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 单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附11例分析)

    屈恒博;许震梅;

    本文就11例单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了临床资料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讨论了此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问题。作者认为,诊断有困难时,应及时作活组织检查。

    1984年04期 229-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如何提高乳突根治术的手术质量——附196例(203耳)临床分析

    柴正新;

    本文对中耳乳突手术196例(203耳)作了临床分析,其中经后径路44耳,前径路159耳。前径路是先打开上鼓室,再经鼓窦入口进入鼓窦,视病变范围大小磨除骨质。前径路手术的优点是:能迅速准确地找到鼓窦,不易损伤面神经,乳突腔的大小视病变范围可大可小。因此,作者建议推广前径路的手术方法。

    1984年04期 232-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衰——498透析日体会

    高诵芬;刘志红;

    本文报告用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衰498透析日,其透析效果良好,与文献报告相似。这是比较好的透析方法,且无需特殊设备,操作简便,适合于基层或家庭推广应用。

    1984年04期 235-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关于胆总管结石的若干问题

    周佩信;

    本文就胆总管结石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1)胆系结石的成因与感染、代谢、营养、肝脏疾病及蛔虫钻入胆道等因素有关,尚无足够证据表明胆总管可以成石,(2)从胆道流体力学来分析胆总管亦不具备形成结石的特殊条件;(3)从统计资料来看,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逐年下降,而肝胆管结石的发病率逐年上升;(4)从临床实践看,术前诊断胆总管结石易忽视术中对肝内胆管的足够注意和必要的探查,从而造成术后胆管内残余结石。作者认为术前诊断最好只用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二大类,并提出了术后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条件。

    1984年04期 238-240+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48例分析

    胡素琴;

    本文分析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经病理证实者,绒癌占88.89%,恶葡占93.33%,绒癌肺转移占80%。本文介绍了以手术加化疗为主的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法。对于晚期绒癌的冶疗,采用大剂量、多种药物、多途径化疗。本文病例中,无潜伏期者占41.66%。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异常的产后,应追踪观察血β-HCG检查,以警惕妊娠并发绒癌或恶葡。

    1984年04期 2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40例卵巢恶性肿瘤临床治疗分析

    蒋百厚;

    本文对40例卵巢恶性肿瘤进行分析,着重讨论了术后联合化疗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对原发性卵巢癌,在全子宫双附件及大网膜切除术后进行有计划的化疗,收到较好的疗效,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本文并对血清乳酸脱氢酶检验的临床应用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1984年04期 246-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伤寒163例临床分析

    罗中烈;高克良;

    本文分析了163例伤寒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成人伤寒与小儿伤寒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作了对比,并讨论了伤寒的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及治疗等问题。

    1984年04期 25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B型超声诊断胆囊结石57例报告

    王淑珍;

    本文对57例胆囊结石B型超声检查进行分析,强调结石产生的声影对诊断的意义。本组胆结石B型超声检查的正确诊断率为91.17%,明显高于X线对本病的正确诊断率。对胆囊造影(口服或静脉)不显影的病例,B型超声检查可判明胆囊不显影的原因,弥补了X线诊断的不足。分析了漏诊和误诊的原因,指出对泥沙样结石、胆囊萎缩的声象图认识的提高,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1984年04期 256-257+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治疗眼部重度石灰烧伤的体会

    熊琪;侯加加;张金莎;王建国;

    本文就4例(5只眼)重度石灰烧伤患者的治疗措施和预后情况作一讨论。眼结膜和角膜硷性烧伤是较常见的化学性损伤,有它的特殊性,如果处理不当,会增加烧伤的深度,造成不良后果。作者指出,伤后持续冲洗、早期清创和粘膜移植是治疗眼部硷性烧伤的重要措施。此外,关于前房穿刺和冲洗液的成份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984年04期 258-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经食管心房调搏测定窦房结功能——附21例分析

    邓克勤;

    本文介绍了经食管心房调搏测定窦房结功能(窦房结恢复时间及窦房传导时间)的方法,并对应用此方法检测21例病人(其中单纯窦缓者18例,病窦者3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组之间在窦房结恢复时间、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和窦房结恢复时间指数上都有高度显著性差异(ρ<0.01),在窦房传导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作者认为此方法对于协助病窦诊断有益,并且是一个安全、可靠而有效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1984年04期 261-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先天性多囊肾的B型超声诊断

    王淑珍;敬秋华;

    本文对应用B型超声检查前及开展B型超声检查后诊断的多囊肾各11例作了对比分析。B型超声检查诊断多囊肾明显优于其它检查方法,早期正确诊断率极高。

    1984年04期 264-265+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闭式乳突手术加鼓室成形术

    李超仁;

    本文介绍了闭式乳突手术加鼓室成形术的手术操作方法和手术原则,并报告了11例手术的效果。作者采用的方法是用先削去外耳道后上壁,彻底清除中耳病变后重建外耳道后上壁,再进一步成形。其优点是保存了外耳道的正常解剖,避免造成开放的乳突腔,不致改变声音的特性,并有利于伤口愈合。手术方法简便,并发症少。

    1984年04期 26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纤维胃镜检查2365例分析

    郑婉如;

    本文分析了对2365例可疑胃病患者用纤维胃镜检查的结果。阳性发现率为93.74%。慢性胃炎占62.53%,消化性溃疡占15.09%,肿瘤占9.59%。消化性溃疡的高峰在35岁左右,胃癌在40岁后增多,且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多。除3例有下颌关节脱臼外,未发生其他并发症。通过分析,作者认为胃镜检查对可疑胃病的患者,是一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同时,文中讨论了某些诊断问题及作者的经验。

    1984年04期 269-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应用2%利多卡因重比重溶液作脊椎麻醉454例临床观察

    朱伯安;金镇圻;

    作者总结了454例应用2%利多卡因重比重溶液作脊椎麻醉的手术患者情况。术中病人一般情况平稳,血循环动力学改变较小,并发症较轻。认为此种麻醉剂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984年04期 272-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医内科学科研思路与方法学刍议

    李兴培;

    <正> 中医内科学是祖国医学临床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其自身特点,同时又是其它临床学科之基础。因此,对中医内科学科研思路与方法学进行探讨甚为再要,笔者略陈管见,借以抛砖引玉。

    1984年04期 275-27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金葡菌感染56例疗效观察

    彭钰第;

    <正>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病人,目前在治疗上已经产生了困难,特别是单独用西药治疗难度较大。因为抗生素使用日久,在某种程度上对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用量控制掌握不够严格,致使病菌产生了抗药性。我们对5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人均痊愈,现报告如下。

    1984年04期 279-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五枝膏治疗脱骨疽五例的临床体会

    陈克年;

    <正> 脱骨疽一病发于四末,主要由于气滞血淤,壅遏经脉,湿热内生,化为火毒,内蕴脏腑,进一步则发展为肝败筋死,脾败肉腐,肾败骨枯之证,相当于现代医学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Ⅲ期(坏死型)。其临床表现有肢端发冷,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端色紫黯,甚至肉腐、筋烂、骨枯及手足脱落。本病是我区较为常见病之一。笔者自1981年以来,用验方五枝膏配合内服中药汤剂治疗5例脱骨疽,获得较满意效果。现简要报道如下。

    1984年04期 282-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针灸治疗落枕11例简报及粗浅探讨

    彭素兰;

    <正> 落枕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系指一侧项背部肌群酸楚剧痛难忍与活动受限。落枕3~5天一般可渐形缓解,但亦有迁延十天半月甚至更长时间不愈者;有者缓解后越时复发。故其虽似属小恙,但切不可等闲视之。笔者曾随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主任杨甲三教授进修学习一年,获益良多。今将返疆

    1984年04期 284-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药坎离砂治疗颈椎病及骨质增生170例报告

    赵树棠;

    <正> 颈椎病是中年以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难度较大。我们用中药坎离砂治疗17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我院骨科在1983年第一季度调查2640人次门诊病人中,据不完全统计颈椎病有170例(6.43%)。均经临床症状、牵拉试验、压颈试验阳性及X线拍片证实。其中男62名,女108名;年龄最大者70岁,

    1984年04期 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的措施及体会

    <正> 我院是500张床位的综合性医院,除12个临床科室外,还有手术室、中心药房、供应室、门诊等护理单位,目前共有护士235人(包括护士长22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34人),担负着护理和教学等任务。在十年功乱中,基础护理同其它工作一样也遭到了严重破环,出现了基础护理家属化,病房秩序混乱,声音嘈杂,影响病房的整洁和安

    1984年04期 287-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106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点滴体会

    <正>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称“本病”),属中医“脱疽”、“脱骨疽”和“十指零落”等范畴,为好发于北方地区青壮年男性、多因素(寒冷、吸烟、感染、内分泌失调、血液流变学改变和免疫功能改变)形成的一种严重的慢性进行性外科疾患,常导致中小动静脉和末梢动静脉血栓形成,酿致剧痛、冷感、水肿、溃疡和坏死。国外本病截肢率为28

    1984年04期 289-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液压射流胆道电子振荡治疗仪治疗肝内残余结石的护理体会

    陈浩生;

    <正> 胆石症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在我科住院病人中占第二位,经外科手术后仍有部份病人残余泥沙样结石或肝胆管结石无法取净,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自1980年底我科采用液压D-2型胆道振荡治疗仪,对18例肝内残余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显著。以下谈谈我们的治疗情况和护理体会。胆道振荡治疗仪是利用液体弹性波的速

    1984年04期 292-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骆驼蓬新抗瘤成份的提取及其抗瘤作用的试验小结

    李春杰;

    <正> 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系蒺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新疆是骆驼蓬的主要产地之一。骆驼蓬原是维吾尔族民间草药,主治咳嗽气喘、无名肿毒等症。我院首先将其制剂应用于临床治疗消化道肿瘤,获得了明显的效果,表明骆驼蓬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1984年04期 294-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对用旋光法测定葡萄糖含量的一点改进

    金士朗;蔡晓欣;

    <正> 为简化测定葡萄糖含量计算的程序,我们设计制做了长208.52mm(2.0852dm)±0.09mm旋光计测定管(结构与一般测定管相同),测定结果不需经过计算,在旋光计上可直接读出葡萄糖的含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介绍如下。

    1984年04期 296-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洗必泰栓的制备与应用

    白进学;

    <正> 洗必泰栓是以甘油明胶为基质,醋酸洗必泰为主药,用热熔法制备的一种鸭嘴型栓剂。它具有抑菌、杀菌作用,而且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每枚重3g,含醋酸洗必泰40mg,是治疗妇科疾病较受欢迎的制剂。我们生产2万多枚,现小结如下。

    1984年04期 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颌面部放线菌病一例报告

    张茜茜;吴佩玲;王仁裕;

    <正>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2岁,江苏籍,建筑工人。因右面部肿胀、张口困难进行性加重2月,以“嚼肌间隙感染”入院。现病史:入院前2月,不明原因出现右面肿,无痛,张口困难且进行性加重,终至牙关紧闭,在单位医院用“青霉素”肌注半月无效而转入我院。过去史:平素体健,幼时在家务农,

    1984年04期 298-299+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脑垂体瘤误诊为中心性视网膜炎二例报告

    熊琪;

    <正> 脑垂体瘤与中心性视网膜炎是两种不同系统、不同性质的疾病,但是脑垂体瘤的患者往往因视力不好先来眼科就诊,加之眼底检查黄斑部的改变,误诊为中心性视网膜炎。现将我们遇到的2例病人介绍如下。

    1984年04期 299-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产褥期子宫内翻症二例报告

    胡素琴;

    <正> 产褥期子宫内翻症指子宫底向宫腔陷入,即子宫的内面向外翻出、甚至自宫颈翻出的病变,重症者子宫底的内面出现在阴道口或脱出阴道口外。此病患者虽极少,但为严重的分娩第三期并发症,可能在胎盘娩出之前后发生,至今病死率很高,应加倍注意。多数是可以预防的。山东医学院1950~1956

    1984年04期 301-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七例报告

    翟慧芬;

    <正>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亦称恶性网状细胞病,自1938年Robb-Smith首次以组织细胞性髓性网状细胞增生症为名报告以来,国内外文献有关本病的报告日益增多。现将我院儿科经过反复检查确诊的7例报告如下。

    1984年04期 302-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小儿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一例报告

    赵桂臣;刘玉临;王建辉;

    <正>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又称组织髓样化生,骨髓硬化症、具有髓样化生的骨髓硬化症(Myeloscleosis With myeloid metaplasia)、原因不明性髓样化生及原因不明性髓化造血等,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小儿罕见。国外文献至1975年报道的小儿病例不足30例,国内

    1984年04期 305-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双原发癌(附一例报告)

    王仁裕;

    <正> 多原发癌乃指由原发单一赃器组织的癌瘤,进而发生同一脏器的、截然不同的肿瘤的双原发癌(双重癌)、多原发癌(三重癌、四重癌)等。多原发癌过去认为是罕见病,但由于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外报告日多,至今国内已达300多例,但未见有乳痛+肝癌双原发者。现将我院1例此种双原发癌报告如下。

    1984年04期 307-308+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胃大部切除术的严重错误(附二例报告)

    马特;

    <正> 近年来,我们临床工作中遇到两例罕见判断性的错误,将无病的胃远端大部分切除,留下有病的胃近端,不得不再次手术。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1984年04期 309-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婴儿坏血病引起巨大骨膜下血肿一例报告

    陶世文;

    <正> 病历摘要患儿,女,9个月,于1983年4月12日因发烧月余、右腿肿痛1个月入院。患儿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规则低烧,伴纳差、烦躁、哭闹,时有呕吐。继则发现右侧大腿很快肿胀,伴以疼痛,不愿移动,拒按,拒抱,见人走近则哭叫不止。曾在内地某县医院以抗生素治疗无效。病中未见皮肤

    1984年04期 310-3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一例巨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麻醉经过报告

    金镇圻;

    <正> 患者,女性,40岁,因阵发性头昏,心慌、高血压住入某院,在该院发现腹部包块行剖腹探查手术,怛因条件所限未能将包块切除,转至我院。经肾盂静脉造影,腹膜后充气造影及各种实验室检查(VMA为46.2mg/24小时),诊断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

    1984年04期 311-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直肠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一例报告

    王江南;

    <正> 病历摘要患者,女,26岁,教师,因肛门流液8个月,伴腹痛、血便、消瘦4个月,于1984年3月11日入我院。患者自1983年8月起从肛门流出淡黄色液体,不能自控,每日数次。10月中旬感下腹部间歇性胀痛,大便带血,色鲜红,与大便不混,且渐渐转变为绛红色稀便,每日3~4次,每次约100ml。便前

    1984年04期 313-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原发性空蝶鞍症一例报告

    王正民;

    <正> 原发性空蝶鞍症是指鞍隔孔扩大或鞍隔消失、垂体萎缩而使鞍内形成一空腔,其临床症状酷似垂体腺瘤,两者易混淆,甚至在头颅CT中也难以和垂体卒中相鉴别,招致不必要的手术痛苦。我们曾遇见1例因被误认为垂体卒中而行手术、后证实为空蝶鞍症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1984年04期 314-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病毒性肝炎并发糖尿病三例报告

    俞怀祖;

    <正> 病毒性肝炎并发糖尿病,近年来已得到国内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为了进一步认识病毒性肝炎并发糖尿病的因素,兹将我科1981~1983年间收治的此种病例中的3例报告于下。病例报告例1 男,50岁,因乏力、纳差、尿黄1周,于1983年4月22日入院。无糖尿病既往

    1984年04期 315-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慢性特殊型恶性组织细胞病一例报告

    徐威光;

    <正>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42岁,工人。自述1980年10月无明显诱因便血,为鲜红色,量100~200ml,自行停止。以后反复多次,未治疗。1982年2月开始出现发热、消瘦、乏力,体温常在38℃左右,有时高达40℃。入地区医院检查无阳性发现,抗炎治疗无效。1982年4月29日入我院。既往无过敏及结核病史。体

    1984年04期 317-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清结合胆酸放射免疫分析正常值调查

    赵瑞玉;刘允德;

    <正>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份,依其化学结构可分为胆酸、鹅去氧胆酸、去氧胆酸和石胆酸。胆汁酸在肝内合成,和甘氨酸、牛磺酸结合形成结合胆酸。胆汁酸贮藏于胆囊,当胆汁排入肠道后,在小肠内作为脂肪的乳化剂,促进肠道对脂肪的吸收。胆汁进入回肠,大部份被回肠吸收,由门静脉回到肝,形成肠肝循环。

    1984年04期 318-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报告

    李应良;

    <正> 肺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是创伤骨折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急骤,变化迅速,临床表现不一,是病死率甚高的一种病症。1979年3月,我科抢救成功

    1984年04期 319-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