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专题研究

  • 新疆汉族男性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姚华;孙玉萍;李清;姚文海;王秋云;胡静;古丽巴哈·阿不都热合曼;妥玲;江艳;

    目的:了解新疆汉族男性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对1469例汉族男性体检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测量,并检测其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肌酐(SC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本研究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39.1%,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为18%。高尿酸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SBP、DBP、FBS、TG、TC、LDL-C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指标均高于正常组,且均与血尿酸密切相关;正常组和高尿酸组相比,肥胖、腹部脂肪堆积、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发生肥胖、腹部脂肪堆积、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危险分别是尿酸正常者的3.097、2.633、2.226、2.094、3.058倍(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相关危险因子如肥胖、腹部脂肪堆积、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等是新疆汉族男性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的健康教育。

    2007年06期 No.138 535-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维吾尔族与汉族尿酸水平与糖、脂代谢紊乱关系的研究

    姚华;孙玉萍;王秋云;李清;姚文海;胡静;古丽巴哈·阿不都热合曼;妥玲;江艳;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不同尿酸水平与糖、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12月乌鲁木齐市1391例体检者的血尿酸和其他生化指标进行检测,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ROC曲线等方法。结果:汉族和维吾尔族血清学检测指标肌酐(CRE)、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和高甘油三脂混合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均随着血尿酸(SUA)的升高而升高,不同SUA水平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个民族空腹血糖(FBS)、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以及高血糖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发生率表现出差异。结论:两个民族血尿酸对糖、脂代谢指标CRE、TG、TC、LDL-C的影响一致,但是在FBS和HDL-C的影响上有差异。因此在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及其并发症如脂代谢紊乱时,应充分考虑到民族间的差别,这对预防和治疗疾病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2007年06期 No.138 539-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相关性研究

    姚华;孙玉萍;玛丽亚·沙吾那斯;李清;王秋云;胡静;古丽巴哈·阿不都热合曼;妥玲;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年1~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和乌鲁木齐市宝科达医院健康体检的670人血标本,检测血尿酸、血液生化指标以及ApoE基因型。结果: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ApoE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高尿酸组和正常组ApoE基因型分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维吾尔族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和维吾尔族ApoE基因型中E3/3占主导,汉族E2/2>E4/4,而维吾尔族正好相反。与正常组相比,高尿酸组ApoEε2等位基因频率降低,而ε4频率升高,ε4等位基因可能是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两个民族高尿酸组不同等位基因血尿酸(SUA)和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外的各生化指标均高于正常组,而且两个民族高尿酸组和正常组尿酸和血脂代谢指标水平在ApoE等位基因ε2、ε3、ε4型中也有一定的差别。结论:ApoEε4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和维吾尔族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遗传易感基因,但仍然表现出民族的差异。

    2007年06期 No.138 543-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61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瘦素基因G2548A位点多态性与男性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江艳;姚华;孙玉萍;王秋云;胡静;古丽巴哈·阿不都热合曼;妥玲;

    目的:观察瘦素基因启动子区第2548位核苷酸G→A变异与汉族男性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将321例男性体检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145例)与对照组(176例),进行瘦素基因多态性的检验,同时进行血浆瘦素水平、人体测量学、代谢、临床参数的检测。结果:高尿酸血症组和对照组瘦素基因G2548A位点不同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携带A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7.313,P<0.01),瘦素基因的G/G、A/G、A/A各基因型的血尿酸(SUA)、胰岛素浓度(INS)、HOMA-IR及瘦素(LEP)水平呈依次上升趋势,其中A/A基因型与G/G基因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瘦素基因G2548A多态性与空腹血浆瘦素水平、胰岛素浓度、血尿酸水平相关。A等位基因可能是原发性高尿酸血症(HUM)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

    2007年06期 No.138 547-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论著

  • 砷致小鼠脂质过氧化及锌、硒对其的干预研究

    王婷;郑玉建;吴顺华;张杰;

    目的:探讨砷对小鼠血清及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锌、硒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亚慢性毒性实验方法,实验结束后分别测定小鼠血清、肝脏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同时观察锌、硒干预后对染砷小鼠体内抗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随着砷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中MDA和GST含量显著增加,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且呈剂量-效应关系。锌、硒能抑制MDA和GST生成量,提高SOD、GSH-Px活性。结论:砷可致机体脂质过氧化,锌、硒可拮抗其脂质过氧化作用。

    2007年06期 No.138 551-553+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氟化物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周婷婷;杨晓燕;刘开泰;钟近洁;许永华;张东辉;李建瑛;刘岳强;

    目的:观察氟化钠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观察不同剂量氟化钠在不同时间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成骨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结果:剂量为2.5、5.0mg/L的氟化钠作用2d时,可使成骨细胞增殖活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20mg/L时随着氟化钠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成骨细胞的增殖活力明显减弱。结论:氟化钠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呈现双向调节,且随时间的延长对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逐渐增强。

    2007年06期 No.138 554-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解偶联蛋白2启动子-866G/A多态性与和田维吾尔族长寿老人体质指数的关系

    孙凌;许群;程祖亨;邱长春;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启动子区-866G/A多态性与和田维吾尔族长寿老人体质指数(BMI)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和田地区59名90岁以上的维吾尔族长寿个体为研究对象,测定身高、体重等相关指标,并计算BMI。采用PCR-限制长度片段多态性(PCR-RFLP)和PCR-直接测序法(PCR-Sequencing)对UCP2基因-866G/A碱基多态性进行分型,应用方差分析方法检测不同基因型之间BMI的差异。结果:统计分析显示,启动子-866变异与长寿者BMI相关,A/A基因型BMI最高,而G/G基因型最低,随着A等位基因增加,BMI增加。结论:UCP2基因启动子-866G/A多态性与和田长寿者BMI相关,A/A基因型携带者BMI增高。

    2007年06期 No.138 557-559+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Survivin、CyclinD1基因在哈萨克族食管癌中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

    李卉;卢晓梅;赵学信;徐淑永;庞作良;陈艳;王洪江;武贵臻;库热西·玉努斯;关亚群;胡汉华;周新;刘旭;李惠武;

    目的:研究Survivin和CyclinD1基因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Survivin和CyclinD1基因在20例食管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20例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总阳性率为50%,相应癌旁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总阳性率为20%,且其表达量均低于其对应的癌组织。在20例食管癌组织中有10例表达CyclinD1基因,阳性率为50%,而在20例癌旁组织中有13例表达,阳性率为65%,且癌组织的表达低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结论:提示Survivin基因的异常表达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CyclinD1在哈萨克族食管癌中的作用与其在其它民族中的作用可能有所不同。

    2007年06期 No.138 560-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男性饮酒者乙醛脱氢酶基因G1951A多态性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杨静;李南方;周玲;邵亮;曹梅;汪迎春;向红;

    目的:了解男性饮酒者乙醛脱氢酶(ALDH2)基因G1951A多态性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选择男性饮酒者226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标准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ALDH2基因G1951A基因型。结果:(1)ALDH2基因G1951A位点存在GG、GA、AA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854、0.137和0.009,G和A两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923、0.077,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χ2=0.3606,P=0.5482)。(2)OSAHS组的ALDH2基因型频率GG/(GA+AA)为0.855/0.145,G/A两种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925/0.075,与对照组比较,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体重指数分层后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无论体重正常组还是超重组,OSAHS组及对照组之间的ALDH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OSAHS组与对照组不同ALDH2基因型携带者之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男性饮酒者ALDH2基因存在G1951A多态性,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OSAHS无相关性。

    2007年06期 No.138 563-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仙人掌提取物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中胶原Ⅰ、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的影响

    方荃;马少林;董祥林;

    目的:探讨仙人掌提取物对兔耳腹侧创面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中胶原Ⅰ、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仙人掌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0只。在每只兔耳腹侧中线两侧分别做近、中、远各3个直径约1.0cm、间隔约为1.0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深达软骨膜表面);每只兔左右耳各6个创面,每组120个创面,共240个创面。分别在仙人掌组创面上喷洒仙人掌提取物,空白对照组创面喷洒0.9%生理盐水。测定并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增生性瘢痕组织块胶原Ⅰ、胶原Ⅲ、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含量表达。结果:各组兔耳腹侧创面愈合后均不同程度出现类似人增生性瘢痕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仙人掌组术后22、54d时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中胶原Ⅰ含量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或0.05);仙人掌组术后22、39d时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中胶原Ⅲ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或0.05),术后54d时则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仙人掌组术后22d时MMP-1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术后54d时则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仙人掌提取物具有降低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中胶原Ⅰ表达,促进胶原Ⅲ表达,使MMP-1表达升高,从而减轻瘢痕增生,促使已形成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块软化、吸收的作用。

    2007年06期 No.138 568-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建立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的实验研究

    胡军;江明;严媚;是文辉;

    目的:建立较稳定的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为异基因骨髓移植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参照。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供鼠,雌性Wistar大鼠为受鼠,受体大鼠随机分成A(对照组)、B(移植组)两组,移植当天A、B组均接受8.5Gy的全身照射(TBI),于照射后6h,A组回输等量培养液,B组经尾静脉输注供鼠骨髓细胞(2×108个/kg)。观察生存期外周白细胞计数,B组存活鼠检测Y染色体及观察有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临床及病理表现。结果:A组大鼠于15d内全部死亡,外周白细胞计数明显减低,骨髓病理示造血组织减少,提示死于造血衰竭。B组大鼠均达到造血重建,8只存活超过50d,骨髓中能检测到供鼠Y染色体,另2只鼠分别于18、31d死亡,肝及小肠病理未见明显GVHD。结论:B组大鼠异基因骨髓成功植入,预处理的方式是可行的,同时单纯输入异基因骨髓细胞不能引起明显的GVHD。

    2007年06期 No.138 572-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138例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韩登峰;郭雪冰;张小宁;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38例脑梗死患者及150例非脑血管病者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比较两组间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发生率。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明显厚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斑块发生率(71.0%)明显高于对照组(37.2%)(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是脑梗死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2007年06期 No.138 575-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不同干燥方法对葡萄籽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丁玉松;马龙;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葡萄籽提取物(grape seed extract,GSE)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筛选新疆某葡萄酒厂酒渣中的葡萄籽,用石油醚完全脱脂后,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分别采用喷雾干燥和自然干燥两种方法干燥得浸膏粉。比较两种干燥方法所的浸膏粉的抗氧化活性,包括还原能力、清除1,1-联苯-β-苦基偕腙肼(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能力。结果:两种方法制得的浸膏的活性差异很小。结论:喷雾干燥法是一种对葡萄籽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影响很小的干燥方法,可用于工业生产。

    2007年06期 No.138 578-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2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齐墩果酸脂质体的制备研究

    来海中;马龙;

    目的:制备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脂质体,优选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以氢化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为载体,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齐墩果酸脂质体,设计正交实验。以包封率、形态为考察指标选择最优处方。结果:按最优处方制得的齐墩果酸脂质体均匀圆整,平均粒径82.1nm。包封率在90%以上。结论:选择薄膜超声分散法优化工艺制备齐墩果酸脂质体处方合理,工艺可行,有比较满意的包封率。

    2007年06期 No.138 581-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337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TβRⅠ和Smad4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马蓉;黎音;付娟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中Smad4蛋白与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βRⅠ)蛋白的表达及其在肝细胞癌(HCC)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46例HCC及19例正常肝组织中TβRⅠ和Smad4蛋白表达。结果:46例HCC组织中TβRⅠ和Smad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96%、32.61%,19例正常肝组织中TβRⅠ和Smad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42%、63.15%,HCC组织中TβRⅠ和Smad4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结论:TβRⅠ和Smad4与H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007年06期 No.138 584-585+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MMP-2及其抑制剂TIMP-1在移植肾纤维化的表达研究

    班丽;郭继华;顾霞;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剂(TIMP-1)在不同分期移植肾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对21例肾移植后不同程度纤维化病变及10例正常肾组织进行MMP-2、TIMP-1免疫组化检测并作图像定量分析。结果:纤维化早期,MMP-2、TIMP-1免疫染色阳性强度与量均较正常肾组织明显增加。随着纤维化进展,TIMP-1阳性强度与量增加,MMP-2随移植肾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结论:TIMP-1的活性增加是促进细胞外基质积聚形成纤维化的重要条件,而MMP-2则抑制其进展。

    2007年06期 No.138 586-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凋亡相关基因Bcl-2、Bag-1在宫颈上皮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巧稚;拉莱·苏祖克;林晨;阿仙姑力·哈斯木;

    目的:探讨Bcl-2蛋白和Bag-1蛋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3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25例CINⅢ(原位癌4例)及36例浸润性宫颈鳞癌(ISCC)组织中的Bcl-2和Bag-1蛋白进行检测,并以20例子宫肌瘤经手术切除的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作对照进行分析。结果:Bcl-2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Ⅱ、CINⅢ和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10.00%、43.57%、76.00%、66.67%,其表达在CIN和宫颈癌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g-1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Ⅱ、CINⅢ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15.00%、48.72%、72.00%、83.33%,其表达在正常组织与CIN和宫颈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中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中Bcl-2与Bag-1蛋白表达同时增加。结论: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鳞状上皮癌中均有Bcl-2、Bag-1过表达,表明它们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均起重要作用。Bcl-2与Bag-1在肿瘤早期抗凋亡作用相互增强,呈正相关关系。

    2007年06期 No.138 589-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学特点

    藏素红;王莉;李依群;赵英萍;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收集1983~2005年间我科病理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维吾尔族病例蜡块,对其进行重新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CD15、CD30、CD45RO、CD20),按WHO淋巴瘤新分类(2001)重新定性和分类。结果:52例原诊断为HL的病例中除1例为反应性增生外,其余51例均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30例NHL中1例为CHL。52例CHL中结节硬化型(NS)29例,混合细胞型(MC)13例,富于淋巴细胞型(LR)8例,淋巴细胞减少型(LD)2例。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霍奇金淋巴瘤各亚型的分布特点为NS型最多见(55.8%),其次为MC型,LD型最少。

    2007年06期 No.138 592-594+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BRCA1和BRCA2蛋白在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与意义

    汤志奇;王振华;

    目的:研究BRCA1和BRCA2在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维吾尔族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BRCA1和BRCA2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RCA1和BRCA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16%(77/128)和56.91%(70/123)。3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BRCA1和BRCA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24/30)、83.33%(25/30)。乳腺癌组织中BRCA1及BRCA2的表达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P<0.05)。其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部位除细胞核外,也见于胞质,而在乳腺良性病变中只在细胞核中表达。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的乳腺癌患者其BRCA1表达有统计学差异,而在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型及绝经情况均不同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BRCA2表达在组织学分型、肿块的大小、发病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绝经情况均不同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RCA1和BRCA2蛋白的检测有可能将作为估计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新指标。乳腺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微阵列的建立使蛋白产物的筛选工作简便、快捷。

    2007年06期 No.138 595-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p16蛋白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海力曼·依拉洪;米开热木·麦麦提;海米提·阿布都力木;

    目的:研究p16蛋白在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0例正常宫颈组织和93例宫颈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维吾尔族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汉族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维吾尔族、汉族正常宫颈组织(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可作为诊断宫颈癌的辅助指标。

    2007年06期 No.138 599-600+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PPARγ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阿仙姑·哈斯木;拉莱·苏祖克;李巧稚;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与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nvision二步免疫组化法进行染色,检测54例CIN和43例子宫颈癌石蜡包埋组织中PPARγ的表达,以2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作为对照进行研究。结果:PPARγ在CINⅠ-Ⅱ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4.12%(15/34),在CINⅢ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15/20),在子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37%(38/43),在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63%。从慢性子宫颈炎、CIN到子宫颈癌,PPARγ的表达呈递增趋势,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CIN及子宫颈癌中PPARγ的表达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在CIN及子宫颈癌组织中PPARγ的异常表达提示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PPARγ有可能成为预测宫颈癌发展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2007年06期 No.138 601-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药效学实验

    王玲;高晓黎;

    目的:研究自制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的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氨水引咳、角叉菜胶致足肿胀、干酵母致热等试验方法。结果:灌胃给予自制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20ml/kg能明显减少氨水引起小鼠的咳嗽次数,大鼠灌胃给予10ml/kg能显著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所致足肿胀,可显著抑制干酵母性发热时的体温升高。结论:自制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与市售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具有相同的清热、止咳、抗炎作用。

    2007年06期 No.138 604-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pH值对异丙酚甲醇溶液及人血浆荧光性质的影响

    丁海燕;李莉;陈坚;滕箭;王岩;

    目的:考察异丙酚在不同pH值下的荧光性质,寻找检测异丙酚的最佳pH值。方法:用缓冲溶液将异丙酚甲醇溶液及人血浆pH调至1~13(共20余个不同的pH),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发射波长λex=279nm,激发波长λem=300nm)测定在不同pH下的荧光强度。结果:pH条件不同,对异丙酚甲醇溶液及人血浆的荧光性质均有影响,选择偏碱性条件检测异丙酚较好。结论:为使药物的检测更准确、灵敏,需在检测过程中调节样品溶液的pH至最佳范围。

    2007年06期 No.138 606-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与CRP、脑CT的相关性研究

    仝淼;刘远新;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医证型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脑CT三方面指标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11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对各证型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CT平扫,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含量。结果:高血压脑出血中医证型的血清CRP含量、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型在脑CT征象等级上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中医证型反映的脑实质损害程度不同,血清CRP含量、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脑CT征象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参考的客观指标。

    2007年06期 No.138 609-611+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王琦三;王海江;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0例,于术后24h应用瑞素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共实施7d;肠外营养组30例,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d、术后第1天和第8天检测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及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病人IgA、IgG、IgM、CD3+、CD4+、CD4+/CD8+比值均较术前有所下降,而术后第8天IgA、IgG、IgM、CD3+、CD4+、CD8+、CD4+/CD8+等免疫指标迅速恢复,与完全肠外营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病人有明显的免疫增强功能,其作用优于肠外营养。

    2007年06期 No.138 612-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廓清范围的探讨

    张国庆;王伯庆;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规律及分布特点,从而制定合理的纵隔淋巴结廓清范围。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109例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肺癌完全性切除,并根据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廓清。结果:全组N2转移率22.9%,两组以上N2转移13例,占N2转移的52%。肿瘤不同大小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鳞癌、大细胞癌、腺癌的N2转移率分别为13.6%、33.3%和34.0%。肺腺癌较鳞癌易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P<0.05)。中心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越低,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跳跃性N2共12例,跳跃式纵隔转移共9例。肺癌常跨区域纵隔转移,肺下叶癌跨区域纵隔转移与肺上叶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十分活跃,具有多发性、跳跃性及跨区域纵隔的转移规律,因此,除T1期高分化鳞癌外,其余分期及类型NSCLC均应行系统性同侧纵隔淋巴结(N2)廓清才有可能达到根治效果。

    2007年06期 No.138 615-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栓抽吸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应用效果的观察

    曹海涛;许力舒;武刚;

    目的:观察经导管血栓抽吸(PT)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将AMI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组(PCI组)和PT+PCI组。单纯PCI组常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PTCA)后置入冠脉内支架或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PT+PCI组常规PTCA方法选择指引导管,导丝通过病变后,经导丝直接送入Diver抽吸导管至病变部位,反复抽吸至血栓影消失或明显减少,然后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或常规PTCA方法后置入冠脉内支架。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IRA)的血流和心肌灌注差别,比较两组ST回落率、直接支架率,并随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心血管事件。结果:PT+PCI组抽吸导管均通过病变,血栓抽吸后即刻血栓影消失或明显减少,前向血流恢复、梗死部位心肌组织的再灌注及ST回落率、直接支架率均优于单纯PCI组。结论:PT术是处理冠脉内血栓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初步观察可以改善AMI患者IRA的血流和心肌灌注。

    2007年06期 No.138 619-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伴尺神经损伤手术治疗

    陈刚;赵岩;艾合买提江·玉素甫;田禾;马创;阚玉华;

    目的:探讨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伴尺神经损伤手术方法。方法:对13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伴尺神经损伤患者均行肱二头肌内、外侧双切口,沿肌肉间隙进行骨折端暴露。Ⅰ期行尺神经前置术,内、外侧均以AO重建钢板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所有病例均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摄X光片复查。结果:13例病人平均随访13个月(3~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用Cassebaum方法评价:优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4.6%,尺神经卡压症状均于术后消失或减轻。结论:(1)肱二头肌内外侧双切口可很好地显露肱骨髁部骨折端,对正常组织结构及肱骨髁部血运影响小。(2)内外侧双AO重建钢板固定牢靠,便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3)Ⅰ期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对尺神经损伤治疗有效。

    2007年06期 No.138 621-622+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

    阿不都外力·吾守尔;刘兵;何铁汉;李涛;文西年;张文斌;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斜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及修补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斜疝修补术在手术时间、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疼痛等并发症方面优于传统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斜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理想术式。

    2007年06期 No.138 623-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复方醋酸环丙孕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薄晓莉;丁岩;赵金萍;阿布都热扎克·哈力克;

    目的:观察复方醋酸环丙孕酮(复方CPA)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用复方CPA治疗3个周期,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特征、血清性激素水平、卵巢超声相的变化以及副反应和停药后的情况。结果:34例PCOS患者恢复月经,并且有2例妊娠。多毛和痤疮评分明显下降(P<0.01)。血清各性激素水平均有明显下降,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LH/FSH、睾酮(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游离睾酮指数(FAI)下降显著(P均<0.01),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明显增加(P<0.01)。双侧卵巢体积及双侧卵泡数目明显减少(P均<0.01),双侧卵泡直径也减小(P<0.05)。副反应总发生率为71.4%。结论:复方醋酸环丙孕酮可很好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高雄激素症状及内分泌状况,对恢复排卵和青春期患者也有很好疗效。

    2007年06期 No.138 626-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EMS患者异位与在位内膜中Survivin、Cox-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马俊旗;丁岩;

    目的:通过对临床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otriosis,EMS)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Survivin mRNA及Cox-2mRNA表达测定,探讨Survivin及Cox-2在EMS发病及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在位内膜组织和正常妇女(除外激素依赖性疾病或激素治疗者)正常子宫内膜各20例,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Survivin及Cox-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妇女子宫内膜相比,EMS患者异位内膜的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上调,Cox-2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上调,且总体Survivin及Cox-2mRNA表达与EMS呈正相关,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而EMS在位内膜与之相比,Survivin上调,Cox-2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MS患者Survivin及Cox-2上调可能是EMS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与异位内膜的发生和种植有关,且两基因在疾病的发展中关系密切。

    2007年06期 No.138 630-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曾红春;姚兰辉;宋建兵;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7例(70个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特点。结果:3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前仅8例明确诊断,5例误认为腺瘤,24例未做出明确诊断。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声像图复杂多样,应注意鉴别诊断。

    2007年06期 No.138 634-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肺结核误诊34例原因分析

    陈欲晓;

    目的:探讨肺结核误诊原因。方法:对近4年误诊的34例肺结核病例的症状、体征、胸片、CT片及误治后的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者7例(20.3%);误诊为肺炎、肺部感染者8例(17.2%);误诊为支气管扩张者5例(15.6%);误诊为肺脓肿者3例(7.8%);误诊为肺癌者6例(25.0%);合并肠结核、腹腔结核被误诊为肠炎、痢疾、阑尾炎者3例(7.8%);误诊为颈淋巴结炎者2例(3.1%)。误诊时间在2周至2年不等。结论:肺结核发病形式多样化,临床表现、胸片常不典型,尤其是医务人员警惕性不高,不重视胸片、痰结核菌及免疫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病理学检查,以及没有综合系统地分析病情,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2007年06期 No.138 636-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短篇报道

医学教育

读者·作者·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