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剑冰,魏晓丽,马秀敏,林仁勇,王俨,张静萍,温浩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绦虫Eg95重组蛋白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效果。方法:设立Eg95重组蛋白免疫组(rEg95组)和对照组(NS组)小鼠分别注射Eg95重组蛋白、福氏佐剂和生理盐水,收集各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IgG水平;采集脾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试验(MTT法)检测免疫小鼠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Eg95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在第2次免疫后开始检测到抗Eg95抗原的IgG,并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多,血清抗体效价升高,在第1次免疫后第10周时,免疫抗体滴度可达到1∶25600。在第4次免疫后,进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MTT法检测证实Eg95重组蛋白免疫的小鼠,其脾细胞可在体外被特异性刺激增生。结论:细粒棘球绦虫Eg95重组蛋白可诱发小鼠产生特异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2005年04期 305-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克拉拉·阿巴斯,张建龙,张丽,马琪,王俊芳,李士勇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大鼠心脏Gq/11蛋白的动态变化,从分子水平进一步阐明ARDS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40只,采用尾静脉注射油酸(oleicacid,OA0.2ml/kg)法复制大鼠ARDS模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C组)和油酸组(OA组),又根据不同时限将其分为30、60、90、120min4个亚组,检测血气、平均动脉血压(MAP)、心功(LVSP、左室±dp/dtmax)、血浆及心肌MDA含量和LDH、CK活性;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脏Gq/11蛋白含量。结果:OA组PaO2、MAP随着时间延长呈进行性降低(P<0.05~0.01),LVSP、左室±dp/dtmax逐渐降低,OA90、120min组显著低于C组(P<0.01)。OA组除30min外,血浆MDA含量、LDH活性均较C组明显升高(P<0.01),血浆CK活性从注射OA30min后开始增高(P<0.01)。OA各组心肌MDA含量、LDH活性较C组高,随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P<0.05~0.01),心肌CK活性除OA30min组外均较C组高(P<0.01)。OA组除30min外,Gq/11蛋白含量随时间延长较C组分别高(24.72±24.05)%、(40.61±22.41)%、(50.84±24.49)%。形态学观察:OA30min组心肌间质轻度水肿,OA60min组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心肌细胞溶解、坏死,OA90、120min组出现较多炎性细胞浸润。结论:Gq/11蛋白的高表达变化可能参与了ARDS过程并发心肌损
2005年04期 308-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琪,克拉拉·阿巴斯,张建龙,张丽,李士勇,王俊芳
目的:观察Gq/11蛋白、心功能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过程所继发的心脏损害中的变化及异丙酚预处理后的变化,探讨ARDS过程Gq/11蛋白在心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机制及异丙酚对心功能的保护效应。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油酸(oleicacid,OA)法复制大鼠ARDS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实验组(OA组)和异丙酚预处理组(P组)。所有大鼠经右颈动脉置管检测心功能指标,同时检测血浆及心肌组织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免疫印迹法测定心肌组织Gq/11蛋白含量。结果:左室内压(LVSP)在OA组、P组均下降,与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室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在OA组下降,与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室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呈现与LVSP相同的变化。血浆LDH水平在OA组升高,与C组、P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组织LDH水平在C组最低,在OA组最高,P组居中,实验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及心肌组织CK、MDA水平呈现与心肌组织LDH相同的变化;Gq/11蛋白含量在OA组、P组均升高,与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q/11蛋白的表达上调在ARDS过程继发的心脏损害中起关键作用,预?
2005年04期 312-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晓宇,孙文东,袁武梅,杨梅,武贵臻,张坚,李雄
目的:建立一条从妊娠早期妇女血清中分离纯化早孕因子的技术路线,获得高纯度的早孕因子。方法:采用依次经过DEAE52阴离子交换层析、SPSepharoseF.F阳离子交换层析、ConASepharose4B亲和层析和HeparinSepharoseCl6B亲和层析分离纯化的方案,最终得到具有早孕因子活性的HeparinⅡ成分,早孕因子活性采用活性玫瑰花环抑制实验检测。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纯化物。结果: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有一条电泳区带,相对分子量为10.91kDa。结论:这条分离纯化早孕因子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得到的相对分子量为10.91kDa的蛋白质为电泳纯的早孕因子。
2005年04期 315-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郭伟鹏,卢晓梅,赵学信,林仁勇,库热西·玉努斯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基因结构的特点。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食管癌患者HPV16E6基因,其中18例哈萨克族食管癌中8例阳性,阳性率为44.4%,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及全序列分析。结果:克隆了哈萨克族食管癌HPV16E6基因,与Genebank(AF536179.1)收录的德国株相比,E6基因中氨基酸发生了变化。结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HPV16E6基因有一定的变异。
2005年04期 318-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甘子明,刘军,陈胜国,王静兰
目的:探讨乙醇诱导大鼠急性胃炎后Fos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取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A组:单纯生理盐水灌胃组;B组:单纯乙醇灌胃组;C组:膈下迷走神经切断乙醇灌胃组;D组:内脏大、小神经切断乙醇灌胃组;E组:膈下迷走神经和内脏大、小神经均切断乙醇灌胃组。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显示Fos阳性神经元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分布。结果:B、C组动物的Fos阳性神经元在丘脑腹后外侧核、第9胸髓后角胶状质内大量存在,疑核和迷走神经背核内有少量聚集;B、D组Fos阳性神经元在疑核和迷走神经背核内有较多聚集,但远低于B、C组在丘脑腹后外侧核、第9胸髓后角胶状质内的Fos阳性神经元数。而A、E组在上述4个核团内Fos阳性神经元则较少。结论:胃的痛觉冲动以交感神经传入为主。
2005年04期 321-32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甘子明,祝元刚,范强
目的:研究大鼠前列腺伤害性刺激诱导脊髓内P2X3和Fos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大鼠前列腺伤害性刺激动物模型,采用抗Fos蛋白和抗P2X3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前列腺伤害性刺激诱导的脊髓内Fos、P2X3表达部位进行观察。结果:Fos阳性神经元和P2X3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脊髓后角胶状质。结论:交感神经通路在大鼠前列腺伤害性信息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P2X3可能参与了前列腺伤害性刺激的传导。
2005年04期 323-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阿地力江·伊明,甘子明,薛志琴,陈胜国,杨文清,徐虓
目的:研究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在大鼠屏状核神经元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取80只性成熟期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A、B、C、D、E、F、G、H、I、J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AR、ER在屏状核神经元中的表达,四格表确切概率法行χ2检验分析。结果:AR在大鼠屏状核神经元中的阳性表达率,在D组(去势雄性雄激素干预)与F组(去势雄性)、H组(正常雄性雄激素干预)与J组(正常雄性)、F组与J组、G组(正常雌性雄激素干预)与I组(正常雌性)、F组与E组(去势雌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在大鼠屏状核神经元中的阳性表达率,在E组与I组、E组与A组(去势雌性雌激素干预)、G组与I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鼠脑屏状核神经元中AR、ER均有表达;(2)大鼠屏状核为雌、雄激素的靶组织之一,雌、雄激素可能通过其受体作用于屏状核神经元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3)雌、雄激素对ER、AR表达的影响在雌、雄两性可能有不同之处;(4)屏状核可能在对性冲动的唤醒及性行为中起着重要的内分泌作用。
2005年04期 326-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徐虓,陈胜国,甘子明,阿地力江·伊明,陈晓,陈蓉,古丽巴哈尔·尼牙孜,江利
目的:研究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CLS)对直结肠慢性刺激性炎症和扩张性伤害性刺激(CRD)的中枢保护作用,为临床医学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9只,按二因素析因实验设置实验组,另外设立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利用直、结肠慢性刺激性炎性致痛模型,切除模型大鼠的腰交感神经后,运用机械扩张刺激观察大鼠行为变化。用Miampamba评分方法改良后疼痛四级评分标准评分,重复3次取均值记录结果。取间脑、脑桥、延髓、颈段(C5~8)、胸段(T3~6)、腰段(L1~3)、骶段(S2~4)脊髓连续切片后,延髓和脊髓用COX2,间脑、脑桥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相应核团,计数阳性细胞数。结果:LS无论作为预防性手术还是治疗性手术均能使中枢内GFAP和COX2表达阳性的细胞数下降(P<0.05)。NST,C5~8中间带和T3~6中间带外侧核不是直结肠慢性炎症刺激和CRD扩张性伤害刺激上传通路中的中继神经元(P>0.05)。一、二、三、四级反射各组比较直结肠扩张刺激阈值与手术顺序无关而与手术有关(P<0.05)。假手术不影响痛觉阈值(P>0.05),而手术后痛觉阈值明显上调(P<0.05)。结论: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CLS)在直结肠慢性炎症性刺激和CRD伤害刺激过程中能有效的保护中枢神经系统。腰交感?
2005年04期 329-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胜国,甘子明,王旭林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过程中脑组织中Fos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探讨两者在脑组织不同部位的改变及可能的作用。方法:建立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I组)、缺血30min再灌注组(I/R组),I/R组又分为再灌注后1h组(I/R1h)、再灌注后2h组(I/R2h)、再灌注后4h组(I/R4h),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不同部位脑组织Fos和NOS的变化。结果: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不同时段可出现脑组织不同部位Fos和NOS改变,尤其在再灌注后期表现明显。结论:HIRI状态下,Fos和NOS在脑内参与了损伤过程。下丘脑中两者的变化在中枢调节作用中可能起着中介作用。
2005年04期 333-334+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金龙,高英茂,高彦丽,刘凯
目的:探讨c-myc和p53基因与高温致神经管畸形中细胞凋亡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在高温致金黄地鼠神经管畸形的动物模型上,采用原位杂交和原位PCR技术,观察c-myc和p53mRNA在各期实验组和对照组胚胎神经上皮和周围间充质中的分布和含量。结果:正常胚胎神经上皮和周围间充质细胞内c-myc基因随着神经管的发育其转录逐渐增加,于C16组和C24组达到高峰,以后各组c-myc基因转录减少。这与神经管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增殖规律相吻合。而p53的基因表达与神经管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凋亡规律基本一致。高温后c-myc和p53基因的转录均明显增加。结论:高温致神经管畸形中细胞凋亡的发生与c-myc和p53基因的过度表达密切相关。
2005年04期 335-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19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夏春梅,顾丹天,安长新,南瑛,桂莉
目的:探讨椒蒿挥发油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组(Cp)及椒蒿挥发油低、中、高(1.875、3.750,7.500%椒蒿挥发油20ml/kg)3个剂量组连续给药10d,测定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数、细胞因子IL-2、血清半数溶血值(HC50)及刀豆蛋白A(ConA)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结果:低、中、高3个剂量椒蒿挥发油给药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HC50、血清IL-2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中、低剂量组可明显增强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结论:椒蒿挥发油可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并对体液、细胞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提示椒蒿是一种免疫调节物。
2005年04期 339-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南瑛,顾丹天,王琳,丁敏
目的:探讨精液细胞学检测在诊断无精子症中的意义,了解无精子症与抗精子抗体的关系。方法:对33例无精子症患者(研究组)进行精液细胞学检测和精浆抗精子抗体(AsAb)酶联免疫检测。结果:精液细胞学检测异常23例(69.7%),抗精子抗体阳性8例(24.2%)。选择23例生育能力正常者为对照,研究组各级精液细胞学的形态与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抗精子抗体与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液细胞学检测是一种较理想的检查方法。在无精症患者中是由生精阻滞所致,最常见的阻滞发生在精子细胞水平。抗精子抗体阳性IgG亚型可能与活性精子匮乏有关。
2005年04期 342-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兰,王红梅,张建龙,孙湛
目的:观察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c-fos、Bcl-2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I组)、缺血30min即刻再灌注组(I/R组)、缺血30min再灌注1h组(I/R1h组)、缺血30min再灌注2h组(I/R2h组)、缺血30min再灌注后4h组(I/R4h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c-fos、Bcl-2的表达,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法测定肝细胞凋亡的情况,同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肝脏I/R可出现肝细胞明显损伤、肝细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甚至有细胞坏死。与对照组比较,cfos在I组表达就有增高(P<0.01),I/R4h组达到高峰。I/R组与I组、I/R4h组与I/R2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组织Bcl2在I组表达增高(P<0.01),I/R2~4h达到高峰。I/R4h组与I/R2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凋亡指数:I组、I/R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指数逐渐增加。c-fos与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889,P<0.01),Bcl-2与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901,P<0.01)。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肝组织的损伤及肝细胞凋亡。肝细胞凋亡与cfos的表达有关。Bcl2在缺血期发挥了其抑凋亡作用,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其抑凋亡作
2005年04期 34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亚华,王红梅,张建龙,孙湛
目的:观察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过程中肝组织TNF-α和心肌组织TNF-α、ICAM-1的表达;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对心脏的影响以及其机制。方法:选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每组8只,共分6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肝组织TNF-α和心肌组织中TNF-α、ICAM-1的表达。结果:在肝缺血/再灌注过程中,TNF-α在肝脏中的表达在I/R组就有升高(P<0.05),在I/R1h组增高明显,I/R2h、I/R4h组虽然略有波动,但I/R2h组与I/R1h组,I/R4h组与I/R2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I/R1h组与I/R组、I/R4h组与I/R1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R2h组与I/R1h组、I/R4h组与I/R2h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ICAM1的表达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I/R1h组与I/R组相比、I/R4h组与I/R2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TNF-α和心肌组织TNF-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844,P<0.01),心肌组织TNF-α与ICAM-1的表达呈正相关(r=0.7544,P<0.01)。肝HE染色切片见I/R导致肝明显的损伤,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肝细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甚至肝细胞坏死。心肌HE染色见心肌部分横纹不清楚,有炎
2005年04期 347-349+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红梅,刘亚华,张建龙,孙湛
目的:探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过程中心肌能量代谢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选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每组8只,共分6组。测肝组织LDH及心肌组织LDH、CPK、ATP酶活性。结果:在肝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肝组织LDH在缺血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LDH活性逐渐降低,I/R2h组与I/R1h组、I/R4h组与I/R2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LDH缺血组、I/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1h组升高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4h组与I/R1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CPK在缺血组、I/R组、I/R1h组虽有波动,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开始下降,I/R2h组与I/R1h组、I/R4h组与I/R2h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匀浆Na+-K+ATP酶和Ca2+ATP酶在I组、I/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2h组降低,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K+ATP酶I/R4h组降低,与I/R1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2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a2+ATP酶在I/R4h组降低,与I/R1h组、I/R2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2005年04期 350-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蒋萍,帕尔哈提·阿布都热依木,金毅斌,杨永新,王雪飞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与孕酮(progesterone,P)联合运用对豚鼠心室乳头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豚鼠心室乳头肌细胞动作电位。结果:(1)E2与P单独应用可使动作电位时程(APD90、APD)延长,APD20缩短,APA、Vmax降低。(2)不同浓度E2与P联合应用,P可加强E2的效应,这种作用可能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E2与P可能抑制钾、钠通道,应用时应以低浓度为宜。
2005年04期 353-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徐茜,许晏,陆东林,顾丹今,周晓涛,于晓芳,牛霞
目的:研究孕牛经免疫接种后,血清及乳汁中特异性抗体效价的变化关系。方法:以9株人肠道病原菌制备的混合抗原对孕牛进行系统免疫,分娩后收集血液和乳汁,检测其中特异性抗体的效价。结果:血清中抗体效价120d内始终维持在210~212,而常乳中抗体的效价120d内也能维持在26~27。结论:经过反复加强免疫使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就能保证乳计中特异性抗体效价维持在一定水平。
2005年04期 356-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松,朱明,王晓岚,阿曼古丽·牙森,王晓俭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其在检查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42例正常人以及87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IL-2R、TNF-α和IL-6水平。将病人分为3组:A组:抗HCV-Ab(-),HCVRNA(+)。B组:抗HCVAb(+),HCVRNA(-)。C组:抗HCV-Ab(+),HCV-RNA(+)。结果:3组病人血清中sIL2R、TNF-α和IL-6水平较正常人均明显增高(P<0.01),3组间sIL-2R、TNF-α和IL-6水平比较,除A、C组外,A、B组之间、B、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IL-2R、TNF-α和IL-6水平的检测可作为丙型肝炎诊断的指标之一。
2005年04期 358-359+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单骄宇,康金凤,伊滕亮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细粒棘球蚴原头蚴体细胞的方法,观察其细胞形态特点。方法:分别采用0.25%胰蛋白酶消化法、玻璃匀浆器研磨法、玻璃匀浆器轻研磨与0.25%胰蛋白酶消化结合法对原头蚴体细胞进行分离。应用倒置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比较3种方法分离出的细胞形态特点。结果:3种方法均可获得原头蚴体细胞,但通过比较发现,玻璃匀浆器轻研磨法结合0.25%胰蛋白酶4℃下消化原头蚴约4~6h后所获得的细胞效果最好,其结构与形态都较完整。分离出的原头蚴体细胞在透射电镜下可见到实质细胞、单核的未分化细胞、糖原细胞和肌细胞,4种细胞具有其各自的超微结构特点。结论:初步建立了体外分离细粒棘球蚴原头蚴体细胞的方法。
2005年04期 360-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炳华,沙衣甫加马丽·热苏力,朱明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与女性不孕症的关系。方法:选择168例生育期不孕妇女作为观察组,106例有正常生育史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Clearview单抗试剂盒和生化反应培养法分别进行宫颈分泌物标本的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检测。结果:观察组CT、UU和CT+UU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生育期女性在排除其它非感染性因素基础上发生的不孕症与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感染有密切的病因学关系。
2005年04期 364-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蒲江波,陈晓,尼加提·热合木
目的:研究前列腺增生组织中EGF、TGF-β1和iNOS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7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EGF、TGF-β1和iNOS表达,并分析与临床化验指标和临床症状(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卵磷脂计数、尿频、尿痛和夜尿)的关系。结果:(1)87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EGF、TGF-β1和iNOS表达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3.2%(55/87)、47.1%(41/87)和56.3%(49/87)。(2)临床症状与EGF、TGF-β1、iNOS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发展与EGF、TGF-β1和iNOS表达有密切关系。(2)前列腺增生临床症状与EGF、TGFβ、iNOS表达关系不密切。
2005年04期 36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晓梅,刘存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正常妊娠和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重度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及42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组)胎盘中MMP-9、TIMP-1的表达强度及变化规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MP-9、TIMP-1表达于滋养叶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绒毛间质细胞。与正常组相比,妊高征组MMP-9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IMP-1表达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9和TIMP-1可能与胎盘滋养叶细胞侵入异常及妊高征的发病有关。
2005年04期 369-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吴江,刘存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胎盘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π)在食管鳞癌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81例食管鳞癌组织和43例正常食管组织Cyclin-D1、TGF-β1、GST-π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食管鳞癌和正常食管组织中Cyclin-D1、TGF-β1和GST-π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者在伴有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和TGF-β1随食管鳞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其表达增强,但其表达与组织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Tπ随着食管鳞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表达减弱。结论:Cyclin-D1、TGF-β1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恶性程度有关,GST-π在诊断早期癌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Cyclin-D1、TGF-β1、GST-π可作为对食管鳞癌的诊断指标,尤其是GST-π对食管鳞癌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5年04期 371-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静兰,陈胜国,甘子明,吉利力·古丽尼沙2005年04期 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向志伟,居海尔·安尼瓦尔,康金凤,迪丽拜尔·马合木提,王昕,德里夏提·依米提2005年04期 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夏艳萍,贺捷,库热西·玉素甫2005年04期 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35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彭嘉,马秀敏,孙文东,赵华,陈艳2005年04期 37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晓玉2005年04期 379-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丁敏,杜守洪2005年04期 381-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红梅,张建龙2005年04期 383-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尼加提·热合木,居来提·吐尔逊,雅森·米吉提2005年04期 384-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蒋萍,金毅斌2005年04期 386-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华2005年04期 387-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