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李南方,李涛,周玲,王新玲,殷小娟,李红建,王君,张德莲,祖合热·夏米力,欧阳玮,布克丽·阿不都热依木,周克明,成秋艳,努尔古丽·买买提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法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新疆哈萨克族 198 例EH患者(EH组)及130例正常血压者(对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AT1R基因 A1166C多态性检测,观察AA、AC和CC不同基因型以及该位点A、C不同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结果:AA、AC和CC基因型在EH组的分布频率为0.772 8、0.222 1和0.005 1,在对照组为0.761 5、0.238 5 和 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1166 与 C1166 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中分别为 0.883 8、0. 116 2,对照组中分别为0.880 8和0.119 2,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1R基因 A1166C分子变异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无相关关系。

    2005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疆哈萨克族血管紧张素原基因GT重复序列多态性研究

    殷晓娟,李西华,李南方,王新玲,努尔古丽·买买提

    目的: 探讨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 3′端 GT重复序列多态性在不同种族群体中的分布特点。方法: 应用PCR扩增、毛细管电泳和Genetic Profiler 自动分析软件进行微卫星基因组扫描分析技术,检测 170 名新疆哈萨克民族AGT基因的3′端GT重复序列多态性。结果: 新疆哈萨克民族 AGT基因 3′端 GT重复序列存在13种等位基因,按片段由小至大分别命名为A1~A13(GT的重复次数依次为 13~25), 扩增长度为 160~184bp, 其频率为0.003~0.197。以扩增片段长度为 170 bp的 A6 等位基因最为常见,其次为 A3 和 A4,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该位点杂合度为 0.862,多态信息量为 0.847。结论: 新疆哈萨克族人 AGT基因3′端GT重复序列等位基因型与其他人种、民族人群不同。

    2005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46位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人超重肥胖的关系

    骆秦,李南方,周玲,李红建,李涛

    目的:通过观察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β2 adrenergic receptor,β2 AR、ADRB2)+46A→G (Arg16/Gly)多态性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研究其与哈萨克族人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采集 120 例 35~65 岁哈萨克族人的遗传标本,按WHO超重和肥胖划分标准以BMI<25 kg/m2、25~29.9 kg/m2、≥30 kg/m2将人群划分为正常、超重及肥胖3组,采用allele specific PCR方法检测和分析该人群β2 AR基因+46A→G多态性,观察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BMI水平的分布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该人群β2 AR+46位基因型频率为AA0.39,AG 0.37,GG 0.24;A等位基因频率为0.58,G等位基因频率为 0.42;3 组间相应 AA、AG、GG及 A、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37、0.39、0.24、0.56 、0.44;0.47、0.33、0.20、0.63、0.37 和 0.29、0.38、0.33、0.48、0.52,3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哈萨克族人群β2 AR基因存在+46 A→G (Arg16/Gly)多态性,但该位点多态性与哈萨克族人群超重肥胖无关。

    2005年01期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缓激肽β_2受体基因启动子区SSCP带型与新疆哈萨克族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汪迎春,李南方,周玲,李涛,周克明,任荣

    目的:探讨缓激肽β2 受体基因启动子区 91 位至 7 位基因变异与新疆哈萨克族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 SSCP)方法,对 118 例收缩压≥150 mmHg和/或舒张压≥95 mmHg的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和 65 例年龄、性别、族别、BMI相匹配的血压<135/85 mmHg的正常血压者,分别进行缓激肽β2 受体基因启动子区 91位至 7位基因多态性检测,观察不同SSCP带型在高血压病人组和正常血压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结果:新疆哈萨克族人缓激肽β2 受体基因启动子区存在 A、B、C 3 种带型,A、B、C带型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组和正常血压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 0.28、0.37; 0.22、0.23; 0.50、0.40。3种带型的分布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002, P=0.367)。结论:新疆哈萨克族人缓激肽β2 受体基因启动子区 91位至 7位存在有3种SSCP带型,提示该区域可能存在有基因变异,但该变异可能与哈萨克族人原发性高血压不相关。

    2005年01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心钠素基因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

    常桂娟,李南方

    2005年01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泡球蚴18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初步表达的研究

    王俨,林仁勇,丁剑冰,卢晓梅,张静萍,王星,梁晓慧,张亚楼,张琰,温浩

    目的: 克隆、分析泡球蚴 18 (Em18)抗原基因,构建 pET41a Em18 原核表达质粒,并初步诱导表达Em18重组蛋白。方法: DNAman软件设计引物,RT PCR法克隆 Em18 cDNA并构建 pMD18 T/Em18 质粒,测序确定序列,利用DNAman和BLAST软件,对其进行基因序列分析。构建 pET41a Em18 原核表达质粒,测序鉴定插入序列正确性。IPTG初步诱导和表达 rEm18 GST重组蛋白,SDS PAGE电泳检测。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Em18抗原基因长度为 486 bp,编码 161 个氨基酸。BLAST 比对分析表明为一新序列并被 GenBank 收录(AY513691)。构建的 pET41a Em18原核表达质粒,经 IPTG诱导后,SDS PAGE检测表明 rEm18 GST重组蛋白得到成功表达,在相对分子量为50 KDa处有表达条带。结论: 成功克隆并构建了 pET41a Em18 原核表达质粒,初步诱导表达出 rEm18 GST重组蛋白,为新一代包虫病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基础。

    2005年01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疆鼠尾草叶化学成分的基础研究

    王晓梅,热娜·卡斯木,马燕,堵年生

    目的: 研究新疆鼠尾草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和化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新疆鼠尾草叶中分离得到4种化合物:β 谷甾醇(Ⅰ)、齐墩果酸(Ⅱ)、熊果酸(Ⅲ)、5 羟基 4′,6,7 三甲氧基黄酮(Ⅳ)。结论: 除β 谷甾醇、齐墩果酸、5 羟基 4′,6,7 三甲氧基黄酮外,其余均为从新疆鼠尾草的地上部分中首次得到。

    2005年01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83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鼻内窥镜下诊治鼻出血115例临床分析

    阿布来提·买买提,米日班·祖农

    2005年01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替加氟脂质体在大鼠结肠中的分布

    木拉提·克扎衣别克,高晓黎,郭玉

    目的:研究替加氟脂质体在Wistar种大鼠结肠中的分布。方法:替加氟脂质体(T LPO)和替加氟片剂混悬液(T TAB)大鼠灌胃给药,用RP HPLC法测定结肠中替加氟的浓度。结果:替加氟脂质体与替加氟片剂混悬液相比,结肠中药物浓度明显提高。结论:替加氟脂质体改变了药物在结肠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结肠靶向性。

    2005年01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甘草甜素片三组分的含量

    田莉,高晓黎,云琦

    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甘草甜素片中甘草酸单铵盐及两种氨基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 RP HPLC法测定复方甘草甜素片三组分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0.025 mol/L NaAC DMF(40∶60,v/v),固定相为 ZORBAXSB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双波长检测,检测波长 256 nm和 360 nm。结果: 甘草酸单铵盐在 40ng/ml~300μg/ml范围和两种氨基酸在 20 ng/ml~ 120μg/ml 范围线性相关良好( r = 0. 999 6, r = 0. 999 7,r =0.999 8),回归方程为Y =14 318X +724.64, Y = 265 416X, Y = 142 768X -5 023,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1%(RSD=1.80%)、101.36%(RSD=1.20%)和101.56%(RSD=2.05%)。结论: HPLC法测定复方甘草甜素片中三组分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检验的定量方法。

    2005年01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31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大鼠精原细胞的分离纯化

    王琳,顾丹天,甘子明

    目的: 探讨大鼠精原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制备 10 d Wister大鼠睾丸单细胞悬液;Percoll液不连续密度梯度分离精原细胞;用贴壁速度的差异纯化精原细胞。光电镜观察精原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应用酪氨酸蛋白激酶(c kit)免疫化学鉴定精原细胞。结果: 精原细胞主要分布在28%~36%(Ⅱ带)间的 Per coll梯度;分离纯化的精原细胞形态结构与组织切片上精原细胞一致,其纯度达 55.68%;c kit在精原细胞呈阳性表达,在睾丸体细胞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结论: 利用酶消化法、Percoll液不连续密度梯度及细胞贴壁速度的差异,分离纯化的精原细胞满足体外实验要求;精原细胞表达特异的c kit受体。

    2005年01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223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和田地区维吾尔族长寿与非长寿家族DNA断裂水平研究

    孙玉萍,地力夏提·亚和甫,艾德尔·艾力阿有普,阿布来提·卡德尔,买买提明·库尔班,西热力·努买买提

    目的: 研究和田地区洛浦县长寿与非长寿家族的DNA断裂水平的基础值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在征得调查对象同意后采集血液样本,用彗星实验方法检测其血淋巴细胞DNA断裂水平。统计分析采用 t检验、秩和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结果: 长寿与非长寿家族的 DNA断裂率及其校正均数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 <0.01),断裂分级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断裂率与年龄呈正相关,有随年龄增高而增加的趋势,20~39岁组、40~59岁组及60~79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寿与非长寿家族的DNA断裂率均数的基础值在排除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因素的影响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长寿与非长寿家族寿命的长短可能与遗传背景产生的DNA损伤不同有一定的关系。

    2005年01期 33-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供体脾脏对大鼠移植胰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罗军,温浩,栾梅香,陈晓,李涛

    目的: 观察供体脾脏对胰腺移植大鼠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制作异基因大鼠胰、脾、十二指肠联合移植模型,观察供体胰腺的病理学改变,测定供体胰腺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变化、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 β1 )mRNA的表达及CD4+ T淋巴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 胰、脾、十二指肠联合移植组:术后 3 d胰腺小叶间质水肿,腺泡细胞和胰岛细胞轻度水肿;术后5 d炎细胞浸润,腺泡细胞灶状坏死;术后7 d腺泡细胞和胰岛细胞部分坏死、自溶。胰、十二指肠移植组:术后3 d胰腺腺泡细胞片状坏死;术后 5 d胰腺小叶和部分胰岛细胞坏死;术后7 d腺泡细胞大片坏死,胰岛结构消失。胰、脾、十二指肠联合移植组供体胰腺组织中凋亡细胞数和 TGF β1mRNA的表达于术后各时点均高于胰、十二指肠移植组(P<0.001);其 CD4+ 和 CD8+ T细胞数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低于胰、十二指肠移植组(P<0.001)。结论: 细胞凋亡和 TGF β可减轻受体大鼠对供体胰腺的免疫排斥反应;调高供体胰腺组织TGF βmRNA的表达是供体脾脏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之一。

    2005年01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尿病肾病尿儿茶酚胺含量

    高继玲,林伊梅,高沛,郑立明,李锦照,马亮英

    目的: 研究一种简便、准确、易于临床推广的儿茶酚胺(CAs)检测方法,进行尿中 CAs测定,探讨 2 型糖尿病肾病(DN)动态血压(ABP)与尿儿茶酚胺(UCA)的关系。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及荧光检测器,对正常人和糖尿病肾病病人24 h尿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多巴胺(DA)进行测定。结果: NE浓度在3~15 ng/ml范围及E浓度在0.3~1.5 ng/ml、DA浓度在1.5~120 ng/ ml范围内时,与色谱峰峰高的线性关系良好( r=0.999 1);NE、E回收率为 75%~82%,DA回收率为 76%;NE、E、DA的精密度 RSD(%)分别为 1.11%、7.21%、1.43% (n=5)。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尿CAs具有简单、准确、特异性高的优点。通过对正常人及糖尿病肾病病人24 h尿样分析,不能认为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活性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之间有相关性。

    2005年01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8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红花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杨晓君,吴桂荣,王岩

    目的: 筛选红花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 RP HPLC法测定红花提取物中羟基红花黄色素 A为定量指标,应用单因素及均匀实验设计,筛选红花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结果: 以水为提取溶媒,回流 2 次,每次20 min,每次加水量为药材量的13倍。每克红花药材中提取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最高。结论: 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2005年01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262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成人中心型肺胚层瘤1例

    张国庆,庞作良,高胜利,王伯庆

    2005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主动脉夹层分离30例的临床诊治

    王培宁,田文庆,汪师贞,杨新春,汪爱虎,杨舒玲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分离(AD)的临床诊疗特点,提出减少对其的误诊率,加强治疗成功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6年1月~2002年5月本院收治30例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29例行内科重症监护治疗,其中3例行外科治疗,1例行介入治疗。使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比较A、B两型AD的院内死亡率。结果:门诊误诊6例(20%),其中2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4例误诊为急腹症。院内死亡11例(A型9例,B型2 例),A型死亡率(60%)高于B型(14.2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视高危人群,熟悉临床特征,擅选辅助检查,可有效降低AD的误诊率,提高生存率。

    2005年01期 48-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sICAM-1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关系

    蔡霞,耿丽红,张跃新,朱敏,王晓岚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 1)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关系,并分析汉族与维吾尔族(维族)孕妇血清sICAM 1的含量有无异同。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分别测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研究组)及对照组血清中sICAM 1的含量。结果: (1)研究组sICAM 1 含量(4.834±1.022)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4.266±1.11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31, P<0.05); (2)子痫前期轻度、重度及子痫患者血清sICAM 1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汉族与维族孕妇血清 sICAM 1 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妊娠晚期血清sICAM 1的升高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原因之一;(2)血清sICAM 1的含量与族别无关。

    2005年01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和美新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刘春玲,姜家豫,单利,唐勇

    目的: 观察和美新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52 例患者均为病理确诊的小细胞肺癌。其中初治组32例,复治组20例,和美新 2 mg 静脉点滴 30 min(第 1~4 天),顺铂 30 mg/m2 (第 1~3天),21 d为1个周期,平均使用2个周期。结果: 初治组CR 7例,PR 15例,有效率68.8%,1年生存率36.3%;复治组CR 1例,PR 9例 ,有效率52.6%,1年生存率23.1%,两组有效率、1年生存率及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美新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好,毒副反应可耐受,主要毒性为骨髓毒性,非血液系统毒性较轻。

    2005年01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IP方案治疗35例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分析

    周欣,杨顺娥

    目的: 观察 IP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对 35 例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 IFO 1.5 g/m2,静滴,第1~5 天; Mesna 0.4 g,静注,于 IFO静滴后 0.4 h各 1 次,第1~5天; DDP 30 mg/m2,静滴,第1~3天。以上方案每3~4 周重复 1 次,连用 2~3 个周期。结果: 全组 35例,CR 5例,PR 23例,总有效率80.0%。毒副反应主要是血液学毒性,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分别为77.1%、34.3%,白细胞Ⅲ、Ⅳ度毒性为25.7%、11.4%。结论: IP 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比较满意,其毒性能够耐受,经对症处理均能恢复。

    2005年01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0例临床分析

    霍强,乔峻,木拉提·瓦克力,马松峰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60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均采用 OCTOPUSⅡ型负压心脏稳定器辅助控制局部心肌运动,阻断冠状动脉下进行血管吻合。结果: 共行移植物与冠状动脉吻合 192 支(3.2 支/例)。手术后死于呼吸功能衰竭1例,出现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25 例患者未输入库血。结论: OPCAB有明显的优越性,若无同期矫治心内病理改变,大多数病人可应用OPCAB。术中应维持稳定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冠状动脉吻合程序应先行前降支系统,狭窄最严重的血管宜先吻合。体外循环应提前准备。

    2005年01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81例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的疗效观察

    刘兵,迪力旦·纳斯尔,顾兴智,田文林

    目的: 观察腹外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比较腹股沟疝侧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侧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情况。结果: 81 例腹外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后随访6个月~4年10个月均无复发。51例/侧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25例/侧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材料费及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外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可靠,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较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费用低、操作简单。

    2005年01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多发性大动脉炎8例临床分析

    哈尼帕·伊斯坎德尔,赛力克·马高维亚,哈肖别克

    目的: 探讨头臂型大动脉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资料,在8例头臂型大动脉炎患者中重症头臂型5例,其中双侧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闭塞 3 例,行升主动脉—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与人造血管搭桥。一侧颈总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闭塞 1 例,行升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与人工血管搭桥。左侧颈总动脉及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 1 例,行锁骨动脉—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与人造血管搭桥。其余3例单侧锁骨下动脉闭塞行锁骨下动脉—锁骨动脉与人造血管旁路术。结果: 8例大动脉炎患者随防5个月~9年,1 例手术后第 3 年复发,行第二次手术,7 例患者的脑缺血及上肢缺血症状消失,能进行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 大动脉炎活动期最好用皮质激素,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滞度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后,根据病变的血管情况来选择血管重建术和术后继续抗凝治疗是治疗大动脉炎的有效方法。

    2005年01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成人型胆管囊肿36例临床分析

    哈尔满·阿吉汗,张新峰,温浩

    2005年01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47例胸腺瘤临床分析

    张国庆,刘振疆,王斌

    目的: 分析胸腺瘤的分期、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47例胸腺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1991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的47例胸腺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按Masaoka分期法进行分期,Ⅰ期16例,Ⅱ期23例,Ⅲ期8例,无Ⅳ期患者,回顾性分析胸腺瘤分期和治疗方法。结果: 手术治疗29例(29/47),其中根治性切除22例,姑息性切除5例,探查术3例。放疗31例(31/47),单纯放疗11例。结论: 胸腺瘤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及病理学判断,治疗原则应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及胸隔脂肪清除,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辅以放疗。浸润型胸腺瘤术后接受放射治疗是必要的。

    2005年01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迁分析

    乔拉,朱启英,耿丽红,魏芸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方法: 对 1997 年 1 月~2000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6 808例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剖宫产率的变迁和手术指征的构成,以及汉族与少数民族间两指标的异同。结果: 1997~2000年剖宫产率较前几年逐年下降,但仍高达 50%以上。首位剖宫产指征———胎儿窘迫存在过度诊断等是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汉族产妇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亦占一定比例。结论: 加强孕产期监护和产程观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2005年01期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腹式筋膜内全子宫切除102例临床分析

    马合甫扎·马合木提,丁岩,阿娜古丽·阿巴白克力,许洁容

    目的: 观察腹式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寻找一种更安全、简捷的术式。方法: 102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实验组),采取筋膜内电刀旋切全子宫术,100 例(对照组),采取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随访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中直肠陷凹病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 筋膜内电刀旋切全子宫术优于传统术式,对有子宫切除指征而无恶性倾向的患者,尤其是直肠陷凹有病变及有手术史的患者,筋膜内电刀旋切全子宫术可作为一种更安全、更简捷的全子宫切除术术式。

    2005年01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肺硬化性血管瘤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房新志,李依群,于安庆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形态特征、组织起源、良恶性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例SH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组织标本进行上皮膜抗原(EMA)、细胞角蛋白(CK, AE1AE3)、波形蛋白(Vim)、嗜铬粒素A(Cg A)、突触素(Syn)、CD34、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神经元特性烯醇化酶(NSE)、第八因子(F8 )等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 3 例 SHL患者均为女性,表现为肺内孤立性块,瘤体直径3~4 cm,镜下瘤组织结构多样,主要表现为实性、乳头状、血管瘤样、硬化 4 种结构不同比例混合在;瘤细胞主要有多角形细胞和表面立方形细胞,前者同时表达 EMA、Vim和 PR,而后者仅 CK阳性,1 例偶有数细胞Syn阳性。结论: 肺硬化性血管瘤可能起源于多潜能原始呼吸道上皮细胞;EMA、Vim、CK等免疫标记诊断有帮助。

    2005年01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晚期肺癌疼痛的家居治疗随访研究

    王霞,阿米娜·买买提依明,续小霞

    目的: 探讨肺癌疼痛在家中治疗的用药种类、疗效及其常见毒副作用,以期进一步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探索最佳的止痛治疗方式。方法: 由宁养院专业医师对111例晚期肺癌疼痛病人在家中实施止痛治疗,根据疼痛程度的不同,分别服用相应的止痛药物;以定期上门探访、电话随访为主要服务形式;以止痛治疗、心理疏导、护理指导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结果: 患者疼痛缓解率达 100%,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止痛药物的主要副作用表现为便秘、恶心、呕吐、尿潴留、头晕、嗜睡等。结论: 家居止痛治疗能使晚期肺癌疼痛患者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可作为失去根治性治疗机会患者疼痛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2005年01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鲜蒜杀酶方法的比较

    任丽君,王岩,常军民,李新霞,马静,陈坚

    2005年01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电子结肠镜及活检诊断大肠癌200例分析

    艾尼·阿不都热依木,刘春明,王敏

    2005年01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血浆中异丙酚浓度

    陈迹,王建华,林筱琦,徐志新

    2005年01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尿微量蛋白检测在小儿肾脏病中的临床意义

    郭艳芳,古丽娜·沙丁,朱洪涛

    2005年01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文西年,孟莉,何铁汉,王云海

    2005年01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纤维支气管镜下治疗声带息肉和声带小结137例

    吴江,罗庆元,朱丽蓉

    2005年01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介入护理

    裴祺,段昌华,陈蓉华

    2005年01期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视觉电生理检查的护理配合

    梁艳,王玖玲

    2005年01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医院专家文化建设几点思考

    方军雄,安翔,王石磊

    2005年01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医用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阿依吐伦·斯马义,阿孜古丽·依明

    2005年01期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多媒体技术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

    严媚,多力坤

    2005年01期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相关研究

    周慧,张爱伦

    2005年01期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流式细胞仪在医学中的应用

    张琰,温浩,张朝霞

    2005年01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431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