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冶;孙捷;张华;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ocpic sinus surgery,FESS)术前术后生存质量变化,评价该手术的优越性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SF-36(36-item Short FormHealth Survey)量表、SNOT-20(Sinonasal Outcome Test-20)量表对112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前瞻性随访调查与评估,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患者术后3个月及6个月SF-36总分较术前提高(P<0.05),除生理功能维度、总体健康维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外,余各维度得分均较术前改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SNOT-20评分量表20个条目总分和五大条目总分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最有效的临床方法之一,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1年09期 v.34 911-916+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娟;陈俞;吉彬;古扎力努尔·尼扎木丁;张华;
目的探讨扩展高频测听在青年人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根据受试者年龄分为3组:20~24岁组、25~29岁组、30~35岁组,应用常规纯音测听与扩展高频测听对3组受试者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3组常规纯音测听各频率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4岁组相同频率的扩展高频听阈优于25~29岁组,25~29岁组优于30~35岁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年龄增加,扩展高频听阈逐渐提高。扩展高频测听能发现常规纯音测听所不能反映的早期听力损失,弥补常规纯音测听的不足。
2011年09期 v.34 917-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庆勇;刘志连;阳玉萍;向阳冰;张华;
目的初步探讨抗原提呈转运蛋白1(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1,TAP1)基因rs1057141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维吾尔族住院患者150例(病例组)和门诊健康体检者150例(对照组),采用SNa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300个样本rs1057141基因位点多态性,并与NCBI基因库中世界其他种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基因型G/G、G/A、A/A在病例组中的频率分别为4.00%、35.33%、60.67%,在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8.67%、40.00%、51.33%,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G和A的频率在对照组为28.67%、71.33%,在病例组为21.67%、78.23%,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TAP1*rs105714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世界其他种族人群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1*rs1057141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变应性鼻炎易感性相关,可能是易感基因。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中TAP1*rs1057141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与世界其他种族人群比较均有差异。
2011年09期 v.34 920-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韩娜;雍军;孙捷;伊力哈木·伊玛木;张华;
目的分析与探讨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与下呼吸道炎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及支气管哮喘肺功能阻塞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7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慢性鼻窦炎组)与12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变程度与疾病的病变范围严重程度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1)慢性鼻窦炎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支气管哮喘及变应性鼻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慢性鼻窦炎组有29例合并支气管哮喘;其中小气道通气功能阻塞患者、肺通气功能阻塞患者慢性鼻窦炎的病变范围与哮喘患者肺功能呈正相关(0<r<1,P<0.05)。(3)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并发支气管哮喘43例,不同级别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与哮喘患者肺功能没有相关性(0<r<1,P>0.05)。(4)窦口是否阻塞与患者肺功能阻塞呼吸功能障碍、肺通气阻塞性障碍呈正相关(0<r<1,P<0.05)。结论虽然下呼吸道炎性疾病相关性的机制尚不明确,但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疾病病变程度与支气管哮喘肺功能阻塞程度呈一定正相关性。
2011年09期 v.34 925-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85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范宇琴;刘志连;张华;
目的探讨微波理疗对儿童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1年6月治疗的50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微波治疗组28例(35耳)、对照组22例(31耳),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微波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对儿童急性中耳炎进行微波治疗,能提高其疗效。
2011年09期 v.34 930-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胡斌;赵娟;吉彬;张华;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相关因素对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力筛查结果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Bio-logic公司的便携式畸变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筛查我院爱婴病房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生的新生儿,对其中筛查结果连续听力异常者,由脑干诱发电位(ABR)确诊,同时记录新生儿出生相关数据。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普及程度低,新生儿科救治、出生胎龄<37周、筛查日期小于3 d、出生体重低于2 500 g及患有窒息、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感染、颅内出血为影响新生儿听力的因素。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仍需努力推广、普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适合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对有影响因素的新生儿需密切随访。
2011年09期 v.34 933-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唐志元;张华;
<正>人类鼻腔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呼吸、鼻阻力、嗅觉、黏液纤毛清除、过滤、空气调节、免疫、感知和嗓音共鸣等功能[1-3]。鼻功能检查主要包括呼吸功能检查法和嗅觉检查法。呼吸功能主要检查病人的鼻腔通
2011年09期 v.34 937-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丽;张亚楼;唐莉;刘开泰;白生宾;范淑玲;钟近洁;
目的探讨氟中毒患者与对照人群外周血中transmembrane 9 superfamily member 1(TM9SF1)表达的差别。方法选取饮水型氟中毒轻度患者(暴露组)、对照人群(非暴露组)各11例,采用SYBRGreen1嵌合荧光法进行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并比较氟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M9SF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暴露组人群TM9SF1 mRNA表达水平(1.33±0.22)高于非暴露组人群(1.20±0.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暴露可以使患者外周血中TM9SF1 mRNA表达轻度上调,其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1年09期 v.34 941-943+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茹凉;于晓晓;杨杰;古丽巴哈·买买提;阿布来提·阿不都哈尔;
目的探讨核蛋白因子κB(NF-κB)在左向右分流大鼠模型肺动脉内皮细胞的活性及应用阻断剂(PDTC)干预后肺动脉压力的变化。方法 50只4周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手术分流组(Tn组)15只,手术+PDTC阻断组(Ti组)15只,假手术对照组(Co组)10只,阴性对照组(Cn组)10只。将Tn组和Ti组30只大鼠通过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吻合术建立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模型,其中Ti组15只大鼠于术前1 h开始腹腔注射PDTC,剂量为120 mg.kg-1.d-1,持续2周,Co组大鼠除了不进行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吻合外,其余手术程序与实验组完全相同。连续饲养12周后,采用心导管术测量右心室收缩压(RVSP);分离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通过凝胶迁移率实验(EMSA)测定各组内皮细胞NF-κB与特定基因识别序列相结合的活性。结果 Tn组NF-κB活性明显高于Cn组(P<0.01),Ti组NF-κB活性低于Cn组(P<0.01),而Co组与Cn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n组大鼠肺血管MT%与Cn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而Ti组与Cn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o组与Cn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肺血流所致的大鼠肺血管收缩和结构重建与NF-κB的活性增强有关,阻断剂PDTC可以通过阻断高血流所致的NF-κB信号通路从而干预肺血管重建。
2011年09期 v.34 944-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潘存雪;赵艳萍;郭松禄;齐玲俊;刘文亚;
目的初步探讨兔VX2肝癌种植瘤灶多层螺旋CT(MSCT)增强表现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对42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VX2肝癌模型,成功建立模型32只,于成功建模后第14、21、28天行全肝MSCT平扫及增强后动脉期、门脉期扫描检查,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分析瘤灶边缘部与中心部不同阶段不同期相的CT强化特征及幅度变化,同时利用免疫组化SP法,用CD34标记兔VX2肝癌种植瘤灶微血管,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计算瘤灶边缘部、中心部瘤组织的MVD值,并将不同时期兔VX2肝癌种植瘤灶的CT强化特征及幅度与MVD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1)兔VX2肝癌种植瘤灶边缘部增强后动脉期及门脉期CT值的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瘤灶中心部平扫、动脉期、门脉期CT值的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瘤灶边缘部及中心部14、212、8 d MVD值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瘤灶边缘部21、28 d MVD值的变化与动脉期CT值的变化具有正相关性(r分别为0.59、0.72,P<0.05),瘤灶中心第21天MVD值的变化与动脉期CT值的变化具有正相关性(r=0.61,P<0.05);(4)瘤灶边缘部3个时间点MVD值的变化与瘤灶直径均有相关性(r分别为0.59、0.78、0.69,P<0.05)。结论 MSCT增强扫描后的图像特征和强化幅度能够在一定程度反映瘤灶的微循环状态,为评价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
2011年09期 v.34 949-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华;潘存雪;赵艳萍;齐玲俊;刘文亚;
目的探讨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关键技术及兔VX2肝癌CT灌注成像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3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挑选2只,于后肢皮下注射肿瘤细胞保留瘤种(荷瘤组),余33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5只和对照组8只,实验组再随机分为实验1组10只,实验2组15只。对照组开腹种植明胶海绵;实验1组、2组分别采用CT引导下针头注入法及包埋法接种肿瘤细胞于兔肝左叶。实验组接种10 d后行CT扫描判断接种是否成功,并比较两种接种方法的差异。成功者3周后行CT灌注扫描,应用CT灌注软件程序计算肝脏的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ial Fracture,HAF)、门静脉灌注指数(Hepatic Portal Perfusion Index,HPPI)、血流速(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和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对照组同时行此项检查,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各灌注参数的异同。结果实验1组肿瘤种植成功率60%,实验2组种植成功率100%;种瘤3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肿瘤区域CT灌注参数:实验组HAF值、PS值、BF值分别为:(0.90±0.03)、(42.73±8.47)ml.100 g-1.min-1、(225.93±5.64)ml.100 g-1.min-1;对照组HAF值、PS值、BF值分别为:(0.26±0.03)、(23.69±4.40)ml.100 g-1.min-1、(163.42±4.01)ml.100 g-1.min-1;HAF值、PS值、BF值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O值和HPPI值分别为:(2.11±0.54)ml/100 g(、0.11±0.27)ml.100 g-1.min-1;对照组TO值和HPPI值分别为:(9.63±1.34)ml/100 g、(0.77±0.08)ml.100 g-1.min-1,实验组TO值和HPPI值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MTT、B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VX2肝癌模型的建立,以包埋法较针头注入法成功率更高;CT灌注成像能反映瘤体的灌注特点,并能评价其血供及血流动力改变特点。
2011年09期 v.34 953-957+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范强;佐合拉古丽·木塔力甫;阿地力江·伊明;冯震;甘子明;
目的研究小茴香对大鼠肝纤维化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取12只设为正常对照组,其余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法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小茴香低、中、高剂量组和复方丹参组,每组12只;相应药物干预8周后,镜检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外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生化法检测血清及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与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HE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肝脏组织炎症与脂肪变性明显,经小茴香不同剂量干预后明显改善。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TP、ALB含量显著降低(P<0.05),HYP、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小茴香低、中、高剂量组和复方丹参组ALT、AST水平显著下降(P<0.05),TP、ALB水平显著升高(P<0.05);HYP、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小茴香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脂质过氧化水平有关。
2011年09期 v.34 958-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256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锋;齐海;王磊;李元明;陈家骅;
目的研究硝普钠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只成年杂交犬随机分为两组,低钾右旋糖苷(low potassium dextran,LPD)联合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液组和LPD液组。在开始阻断左肺动、静脉及左主气管后,分别用LPD液或LPD联合SNP液?硝普钠,10 mg/L?灌注,灌注量50 ml/kg,测量主肺动脉压。缺血2 h循环开放前,冲洗左肺血管。循环开放后测量左、右肺动脉压。肺动脉压采用间歇测定法,每30分钟测定1次。再灌注4 h,取左肺下叶肺组织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后脱水、浸蜡、切片、HE染色,测定肺泡损伤指数、血管腔内径与血管外径比、左肺支气管灌洗液内中性粒细胞浓度及左肺湿干重比。结果左肺动脉血管壁水肿,明显增厚,肺动脉血管充血,有淋巴细胞贴壁现象,血管周围组织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肺间质明显水肿增厚,肺泡腔内有大量的红细胞渗出,可见巨噬细胞。两组的肺泡损伤指数、血管腔内径与血管外径比、左肺支气管灌洗液内中性粒细胞数、左肺湿干重比、主肺动脉压及左右肺动脉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无明显的保护作用。
2011年09期 v.34 963-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玲;阿勒滕齐齐格;胡尔西达·那斯尔;邢英;伊力多斯·阿合塔莫夫;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 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在糖尿病患者不同肾功能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113例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NAG、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1)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Cys C、尿NAG水平逐渐升高,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的Cys C水平、尿NAG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蛋白尿组的Cys C水平、尿NAG与微量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血清Cys C与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41、0.617,P均<0.01),与GFR呈负相关(r=-0.606,P<0.01);尿NAG与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58、0.617,P均<0.01),与GFR呈负相关(r=-0.524,P<0.01)。(3)血清Cys C的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16,诊断准确性较高,与白蛋白排泄率的AUCROC相当,但明显优于尿素氮、血肌酐。尿NAG的AUCROC为0.720,诊断准确性中等。结论血清Cys C、尿NAG能够作为检测T2DM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
2011年09期 v.34 968-971+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罗庆元;吴江;熊静平;
目的探讨食管上皮内瘤变及鳞癌组织中c-fos、c-jun和PCNA的表达,及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20例重度上皮内瘤变和10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标本中c-fosc、-jun和PCNA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60例食管癌组织、20例重度上皮内瘤变和10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标本中c-fos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1/60)、75%(15/2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ju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23/60)、55%(11/20)和1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42/60)、50%(10/20)和1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fos和c-jun在高分化食管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癌(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临床分期Ⅰ~Ⅱ期表达率高于Ⅲ~Ⅳ期(P<0.05)。PCNA在高分化和中分化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分化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fos、c-jun和PCNA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2011年09期 v.34 972-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黎立;王洪波;乔为民;孙丽云;史超;王珑;周瑜博;司裕;王广东;英克尔;闫涛;
目的探讨显微皮瓣修复结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WangerⅡ期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选取58例WangerⅡ期糖尿病足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显微皮瓣修复结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n=30)和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n=28),对比分析两组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0.00%,对照组治愈率为44.44%。结论显微皮瓣修复结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WangerⅡ期糖尿病足的疗效显著。
2011年09期 v.34 977-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郝建萍;尼罗帕尔·吐尔逊;哈力达·亚森;
目的研究我院血液科医院感染情况及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和变迁,指导临床经验性用药。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血液科2007~2010年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455株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间感染病原菌总体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6.4%),革兰阳性菌感染呈逐渐下降趋势。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61.3%和38.3%,肠杆菌科对碳青霉烯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BLICs)的敏感性高;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酵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10.8%左右,对BLICs的敏感性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分别为70.4%和86.8%,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结论血液病患者合并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2011年09期 v.34 980-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化荣;齐洪志;胡尔西旦·尼牙孜;包永星;
目的了解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疾病谱特点,为新疆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方向和思路。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9年12月5年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基本信息,对其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 1 346例患者,男性占56.46%,女性占43.54%,中位年龄55岁;汉族占59.81%,维吾尔族占27.34%,哈萨克族占6.91%。构成比位于前5位的依次为:口腔癌、甲状腺癌、鼻咽癌、喉癌、鼻腔鼻窦癌。此五大恶性肿瘤占全部患者的77.64%。男性位于前5位的肿瘤依次是:口腔癌、喉癌、鼻咽癌、鼻腔鼻窦癌、甲状腺癌;女性位于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是:甲状腺癌、口腔癌、鼻腔鼻窦癌、鼻咽癌、喉癌。汉族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构成比位于前5位的依次为:甲状腺癌、口腔癌、鼻咽癌、喉癌、鼻腔鼻窦癌;维吾尔族位于前5位的依次为:口腔癌、鼻咽癌、喉癌、鼻腔鼻窦癌、甲状腺癌;哈萨克族位于前5位的依次为:口腔癌、甲状腺癌、喉癌、鼻腔鼻窦癌、鼻咽癌。结论口腔癌、甲状腺癌是当前新疆地区头颈部恶性肿瘤防治的重要任务;鼻咽癌、喉癌的防治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011年09期 v.34 984-986+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买买提艾力·吾布力;阿曼古丽·牙生;潘珂君;张朝霞;孙晓风;依巴古力;鲁晓擘;董永慧;佐合拉·吐尔地;张跃新;
目的了解新疆某三甲医院2006—2010年174 784例门诊及住院患者HIV感染情况。方法分析5年HIV阳性率情况、构成情况及感染途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IV抗体,HIV抗体阳性者再次复检,同时为阳性者送确认试验。结果 174 784例患者,HIV阳性患者1 510例(0.86%),2006年与2007—2010年每年的HIV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播途径以静脉吸毒和性传播为主。结论近年来HIV感染者在我区逐渐增多,应加强就医患者的HIV抗体检测,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提供咨询服务及关怀,同时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2011年09期 v.34 987-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姬晓艳;刘新华;李玉芳;努尔比亚·麦麦提依明;
目的了解影响血液透析(HD)患者生存质量(QOL)的相关因素以及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以寻求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来提高HD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乌鲁木齐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1个月以上的HD患者66例,使用肾脏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民族、医疗负担、疾病诊断、血透频率、在职情况、经济及心理支持、家庭经济收入、年龄、性别与HD患者生存质量有相关性(P<0.05)。结论在探索护理对策、制定护理计划过程中,应注意民族间不同文化背景,以及影响QOL的因素,通过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来提高其生存质量。
2011年09期 v.34 990-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姚志涛;陈曼丽;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目的分析潜突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以及治疗方法,总结特点,避免临床上误诊误治。方法对1998年1月—2008年8月经治疗的颌下区潜突型舌下腺囊肿75例进行总结分析,其中50例经口内进路手术摘除舌下腺,25例行穿刺抽出囊液并用硬化剂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从术后疼痛、复发、局部肿胀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75例经局部检查、穿刺检查及淀粉酶检查,辅助B超检查作出颌下区潜突型舌下腺囊肿诊断,手术治疗患者与采用硬化剂治疗患者在术后疼痛分级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局部肿胀、复发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潜突型舌下腺囊肿易发生误诊,彩色超声检查、颌下区局部触及柔软囊性肿物、穿刺抽出蛋清样粘稠丝状液体及淀粉酶检查阴性,是颌下区舌下腺囊肿的诊断依据,手术彻底摘除舌下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2011年09期 v.34 993-995+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贾绍环;聂磊;张锐;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并有完整病史资料的2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本组2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为双侧,其余均为单发,共有21个病灶。单发病灶19个(右侧10个,左侧9个),多发2个(双侧各1个)。呈圆形或类圆形17个,边缘分叶形3个,哑铃状1个。包膜完整18个,不完整3个。直径2.0~3.5 cm者6个,直径3.5~5.0 cm者7个,直径5.0~11.8 cm者8个。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平扫表现为低等混杂密度或密度均匀的肿块,3个病灶中心部伴有钙化,呈颗粒状或边缘局限性的环形钙化。所有病例实性部分于动、静脉期呈明显强化,CT值较平扫增加40~80 HU,结论多层螺旋CT可显示肾上腺区较大肿块伴明显不均匀强化,结合临床资料,可提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2011年09期 v.34 996-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哈尼克孜·吐尔逊;付熙;祖菲娅·艾力;
目的探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和经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的临床应用情况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同期行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经腹组)、经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腹腔镜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03±23)min,经腹组为(75±30)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105±48)ml,经腹组为(100±28)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0.00±3.42)h]明显短于经腹组[(38.40±5.3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的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4±1)d]短于经腹组[(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的术后住院日为[(5.45±1.22)d],明显短于经腹组[(7.03±1.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途径的手术各有优缺点,且不能相互代替,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和术者的技术水平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2011年09期 v.34 1000-10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文捷;吐尔逊古力·卡哈尔;高婷;鲁英;
目的评价手工浸泡消毒呼吸机管路与全自动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的效果。方法根据呼吸机管路消毒方式分为手工浸泡消毒组与全自动清洗消毒组,分析比较两组即刻采样和干燥后采样的消毒合格率。结果干燥后采样,全自动清洗消毒组消毒合格率高于手工浸泡组(P<0.05)。结论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使用全自动消毒机,使呼吸机管路的消毒达到标准化、规范化,为临床提供了合格的呼吸机管路,对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11年09期 v.34 1004-1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桂芝;刘红;黄卫民;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手术超长住院患者特征和影响因素,为缩短病人住院日提供有效措施。方法病人信息来自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统计集成,住院天数在95%~100%区间定义为超长住院日,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逐步向前模型分析超长住院日的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人支付方式、是否输血、输氧、术前住院日对病人超长住院日的影响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医保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管理,减少术前住院日是提高医院绩效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2011年09期 v.34 1007-10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鲁晓擘;王晓岚;沙尼亚·尼亚孜;汤影子;刘霖;张跃新;王宇明;
目的初步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慢性HBV感染者HBV准种特性。方法选择5例维吾尔族慢性HBV感染者(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与未治疗)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HBV RT区为研究靶区。采用克隆-测序方法进行准种研究。使用BioEdit和NCBI-BLAST工具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治疗的患者(拉米夫定)HBV准种复杂性为12、14,未治疗者HBV准种复杂性为7、8、10、5。核酸变异的主要形式为点突变,包括碱基的替换和缺失,所有标本的优势克隆在HBV RT区"热点"变异位点V173、L180、A181、A184、S202、M204、N236和M250位均未发生变异。治疗和未治疗患者HBV的优势克隆均发生了rtA222T(A:丙氨酸;T:苏氨酸)突变。1例患者HBV准种动力学结果提示,病情重时其准种复杂性为8,好转时复杂性为10。结论治疗患者(拉米夫定)HBV准种复杂性似要高于未治疗者,未经药物选择下HBV准种组成相对较单一。HBV准种群会发生漂变,即病情重时其准种复杂性低,病情好转时复杂性上升。
2011年09期 v.34 1010-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徐娟;李艳红;穆玉明;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哈族)和汉族高血压左室重构的异同。方法对新疆昌吉州424例哈族和汉族人群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根据LVMI和RWT将哈族高血压和汉族高血压人群分为左室构型正常组(LVN)和左室重构组(LVR),血压正常的受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民族间及各组间的相关指标。结果高血压LVN组及LVR组LVM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LVR组中,哈族人群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于汉族,但两民族间LV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哈族人群中,LVR组的SBP和DBP高于LVN组,在汉族人群无明显差别。结论血压的高低对LVMI影响在哈族人群较为明显。
2011年09期 v.34 1016-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明琛;张丽;樊勇;曾小云;朱筠;阿不力克木·吐尔地;伊力多斯·阿里木;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族人群目前碘营养状况、甲状腺疾病流行情况及碘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方法对乌鲁木齐地区1 093名维吾尔族成人进行体格检查及问卷调查,测定平均尿碘中位数、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相关抗体,并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结果在调查人群中,碘缺乏人数仅占8%,而碘过量人数达到40%,52%的调查对象属于碘适量;平均尿碘中位数(MUI)达(239.50±144.01)μg/L。碘缺乏者TSH水平显著高于碘适量者。不同碘摄入状态人群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率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结节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别。结论目前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族碘缺乏状态已纠正,平均尿碘中位数(MUI)达(239.50±144.01)μg/L。不同碘摄入状态维吾尔族人群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2011年09期 v.34 1019-1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瓦热斯江·衣不拉音;李卉;李惠武;庞作良;
目的探讨hMLH1基因在新疆维吾尔族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hMLH1基因在20例食管癌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资料结合分析其意义。结果 hMLH1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55%(11/20),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90%(18/20),癌旁组织hMLH1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有10例。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hMLH1的表达缺失率为40%(4/10),无淋巴结转移的为50%(5/10);肿瘤浸润至外膜层的表达缺失率为40%(4/10)。结论 hMLH1基因在转录水平有异常表达,提示其在维吾尔族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2011年09期 v.34 1022-1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