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库甫·托合提;刘辉;李亮;杨宁;林仁勇;吕国栋;
目的探讨CYP1A2基因rs2069514和rs76255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囊型包虫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采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技术对162例囊型包虫病患者(病例组)和156例健康对照(对照组)的CYP1A2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位点(rs2069514和rs762551)进行分型,运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s, 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评估基因型与囊型包虫病感染的关系,运用卡方检验分析CYP1A2基因SNP与囊型包虫病临床分期的关联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CYP1A2基因SNP位点rs2069514和rs762551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均>0.05)。CYP1A2基因SNP位点rs2069514基因型GG、GA、AA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5.9%、62.3%、11.7%和35.9%、44.9%、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性模型中,与野生型(GG)人群相比,包含突变型(GA+AA)的人群囊型包虫病的发病风险提高了109%[OR(95%CI)=2.09(1.25~3.51),P=0.005]。CYP1A2基因SNP位点rs762551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P1A2基因SNP位点rs2069514和rs762551均与包虫病临床分型无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1A2基因SNP位点rs2069514可能在包虫病感染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2021年03期 v.44 261-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正>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包括细粒棘球蚴感染所致的囊型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感染所致的泡型棘球蚴病。我国西部七省区和中亚五国均为包虫病的流行区,我国政府对该病给予了高度关注,将其列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计划。提升该病的防治技术及发现其致病机理,对于我国实现"健康中国梦"和"一带一路"战略均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3期 v.44 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2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颜明智;李锦田;刘辉;库尔班尼沙·阿马洪;吕国栋;赵军;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细粒棘球绦虫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α of 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AMPKα)基因序列的结构与功能。方法通过NCBI蛋白数据库获取EgAMPKα基因序列,利用ProtParam、ProtScale、SignalP 5.0、TMHMM、Motif Scan、ProtComp 9.0、CDD数据库、SOPMA、DNAStar、Swiss-ModelVerify 3D、ZICN15、Autodock、PyMOL、DNAMAN和MEGA等工具预测分析EgAMPKα基因的相关生物学信息。结果 EgAMPKα具有亲水性,分子量为54 705.35 Da,无信号肽位点,无跨膜区域,含有3个糖基化位点,2个cAMP和cGMP依赖的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10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3个豆蔻酰化位点,6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EgAMPKα中存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α亚基的催化结构域、自抑制区域以及负责与β/γ连接的结构域。分子对接结果显示,EgAMPKα的自抑制区域存在药物结合位点。EgAMPKα基因序列与多房棘球绦虫相似性高达99.79%,与其他物种的AMPKα基因相似性为61.32%~84.09%,EgAMPKα与多房棘球绦虫亲缘关系最近,而与人、小鼠等哺乳动物亲缘关系较远。结论 EgAMPKα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参与细粒棘球绦虫的能量代谢及发育,有望成为一种新型包虫药物候选靶点。
2021年03期 v.44 266-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7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锦田;木扎拜尔·木合塔尔;颜明智;吕国栋;马桂芝;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治疗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后对其血清中免疫因子和钙磷酸调节酶(Calcineurin,CaN)含量的影响。方法将50只感染细粒棘球蚴4个月的囊型棘球蚴病C57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溶剂组、5 mg/kg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阳性药物组(1 mg/kg、2 mg/kg、4 mg/kg)TAC治疗组,药物组与溶剂组以等量溶剂灌胃1个月后,收集小鼠血清和腹腔内囊泡组织样本,酶标仪比色法检测囊泡组织中CaN和Ca2+含量;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中免疫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4 mg/kg TAC治疗组囊液中CaN含量[(0.47±0.08)ng/mL]低于对照组[(2.50±0.78)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 mg/kg TAC治疗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水平[(2.28±1.87)pg/mL、(2.79±2.12)pg/mL]分别高于对照组[(0.89±0.59)pg/mL、(0.52±0.3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mg/kg TAC治疗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2.27±1.99)pg/mL]低于对照组[(5.98±2.55)pg/mL](P<0.01)。结论 TAC可显著降低囊液中CaN的含量,并影响囊型棘球蚴病小鼠血清中IL-10、IL-17、IFN-γ水平,从而发挥治疗囊型棘球蚴病小鼠的药效。
2021年03期 v.44 274-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辉;叶建蔚;张凯楠;吕国栋;
目的使用微小RNA(miRNA)芯片筛选泡球蚴感染小鼠3个月的肝脏和对照未感染小鼠肝脏的差异miRNA,探讨其下游靶基因及相关调控通路在肝泡型包虫病中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雌性Balb/c小鼠肝脏穿刺注射泡球蚴,感染3个月后,以肝脏成功寄生泡球蚴的小鼠为感染组,对照组为同期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正常组为健康雌性Balb/c小鼠。采集各组小鼠的肝脏组织,采用HE染色法检测各实验组的肝脏病理。采用miRNA微阵列芯片检测感染组和对照组肝脏中的miRNA表达谱。使用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差异表达miRNAs的靶基因,利用David数据库分析其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结果病理染色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肝脏成功寄生泡球蚴。基因芯片结果提示,与未感染组小鼠相比,感染组小鼠肝脏中有46个miRNAs具有差异,其中29个上调和17个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与细胞过程、生物调节、转录活性调节等重要细胞生物功能相关,涉及轴突引导、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胞吞作用等通路。结论泡球蚴感染导致小鼠肝脏miRNAs表达谱发生变化,提示miRNAs可能参与了泡球蚴的致病过程。
2021年03期 v.44 280-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0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文丽梅;巩月红;吕国栋;张嘉伟;王建华;
目的建立过氧化氢(H_2O_2)体外诱导细粒棘球绦虫囊泡氧化损伤模型。方法采用终浓度为0、1、2、5 mmol/L的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细粒棘球绦虫囊泡预先干预2 h,再分别用终浓度为0、50、100、200、400μmol/L的H_2O_2处理囊泡0.5 h,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对囊泡体内的活性氧含量进行检测;采用激光共聚焦对1%二甲基亚砜(DMSO)、50μmol/L H_2O_2、100μmol/L H_2O_2、200μmol/L H_2O_2、200μmol/L H_2O_2+5 mmol/L NAC和5 mmol/L NAC干预0.5 h的囊泡进行体内活性氧观察并拍照;干预囊泡4 d,每天对囊泡的塌陷率进行统计;采用电镜对干预4 d后的囊泡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随着H_2O_2浓度的升高,囊泡体内的活性氧含量逐渐升高;H_2O_2和NAC干预囊泡后囊泡塌陷率结果显示H_2O_2单独及H_2O_2与NAC联合干预囊泡均可导致囊泡的活性降低,而H_2O_2和NAC联合干预囊泡可明显改善H_2O_2单独对囊泡的塌陷率的降低;电镜对H_2O_2和NAC干预囊泡后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H_2O_2可导致囊泡体内异染色质的增多,而NAC可缓解H_2O_2对囊泡体内异染色质的增多;激光共聚焦结果与活性氧含量检测结果一致。结论采用200μmol/L H_2O_2可诱导囊泡产生氧化损伤作用,且5 mmol/L NAC可有效的抑制H_2O_2诱导的氧化损伤作用,H_2O_2诱导囊泡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为抗包虫病药物氧化损伤作用研究奠定基础。
2021年03期 v.44 285-289+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7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魏琴;买买艾力·玉山;张继秀;吴硕;马创;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最佳干预时间及浓度,并鉴定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西兰大白兔BMSCs原代细胞,选用3代细胞用于PDGF-BB干预实验。将筛选好的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分为空白组:加DMEM完全培养基;对照组:BMSCs+DMEM完全培养基;其余各组采用PDGF-BB干预浓度分别为10、25、50、100 ng/mL。分别于干预的24、72、120、168 h用CCK-8法检测每组浓度对细胞的增殖作用,筛选出PDGF-BB对BMSCs干预的最佳时间及浓度。诱导后的细胞用细胞免疫化学法鉴定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Runt相关转录因子2 (Runx-2)、Ⅰ型胶原(COL-IA1),免疫荧光鉴定OCN。结果在不同的时间点PDGF-BB干预BMSCs的吸光度值改变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1.351,P<0.01),表明不同浓度PDGF-BB干预BMSCs后,细胞增殖是不同的。25 ng/mL PDGF-BB组与其他5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72 h增殖率最高。诱导后的细胞免疫化学染色OCN骨钙素、Runx-2、COL-1均为阳性,OCN骨钙素的免疫荧光表达也是阳性,且阳性率>90%。结论 25 ng/mL PDGF-BB组干预BMSCs在72 h是对细胞增殖作用最强,诱导后的细胞可以分化为成熟的成骨细胞,为下一步诱导后细胞移植治疗牵张成骨模型奠定了基础。
2021年03期 v.44 290-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毛宏凯;杨梅;吴军;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ary throid carcinoma,PTC)患者中的BRAF基因及相关生物特征。方法利用可视化在线数据库Cbioportal(http://www.cBioPortal.org/index.do)获取"Thyroid Carcinoma (TCGA, PanCancer Atlas)"数据库中480例完整样本的PTC患者资料,分析BRAF基因在各类癌症及PTC中的突变频率、突变类型及热点突变;采用Cbioportal在线工具分析PTC中与BRAF基因共发生或具有互斥性的基因表达;通过Cbioportal中的不同常规癌相关基因集分析PTC患者中肿瘤恶性表型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情况;筛选BRAF基因突变阳性和阴性的PTC患者中高表达的前50个基因,通过String 11.0(https://string-db.org/)分析平台对上述基因进行蛋白与蛋白之间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构建;对PPI网络中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分析。结果 BRAF基因突变在PTC中主要是错义突变,突变集中在Pkinase_Tyr区域,又以V600E为主,PTC患者中与BRAF互斥表达的基因有HRAS和NRAS,且HRAS与NRAS基因表达具有共现性;影响PTC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基因主要是MMP相关基因,影响其生存凋亡的基因主要是CASP、NFKB、TGFB等基因,影响其细胞周期的基因主要是E2F、STAT、CDK等基因。PPI结果显示,基因中FN1、MET、TGFBR1及ERBB3等为关键基因;GO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基因主要参与血管生成、阿米巴型细胞迁移、胚胎形成和发育、多细胞生物发育、信号转导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迁移、细胞粘附等生物学过程,上述基因主要的分子功能与I型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活性、跨膜受体蛋白激酶活性、激活素结合有关。结论 BRAF基因突变主要是错义突变,突变位点集中在Pkinase_Tyr区域,又以V600E为主,与该基因互斥表达的主要是HRAS和NRAS基因,同时这2个基因具有共现性。在BRAF基因突变的患者中,初步预测关键基因是FN1、MET、TGFBR1及ERBB3等。
2021年03期 v.44 297-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5K]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森巴特·毛吾艾;吴泽钰;吴仲蓬;王琛;赵今;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实验性牙周炎不同干预下的大鼠牙周组织及全身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对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牙周炎组、牙周炎+去结扎线组(去结扎线组)、牙周炎+单纯刮治组(刮治组)以及牙周炎+刮治组联合米诺环素组(联合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在其余大鼠的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处结扎,建立牙周炎模型。观察探诊深度(PD)及牙龈指数(GI)指标的改变;X线观察牙槽骨丢失情况;对HE染色、TRAP染色进行组织学分析;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鼠牙周组织中COX-2、MMP-9的表达;用ELISA检测血清中COX-2、MMP-9的表达。结果与牙周炎组相比,其他组的牙周探诊深度、牙龈指数降低;X线示牙周炎组较正常组牙槽骨明显吸收;HE染色可见牙周炎组明显溃疡面;TRAP染色可见牙周炎组内含较多破骨细胞;正常组、刮治组、联合组COX-2与MMP-9在牙周组织及血清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牙周炎组(P<0.05),但去结扎线组与牙周炎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牙周炎组相比,COX-2与MMP-9经过一定手段干预后显著降低,表明COX-2与MMP-9可以作为牙周炎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的评判标准。
2021年03期 v.44 305-309+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2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任慧;赵天娇;张娟;陈秀珍;刘锋;牛会忠;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影响转录共刺激因子-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 YAP)1-β-连环蛋白(β-catenin)诱导的儿童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静脉高压注射法制作Yap1-β-连环蛋白诱导HB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超声检测小鼠肝脏体积和HB肿瘤数量、直径,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在注射后第4周时2组小鼠的肝脏体积[(783.7±48.2) mm~3vs (805.3±59.6)mm~3]、肿瘤数量[(0.3±0.9)个vs (0.5±0.8)个]和肿瘤直径[(0.5±2.6) mm vs (0.9±3.1) 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注射第10周末RAPA饮食组小鼠肝脏体积[(5 963.7±1 423.5) mm~3vs(1 492.3±483.5)mm~3]、肿瘤数量[(19.4±11.2)个vs(40.3±8.5)个]和肿瘤直径[(179.3±34.6) mm vs(45.8±23.2) mm]均显著降低(P <0.05),TIR为72.69%。大体形态观察显示,对照组小鼠肝脏体积显著高于对照组。HE染色显示,对照组表现为低分化或未分化HB,观察组表现类似于高良好HB。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观察组myc标签蛋白阳性HB结节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RAPA可抑制HB增殖,促使HB向分化良好的组织学形态发展。
2021年03期 v.44 310-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3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静;赵天;丁亚楠;赵晓飞;
目的探讨三羟基咔咯(咔咯1)及其镓配合物(1-Ga)在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及对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肺癌(A549)细胞,分成对照组、咔咯1组及1-Ga组,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测定黑暗和光照条件下3组对A549细胞的毒性作用,并计算和比较咔咯1组及1-Ga组半数最大抑制浓度值(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值;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咔咯1及1-Ga作用下的A549细胞生长和凋亡情况;于荧光显微镜下对比观察咔咯1及1-Ga对A549细胞形态和线粒体膜电势的影响;另构建异种移植斑马鱼模型,并观察咔咯1、1-Ga对A549细胞生长和转移影响。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咔咯1和1-Ga均对A549、MCF-7、HepG2 3种肿瘤细胞存在光毒性,光照条件下1-Ga对MCF-7、A549肿瘤细胞的IC_(50)小于咔咯1(P<0.05)。光照条件下咔咯1和1-Ga均能抑制A549细胞增殖,A549细胞的外观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且1-Ga组细胞形态学变化更显著。光照条件下使用咔咯1和1-Ga处理后的A549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电势下降,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且呈现绿色荧光;且1-Ga组的异种移植斑马鱼模型中A549细胞转移程度相比咔咯1组更低。对照组中99%以上A549细胞存活,咔咯1组、1-Ga组处理过后的A549细胞存活比例均下降,且1-Ga组细胞凋亡比例显著高于咔咯1组(P<0.05)。结论咔咯1及其1-Ga均具有强烈光核酸酶活性,均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抑制A549增殖、转移过程,同时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且1-Ga的光核酸酶活性和细胞毒性更强,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2021年03期 v.44 315-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宏;陈辉;阿迪力江·艾尔肯;孜乃提·多力坤;耿中利;
目的比较腋窝入路与胸乳入路完全腔镜下单侧腺叶甲状腺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普外二科入院治疗的200例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经腋窝入路腔镜下单侧甲状腺癌切除术100例(腋窝组),采用胸乳入路腔镜下单侧甲状腺癌切除术100例(胸乳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总手术时间、术中总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满意度。结果与胸乳组比较,腋窝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降低,满意度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窝入路治疗单侧叶状甲状腺疾病优于胸乳入路,值得临床推广。
2021年03期 v.44 32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林晶;孙邦旭;杜江;钟红;
目的研究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246例患者术前均注射亚甲蓝及99mTc硫胶体双示踪剂寻找内乳区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IMSLN)及腋窝前哨淋巴结(axillary sentinel lymph nodes,ASLN),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分析IM-SLN转移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位置、分子分型、ASLN的关系。结果 246例患者中32例IM-SLN显像,显像率为13.01%(32/246),IM-SLN显像状况与原发肿瘤位置(χ~2=26.063,P <0.05)、肿瘤直径有相关性(χ~2=45.518,P <0.05)、ASLN数目(χ~2=138.661,P <0.05)有相关性,与患者年龄、分子分型无相关性(P>0.05)。246例患者IM-SLN转移32例,转移率为13.01%(32/246),其中ASLN转移数目≥4枚时转移率最高为8.13%(20/246);当肿瘤直径≥2 cm时IM-SLN转移率为12.20%(30/246)。结论乳腺癌原发肿瘤位于内象限、伴ASLN转移或肿瘤直径≥2 cm容易出现IM-SLN转移。
2021年03期 v.44 325-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郭冬花;李肖红;秦永德;李毓斌;张奇洲;
目的研究~(11)C-胆碱(~(11)C-CHO)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显像(PET/CT)对颅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用怀疑有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29例,入选患者在3 d内同期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和(~(11)C-CHO)PET/CT显像,采用视觉分析及半定量分析方法,用病灶/对侧正常脑组织比值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1作为阳性诊断标准,测出病灶及对侧脑组织的SUV_(max)。结果 (1)~(11)C-CHO和~(18)F-FDG的精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5%、100%、50%和53.2%、50%、61.5%;(2)~(18)F-FDG和~(11)C-CHO所得的SUV_(ma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93、0.74;(3)~(11)C-CHO假阳性病例4例。结论~(11)C-CHO PET/CT对颅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
2021年03期 v.44 329-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8K]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尹源;郑知强;谢锐;林凡榆;梁龙;
目的探讨Hath1基因在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增生性息肉(HP)和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9年12月于成都三六三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共筛选出35例HP、63例SSA/P、3例SSA/P伴异型增生、5例传统锯齿状腺瘤(TSA)、10例管状腺瘤(TA)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选取15例正常结肠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ath1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在正常组织中,Hath1染色见于间质性炎症细胞、隐窝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细胞核,染色强度一致。在HP组织中,Hath1染色见于所有的微泡和杯状细胞的隐窝内的细胞核,且强度与对照组相当,并且Hath1在HP黏膜脱垂的扭曲隐窝中的核染色强度也保持一致。而在SSA/P组织中,56例(91.8%)隐窝细胞核Hath1染色非常微弱或缺失,5例(8.2%)隐窝细胞核Hath1染色阳性的组织均来自左侧(直肠3例,乙状结肠2例)。在不同病灶定位(右侧结肠vs左侧结肠)(χ~2=31.452,P<0.01)或疾病类型(HP vs SSA/P)(χ~2=53.157,P<0.01)中Hath1染色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在伴有细胞学异常增生的SSA/P组织中,Hath1在发育不良的上皮细胞质中的表达呈弥漫性阳性着染。在TSA组织中,Hath1表达呈混合模式,同时有局灶性的表达缺失和强阳性核染色。在TA组织中,Hath1的表达为大部分的强阳性的核染色,同时伴有部分斑片状阴性表达。结论在HP和SSA/P组织中Hath1基因的表达强度对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望辅助单纯形态学难以区分病例的确诊,值得深入研究。
2021年03期 v.44 334-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8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军格;李辉霞;杨长乐;侯冰;程瑞玲;玉美花;李立红;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术联合派特灵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共128例尖锐湿疣患者,均为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在本院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波治疗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派特灵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3、6、9个月复发例数,并计算复发率,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细胞免疫学指标CD_8+、CD_4+、CD_3+、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 cell,NTK)水平,并计算CD_4+/CD_8+值,其中以NTK占淋巴细胞数目的比值进行分析,观察治疗前后患者CD_8+T细胞、CD_4+T细胞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及γ干扰素(IFN-γ)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记录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复发率为1.56%,治疗6个月后复发率为6.25%,治疗9个月后复发率为7.81%,低于对照组的14.06%、23.44%和3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_4+/CD8+、CD_8+、CD_4+、CD_3+和NT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_4+/CD8+、CD_8+、CD_4+、CD_3+和NTK均升高,且研究组患者CD_4+/CD8+、CD_8+、CD_4+、CD_3+和NTK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_8+T细胞、CD_4+T细胞中细胞因子IFN-γ、IL-12、IL-4和IL-2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CD_8+T细胞、CD_4+T细胞中细胞因子IFN-γ、IL-12、IL-4和IL-2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均升高,且研究组患者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6.87%,高于对照组的7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治疗术联合派特灵可降低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率,提高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增强免疫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2021年03期 v.44 339-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静;徐玲;
目的探讨术前口腔管理对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S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肝胆外科进行肝癌肝切除术的33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排除糖尿病、急诊手术、血浆白蛋白<3.5 g/dL和同时进行结肠直肠切除或造口闭合等手术的患者。采集患者人口社会学因素、术前因素(口腔处理、实验室检查等)、围手术期因素。口腔管理干预包括自我管理指导、拔除感染牙齿、祛除斑和牙石(洗牙)、专业机械清洁牙齿、祛除舌苔、清洁假牙。SSI包括术后30 d内任何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及器官腔隙感染。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腹水细菌感染(OR=13.72)、缺乏术前口腔管理(OR=10.17)和严重的肝纤维化(OR=2.76)是术后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口腔管理干预可降低行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发生SSI的风险。
2021年03期 v.44 34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渠爱华;姚焕振;田旭青;
目的探讨CA125和CA199两种肿瘤标志物与卵巢成熟畸胎瘤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间的关系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经病理确诊为卵巢成熟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所有患者进行血清CA199、CA125水平检测,观察阳性率以及与年龄、卵巢成熟畸胎瘤单双侧、肿块大小、左右侧别、是否含有脑组织的关系。结果 CA199阳性率(34.00%)较高,血清水平(84.30±50.03)U/mL远超过临界值。CA125阳性率为14.00%,血清水平(20.35±10.15)U/mL。肿瘤发生于双侧时CA199、CA125明显升高,说明与单双侧卵巢成熟畸胎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99、CA125升高组肿瘤直径明显大于CA199、CA125正常组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99、CA125正常组、升高组对含有脑组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99升高组和正常组及CA125升高组和正常组年龄、左右侧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99水平升高有助于诊断卵巢成熟性畸胎瘤,血清CA199和CA125水平可以初步判断卵巢畸胎瘤大小,在判断畸胎瘤的侧别及病理上是否含有脑组织上无明显差别。
2021年03期 v.44 348-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古丽沙提·海米提;刘潇;谢伊代·阿不都海力力;太威斯亚·图尔孙;冯阳春;
目的建立乌鲁木齐地区健康成人网织血小板的参考区间。方法以2019年9-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 50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取EDTA抗凝全血2mL,采用SYSMEX-XN90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RP)和网织血小板比例(IPF%),按性别、年龄分组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RP和IPF%的参考区间。选取40名健康个体对建立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果 RP和IPF%在乌鲁木齐健康成人中呈正偏态分布。RP和IPF%在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0.482)。RP和IPF%在18~35岁和36~60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0.279)。RP乌鲁木齐健康成人参考区间为18~60岁(1.3×10~9~18.4×10~9/L),>60岁(0.8×10~9~14.9×10~9/L);IPF%乌鲁木齐健康成人参考区间为18~60岁(0.6%~7.3%),>60岁(0.5%~6.8%)。对所建立的RP和IPF%参考区间进行验证,验证结果100%通过。结论本研究为乌鲁木齐健康人群的RP和IPF%参考区间提供了数据支持。
2021年03期 v.44 352-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崔春叶;唐利;李会龙;
目的研究升降抑幽汤与奥美拉唑联合用药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出血性胃炎疗效及胃黏膜改变情况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2020年1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22例Hp相关出血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服用升降抑幽汤治疗,连续服用30 d。比较中医症状积分、止血时间以及充血、水肿、糜烂等出血点胃黏膜改变情况、Hp根除率变化情况;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PG Ⅰ)、胃蛋白酶Ⅱ(PG Ⅱ)表达水平。结果治疗30 d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Hp转阴率升高,症状和病理积分降低,血清胃泌素-17水平升高,PG Ⅰ和PG Ⅱ水平降低;观察组止血时间和腹部灼痛、黑便、食欲减退、呕血、恶心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降抑幽汤与奥美拉唑治疗Hp相关出血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2021年03期 v.44 360-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祁昌杰;黄振俊;罗展鹏;宋小娟;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体外冲击波结合理筋手法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SIS)的疗效及其差异性。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康复科的SIS患者128例,其中理筋手法治疗32例为对照组,96例体外冲击波配合理筋手法,按不同体外冲击波治疗强度再分为低强度组、中强度组和高强度组,每组32例。对所有患者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进行比较;采用国际通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所有患者的疼痛变化,并比较不同治疗周期疼痛评分变化;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SF-36)评价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及日常社会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的关节外展活动度ROM均明显增加,疼痛评分VAS明显降低,低强度组较于对照组改善明显,中强度组比低强度组改善明显,高强度组比中强度改善明显,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强度的体外冲击波,治疗第2周VAS值出现明显降低,第3周高于第2周,于第4周、第5周又出现大幅降低,不同周期VA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重复测量检验发现低、中、高强度组的VA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所有患者SF-36评分均明显提高,对照组与低、中、高强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配合理筋手法对SIS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理筋手法治疗,不同强度间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021年03期 v.44 364-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敏;贾小梅;吴雪莹;王嘉丽;姚萱;
目的调查3种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养老)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优化和改进养老模式的健康管理细节,提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应用建议。方法 2019年9-10月在乌鲁木齐市3种不同养老模式下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居家养老纳入332人,机构养老纳入325人,医养结合养老纳入233人。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养老需求、自评健康状况等,通过有序回归模型探索3种养老模式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自评健康总体呈现较积极的状态,在居家养老中,有子女经济支持的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越好;机构养老中,就医便利的老年人自评健康水平较好;医养结合养老中,医疗花费占总收入比例/年为20%~40%、接受长期照护服务、接受疾病监测的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好。控制变量中,60~70岁、已婚且与配偶同住、经常自我保健的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好。结论老年人是健康管理的重点人群,应根据不同养老模式开展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措施,同时推进医、养在功能上实现融合,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
2021年03期 v.44 370-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下载次数:27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樊琼玲;张雪莲;杨菲;陶宁;王辉;由淑萍;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以乌鲁木齐县36个村的1 652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一般资料、养老服务需求等情况,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养老服务需求差异,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结果医疗保健服务得分为(2.84±2.34)分,精神慰藉服务得分为(2.09±2.40)分,日常生活照料得分为(1.85±2.23)分,休闲娱乐服务得分为(1.51±2.03)分(P<0.05)。年龄、子女数、自评自理能力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需求影响因素(P<0.05);年龄、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是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影响因素(P<0.05);婚姻状况、子女数、子女关爱、居住状况、自评健康状况是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需求影响因素(P<0.05);文化程度、自评自理能力、月收入是老年人休闲娱乐服务需求影响因素(P<0.05)。结论乌鲁木齐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服务需求较高;年龄、子女数、居住状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子女关爱、月收入、自评自理能力、自评健康状况是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应着重提高乌鲁木齐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及精神慰藉服务供给,根据老年人不同情况,提供针对性养老服务。
2021年03期 v.44 377-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586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丽娟;张帆;刘金宝;
目的以某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对2015-2017年该医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前后的运行情况进行效果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选取所研究医院的5个方面(医院人力资源发展、物力资源发展、整体服务效率发展、服务能力发展、财政发展)共14项指标,应用TOPSIS综合评价方法对分级诊疗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7年,目标医院的分级诊疗运行体系综合评价得分C_i逐年升高:2017年的综合得分最高,C_i值为0.956,2015年的综合得分最低,C_i值为0.258。2015-2017年,该医院总收入呈减少的趋势,国家财政补助逐年增加,药品收入占比逐年升高。结论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后,该医院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改善明显,在三级医院首诊和转诊以及药品减费降费方面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2021年03期 v.44 383-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