阿巴尔;地里夏提·木塔里普;热不海提·孜牙吾东;江艳;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为临床治疗高尿酸血症和预防代谢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尿酸酶法对乌鲁木齐市694例维吾尔族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水平进行测定,分析并比较不同年龄段(≤30岁、31~40岁、41~50岁、≥51岁)、不同性别维吾尔族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结果:694例中高尿酸血症122例(17.6%),男性104例(27.4%),女性18例(5.7%),男女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之比为4.8∶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χ2=56.044,P<0.05)。694例维吾尔族血尿酸水平平均为(310.68±106.85)μmol/L,其中男性、女性血尿酸水平分别为(364.09±99.52)μmol/L和(246.42±75.44)μmol/L,男性明显高于女性(t=17.264,P<0.05)。不同年龄段维吾尔族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和多种代谢疾病有关,同时由于不同民族生活方式的不同,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也表现出一定特点,应针对新疆饮食和民族特点开展健康教育以预防和控制高尿酸血症和相关疾病。

    2007年05期 No.137 458-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维吾尔族、汉族慢性胃炎患者中HLA-DRB1*12等位基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刘玉梅;谢会忠;刘素辉;布海里且木·吾甫尔;王亚男;德里夏提·依米提;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HLA-DRB1*12等位基因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Hp分离培养技术检测36例汉族、33例维吾尔族慢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情况,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检测HLA-DRB1*12等位基因多态性。结果:汉族、维吾尔族慢性胃炎患者Hp阳性率分别为56%、79%,维吾尔族明显高于汉族(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慢性胃炎患者Hp(-)者的HLA-DRB1*12等位基因检出率高于Hp(+)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吾尔族慢性胃炎患者Hp阳性率可能高于汉族,维吾尔族与汉族慢性胃炎患者中HLA-DRB1*12等位基因可能与Hp感染无关。

    2007年05期 No.137 461-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正交试验优化复方紫草制剂醇沉工艺

    秦冬梅;买尔旦·马合木提;古丽仙·胡加;

    目的:优选复方紫草制剂的最佳醇沉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咖啡酸四聚体、丹酚酸B、浸膏得率为指标进行多指标综合评分,优选复方紫草制剂的醇沉工艺条件。结果:复方紫草制剂醇沉的最佳条件为药液浓度1∶2,醇沉浓度70%。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

    2007年05期 No.137 464-465+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锁阳花序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张倩;热娜·卡斯木;王晓梅;王新玲;王小青;

    目的:对锁阳花序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法提取锁阳花序中的黄酮成分,经聚酰胺、硅胶柱层析并通过波谱解析鉴定了4种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4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芸香苷(rutin,I)、异槲皮苷(isoquerecitrin,Ⅱ)、(+)-儿茶素[(+)-catechin,Ⅲ]和(-)-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3-O-gallate,Ⅳ]。结论:这4种黄酮类化合物均是首次从锁阳花序中分离得到,其中(-)-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为首次从锁阳植物中分离得到。

    2007年05期 No.137 46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81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αENaC基因G(2139)A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分析

    张丽;李南方;李涛;周玲;严治涛;刘克坚;

    目的:研究α上皮细胞钠通道(ENaC)基因G(2139)A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新疆哈萨克族261例EH患者(高血压组)和263例血压正常者(正常对照组)进行G(2139)A多态性检测,分析2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分别以性别、体重指数(BMI)、年龄分层后分析2组G(2139)A多态性基因型的分布,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法分析基因多态性和其它危险因素对疾病表型的作用。结果:新疆哈萨克族αENaC基因G(2139)A位点存在AA(26.2%)、AG(51.6%)、GG(22.2%)3种基因型和A(51.9%)、G(48.1%)2种等位基因,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χ2=0.60,P=0.43)。EH组和正常对照组中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4.9%、52.5%、22.6%和26.7%、49.6%、21.1%,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1.1%、48.9%和52.8%、47.2%,2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41、0.30,P>0.05)。不同基因型携带者之间血压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按性别、BMI、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后,2组3种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2139)A多态性基因型未进入方程。结论:新疆哈萨克族αENaC基因存在G(2139)A变异,该变异可能与新疆哈萨克族EH不相关。

    2007年05期 No.137 469-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清内毒素的变化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马小娟;王红梅;张建龙;马琪;连军;姬凤彩;

    目的:探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内毒素变化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I组)及缺血30min再灌注即刻、2h、4h和6h组(I/R及I/R2、4、6h组),每组8只,采用BL-42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测定各组心功能[包括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采用偶氮显色法测定血清中的内毒素水平。结果: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Ⅰ组、I/R组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6h组LVSP、±dp/dtma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LVED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Ⅰ组和I/R组内毒素水平达到高峰,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肠源性内毒素吸收入血及肝脏解毒功能的降低所致的内毒素血症是引起心功能改变的始动环节之一。

    2007年05期 No.137 473-475+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疆妇女子宫颈癌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FHIT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林晨;拉莱·苏祖克;阿仙古·哈斯木;李巧稚;

    目的:探讨脆性组胺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蛋白在子宫颈癌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链接(SP)法检测35例宫颈癌和58例CIN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并以2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正常对照,比较不同组织学分级CIN、不同分化子宫颈鳞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FHIT阳性表达率。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74.1%、25.7%,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减弱或缺失,从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浸润癌,FHIT表达呈逐渐降低或缺失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HIT阳性表达率:CINⅠ~Ⅱ级(84.4%)高于CINⅢ级(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鳞癌(35.3%)高于中低分化鳞癌(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FHIT阳性表达汉族(50.0%)明显高于维吾尔族(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HIT蛋白表达降低或缺失在宫颈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FHIT可能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分子指标。

    2007年05期 No.137 476-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甲醛对小鼠血清IgG、IgM和白细胞介素-4合成水平的影响

    晓开提·依不拉音;薛来俊;张彦红;

    目的:探讨甲醛对小鼠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IgM)、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合成水平的影响。方法:80只成年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甲醛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除不给甲醛外,其他处理同实验组,低、中、高剂量组每天2h吸入不同浓度气态甲醛(0、2.5、10及30mg/m3),持续2周,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外周血清中IgG、IgM及IL-4水平。结果:外周血中IgG、IgM的表达随甲醛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高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的水平亦随甲醛暴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中、高剂量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醛吸入使小鼠体内IgG、IgM和IL-4水平升高,并有诱导变态反应和哮喘发生的可能。

    2007年05期 No.137 479-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慢性温和应激抑郁模型大鼠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

    王艳;刘继文;连玉龙;杨晓燕;

    目的:观察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应激抑郁模型(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行为学的改变以及血浆、脑匀浆中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S100β蛋白在抑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30只Wiste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抑郁模型组,利用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应激建立大鼠抑郁模型,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刺激,观察并比较2组大鼠行为学表现及液体消耗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醇水平(换算成皮质酮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夹心法测定S100β蛋白水平,并对2组进行比较。结果:造模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水平、垂直运动得分及清洁动作次数、糖水消耗量、1%蔗糖偏爱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0.01),而纯水消耗量明显增加(P<0.01);血浆皮质酮水平在应激2周达高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应激第3周有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结束后,模型组大鼠血浆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脑匀浆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CUMS大鼠行为学表现与抑郁症临床表现中的精神运动性阻滞症状极为相似,其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可能与CUMS持续性精神行为障碍的发生、发展有关。

    2007年05期 No.137 481-483+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石榴皮醇提物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吕琴;刘金宝;

    目的:探讨石榴皮醇提物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ICR小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免疫低下模型组及石榴皮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螺旋藻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应用环磷酰胺复制小鼠免疫低下模型,同时灌胃相应的受试物10d,于第11天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抗体分泌细胞功能(抗体OD值)和血清溶血素(HC50)的水平。结果:高剂量石榴皮醇提物和螺旋藻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力低下小鼠的抗体OD值和HC50均具有显著提高的作用(P<0.05~0.01)。结论:石榴皮醇提物对环磷酰胺导致的免疫低下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2007年05期 No.137 484-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67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宁心通痹胶囊水提液澄清工艺研究

    周玲;聂继红;

    目的:筛选宁心通痹胶囊的最佳澄清工艺。方法:以水浸出物收率、总多糖含量保留率及丹酚酸B含量保留率作为评价指标,分别采用自然沉降法、低速离心法、乙醇沉淀法、天然吸附澄清技术对宁心通痹胶囊进行澄清工艺研究。结果:4种澄清工艺对3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使用ZTC1+1-Ⅱ型天然澄清剂对水提液进行澄清时,在药液比为1∶6.7、加入量为A组分:B组分=8%:4%条件下,水浸出物收率较低为33.33%,丹酚酸B及总多糖含量保留率较高,分别为86.93%、78.74%。结论:在宁心通痹胶囊水提液澄清工艺研究中,以加入ZTC1+1-Ⅱ型天然澄清剂的澄清效果最好。

    2007年05期 No.137 487-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豚鼠心肌细胞分离方法及电生理特性的观察

    宋建国;侯月梅;

    目的:建立膜片钳实验室单个心肌细胞的分离方法和膜片钳技术平台。方法:采用酶解法分离豚鼠心室肌细胞;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下记录不同基础刺激周长时的动作电位以及L-型钙电流、延迟性整流钾电流。结果:酶解法分离豚鼠心室肌可以得到90%的存活细胞;豚鼠的单个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为(-74.0±2.2)mV,基础刺激周长1000ms时复极90%的动作电位时程(APD90)为(313.2±20.72)ms;APD90和复极50%的动作电位时程(APD50)均随着基础刺激周长的延长而延长。L-型钙电流峰值电流密度为(-7.36±1.10)pA/pF,0.1mmol/Lverapamil灌流后为(-1.22±0.49)pA/pF,100μmol/LCdCl2灌流后内向电流消失;延迟性整流钾电流密度为(4.88±0.96)pA/pF,2μmol/L Dofetilide灌流后降低为(3.48±0.37)pA/pF。结论:酶解法分离的豚鼠心室肌细胞可以满足膜片钳实验的要求,此膜片钳技术可作为更深入电生理研究的平台。

    2007年05期 No.137 490-493+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汉、维吾尔族中风病辨证分型与脑CT表现的关系

    王伟;刘文亚;

    目的:探讨汉族与维吾尔族中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脑CT表现的关系,旨在根据脑CT检查的客观指标来指导中风病中医辨证分型。方法:378例中风病患者行CT扫描,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病变性质、病变部位、病变范围的关系以及汉、维吾尔族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病变性质间的关系。结果:(1)中经络证CT表现脑梗塞占80.7%,中脏腑证脑出血占76.0%,病变性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脏腑脱证者脑出血发生率(91.2%)明显高于闭证患者(67.7%)(P<0.05);(2)中经络证病变部位以基底节区为主,而中脏腑证则以基底节区、脑叶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中脏腑证脑出血量多于中经络证,中脏腑脱证患者脑出血量多于闭证者(P<0.01);(4)中经络证以小病灶为主,中脏腑以大病灶为主,中脏腑脱证大病灶发生率高于闭证患者(P<0.01);(5)汉、维吾尔族中经络证以脑梗塞为主,汉族患者脑梗塞的发生率高于维吾尔族(P<0.05);(6)中经络证Ⅰ型者汉族发生脑梗塞的机率高于维吾尔族(P<0.01)。结论:CT是中风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对于临床辨证为中风病者,需做CT检查协助诊断,明确病变性质、部位及病变大小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2007年05期 No.137 494-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郭云泉;赵峰;梁莉萍;柴敏秀;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相关性,寻找能够有效判断乳腺癌转移潜能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PV-9000法)检测10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石蜡包埋组织中MMP-9的表达情况,分析MMP-9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块直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患者年龄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关系,并分析MMP-9不同表达强度患者的生存率。结果:(1)106例乳腺癌组织中MMP-9表达阳性率为81.13%,随肿块直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加呈明显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淋巴结无转移者MMP-9阳性表达率((71.4%)明显低于腋淋巴结有转移者(87.5%)(P<0.05);(2)乳腺癌组织MMP-9表达与ER、PR、Her-2的表达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P>0.05)。(3)MMP-9表达越强,患者术后生存率越低(P<0.05)。结论:MMP-9的表达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MMP-9可作为乳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参数。

    2007年05期 No.137 498-500+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监测

    张文利;瞿世和;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对9571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API及VITEK32系统鉴定分离的菌株,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国家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标准进行药敏试验,并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及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69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1487株(55.2%),革兰阳性菌1209株(44.8%),肺炎链球菌占38.5%,产酸克雷伯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15.6%和9.6%;革兰阳性菌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0~20%),大环内酯类耐药率最高(84.7%~100%),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分离率平均0~13.8%;革兰阴性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率最低(0~66.7%),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55.6%~10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产酸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AmpC酶分别为54.7%、50%、58.9%和16.9%、23.6%、22.8%。结论:儿童由于临床多选用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得临床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率与成人有所不同;病原菌ESBLs与AmpC酶的产生较成人高;儿童抗生素合理使用应引起高度重视。

    2007年05期 No.137 501-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1032例心房纤颤患者临床分析

    李金贤;徐新娟;马依彤;汤宝鹏;

    目的:探讨内科住院患者不同临床病因、性别、族别心房纤颤(房颤)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32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因、性别、族别构成以及不同病因房颤患者的性别、族别构成。结果:1032例房颤患者中,高血压病、冠心病、风湿性瓣膜病分别占21.03%,8.82%,5.62%;男性、女性分别占57.85%,42.15%;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及其他民族分别占65.31%、25.68%、4.26%、3.49%、1.26%。从房颤的病因看,瓣膜病、心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房颤发生率依次为:23.58%(58/246)、8.22%(6/73)、4.11%(40/974)、2.57%(217/8442)、2.37%(26/1095)、2.08%(92/4374)。结论:房颤发生可能存在性别和民族差异,男性高于女性,哈萨克族高于汉族、回族、维吾尔族族等民族;瓣膜病房颤发生率高于非瓣膜病房颤;高血压病房颤发生率较冠心病高。

    2007年05期 No.137 505-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老年性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38例临床分析

    李涛;王云海;何铁汉;陈兵;

    目的:探讨老年性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老年性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治愈,围手术期死亡3例,2例死于肺部感染并心力衰竭,1例死于术后吻合口漏、败血症及中毒性休克。术后出现并发症21例次,其中肺部感染8例次,切口感染、心肺肝功能不全各4例次,吻合口漏、切口裂开各2例次,腹腔感染1例次。结论:对老年性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应进行综合判定,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重视围手术期处理。

    2007年05期 No.137 507-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5例临床分析

    曹峻;王金中;张金辉;温浩;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胆总管结石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胆总管结石疾病患者均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结果:手术时间为100~210min,平均140min。1例结石嵌顿患者行中转开腹,术后胆漏1例,3d内自愈。住院10~14d,平均12d。拔T管时间为术后3周~2个月。随访1个月~1年,无胆道残余结石及胆道狭窄发生。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

    2007年05期 No.137 509-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66例胆胰疾病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治分析

    李兆勇;谢会忠;毛树山;张弘炎;王敏;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EST)在胆胰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6例胆胰疾病患者行ERCP68例次,其中2例行2例次。44例胆道梗阻患者同时行磁共振胆道成像(MRCP),分析ERCP的诊疗效果,并与MRCP诊断胆管结石符合率相比较。结果:66例行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31例(41.7%),胆管狭窄18例(27.3%),乳头炎性狭窄11例(16.7%),壶腹癌2例(3.0%),慢性胰腺炎2例(3.0%),乳头旁憩室综合征1例(1.5%),单纯胰管显影1例(1.5%)。ERCP与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符合率为81.8%。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5.9%),其中轻型胰腺炎1例,高淀粉酶血症1例,2例EST术后出血,均经临床治疗痊愈。结论:ERCP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等特点,在胆胰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2007年05期 No.137 511-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联合介入治疗16例原发性肝癌伴脾亢的疗效分析

    王海林;帕哈尔丁·拜克热;杨树法;王萍菊;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脾亢)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患者行TACE联合PSE进行治疗,根据患者肝功能情况及脾亢程度决定脾脏栓塞程度,于栓塞后5~7d、10~14d复查血常规。结果:本组脾栓塞面积为30%~80%,脾亢完全或部分缓解,仅1例出现脾脓肿,余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5~7d、10~14d白细胞(WBC)分别为(7.1±1.7)、(6.2±0.8)×109/L、血小板(PLT)分别为(101±10)、(134±23)×109/L,均明显高于术前[(3.0±2.3)、(50±17)×109/L](P<0.05)。结论:TACE联合PS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007年05期 No.137 514-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调查分析

    刘海霞;阿达来提·阿合买提江;吴萍;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为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乌鲁木齐市7所中小学校,年龄在7~15岁的3005名不同民族的学生行第一恒磨牙龋病患病率的调查。结果:第一恒磨牙总患龋率为13.58%,总体龋均为2.07。随着年龄的增长,第一恒磨牙患龋率有明显升高趋势(P<0.01);男性患龋率(10.70%)明显低于女性(1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汉、维吾尔、哈萨克和回族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分别为16.95%、10.07%、9.80%和1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龋失补牙数为844颗,其中龋齿数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结论: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儿童少年)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较高,患龋程度严重,应加强对第一恒磨牙龋病的预防和治疗。

    2007年05期 No.137 517-518+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玻璃化法与程序化法冻融小鼠胚胎复苏及囊胚孵出效果的比较

    马兰红;蔡霞;胡泊;赵静;巩晓芸;

    目的:探讨玻璃化法与程序化法冻融小鼠胚胎复苏及囊胚孵出效果,为玻璃化法应用于人胚奠定基础。方法:6~8周龄纯净级昆明种小鼠促排卵与雄鼠合笼妊娠后收集2-细胞胚胎,分别采用玻璃化法与程序化法进行冻融及培养,并比较2种方法小鼠胚胎的复苏率、囊胚孵出率。结果:玻璃化法与程序化法的复苏率分别为63.82%(224/351)、62.57%(209/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化法与程序化法囊胚孵出率分别为34.2%(120/351)、31.74%(106/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化技术具有有效、简便、迅速的优点,是冻贮鼠胚最为理想的方法。

    2007年05期 No.137 519-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经验交流与短篇报道

中医理论

综述

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