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 横纹肌肉瘤的病理学研究(摘要)

    张军;王仁裕;赵天德;于明信;聂成胜;陈奇瑛;项治龙;卢慎;袁达高;柴雨力;

    <正> 自新疆24个医院搜集经病理诊断的横纹肌肉瘤104例,其中85例重新切片,作9种染色。同时搜集“假想受精龄”3~16周的人胚42例,亦作上述染色。根据人胚横纹肌母细胞出现的顺序、细胞大小、形态、排列方式及特染反应,可将其发育过程明确分为5期,即原始间叶细胞期、未分化期、单核细胞期、肌管期及纵横纹形成期。

    1981年02期 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慢性肺心病心电向量图诊断综合报告

    华泽惠;

    <正> 1980年10月份召开了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本次会议收到有关慢性肺心病的心电向量图的论文15篇。论文内容不但对1977年制定的《慢性肺心病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试行方案》作了评价及补充,而且对肺心病向量图产生机理及其临床意义作了较深入的探讨,共观察肺心病人向量图1,303例,结果一致表明在肺心病诊断中,向量图有较高的敏感性,阳性率可达80~95%左右,而心电图诊断阳性率仅38%,显然向量图优于心电图。

    1981年02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一个值得商榷的公式:X~2=((|b-c|-1))~2/(b+c)

    施济民;

    <正> 公式是我们为求算某种数值(结果)而概括推导出来的数学式子。从事生物与医学统计工作的人,大概免不了要应用这个或那个公式来解决某种问题。在我们选用某个公式的时候必须要审慎。这是因为不但有错用公式的可能,而且还有错在公式的可能。当然一般说来,大多数的公式,都是经过严密论证和推导而来的,它们的成立是公认的;但是,实际上也有

    1981年02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阿米巴肝脓肿30例临床分析

    周延禧;郑婉如;

    <正> 阿米巴性肝脓肿为肠阿米巴病最常见的并发症。现将本院1966年1月至1979年12月诊治过的阿米巴肝脓肿30例作临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者56岁。 2.性别:男性29例,占96.67%;女性1例,占3.33%。 3.职业:工人及职员最多,占66.67%;农工占20%。

    1981年02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复杂性肝包虫囊肿的外引流术

    叶德存;富立民;姚秉礼;

    <正> 肝包虫病在我国西北地区为一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以牧区的青、壮年为多。我院在1957~1980年24年中共收治肝包虫病患者1,140例,约占总住院人数的O.4%。肝包虫病的治疗主要是施行外科手术。药物治疗包虫病的问题,目前有些单位在研究,尚无肯定的结论。肝包虫病的外科手术治疗一般分为内囊摘除和外囊处理两部分。所有肝包虫病手术均清

    1981年02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附二例报告)

    盛新福;樊苏培;秦韶华;

    <正>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称错构瘤(hamar toma),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肾脏肿瘤,不但在临床上容易误诊,而且在病理检查时也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我科最近收治2例,报告如下。

    1981年02期 73-7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皮肤鳞状上皮癌和基底细胞癌102例临床分析

    买买提伊克木;骆树民;

    <正> 有些热带国家皮肤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比较突出的,特别是白色人种。我国目前尚无完整的资料,各地报告发病率不等,根据上海肿瘤研究所在上海调查的资料,皮肤鳞状上皮癌和基底细胞癌占恶性肿瘤1.49%。我院自1970年1月至1979年12月共收治皮肤鳞状上皮癌和基底细胞癌102例,占同期收治的恶性肿瘤病例2.12%。现就此102例进行临床分

    1981年02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Kaposi氏肉瘤(附多个脏器损害一例报告)

    沈大为;孙绪荣;杨森清;

    <正> Kaposi氏肉瘤又称特发性多发性出血性肉瘤,在我国,1954年刘铭锐于兰州报告第一例,以后仅在新疆陆续报告了24例。我们最近遇到1例,除典型皮疹外,尚有硬腭、小肠、骨、肺及肝脏的损害,如此多个脏器损害的病例,国内尚无报道,故报告如下: 患者男,57岁,维吾尔族,农民,于3年前右足背发生一小钮扣大肿物,手术切除。1979年10月右踝部浮肿,疼痛,无任何皮损。11月在肿物切除的疤痕附近出现多个绿豆大小

    1981年02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皮肌炎25例临床分析

    沈大为;

    <正> 皮肌炎是一种严重而比较少见的结缔组织病,其原因不明,与恶性肿瘤有一定关系。1887年Wagner首先指出了本病的临床特点,称之为“多发性急性肌炎”。继之,1891年Unverricht描述了本病的皮肤症状,并定名为“皮肌炎”。我院于1957~1980年共收治25例,特作简要分析与讨论。

    1981年02期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对心向量图标准电压换算方法的管见

    何秉贤;

    <正> 作者鉴于国内对心向量图标准电压换算方法存在分歧,分析了产生分歧的原因和介绍了目前世界上所用的一些标准讯号的类型。再从物理学的角度叙述换算方法的原理和解决的方法,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希望设计仪器的同志发表意见,使国内的意见统一起来和把错误方法纠正过来。

    1981年02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甲状腺淋巴造影

    姚世生;方昆豪;刘振疆;骆树民;桂大华;努尔;买买提伊克木;倪多;

    <正> 甲状腺淋巴造影是显示甲状腺实质、外形、甲状腺引流淋巴结情况的一种较新的方法。自1968年Sterns等注射碘油在狗的甲状腺实质内显示甲状腺及颈淋巴结以来,Matoba和Kikuchi(1969),Beales等(1971)和Sachdeva等(1974)先后应用此法子临床,获得较满意效果。我院自1979年5月至1980年12月,共作了甲状腺淋巴造影45例(其中经

    1981年02期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加做Valsalva氏动作诊断无紫绀型心内分流

    张楚武;汪师贞;顾梅云;孟晓亮;阎凯光;王永生;黄平;白玉茹;

    <正> 本文报告M型和切面超声心动图周围静脉造影加Valsalva氏动作对诊断无紫绀型心内分流的意义。13例房间隔缺损患者超声造影阳性11例。在加作Valsalva氏动作后,3例在平静呼吸时造影阴性转为阳性,另3例伐氏动作使造影剂分流增多。1l例室间隔缺损超声造影阳性6例。3例伐氏动作使造影阴性转为阳性。2例M型造影阴性而切面造影为阳性。本文

    1981年02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阴道镜临床应用分析

    王月珠;黄德珍;

    <正> 我们自1973年开始应用阴道镜检查。对下列情况的门诊、住院和普查中发现的病人以及从外院来的会诊病人,进行了这种检查,并作描述记录: 1.阴道细胞学涂片巴氏Ⅲ级以上者; 2.肉眼发现宫颈糜烂伴接触性出血著; 3.大部分早期宫颈癌、少数宫颈癌放疗后的患者;

    1981年02期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慢性肺心病者的左心功能及其在鉴别诊断上的价值

    华泽惠;汪师贞;李春山;蔡佩钦;

    <正> 慢性肺心病者本身是否可以引起左心功能障碍,长期以来就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临床意义不仅在于如何正确解释肺心病患者所出现的左心功能异常,还有助于从心功能角度来鉴别单纯肺心病者和肺心病伴冠心病者。本文观察肺心病者、肺心病伴冠心病者、单纯冠心病者及正常人各30例。心功能通过以下三种方法判断:(1)心脏收缩期时间间期测定,(2)指尖容积脉波图,(3)多普勒血流计测定心排血量及心脏指数。

    1981年02期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冠心病患者指尖容积图观(宀叉)

    华泽惠;汪师贞;洪秀芳;李春山;

    <正> 指尖容积脉波图(finger plethysmogram,简称指容图)是反映当心脏搏动时在末梢动脉系统所产生的容积改变,也是反映左心功能及末梢循环状态较好的指标。指容图是反复观察的非损伤性检查方法,图形稳定、操作简单,因此近年来它被广泛应用于心脏功能检查。

    1981年02期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脑血栓形成249例发病因素的探讨

    王禄培;

    <正> 脑血栓形成,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与出血性卒中比较,病死率虽然较低,但病人常残留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这对人们的健康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为了更有效地防治本病,本文就我院神经科近十年来经住院确诊为脑血栓形成的患者249例,对他们的发病因素进行探讨,供参考。

    1981年02期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闭合性颅脑外伤引起大脑中动脉闭塞一例报告

    王禄培;

    <正> 外伤性颈内动脉闭塞曾有报告,但闭合性颅脑外伤引起大脑中动脉闭塞者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 患者男,19岁,农民。于1980年10月10日因右上下肢不能活动、不会说话一天入院。平素健康。11天前被人用拳击伤左眼眶部,当时昏迷十余分钟,醒后头昏、头疼,恶心、呕吐,卧床不能起。3~4天后逐渐好转。可下床活动,但嗜睡。7天后在活动中突然跌倒地

    1981年02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表现为伤寒症状的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一例报告

    王吉爱;

    <正> 病历摘要患者王××,男,37岁,工人,1979年7月1日发烧一周入院。体检:体温40℃,血压130/90mmHg,心肺(-),皮肤(-),肝脾不大,左侧腹股沟触及两个鸡蛋黄大小淋巴结。7月21日始发现肝脾肿大各1指,胸腹部有3~5个玫瑰样皮疹。一周后肝脾增大3指,躯干密布毛囊炎样皮疹。化验:初入院时血、尿、粪、骨髓常规及培养均正常;随病程进展血

    1981年02期 95-9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眼内异物应用导光纤维透照定位法介绍

    徐志章;程浩;孙鑫;

    <正> 眼内异物是严重危害人们视功能的一种常见眼科疾病。眼科医师遇到该种眼病时,要求迅速而准确地进行定位,选用适当而安全的手术方法,及时地摘出异物,以争取最大限度地恢复和保持视觉功能。在异物摘出手术中,异物的性质、大小、存留时间、所在部位、定位方法和手术操作等因素都与手术效果有密切关系,其中定位的准确性是手术成败的关键。目

    1981年02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应用流控式玻璃体切割器治疗眼外伤初步报告

    徐志章;程浩;

    <正> 过去认为玻璃体是一个手术禁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临床上很少施行玻璃体手术。1962年Kasner提出必要时可将病变玻璃体切除大部分不致造成损害。在这种观点指导下,对严重眼裂伤病例,开展了开放性玻璃体切除术,取得了良好效果。1971年Mechemer首先设计应用玻璃体注吸切割器,在手术显微镜观察下,经睫状体扁平部作闭合性玻璃体切割术,

    1981年02期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摘取眼内各部位非磁性异物的体会

    徐志章;程浩;

    <正> 目前在眼科临床上,对眼内各部位磁性异物的摘取,经验比较丰富,成功率也较高。但对进入眼内各部位的非磁性异物,要摘出,则在技术上远较取出磁性异物复杂得多。因此手术危险性也较大,有时还需使用一些特殊器械和技巧。好在临床实践中,眼内非磁性异物相对较磁性的为少。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逐渐发展,眼内进入非磁性异物也日见增多,应引起

    1981年02期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部分板层巩膜下环扎术治疗视网膜全脱离初步报告

    孙鑫;徐志章;

    <正> 自1978年起我们对一些过去认为难以治愈或无法治愈的视网膜全脱离的患者施行部分板层巩膜下涤纶带环扎术。共作8例,经不同期间的随访观察,效果尚满意,绝大部分病人脱离的网膜得以平复,视力有不同程度增加,现报告如下。

    1981年02期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性角膜炎初步体会

    程浩;李全智;

    <正> 由于近年来抗菌素和激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致使细菌性感染的眼病日渐减少,但另一方面病毒感染的眼疾却相对增多,其中尤以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较为多见。此病多侵犯青壮年,临床表现较复杂,有的侵犯角膜浅层,表现为弥漫点状、树枝状或地图状,侵犯角膜中深层时,表现为盘状角膜炎,甚至引起虹膜睫状体炎。此病极易复发,常会导致严重视力障

    1981年02期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炎性继发性青光眼病例分析

    霍继光;

    <正> 继发性青光眼可由原发的眼病和全身病引起。如炎性继发性青光眼、眼外伤、血管病变、球内肿瘤、长期应用激素等,常可引起眼压升高。其原因复杂,种类繁多,常引起眼组织严重损害,视功能减退或丧失。现将我院所见炎性继发性青光眼病例报告如下,并对发病机制及处理原则加以讨论。

    1981年02期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美国梅唐纳眼科副教授来新疆医学院讲学讲稿

    徐志章;

    美国世界眼科基金会1980年派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医学院眼科系视网膜玻璃体研究室主任梅唐纳(Donald R. May)副教授来新疆医学院讲学,作报告7讲,现将译稿刊登如下;对报告中有重复的内容,由译者作了删节。

    1981年02期 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