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专题研究

  • 新疆不同民族原发性高血压与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_2-344T/C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徐新娟;李静;梁晓慧;胡广梅;

    目的:探讨新疆维、哈、汉族人群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344T/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分别检测原发性高血压组(EH)(维族233例、哈族252例、汉族246例)和对照组(NT)(维族252例、哈族254例、汉族277例)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344T/C基因多态性。结果: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344T/C基因的C和T等位基因及CC、TT、CT基因型频率在维、哈、汉族的EH组及NT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C和T等位基因频率在各民族间分布有显著差异。结论:CYP11B2-344T/C多态性与新疆哈、维、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无相关性,但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不同民族间有差异。

    2009年02期 v.32;No.158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疆维吾尔族肾上腺髓质素基因A-1984G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

    徐新娟;李静;胡广梅;梁晓慧;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维族)人群肾上腺髓质素基因ADM(-1984A/G)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新疆和田地区189例维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和206例正常人群(NT组)A-1984G基因多态性。结果:维吾尔族正常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的A-1984G基因多态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0.903、0.907、0.000和0.921、0.069、0.011。A和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0.951、0.049和0.955、0.04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维族EH组与NT组肾上腺髓质素基因A-1984G的A和G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6,P>0.05),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59,P>0.05)。结论:肾上腺髓质素基因A-1984G多态性与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无关联。

    2009年02期 v.32;No.158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压水平对颈动脉血流的影响

    任荣;徐新娟;唐琪;韩伟;穆玉明;

    目的:通过彩超检查分析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压水平对血流参数的影响,探讨脑卒中预防的理想血压水平。方法:将198例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分别按彩超检查前测量的SBP(SBP)和舒张压(DBP)具体水平分别分为SBP3个组和DBP3个组。用彩超测量其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及椎动脉(VA)各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及血管内径(D)。结果:血压水平主要影响狭窄侧颈动脉血流,同时也影响非狭窄侧颈动脉和对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和内径。SBP和DBP分别增高>120mmHg及80mmHg血流速度最慢,血管内径最宽;SBP降至100~120mmHg,DBP保持60~80mm-Hg时血管内径最细,速度最快。结论:严格控制SBP和DBP水平有益于提高颈动脉血流速度,增加脑血流量;SBP100~120mmHg,DBP60~80mmHg可能是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较理想的血压水平。

    2009年02期 v.32;No.158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疆维吾尔族长寿老人与老年人在血压、肾脏功能上的比较

    徐新娟;买苏木·马合木提;张斌;张向阳;德力夏提·依米提;买买提·牙生;小泽友纪雄;泉·洋一;

    目的:观察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维族)长寿老人血压特征和肾脏功能现况,探讨年龄对其影响。方法:选择和田地区维族老年人65~70岁108人(老年人组),高龄老年人90~110岁115例(长寿老人组),集中统一住宿,统一饮食,定时抽血,测定肌酐、尿酸、尿肌酐水平,由专人测量血压。结果:长寿老人组收缩压和脉压水平高于老年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舒张压未见明显差异;长寿老人组尿肌酐、血尿酸水平高于老年人组,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老年人组,血肌酐水平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该地区长寿老人血压增高以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为特点;肾功能明显减退以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肌酐和血尿酸增高为主;年龄的增长是引起收缩压、脉压增高和肾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

    2009年02期 v.32;No.158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压昼夜节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梁晓慧;徐新娟;珠勒皮亚·司马义;罗荔;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2例,依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组(n=96)和非杓型组(n=146),所有高血压患者均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卧立位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水平;并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肾功能的测定,了解靶器官损害情况。结果:(1)2组间24hSBP、24hDBP、dSBP、d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杓型组nSBP、nDBP、24hHR高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非杓型组卧位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高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血钾、血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非杓型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质量指数、肌酐水平均高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调节血压昼夜节律中起到重要作用,血压呈非杓型分布的高血压患者心肾等靶器官损害的程度较杓型高血压患者严重。

    2009年02期 v.32;No.158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与动态血压变化151例分析

    徐新娟;邓红心;珠勒皮亚·司马义;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状况及其对动态血压变化规律的影响。方法:测量151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和24h动态血压,根据FBG和2hPBG水平将1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糖耐量受损(IGR)和2型糖尿病(T2DM)3组,对3组间的动态血压参数和糖代谢异常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2%的EH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以2hPBG增高为主。联合检测FBG及2hPBG后,糖代谢异常检出率明显增加。NGT组、IGR组和T2DM组间非杓型血压、24h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值、白天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值、24h平均脉压(24hMPP)均无明显差别。相关分析示24hMPP与FBG呈正相关(r=0.175,P=0.032)。结论:EH患者易合并2hPBG升高糖代谢异常,联合检测FBG及2hPBG可提高异常检出率;同时控制好FBG有利于减小脉压。

    2009年02期 v.32;No.158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论著

  • 新疆维吾尔族人群高尿酸血症与肥胖关系的探讨

    赵文婷;姚华;肖明;丁丽丽;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高尿酸血症与肥胖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在新入院就诊的维吾尔族患者中随机选择306例高尿酸血症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326例非高尿酸血症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腰围、臀围的测量和肾功、血脂的检测。结果:(1)病例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尿素氮(BUN)、肌酐(Crea)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男性病例组胆固醇(TC)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也较对照组增高(P<0.05);(2)男性的尿酸水平和BMI、TG、TC呈正相关关系(P<0.05);女性的尿酸水平与BMI、TG、WHR呈正相关关系(P<0.05);(3)男性病例组发生肥胖、腹型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女性病例组肥胖发生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人群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其中血尿酸水平与血脂的联系程度在不同性别间略有差异,男性TG、TC水平和血尿酸水平的联系较女性更为密切。

    2009年02期 v.32;No.158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不同方法提取石蜡包埋组织DNA的比较分析

    武贵臻;夏米西努尔·伊力克;杨曦;马琦;阿布力孜·阿布杜拉;

    目的:比较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FFPET)中3种提取DNA的方法对DNA质量和回收率的影响,探讨一种高效、简便、实用的石蜡组织中DNA提取方法。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2007年手术切除的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甲状腺癌组织标本,分别以试剂盒法、改良TES水浴脱蜡-酚氯仿法、改良TES水浴脱蜡-试剂盒法提取其DNA,然后进行电泳分析。结果:改良TES水浴脱蜡-酚氯仿提纯DNA法所得样本DNA的OD260/OD280比值为(1.82±0.15),改良TES水浴脱蜡-试剂盒提纯DNA法为(1.86±0.17),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与试剂盒法(1.75±0.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TES水浴脱蜡-试剂盒提纯DNA法、改良TES水浴脱蜡-酚氯仿提纯DNA法所得DNA产量和质量均高于试剂盒法。结论:改良TES水浴脱蜡-试剂盒提纯法简单快捷,是较理想的石蜡包埋组织DNA提纯方法。

    2009年02期 v.32;No.158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6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CD10、BCL-6、MUM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王富强;顾霞;

    目的:探讨CD10、BCL-6及MUM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 B-celllymphoma,DLBCL)亚型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并比较89例DLBCL标本中CD10、BCL-6及MUM1的表达水平。结果:CD10、BCL-6及MUM1在89例DLBC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24%(10/89)、29.21%(26/89)、62.92%(56/89)。其中生发中心型(germinal centerB-cell-like,GCB)16例(17.98%),非生发中心型(non-germinal centerB-cell-like,non-GCB)73例(82.02%)。CD10、BCL-6及MUM1在GCB亚型和non-GCB亚型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CD10、BCL-6和MUM1在DLBCL亚型分类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表达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信息。

    2009年02期 v.32;No.158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1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Bag-1、HSP70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李巧稚;阿仙姑·哈斯木;唐孝龙;

    目的:探讨Bag-1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39例,CINⅢ25例)及36例宫颈鳞癌组织的Bag-1和HSP70蛋白进行检测,以2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作对照。结果:(1)Bag-1在CINⅠ-Ⅱ组、CINⅢ和宫颈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72%(19/39)、80.00%(20/25)、83.33%(30/36),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各组阳性率高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阳性率(P<0.05)。CINⅢ和宫颈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SP70在CINⅠ-Ⅱ组、CINⅢ组和宫颈鳞癌组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8.72%(19/39)、72.00%(18/25)、86.11%(31/36),各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P<0.05)。CINⅢ组和宫颈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Bag-1与HSP70之间存在正协同作用(r=0.393,P=0.016)。结论:Bag-1和HSP70在CIN和宫颈鳞癌中的过表达提示它们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Bag-1与HSP70之间存在相关性,说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调控的过程。

    2009年02期 v.32;No.158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KAI1、MMP-9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郭云泉;赵峰;房新志;梁莉萍;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KAI1、MMP-9蛋白表达及其在乳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106例乳腺癌组织及30例良性乳腺组织中KAI1、MMP-9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KAI1、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2%、81.1%,30例良性乳腺组织中KAI1与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与MMP-9的表达分别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联性(P<0.05);MMP-9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联性(P<0.05)。KAI1与MMP-9呈负性相关。结论:KAI1、MMP-9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价乳腺癌的进展与预后。

    2009年02期 v.32;No.158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乳腺癌中KAI1、HAI-1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梁莉萍;赵峰;房新志;郭云泉;

    目的:探讨抗癌1号(KAI1)、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剂抑制因子-1(HAI-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KAI1、HAI-1的检测。结果:乳腺癌KAI1的阳性表达率为44.44%(48/108),KAI1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组织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乳腺癌中HAI-1的阳性表达率为91.67%(99/108)。HAI1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病人绝经有关(P<0.05)。结论:KAI1低表达、HAI-1高表达提示肿瘤的高转移潜能。

    2009年02期 v.32;No.158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PPARγ、PTEN在乳腺导管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孙彦珍;王振华;房新志;李依群;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10号染色体缺失且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脂酶基因(PTEN)在乳腺导管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V-9000二步法免疫组化进行染色,检测30例乳腺导管上皮普通性增生(UDH)、30例不典型增生(ADH)、30例导管原位癌(DCIS)及60例浸润性导管癌(IDC)石蜡包埋组织中PPARγ和PTEN的表达。结果:(1)PPARγ在UDH、ADH、DCIS及IDC中的阳性高表达率呈递增趋势,依次为16.7%(5/30)、43.3%(13/30)、50.0%(15/30)、60.0%(36/60);PTEN呈递减趋势,依次为73.3%(22/30)、63.3%(19/30)、40.0%(12/30)、35.0%(21/60)。(2)PPARγ在UDH组与ADH组、ADH与IDC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在ADH与DCIS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PARγ和PTE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3236,P<0.05)。结论:PPARγ、PTEN在乳腺导管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PPARγ、PTEN有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指标。

    2009年02期 v.32;No.158 143-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维药爱维心口服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王蕊;王鹿;刘漪;

    目的:探讨爱维心口服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体重200~250g,雄性,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I/R)组、爱维心预处理组3组,每组各10只。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大鼠心功能指标。检测心肌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血清肌酸激酶(CK)含量,并观察大鼠心肌损伤的形态学改变。结果:爱维心口服液能够改善大鼠缺血复灌后的心功能,与缺血再灌组比,能显著降低心肌组织MDA和血清CK的含量(P<0.01),GSH-PX的活性明显升高(P<0.01),心肌损伤的形态学的改变明显减轻。结论:爱维心口服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膜脂质过氧化有关。

    2009年02期 v.32;No.158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前列腺素E_1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倪国华;张向阳;陈锋;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预处理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损伤组、PGE1治疗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模型损伤组皮下注射ISO10mg/kg复制大鼠急性心肌损伤模型;PGE1治疗组预先给予尾静脉注射PGE1,剂量为5μg·kg-1.d-1,每天1次,连续3d,于末次给药24h后皮下注射10mg/kgISO。24h后记录各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测定并比较血浆内皮素(ET)水平,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损伤组大鼠左室收缩压(LVSP)与左心室收缩压最大上升速(+dp/dtmax)明显下降(P<0.05~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左心室舒张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降低(P<0.01),血浆ET水平明显增高(P<0.01),心肌细胞损伤严重。与模型损伤组相比,PGE1治疗组预先静脉注射PGE1可增强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善大鼠心功能,抑制血浆ET水平的升高(P<0.05),明显减轻受损心肌的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PGE1可明显降低心肌缺血大鼠血浆ET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心肌缺血,对ISO诱导的大鼠缺血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2009年02期 v.32;No.158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大鼠失血性休克过程对卵巢组织结构的影响

    张英姿;张建龙;马琪;陈晓;胡汉华;

    目的:研究大鼠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卵巢组织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40只健康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S组,n=30)与对照组(C组,n=10),实验组30只大鼠再分成3个亚组,即休克1h组(S1组)、休克2h组(S2组)和休克3h组(S3组)。分别取其卵巢组织同时进行大体及光电镜检查。结果:实验组大鼠卵巢体积依次减小(P<0.05),卵巢重量略有减轻(P<0.05);光镜下显示实验组卵巢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和炎细胞浸润,生长卵泡颗粒细胞间间隙增宽,卵泡的边缘皱缩。电镜观察显示核异染色质明显增多,呈团块状,并可见较多的卵泡细胞滑面内质网扩张成泡,部分卵泡细胞线粒体有空泡改变,核固隙增加,透明带明显增宽,见凋亡小体。结论:急性失血性休克对卵巢组织结构可造成损害,随着休克时间的延长损害加重。

    2009年02期 v.32;No.158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大鼠脑组织局灶性挫伤后ApoE和S-100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

    杨文圣;金茂强;古力娜尔·库尔班;陈蓉;王增亮;

    目的:研究脑损伤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内ApoE和S-100的表达随脑损伤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其在脑损伤时间推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大鼠脑挫伤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对对照组及伤后不同时间组内脑细胞中的S-100和ApoE两种蛋白进行检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伤后0.5h组大脑皮质神经元中ApoE即出现显著表达(P<0.01),而S-100阳性细胞在伤后2h开始表达显著增强(P<0.01)。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ApoE和S-100阳性细胞数目及阳性表达范围逐渐扩大。伤后3d组ApoE阳性细胞表达数量及染色强度达到高峰,且分布广泛,随后表达下降;到5d组时,S-100阳性产物达到高峰,后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脑挫伤后S-100和ApoE在损伤局部的染色变化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可以用于脑挫伤的时间推断。

    2009年02期 v.32;No.158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VEGF、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杨宏刚;刘建军;杨敏;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4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VEGF、PC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40例非小细胞肺癌的VEGF阳性表达率为72.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临床Ⅲ~Ⅳ期的VEGF阳性表达率(80%)与Ⅰ~Ⅱ期的表达率(6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临床Ⅲ~Ⅳ期的PCNA阳性表达率(65%)与Ⅰ~Ⅱ期的表达率(60%)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VEGF和PCNA可以作为评价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2009年02期 v.32;No.158 159-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TGF-β、TNF-α、bFGF在脊髓中表达的变化

    丛宝华;陈蓉;艾尔肯·萨德尔;

    目的:通过观测大鼠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脊髓中运动及感觉神经元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变化,探讨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神经相关细胞因子TGF-β、TNF-α、bFGF可能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大白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损伤术后1、3、7、10d和14d组,共6组。损伤组均从前路造成臂丛C5~T1神经根性撕脱伤。按各组所示时间取脊髓分别检测TGF-β、TNF-α及bFGF的蛋白表达。并通过观察阳性细胞数对组织切片中TGF-β、TNF-α及bFGF进行半定量分析及比较。结果: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脊髓TGF-β、TNF-α、bFGF表达均增高,前两者3d时达到高峰,随后下降,14d时仍高于对照组。而bFGF7d时达到高峰,随后下降,14d时下降到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神经因子在中枢神经元表达增高,可能有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2009年02期 v.32;No.158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段惠洁;黄相增;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病情、疗效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0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8例小细胞肺癌患者,54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同时对其中51例化疗后和19例手术后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后标志物水平的监测。结果:初治的肺癌患者血清CYFRA21-1总阳性检出率为62.61%,其中鳞癌79.78%,腺癌55.75%,小细胞肺癌为35.71%。鳞癌患者的血清CYFRA21-1水平显著高于其它病理类型,且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YFRA21-1水平随临床TNM分期增加而增高(P<0.05)。在Ⅰ~Ⅱ期、Ⅲ期和Ⅳ期测定值中位数分别为3.4、4.69和7.82ng/ml,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4.84%、62.5%和79.66%。接受化疗和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和病情稳定者,CYFRA21-1含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无效和病情进展者,CYFRA21-1含量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CY-FRA21-1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判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09年02期 v.32;No.158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71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RP-HPLC法测定补骨脂酊中补骨脂素的含量

    刘冰;澜兰·艾则孜;刘晓旭;

    目的:建立以RP-HPLC色谱法测定补骨脂酊中补骨脂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Spheri-5RP-18(4.6mm×250mm,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水(47∶53),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45nm。结果:补骨脂素检测浓度在21.20~106.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6%,RSD为1.06%(n=9)。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

    2009年02期 v.32;No.158 169-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疆乌鲁木齐市三工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陈艳芬;刘金宝;阿曼古丽·吐尔迪;陈华;伊尔扎提·扎达;

    目的:比较分析新疆乌鲁木齐市三工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现行的经济运行状况,剖析收入与支出总量及构成。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并结合财务管理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总收入构成中,社区卫生服务总体收支平衡,机构收入主要依赖医疗卫生服务,药品购置费和人员费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支出,药品支出在业务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为99.51%;人员支出在业务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为46.42%。结论: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经济支持政策不完善及落实力度不够,社区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经费缺乏、补偿不足等现象,致使相当部分的社区卫生机构为了自身生存,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削弱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

    2009年02期 v.32;No.158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厄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6例临床分析

    唐勇;王治华;

    目的:观察厄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厄罗替尼,150mg/次,1次/d,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16例患者客观有效率为31%(5/16),疾病控制率为50%(8/16),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2.5个月(0.5~8.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6个月(0.5~13.0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结论:厄罗替尼对既往化疗失败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2009年02期 v.32;No.158 175-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青光眼住院病人构成及其变化

    文雯;具尔提·阿不都卡得尔;

    目的:探讨青光眼住院病人内部构成的变化,为青光眼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眼科住院的青光眼患者773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继发性青光眼(CG)、先天性青光眼(SG)各占整个青光眼住院病人总数的64.42%、5.18%、29.62%和0.78%。2002年PACG占原发性青光眼的94.55%,而2006年构成百分比为91.09%。CG的构成比在2002年为12.00%,在2006年为36.65%,构成比较2002年增加。SG病例数较少,5年内其构成比无明显变化。PACG患者的中位数年龄为62.05岁,POCG患者的中位数年龄为47.78岁。结论:我院青光眼住院病人构成与其他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原发性青光眼也是我院青光眼的主要类型,其中PACG占第1位,但POAG的构成仍然较低,可能与新疆地区人们对疾病防治、随访意识薄弱有关。

    2009年02期 v.32;No.158 177-17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疆乌鲁木齐市50岁及以上体检人群青光眼构成情况

    赵慧;陈雪艺;王燕;赵菊芳;李晋;付劲;

    目的:探讨青光眼在50岁及以上体检人群类型构成、性别、年龄分布特点,为青光眼防治提供流行病资料。方法:2008年3月~2008年8月,对50岁及以上眼科体检人群,总计1743人进行青光眼调查。检查项目包括常规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周边前房深度、眼压及直接眼底镜检查。对可疑青光眼患者进一步详细检查眼压、前房角镜、视野检查及眼底检查。结果:1743人中确诊为青光眼者36人,占体检人群的2.07%,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各占整个体检人群的1.55%、0.40%和0.11%,男性青光眼患者的构成比为1.51%,女性为2.53%,女性青光眼患者明显高于男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明显高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且各型青光眼构成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论:50岁及以上体检人群青光眼构成比与既往青光眼流行病调查的患病率接近,且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构成比高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构成比,女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构成比高于男性。

    2009年02期 v.32;No.158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分化型甲状腺癌保留颈丛神经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

    马斌林;阿力比亚提·艾尼;王薇;木扎帕尔·阿不都克里木;徐虓;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功能性颈清扫术中保留颈丛感觉支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8年7月住院治疗22例临床病理证实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均经B超、CT证实有颈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包膜完整无融合,根据NCCN分期为N0~N1a的患者,施行保留颈丛感觉支的功能性颈清扫术,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情况。结果: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副神经及耳大神经22例,枕小神经17例,锁骨上神经18例,颈横动静脉14例。所保留的神经功能随访6个月内均能恢复,上肢活动良好,无颈部肿瘤复发。22例患者术后耳部感觉良好,下颈部及肩部无麻木感。结论:分化性甲状腺癌保留颈清术既能达治疗目的又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9年02期 v.32;No.158 183-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眼外伤429例临床分析

    关新辉;具尔提·哈德尔;

    目的:调查眼外伤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疗效,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9例眼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9例眼外伤中,男女之比为5.40∶1,左眼占47%,右眼占44%,双眼占9%。眼外伤多发于21~40岁。工人及农民眼外伤者203例,占47.3%。工作场所受伤者占29.60%。暴力性眼外伤占21.40%,车祸外伤占9.21%。住院眼外伤患者以开放性眼球损伤、眼挫伤及眼附属器挫伤为主。眼部损伤以眼睑挫伤裂伤、角巩膜裂伤、前房积血、外伤性白内障较常见。治疗后致盲率下降了13.4%。结论:眼外伤是造成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职业活动中的安全防护,强调规范操作可大大降低职业活动中眼外伤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视功能损害。

    2009年02期 v.32;No.158 18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9例妊娠合并HIV感染患者母婴阻断措施探讨

    妮娜;黄蕾;高品雅;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HIV感染患者母婴阻断的措施。方法:9例产前常规HIV抗体筛查阳性患者,采取抗病毒药物治疗、选择性剖宫产、人工喂养等母婴阻断措施。结果:7例随访婴儿HIV检测目前均为阴性。结论:产前HIV检测、综合母婴阻断措施是控制儿童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2009年02期 v.32;No.158 189-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迟发性血肿16例分析

    李岚;帕尔哈提·吐尔逊;张保俭;姜述斌;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股动脉迟发性血肿发生情况及血肿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股动脉迟发性血肿的临床特征、血肿发生情况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PCI术后30~80h患者大、小便或轻微用劲时,穿刺部位及其周围突然出现疼痛或原有疼痛突然加重伴有局部肿胀、大汗、恶心,严重时出现低血压等异常变化。15例患者通过限制肢体活动,局部绷带继续加压包扎24~48h,疼痛逐渐消失局部肿胀逐渐缩小;1例患者腹股沟下局部切开止血引流。结论:年龄偏大、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血压增高增加了术后迟发性血肿发生的可能性。穿刺针刺入动脉血管部位不当是造成介入迟发性血肿的重要因素。抗栓药物联合应用促使术后迟发性血肿的发生。限制肢体活动,局部绷带继续加压包扎24~48h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措施。如疗效欠佳可给予切开引流、止血等处理。

    2009年02期 v.32;No.158 19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微导管在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刘宏伟;任伟新;陈彩珍;隋强;朱国萍;张晓琴;

    目的:探讨微导管在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CHL)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并经微导管内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较大的瘤体用明胶海绵颗粒追加栓塞。随访12~36个月,观察CHL栓塞前、后肿瘤大小、异常血管湖变化、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5例CHL患者栓塞术后瘤体缩小约36%~65%,异常血管湖消失,总有效率100%,无与手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LE经微导管注入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CHL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9年02期 v.32;No.158 19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

    赵志伟;伊利亚尔·拜合提亚尔;刘文亚;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疑似脑转移瘤患者161例行弥散加权成像并做诊断实验研究。测定DWI对脑转移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同时与病理结果随访对照,分别测定肿瘤实质、坏死/囊变部分、瘤周水肿部分及正常脑实质ADC值,并与确诊脑胶质瘤进行比较。结果:(1)DWI对脑转移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27%、91.46%和86.95%;(2)脑转移瘤肿瘤实质部分ADC值为(1.08±0.37)×10-3mm2/s,坏死/囊变部分ADC值为(1.90±0.36)×10-3mm2/s。与瘤周水肿区及正常脑实质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转移瘤与胶质瘤不同区域ADC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WI成像对脑转移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瘤灶及瘤周ADC值的测量有助于鉴别诊断。

    2009年02期 v.32;No.158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腰硬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

    范莉君;成芳;张希;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无痛分娩的产妇40例为实验组,无分娩镇痛的产妇12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产妇镇痛效果、分娩方式、第一、二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率、产后出血量、产程中胎心率变化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镇痛效果满意,可减少剖宫产及阴道助产率,但缩宫素使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产程时间、产程中胎心率变化及新生儿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无痛分娩安全有效,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2009年02期 v.32;No.158 199-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不同药物预防全麻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观察

    张秦;陈春玲;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曲马多、乌拉地尔用于预防拔除气管导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作用。方法:将60例拟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成利多卡因组、曲马多组、乌拉地尔组及对照组4组,每组15例。符合拔管指征时4组患者分别静推利多卡因(1mg/kg)、曲马多(50mg)、乌拉地尔(12.5mg)及生理盐水(2ml),3min后拔除气管导管。记录诱导前、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3、5、10min各时点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值。结果:拔管后曲马多组、乌拉地尔组的HR、SBP和DBP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曲马多比其它3组更能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结论:曲马多、乌拉地尔均可有效预防全麻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且曲马多效果更佳。

    2009年02期 v.32;No.158 20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经验交流与短篇报道

综述

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