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娴;凯塞尔·吐尔吾东;陶静;马依彤;
目的探讨INSIG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成年人肥胖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包括516名肥胖受试者(病例组)和463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体重对照者(对照组)。使用TaqMan SNP基因分型分析对rs2721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rs2721基因型分布,显性模型(GT/TT vs GG),隐性模型(TT vs GT/TT)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8,P=0.005和P=0.035)。校正混杂因素后,rs2721 GT基因型的显性模型(GT/TT vs GG)仍与肥胖明显相关(OR=1.393,95%CI=1.047~1.853,P=0.023)。rs2721 GT/TT基因型的TG水平明显高于GG基因型(P<0.05)。结论新疆成年人INSIG1基因rs2721位点与肥胖相关。rs2721的GT/TT基因型或T等位基因明显增加肥胖风险。
2021年10期 v.44 1095-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20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成;迪拉热·阿迪;魏娴;贾林·阿布扎力汗;黄定;付真彦;马依彤;
目的探讨人类诱导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降解蛋白(IDOL)基因多态性与成年人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3年8月—2019年10月期间因心血管疾病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治疗的患者1 172例,根据肥胖诊断标准分为肥胖组(n=572)和对照组(n=600),采用改进的多重连接检测反应(iMLDR)方法对诱导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降解蛋白IDOL基因rs2072783、rs9370867和rs9370867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结果诱导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降解蛋白IDOL基因SNP1(rs2072783)在肥胖组及对照组中基因型分布频率、等位基因频率、显性模型(AA vs AG+GG)、隐形模型(GG vs AG+AA)的分布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SNP2(rs9370867)在肥胖组及对照组中基因型分布频率、等位基因频率、显性模型(AA vs AG+GG)、相加模型(AG vs AA+GG)的分布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rs2072783位点的隐形模型(GG vs AA+AG)和rs9370867位点的相加模型(AG vs AA+GG)为肥胖患者的危险因素[(rs2072783:OR=1.482,P=0.032,95%CI:1.034-2.121);(rs9370867:OR=1.849,P=0.032,95%CI:1.034-2.121)]。结论诱导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降解蛋白IDOL基因多态性与成年人肥胖患病具有相关性。IDOL基因rs9370867和rs2072783位点G等位基因的人群比携带A等位基因的人罹患肥胖的可能性更高,诱导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降解蛋白IDOL基因rs9370867位点AG基因型及rs2072783位点的GG基因型是肥胖的易感因素。
2021年10期 v.44 1101-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23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贾林·阿布扎力汗;迪拉热·阿迪;马依彤;
目的探讨淀粉样肽前体样蛋白2(APLP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率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6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998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病例组(n=405)和对照组(n=593),采用改进的多重连接检测反应方法对APLP2基因两个多态性位点rs190276777和rs3740881进行了基因分型,并分析两组间频率分布差异。结果 APLP2基因rs190276777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隐性模型(CC+CG vs GG)和相加模型(CC+GG vs CG)中的分布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LP2基因rs190276777多态性位点表现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68,95%CI:1.209~3.204,P=0.006)。结论 APLP2基因rs190276777位点多态性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人群中携带APLP2基因rs190276777多态性位点者罹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更高。
2021年10期 v.44 1107-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依彤;刘帅;
<正>肥胖是一种代谢综合征,由于人体摄入过多的能量而导致脂肪堆积,从而破坏人体的代谢平衡。肥胖现已被认为是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可以引起机体多种疾病发病风险增加。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16年有超过19亿成年人超重(占总人口的39%),有超过6.5亿人(占总人口的13%)则患有肥胖症[1]。
2021年10期 v.44 11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1506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蒋忠;黄叶;周玉涛;赵新宇;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多索茶碱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1月在溧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COPD患者9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BiPAP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BiPAP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ELISA法检测记录所有患者血清IL-6、TNF-α及hs-CRP水平,通过血液检测两组动脉血气指标。采用德国Erich Jaeger公司肺功能检测仪测定患者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好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hs-CRP、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及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和6 min步行试验(6MwT)均更低(P<0.05),pH值、血氧分压(PaO_2、)、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均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试验组清IL-6、TNF-α、hs-CRP、PaCO_2水平及mMRC评分和6MwT均更低(P<0.05),pH值、PaO_2、FVC、FEV1、FEV1/FVC均更高(P<0.05)。结论 BiPAP联合多索茶碱能够有效抑制老年COPD患者血清IL-6、TNF-及hs-CRP水平,改善血气水平及肺功能,更有利于控制老年COPD患者的病情。
2021年10期 v.44 1133-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珊;史轲;孔田甜;穆清爽;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痰液中白细胞介素(IL)-8(IL-8)、IL-17、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与肺功能损伤加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63例COPD稳定期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为期1年的随访,跟据随访结束时患者肺功能损伤程度分为轻度损伤组与中、重度损伤组,调查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检测实验室指标并比较,分析痰液中IL-8、IL-17、SIgA水平患者肺功能损伤的关系。结果 63例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中、重度损伤15例,轻度损伤48例;与轻度损伤组比较,中、高度损伤组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I(HMGBI)、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较高;痰液中IL-8、IL-17水平较高,SIgA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OPD稳定期患者痰液中IL-8与IL-17之间呈正相关(r>0,P<0.05),IL-8、IL-17分别与SIgA间呈负相关(r<0,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血清HMGBI、HIF-1α过表达,痰液中IL-8、IL-17过表达及SIgA低表达是患者肺功能损伤加重的影响因素(OR>1,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痰液中IL-8、IL-17、SIgA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损伤加重的AUC均>0.80。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损伤加重与痰液中IL-8、IL-17过表达及SIgA低表达有关,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痰液中IL-8、IL-17、SIgA表达,预测肺功能损伤加重的风险。
2021年10期 v.44 1142-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子涵;王静;李岩松;仇靖;
目的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影响因素及预测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早期有无血肿扩大(HE)分为HE组42例,无HE组64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影响SICH患者早期有无HE的一般情况、脑出血情况、血肿情况、出血后处理情况及患者机体反应情况等因素,具有统计意义的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E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HE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血管淀粉样变、血肿不规则、6 h内使用甘露醇、hs-CRP、WBC_(T1)、NE_(T1)、LY_(T1)、NLR_(T1)均为SICH患者早期HE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_(T1)和hs-CRP对SICH患者早期发生HE预测的AUC为0.982、0.940,具有较高准确性。以ROC曲线靠左上方约登指数的最大切点作为最佳临界值,该点预测NLR_(T1)和hs-CRP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9%/90.5%、100%/89.1%。两项联合预测AUC为0.979,敏感度、特异度为92.9%、100.0%。结论 SICH患者早期HE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出血后药物使用、血肿情况、出血后机体反应情况等,在临床护理中需要加强监测,及早预防HE发生,NLR_(T1)和hs-CRP对其具有一定的预测评估价值,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2021年10期 v.44 1149-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19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邹宁;王娜;王皓;季春鹏;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平均血小板容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idial infra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秦皇岛市第二医院心内科2018年10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PCI手术前静脉采血,根据平均血小板容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水平分为:高MPV组、中MPV组和低MPV组,每组随机选取40例患者参与本研究。在术前对各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和替格瑞洛片180mg进行抗凝治疗,术后次日每早空腹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和替格瑞洛片(90mg/次),每晚口服替格瑞洛片(90mg/次),服用1年时间。测定各组患者PCI术后MPV的水平,分析MPV水平与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相关性,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各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进行生存曲线分析。结果与术前比较,高MPV组PCI术后MPV水平降低(P<0.05),中MPV组和低MPV组MPV水平术后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与中MPV组和低MPV组比较,高MPV组的病变血管支数更多、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更长、无复流患者所占比例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低MPV组比较,中MPV组病变血管支数更多、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更长、无复流患者所占比例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随访1年后,与中MPV组和低MPV组比较,高MPV组的心源性死亡、心源性休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室颤、室速、卒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高容积MPV与病变血管支数、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长及无复流数呈正相关(r=0.821、0.876、0.583,P<0.05)。高MPV组1年死亡曲线显著低于中MPV组和低MPV组。结论 MPV水平的增加有可能引起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且患者预后较差,MPV预测STEMI术后PCI心脏不良事件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2021年10期 v.44 1154-1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永娟;刘永香;刘倩;赵俊精;刘国通;
目的探讨Polo样激酶1(PLK1)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在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260例患者,根据胃黏膜病理检查分为浅表性胃炎组95例、CAG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IN)组70例、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N)组65例、胃癌组30例,检测各组Hp感染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检测患者胃黏膜中PLK1表达量。取人胃上皮细胞GES-1,采用完全随机化方式分为空白组、对照组、BI2536组,空白组不做处理,对照组、BI2536组建立Hp与GES-1细胞共培养模型。对照组加入正常DMEM培养基培养,BI2536组加入终浓度为20 nmol/L的BI2536S培养。二甲基噻唑(MTT)实验检测增殖能力;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凋亡能力。结果与浅表性胃炎组和CAG伴LIN组比较,CAG伴H-IN组及胃癌患者胃黏膜PLK1表达量升高,且胃癌组高于CAG伴H-IN组(P<0.05);浅表性胃炎组和CAG伴L-IN组比较胃黏膜PLK1表达量无差异(P>0.05)。与Hp阴性CAG患者比较,Hp阳性CAG患者PLK1表达量升高(P<0.05)。与Hp阳性浅表性胃炎组和CAG伴L-IN组比较,Hp阳性CAG伴H-IN组及胃癌患者胃黏膜PLK1表达量升高,且胃癌组高于CAG伴H-IN组(P<0.05);Hp阳性浅表性胃炎组和CAG伴L-IN组比较胃黏膜PLK1表达量无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BI2536组细胞PLK1表达量升高,且对照组高于BI2536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24、48、72 h三个时刻MTT实验A值均降低,凋亡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BI2536组24、48、72 h三个时刻MTT实验A值均升高,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胃黏膜PLK1表达量在Hp感染的CAG癌前病变进程中逐渐升高。PLK1抑制剂BI2536可显著降低Hp对人胃上皮细胞GES-1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抑制GES-1细胞凋亡。
2021年10期 v.44 1159-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严雪梅;诸宏伟;丁周志;
目的分析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就诊并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的儿童80例(病例组),另以年龄、性别相匹配选取同期检查结果正常的儿童80例(对照组),对其进行体格检查,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相关资料,分析儿童性早熟特征,并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儿童性早熟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骨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睾酮(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病例组居住于城市、每周看电子产品时间>28 h、爱看言情类影视剧、碳酸饮料饮用频率>3次/周、经常高蛋白饮食、经常食用滋补类食物、经常食用加工肉类/烧烤/洋快餐/油炸食物、喜欢甜食、家庭不和睦、母亲初潮年龄≤13岁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于城市、每周看电子产品时间>28 h、看言情类影视剧、经常高蛋白饮食、经常食用滋补类食物、家庭不和睦、母亲初潮年龄≤13岁是影响儿童性早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33、3.080、4.297、3.501、3.877、3.019、2.770,P<0.05)。结论体格检查和性激素检查可对中枢性性早熟做出判断,高蛋白饮食、食用滋补类食物、家庭不和睦等饮食习惯与家庭情况均可影响性早熟的发生,应引起重视。
2021年10期 v.44 1176-1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下载次数:62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婷;付爱玲;再依奴尔·阿不都外力;阿布都沙拉木·依米提;韩晓梅;
目的通过DRGs指标运用对某医院的妇科系统医疗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为不断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院绩效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CHS-DRG乌鲁木齐本地化版本分组器对新疆某专科医院2017-2019年妇科系统22 276例病例的分组结果,从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和医疗安全3个维度以及主干病种指标分析对妇科系统的6个科室进行绩效评价。结果综合指数位列第一的是D科室为5.12,最后一名是F科室为4.27。科室B和科室D的费用消耗指数及时间消耗指数均小于1,服务效率较其他科室高。妇科系统主干病种中,NA19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广泛切除手术组CMI值最大为3.86,费用权重第二高为3.932 8。结论采用DRGs方法评价临床科室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专病专治"的程度、各科室的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及其各科室间的横向比较,能评价临床专科在某地区的诊治水平。
2021年10期 v.44 1182-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34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仑;陈瑞;宋蓓;
目的系统评价再评价相关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port access,VPA)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效果系统评价的质量,为临床护理治疗中中心静脉置管的选择提供全面客观的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F)、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检索时间截止至2019年12月,检索VPA与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应用效果比较的相关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运用AMSTAR-2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的评价,应用PRISMA清单评价结局指标的质量。结果共纳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9篇。方法学质量评价显示:2篇中质量,4篇低质量,3篇极低质量。报告质量学评价结果显示:2篇得分21~27分,报告相对完全;5篇得分15~21分,报告有一定缺陷;2篇得分≤15分,报告有相对严重的信息缺陷。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VPA与PICC在化疗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及报告质量均不高。
2021年10期 v.44 1192-1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24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瑛;解琳琳;庞云霞;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干预在产科剖宫产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月新疆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医院产科接收的100例名孕妇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行常规常规剖宫产,观察组行快速康复外科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子宫复旧、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显著更少,初次离床活动、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泌乳、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t=4.450、3.473、14.058、5.402、3.601、20.714,均P<0.05);观察组术后子宫复旧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t=6.119,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0%(χ2=4.332、4.891,均P<0.05)。结论产科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行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的干预,可有效提高子宫复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患者满意度。
2021年10期 v.44 1198-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489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