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龙;候斌峰;苏德奇;刘涛;
目的:探讨葡萄软胶囊的护肝降脂作用。方法:雄性昆明种小白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溶剂对照组、高脂模型组以及葡萄软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33、267、800mg/kg)和绞股蓝苷阳性对照组(293mg/kg),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雄性昆明种小白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溶剂对照组、四氯化碳(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组以及葡萄软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33、267、800mg/kg)和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225mg/kg),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并观察各组小白鼠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1)葡萄软胶囊中、高剂量组及绞股蓝苷阳性对照组血清TG水平较高脂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葡萄软胶囊高剂量组血清HDL水平明显高于高脂模型组(P<0.05);(2)葡萄软胶囊中、高剂量组与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低于急性肝损伤模型组(P<0.05),但对肝脏病理损伤的改善作用不显著。结论:葡萄软胶囊对高血脂小鼠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并对CCl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2007年11期 No.143 1215-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龙;候斌峰;苏德奇;来海中;
目的:制定以齐墩果酸(OA)为主要功效成分、葡萄籽油为溶媒制备的葡萄软胶囊的质量标准,并对制剂的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SUPELCOSILtmLC-18(250mm×4.6mm,5μm)柱为色谱柱,甲醇:水(86:14)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15nm,测定葡萄软胶囊中OA的含量。采用加速试验初步观察制剂稳定性。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OA的线性范围为0.0648~0.3240μg/ml,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97%,标准偏差(RSD)为1.82%;贮存0、1、2、3个月后,葡萄软胶囊中OA平均含量分别为18.69、18.36、18.83、18.22mg/粒,RSD为1.53%。结论:以葡萄皮渣提取物为原料和葡萄籽油为溶媒制备的软胶囊处方设计合理,制剂性质稳定,功效成分OA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简便、可靠、测定结果准确。
2007年11期 No.143 1219-1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涛;马龙;赵军;马琪;姬风彩;李涛;丁玉松;苏德奇;
目的:观察琐琐葡萄三萜类成分总三萜(VTT)和齐墩果酸(OA)在体外对大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为阐明维药琐琐葡萄抗病毒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充分利用新疆葡萄的资源优势开发出安全、价廉、有效的抗病毒民族新药奠定基础。方法: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与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卡介苗(BCG)整体致敏,脂多糖(LPS)离体攻击法建立大鼠原代肝细胞免疫损伤模型,模型组肝细胞分别加入DMEM培养液配制的200μg/ml二甲基亚砜溶液(DMSO),5、10、20μg/ml联苯双酯(DDB)溶液,5、20、80μg/mlVTT溶液或OA溶液,测定并比较不同培养时间(3、6、12、24h)各组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正常大鼠肝细胞上清ALT、AST和NO基本未见改变,BCG+LPS损伤后大鼠肝细胞上清ALT、AST和NO在6、12和24h较正常大鼠明显升高(P<0.01),而VTT和OA(5、20、80μg/ml)均可程度不同地使升高的ALT、AST和NO明显下降(P<0.01)。琐琐葡萄三萜类成分VTT和OA的以上作用与阳性对照药物DDB相似。结论:琐琐葡萄三萜类成分VTT和OA在体外对大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2007年11期 No.143 1222-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涛;马龙;赵军;李涛;丁玉松;
目的:应用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研究琐琐葡萄总黄酮(VTF)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组(卡介苗+脂多糖组)、联苯双酯(DDB)阳性对照组以及VTF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肝脏、脾脏系数,采用连续监测法或比测法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肝组织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各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VTF各剂量组(50、150、300mg/kg)均可显著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脏系数和脾脏系数(P<0.01),并可显著升高小鼠肝组织中ALT、AST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1),且SOD活性随着VTF剂量的增大而升高(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VTF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的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与生化检查结果相一致。结论:VTF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007年11期 No.143 1226-1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涛;马龙;赵军;闫明;郭翠;
目的:研究琐琐葡萄多糖(VVP)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探讨其抗氧化能力。方法:建立热水提取、乙醇沉淀、Sevage法除蛋白及透析、纯化VVP的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含量,并比较了不同浓度VVP(200、400、600、800、1000μg/ml)和抗坏血酸(Vc50、100、200、400、600、800、1000μg/ml)的还原能力以及不同浓度VVP和VC(均为40、80、160、320、600、800μg/ml)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VVP的还原能力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800μ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90%以上,接近VC的清除率。结论:琐琐葡萄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2007年11期 No.143 1230-1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31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丁玉松;马龙;王忠;刘涛;
目的:研究葡萄籽提取物(GSE)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GSE的保健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150mg/kg)以及GSE低、中、高剂量组(50、250、500mg/kg)共6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肝脏和脾脏系数,采用赖氏法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并对各组进行比较,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GSE各剂量组均能升高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P<0.01),升高肝组织SOD活性(P<0.01),降低MDA含量(P<0.01),并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肝脏病理组织损伤。结论:葡萄籽提取物对CCl4所致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2007年11期 No.143 1232-1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琳;马龙;2007年11期 No.143 1236-1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周玲;张建龙;李南方;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原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20)A/C位点变异与哈萨克族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经典的饱和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哈萨克族人高血压组(125例)和正常血压组(74例)白细胞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鉴定不同个体AGT基因(-20)A/C位基因型的类型,观察在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不同基因型的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1)哈萨克族人AGT基因存在(-20)A/C变异。(2)AGT基因(-20)位点AA、AC、CC基因型频率在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分别为0.69、0.26、0.05和0.65、0.32、0.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2,P>0.05);A、C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82、0.18和0.82、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3)AGT基因(-20)A/C位各基因型组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T基因(-20)A/C变异可能与哈萨克族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无关。
2007年11期 No.143 1239-1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曹梅;张向阳;李南方;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方法:对120例高血压伴鼾症患者同步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多导睡眠监测(PSG),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中、重度OSAS合并高血压组共3组,观察并比较3组基线资料、睡眠监测指标、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根据不同的血压昼夜节律状况分组(杓型组、非杓型组),比较睡眠监测指标、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结果:(1)重度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高于轻、中度组(P<0.05),偶测收缩压(cSBP)高于轻度组(P<0.05)。(2)最低血氧饱和度(minSaO2)同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呈负相关。AHI与偶侧舒张压(cDBP)呈正相关。(3)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状况进行分组,非杓型组占全部患者的68.3%,随着OSAS病情的加重,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比例增多(P<0.05)。杓型组minSaO2、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及nDBP明显低于非杓型组患者(P<0.05)。结论:频繁缺氧在OSAS患者舒张压升高中的作用更为显著;OSAS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密切相关。
2007年11期 No.143 1242-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雷晶;马建华;张小宁;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s)2型与3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及评估价值。方法: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方法对4个SCAs家系的8例患者进行基因检测,证实分别为SCA2型和SCA3型,回顾分析3例SCA2型患者、5例SCA3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结果:SCA2型患者以小脑共济失调伴锥体外系损害为主,小脑、脑干萎缩明显,伴大脑皮层萎缩;SCA3型患者以小脑共济失调伴锥体束损害为主,小脑萎缩相对较轻。结论:SCA2型与SCA3型存在遗传异质性,神经系统检查和MRI表现有助于诊断、鉴别及预后评估,基因检测是唯一的确诊方法。
2007年11期 No.143 1245-1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汪振华;王建青;
目的:对采用CAD/CAM与传统方法制作后牙种植体冠的修复效果进行回顾性调查,评价不同制作方法的临床效果,以探讨更有利于种植体修复的全瓷修复技术。方法:选取采用CAD/CAM方法制作全瓷冠修复的种植体病例3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传统方法制作32例作为对照组,修复6个月后复查,填写修复体满意度调查表,依照改良的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结果:在费用方面,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33%,对照组为78%;在就诊时间和次数上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63%;在外形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边缘适合性、表面质地及颜色匹配3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CAM系统操作简便,制作修复体快捷且外形美观,与传统方法相比更有利于种植体的修复。
2007年11期 No.143 1249-1250+1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钟红;马斌林;王薇;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stroga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in recetor,PR)表达情况及病理特征。方法:对2001~2006年收治的25例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进行ER、PR表达检测,并分析其病理学特征。结果: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第一原发癌中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和56%,第二原发癌中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和40%。浸润性导管癌在双侧异时性乳腺癌第一、二原发癌中分别占64%和52%。结论: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有较高的ER、PR表达,浸润性导管癌与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有明显关系。
2007年11期 No.143 1251-1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热依兰·艾沙;侯月梅;
目的:应用微电极阵列(MEAs)标测技术研究大鼠心脏组织场电位(FPs)特性,比较心房和心室组织片场电位特性及电激动的传导。方法:制备SD大鼠心脏组织片标本(大小5mm×5mm,厚度约2mm);采用同步60个位点MEAs标测技术,用5μV×1ms的刺激脉冲连续刺激,刺激间隔为1s,引出并记录组织场电位。比较心房和心室组织片场电位形态和FPs传导时间。结果:心室肌组织片最大场电位(FPmax)和最小场电位(FPmin)与心房肌FPmax、FPmin相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室组织片场电位时程(FPdur)明显长于心房组织FPdur(P<0.01);心房组织片FPs传导时间(66.46±6.73ms)长于心室组织FPs传导时间(47.40±5.62ms)(P<0.01)。结论:MEAs标测技术能记录和分析相对微观领域心脏组织片的场电位、电激动传导时间和电激动传导顺序等信息,是一种进行传导异常性心律失常机制研究和相关药物干预研究的可靠工具。
2007年11期 No.143 1254-1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袁忠;吴玉霞;袁长武;李和平;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中医证型在CRF四期(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中医证型中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浆内皮素(ET)的水平变化。方法:198例CRF患者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脾肾气虚夹湿浊血瘀、脾肾气阴两虚夹湿热血瘀等5型,了解中医证型在CRF四期的分布规律,同时检测各中医证型中BUN、SCr、CCr、ET的含量。结果:(1)脾肾气虚夹湿浊血瘀型在代偿期占55.8%,脾肾气阴两虚夹湿热血瘀型在代偿期占46.5%,阴阳两虚夹水气血瘀型在尿毒症期占67.6%,肝肾阴虚夹湿热血瘀型在失代偿期占50.0%。(2)ET、BUN、Scr含量在中医各证型中趋势为脾肾气阴两虚夹湿热血瘀或脾肾气虚夹湿浊血瘀型<肝肾阴虚夹湿热血瘀型<脾肾阳虚夹水气血瘀型<阴阳两虚夹水气血瘀型。CCr含量在中医各证型中与上述趋势相反。结论:(1)中医证型在CRF四期(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的分布是不同的。阴阳两虚夹水气血瘀型CRF患者病情较重,正虚浊瘀是CRF患者一大特点。(2)BUN、SCr、CCr、ET可为中医证候的微观辨证提供一定的客观化依据。血浆ET也可以作为判断CRF严重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2007年11期 No.143 1258-1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78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秀萍;常军民;吴激;成琳璐;吕春阳;
目的:建立活血通络口服液中黄芪甲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Symmetryshield Rp18为色谱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03nm,温度35℃,测定活血通络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以峰面积(A)对进样量(C)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A=71706C+14281(r=0.9998),在进样量0.2510~15.0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4.91%(n=5),RSD为1.06%。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可用于该品的质量控制。
2007年11期 No.143 1261-1262+1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罗莉;赵春梅;魏丽;古丽仙·艾尔肯;
目的:探讨CD4+CD25+T细胞、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RA患者(RA组)和2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血清中IL-10水平。结果:RA组与正常对照组CD4+CD25+T细胞水平分别为(12.5±8.4)和(7.9±3.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32,P>0.05);IL-10水平分别为(12.4±10.5)和(22.7±20.6)pg/ml,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20,P>0.05)。结论:R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CD4+CD25+T细胞功能缺陷。
2007年11期 No.143 1263-1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吐尔逊·沙比尔;刘燕;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33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例行CT检查,32例行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2例行CT血管成像检查(CTA),2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MRA),4例行脑血管数字减影(DSA)检查。结果:典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6例(48.48%)。MRI检查均发现相应病灶,新发病灶以桥脑梗死最多见,共12例,占36.4%,中脑4例(12.1%),延髓与小脑均为6例(18.2%)。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以桥脑梗死为最多见,临床症状复杂,MRI检查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检出率较高,血管成像可进一步明确病变血管,故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及早行MRI及血管成像(MRA、CTA、DSA)以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价预后。
2007年11期 No.143 1266-1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阿斯亚·阿巴白克热;蒋健;
目的:观察电刺激配合常规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电刺激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进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ADL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病人对提高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和ADL有显著疗效。
2007年11期 No.143 1268-1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金辉;曹峻;王华;温浩;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肝移植患者中术后6例真菌感染的种类、感染部位及药物治疗疗效。结果:20例肝移植患者中6例术后并发真菌感染7例次(1例患者发生2次感染),感染发生率为30%。发病中位时间为术后26d(3~101d)。其中,念珠菌6例次(86%),曲霉菌1例次(14%)。感染部位:肺部6例次(86%),泌尿系统1例次(14%)。大扶康治疗6例患者中,4例(67%)经顺利康复,2例(33%)死亡。结论:真菌感染是影响肝移植生存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2007年11期 No.143 1270-1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铸;吴明拜;张昌明;伊力亚尔·夏合丁;张力为;李德生;
目的:探讨肺包虫病内囊完整摘除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2例肺包虫病内囊完整摘除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内囊完整摘除术占同期手术的24.98%,术中不慎造成包虫囊肿内囊破裂13例,术后复发4例(1.37%),292例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好转出院。结论:内囊完整摘除术是肺包虫病最理想的术式,手术技术条件要求高,但只要掌握得当,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2007年11期 No.143 1273-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斯坎达尔·阿布力孜;高胜利;阿迪力·萨莱;孙晓宏;罗洞波;庞作良;
目的:探讨肺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396例肺癌同侧肺门、叶间及纵隔淋巴结广泛廓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的临床分期(T1、T2、T3、T4)、病理类型(鳞癌、腺癌、其他)、病变部位(中央型、周围型)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结果:396例中195例(49.3%)存在N1或(和)N2淋巴结转移,其中单纯N1淋巴结转移44例(11.1%),N2淋巴结转移151例(38.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原发肿瘤分期、原发部位和病理类型均会对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部位有影响(P<0.01)。结论:肺癌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分期(T)、原发部位和病理类型均有密切相关。为达到根治目的,提倡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系统清扫。
2007年11期 No.143 1275-1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孙伟;斯坎达尔·阿布力孜;高胜利;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性。方法:采用右前胸、颈、腹三切口施行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152例。结果:医院内手术死亡3例(2.0%),全组病人淋巴结转移率为55.9%(85/152),颈、纵隔、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1%(23/152)、44.1%(67/152)、22.4%(34/152)。纵隔淋巴结转移与病变部位无关,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于胸上、中段食管鳞癌,转移率分别为22.2%(8/36)、16.7%(13/78);腹腔淋巴结转移多见于胸中、下段食管鳞癌,转移率分别为23.1%(18/78)、34.2%(13/38);颈淋巴结转移率在PT1~PT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3、PT4与PT1、PT2纵隔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胸段食管癌易发生纵隔、颈部、腹腔淋巴结转移;(2)胸段食管癌浸润早期即可发生颈淋巴结转移;(3)三野淋巴结清扫对胸段食管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2007年11期 No.143 1277-1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孙刚;马斌林;阿力比亚提·艾尼;耿中利;王进;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1月~2007年10月收治的18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中Ⅰ°15例,Ⅱ°3例,均采用低位领形切口手术治疗,全组无手术及住院死亡。结论:CT结合胸部X线检查是术前的重要诊断手段。外科手术是本病唯一有效治疗方法。绝大多数病人手术可以经颈部低位领形切口完成,效果满意。
2007年11期 No.143 1280-1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平波;吕刚;史亮;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5年2月,我院住院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断裂者11例,均于关节镜下行同种异体骨-腱-骨移植重建术。结果:11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同术前相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腱-骨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2007年11期 No.143 1282-1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木提江·阿巴拜克热;黄宏国;艾尔哈提·胡赛音;路明;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高频电刀电切术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479例肛周尖锐湿疣患者分为2组,单纯手术治疗组106例,干扰素联合高频电刀电切术组373例,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单纯手术治疗组治愈69例(65.09%),显效22例(20.75%);干扰素联合高频电刀电切术组治愈282例(75.60%),显效84例(22.52%);干扰素联合高频电刀电切术组治愈率(75.60%)、总有效率(98.12%)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治疗组(65.09%、85.82%)(P<0.05)。结论:肛周尖锐湿疣是复发率较高的疾病,高频电刀手术切除配合干扰素病损部位注射,可彻底清除疣体和病灶,提高治愈率,防止复发。
2007年11期 No.143 1284-1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孙云;王玉杰;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利弊及手术适应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腔镜手术组)和20例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开放手术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抗生素使用、拔除引流管、拔除导尿管、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抗生素使用、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开放组明显缩短(P<0.01);2组的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和拔除导尿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其手术适应证与开放手术相当,可以部分取代开放手术方式,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2007年11期 No.143 1287-1288+1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文君;古丽巴哈·买买提力;高晓蔚;
目的:评价隐裂牙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2颗隐裂牙进行综合治疗,1年后随访观察。结果:92颗隐裂牙经调合、带环固定、根管治疗、填充、全冠修复等一套综合疗法治疗,并经1~3年临床追踪观察,成功84例,成功率达91.30%。失败8例,占8.70%。结论:综合治疗可以保留牙体组织并恢复咬合力,是隐裂牙治疗较理想的方法。
2007年11期 No.143 1289-1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蕊;王江;宣斐;郑宏;
目的:以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AHHD)为基础,观察AHHD对患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耳鼻喉科或颌面外科手术患者14例,复合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后,在30min内用林格式液10ml/kg补充生理需要量,以6%羟乙基淀粉溶液按双变量稀释法进行AHHD。于AHHD过程中每10分钟采动脉血1ml,用血气分析仪测定电解质、pH值、判断血液稀释的程度直至血液稀释完成,即时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结果:AHHD后患者Na+、Cl-、CVP升高(P<0.05),乳酸根(La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HCO3-、碱剩余(BE)降低(P<0.05),pH值略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以双变量稀释法进行AHHD是安全有效的,稀释后Hct可达到预定目标值;(2)AHHD可使电解质发生轻微改变但不会致酸碱平衡发生紊乱。合理选择与机体血液成分更相近的稀释液是保障AHHD过程中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稳定的前提。
2007年11期 No.143 1291-1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郭云泉;房新志;
目的:探讨乳腺错构瘤的病理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2例乳腺错构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详细分析临床表现、病理及影像学特征。结果:12例依据组织病理特征结合影像学表现分为脂肪型(8例)、纤维型(2型)、腺型(2例)3型错构瘤。结论:乳腺错构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良性实体肿瘤,临床上综合分析可以提高诊断率,避免误诊错治。
2007年11期 No.143 1294-1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姬凤彩;姚刚;李琳琳;孙建新;
目的:利用脂肪乳剂灌胃法和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大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结合临床高脂血症分型的依据对其血脂水平进行对比研究,为更合理的使用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无特定病原体Wistar大鼠,雄性,180~220g,3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每100克体重2ml脂肪乳剂灌胃和高脂饲料,分别在第0天和第14天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脂肪乳灌胃组的血清TC、TG、LDL-c较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高脂饲料组的血清TC、LDL-c较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TG较对照组有所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方法都可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脂肪乳灌胃法建立的动物模型适合应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研究;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的动物模型适合应用于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研究,不适合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研究。
2007年11期 No.143 1297-1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901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