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研究

  • 基于免疫性PTR的HPA基因交互作用研究

    梁静;范娜;王瑶;刘雯;居敏;叶海燕;

    目的探讨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s,HPA)交互作用与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发生的相关性,建立免疫性PTR的多基因预测模型预测PTR风险。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190例免疫性PTR患者进行HPA1-17等位基因分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HPA等位基因与免疫PTR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子降维法GMDR0.7软件建模分析不同HPA分型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1)病例组HPA-3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A-3多态性与免疫性PTR高发具有关联性;(2)GMDR分析HPA不同分型交互作用模型,产生了1-9阶交互模型。其中第3阶(HPA-3,5,15)模型测试准确度最大(testing accuracy:0.625),交叉验证一致性最好(CVC=8/10)。第4阶(HPA-2,3,5,15)及第5阶(HPA-2,3,5,6,15)模型次之,在对照组和病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A系统基因-基因交互作用模型图显示第3、4、5阶正向得分最高均为5.2。结论第3、4、5阶模型为输注血小板患者评估免疫性PTR发生风险的最佳模型。

    2022年02期 v.45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AJUB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KYSE150细胞中的功能

    路子扬;季敏;苏丽萍;刘丽;苏天园;肖锦玲;管亚玲;蒲红伟;

    目的研究AJUBA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迁移与增殖的作用。方法用慢病毒转染AJUBA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至KYSE150细胞系,实验分为对照组与敲降组,其中对照组包括KYSE150组(未转染的KYSE150细胞)和KYSE150shnon组(转染随机序列),敲降组为KYSE150shAJUBA组(分别转染KYSE150shAJUBA-1、KYSE150shAJUBA-2、KYSE150shAJUBA-3),并用实时荧光定量法(qRT-PCR)与Western blotting实验共同筛选出敲降效率最高的细胞株进行后续实验。采用细胞计数(Cell Counting Kit-8,CCK-8)增殖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AJUBA不同表达水平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慢病毒转染敲降AJUBA在食管鳞癌细胞中表达,通过qRT-PCR与Western blotting实验表明,对照组与敲降组相比,敲降组中AJUBA在食管鳞癌细胞中表达水平降低,且敲降组中KYSE150shAJUBA-3的AJUBA表达水平最低(P<0.000 1);CCK-8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与敲降组相比,敲降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受抑制(P<0.001);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与敲降组相比,敲降组的迁移能力明显受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AJUB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力有促进作用,这有望为食管癌的临床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2022年02期 v.45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Cajal间质细胞自噬参与儿童原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发病及机制研究

    李凯;叶尔登;阿布都赛米·阿布都热衣木;叶尔番;王俊;李水学;

    目的探究儿童原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与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自噬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初诊为UPJO且入院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患者20名(UPJO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匹配,因肾脏肿瘤行肾切除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组织的患者15例(对照组)。手术沿纵行方向切取患者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组织。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c-kit)和Masson染色分析Cajal间质细胞数量和肌纤维变化,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qPCR)分析自噬相关基因和蛋白变化。结果 Masson染色显示UPJO连接部ICC数量减少,肌纤维明显减少,胶原纤维增多;免疫荧光显示c-kit阳性细胞LC3表达升高;P62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LC3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结论儿童原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与Cajal间质细胞自噬水平异常密切相关。

    2022年02期 v.45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9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整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宫颈癌的关键预后生物标志物

    王小燕;李虎玲;林丹丹;张晶;王凯;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的潜在诊断、预后基因。方法下载GEO数据库中GSE90738数据集和TCGA数据库中的宫颈癌转录组数据用于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R软件中"Limma"包分别鉴定GSE90738数据集和TCGA数据库中宫颈肿瘤组织与宫颈正常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使用Venny识别出共享差异基因并使用R软件"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共享差异基因的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筛选Hub基因。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多元逐步Cox回归分析识别和构建预后Hub基因风险标识(HGRS)。通过GEPIA2工具进一步验证Hub基因的转录表达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Kaplan-Meier曲线分析评估HGRS对宫颈癌诊断及预测价值。结果总共识别出了319个上调共享差异基因和167个下调共享差异基因。染色体分离和细胞周期是主要的生物学过程。确定了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病机制高度相关的16个基因。通过多元逐步Cox回归分析构建由4个基因[包括CENPM(HR:0.633,95%CI:0.421~0.952)、ANLN(HR:1.753,95%CI:1.241~2.476)、CHAF1A(HR:0.573,95%CI:0.338~0.970)、HELLS(HR:0.604,95%CI:0.325~1.124)]组成的HGRS,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HGRS的高风险组相较于低风险组总体生存较差(P<0.001);ROC曲线显示HGRS预测宫颈癌的1年AUC为0.67(95%CI:0.53~0.81),3年AUC为0.72(95%CI:0.64~0.81),5年AUC为0.76(95%CI:0.66~0.85)。结论通过整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了4个Hub基因,这些Hub基因可能是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潜在分子生物标志物。

    2022年02期 v.45 143-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7K]
    [下载次数:58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临床医学研究

  • 不同抗凝药物在双重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对肝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张洁;赵成燕;郑嵘炅;邓泽润;孙丽华;姚磊;鲁晓擘;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药物在双重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Dual plasma molecule adsorption+Plasma exchange DPMAS+PE)治疗肝衰竭中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肝病中心2020年9月30日—2021年3月31日收治的83例次各种疾病所导致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使用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钠抗凝进行双重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组不同抗凝药物在人工肝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及出血和血栓风险。结果两组不同抗凝模式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均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CRP)(P<0.05)。普通肝素组较低分子肝素钠组更易形成血栓(P<0.05)。低分子肝素钠组较普通肝素组对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时间改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钠组较普通肝素组对于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下降水平改善明显(P<0.05)。普通肝素组下降较低分子肝素钠组对于CRP下降水平改善明显(P<0.05)。结论两组不同抗凝模式非生物型人工肝对肝衰竭治疗均有一定疗效,低分子肝素钠组较普通肝素组更能降低患者转氨酶水平。普通肝素组较低分子肝素钠组患者易导致血栓形成。

    2022年02期 v.45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45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短期疗效分析

    李新婷;姚瑶;邓家玉;姚磊;邓泽润;郑嵘炅;鲁晓擘;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Plasma exchange,DPMAS+PE)对肝衰竭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28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DPMAS+PE)治疗的68例患者为试验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入院7 d后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r-谷氨酸转肽酶(GT)、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PT活动度(PT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炎症指标包括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90 d,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治疗后WBC水平升高,ALB、DBiL、IBiL水平均下降,PCT、IL-6、CRP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PTA%、FIB、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出院7 d内死亡6例,14 d死亡13例,28 d死亡15例,90 d死亡18例,失访1例。试验组治疗后出院7 d内死亡10例,14 d死亡11例,28 d死亡16例,90 d死亡16例,失访2例。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水平,提高患者存活率。

    2022年02期 v.45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21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低分子肝素预防肺癌化疗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meta分析

    唐乐;李宏;蔡倩;佟玉珊;马荣辉;罗琴;

    目的系统评价低分子量肝素(LMWH)预防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和CBM数据库,搜集有关LMWH预防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VTE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由建库至2021年7月4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RCT,包括4 44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抗凝治疗的肺癌患者更少发生VTE事件[RR=0.57,95%CI(0.45,0.73),P<0.01)];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的肺癌患者较对照组出血风险增加[RR=2.31,95%CI(1.42,3.75),P<0.01)],但不增加大出血事件的发生[RR=1.38,95%CI(0.84,2.27),P=0.21)];应用LMWH预防性抗凝和对照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RR=0.97,95%CI(0.94,1.01),P=0.12)]。结论分析结果表明,在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中,预防性使用LMWH可以有效降低VTE发生率,且不增加大出血发生率及患者死亡率。对于接受化疗且VTE风险高的肺癌患者,建议使用LMWH进行VTE的预防。

    2022年02期 v.45 16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下载次数:39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18)F-FDG PET/CT显像在卵巢癌定性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邬海霞;李肖红;秦永德;李毓斌;娜姿·伊力哈木;

    目的探究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显像(PET/CT)在卵巢癌定性诊断及术前临床分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73例卵巢肿瘤患者手术(探查)前PET/CT显像及其病理学报告结果。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卵巢癌的准确性为94.52%,Kappa值0.769,一致性较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73例中58例确诊为卵巢癌的患者行PET/CT术前临床分期,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对照,PET/CT对卵巢癌分期、网膜种植及远处转移病灶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4.48%、87.93%、91.38%,Kappa值依次为0.748、0.593、0.807,具有较强的一致性(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卵巢癌定性诊断及术前分期评估的准确性较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全面精准的信息。

    2022年02期 v.45 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老年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马双钰;凯买尔丁·阿布都艾尼;陈巍;周晓辉;王玉杰;

    目的分析老年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82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164例健康体检为对照组,对两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泌尿系结石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血管疾病史、痛风病史、前列腺增生病史、慢性肾脏病史、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尿酸、尿素、血镁、血钠水平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血钾、血钙、血磷、血脂、白蛋白、肌酐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低钾[OR=0.346,95%CI(0.153~0.787)]是泌尿系结石发生的保护因素,高磷[OR=9.347,95%CI(2.525~34.605)]、高血脂[OR=1.443,95%CI(1.016~2.050)]是泌尿系结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通过分析发现血钾、血钙、血磷、血脂、白蛋白、肌酐水平升高与泌尿系结石发病相关,血磷、血脂是泌尿系结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2年02期 v.45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2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药学研究

  • 毛菊苣中活性物质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的实验研究

    叶银松;雷毅;马晓丽;康金森;陈锦锦;杨建;

    目的对新疆毛菊苣中活性物质进行抗肿瘤活性筛查。方法采用CellTiter-Glo发光法,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358、人原位胰腺癌细胞BXPC-3、人胃癌细胞NCI-N87、人结肠癌细胞COLO-205、人乳腺癌细胞MDA-MB-453、MDA-MB-468、SK-BR-3、人乳腺导管癌细胞HCC1954肿瘤细胞株上检测毛菊苣中山莴苣素、山莴苣苦素、菊苣酸和绿原酸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菊苣酸和绿原酸对肿瘤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山莴苣素与山莴苣苦素分别对NCI-H358肿瘤细胞、MDA-MB-453人乳腺癌细胞、BXPC-3肿瘤细胞、NCI-N87人胃癌细胞、COLO-205人结肠癌细胞、MDA-MB-468人乳腺癌细胞、SK-BR-3人乳腺癌细胞和HCC1954人乳腺导管癌细胞活力的IC50为28.3μmol/L与5.9μmol/L、6.237μmol/L与1.082μmol/L、36.1μmol/L与8.7μmol/L、14.8μmol/L与5.4μmol/L、8.3μmol/L与2.9μmol/L、5.5μmol/L与3.3μmol/L、10.0μmol/L与1.5μmol/L、12.8μmol/L与5.6μmol/L。Cisplatin组对MDA-MB-453人乳腺癌细胞活力的IC50为15.94μmol/L。结论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具有较强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其中对乳腺癌和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特别是山莴苣苦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2022年02期 v.45 180-183+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下载次数:51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复方铁线蕨颗粒总黄酮对D-半乳糖致PC12神经细胞衰老的改善作用研究

    热孜艳木·亚森;买吾拉尼江·依孜布拉;祖丽菲亚·吾斯曼;迪那拉·恰热甫汗;买尔旦·玉苏甫;巴吐尔·买买提明;

    目的观察复方铁线蕨颗粒总黄酮对PC12衰老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PC12细胞用16 mg/mL的D-半乳糖干预48 h以建造细胞衰老模型,分为空白组(给予完全培养基)、模型组(给予16 mg/mL的D-半乳糖)、低、中、高剂量给药组(给予8.5、17、34μg/mL的复方铁线蕨颗粒总黄酮)等5组。采用MTT法检测复方铁线蕨颗粒总黄酮对PC12衰老细胞活力的影响,利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衰老细胞数量,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C12衰老细胞周期、凋亡情况的影响,并利用酶标仪检测PC12衰老细胞中MDA含量、SOD、LDH活力。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和G_0/G_1期细胞比例以及细胞中MDA的量和LDH的活力均明显增加,G_2/M期和S期细胞比例以及细胞中SOD活力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的给药组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增高,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和G_0/G_1期细胞比例以及细胞中MDA的量和LDH的活力均明显降低,G_2/M期和S期细胞比例以及细胞中SOD的活力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复方铁线蕨颗粒总黄酮通过抑制D-半乳糖导致的PC12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阻滞,降低氧化应激,促进细胞增殖,从而改善D-半乳糖对PC12细胞的损伤,起到抗衰老作用。

    2022年02期 v.45 184-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82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中医中药

  • 湿寒证大鼠模型的构建及其评价

    穆妮热·排尔哈提;古丽娜孜·肉孜;买买提明·努尔买买提;海力里·麦麦提;阿衣努尔·买提斯迪克;

    目的选取湿寒证病因因素施加于大鼠,建立湿寒证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选用30只SD大鼠,随机分3组,即正常对照组、湿寒证模型组、药物反证组。正常对照组予室温下普通饲料饲养,湿寒证模型组给予湿寒证病因因素(湿寒环境+寒凉性饲料+冷水游泳)。药物反证组在湿寒证病因因素下给予湿寒证对应方,观察实验动物外在生物表征并量化分析、测定体重、摄食水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观察舌体电镜下变化,运用以药反证法进行成模判断。结果造模24 d,湿寒证模型组表现为蜷卧懒动,嗜睡,白腻舌苔,鼻、爪部色淡,尿色清,大便湿溏,外观表征评分80.10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湿寒证模型组摄食量增多、摄水量减少、体重增长缓慢,血清ACTH、CORT浓度升高(P<0.05),舌体组织角质化程度较严重;药物反证组大鼠外在表征接近正常对照组,舌体角质化程度较湿寒证模型组低。结论通过湿寒膳食及环境的复合作用,可成功复制出湿寒证大鼠动物模型,模型动物呈现出的外在表征与临床湿寒证具有相似性,符合证候特点。

    2022年02期 v.45 19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下载次数:26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养阴清热固齿汤辅助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及对龈沟液IL-1β、IL-8、TNF-α表达的影响

    马晓华;阚红军;孙保中;

    目的探讨养阴清热固齿汤辅助治疗牙周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2月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204例牙周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10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养阴清热固齿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牙周健康指数[牙龈指数(gum index,GI)、龈沟出血指数(gingival crevicular bleeding index,S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龈沟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及生活质量(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OHIP-14)评分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14%较对照组84.31%高(P<0.05);(2)中医证候积分:中医主症候群及次症候群积分治疗后两组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更低(P<0.05);(3)牙周健康指数:治疗后两组GI、SBI、PL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4)龈沟液因子指标:治疗后两组龈沟液IL-1β、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5)生活质量:治疗后两组OHIP-14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养阴清热固齿汤辅助治疗牙周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牙周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且可能与下调龈沟液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2022年02期 v.45 197-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祛邪化瘀方鼻腔冲洗联合糖皮质激素鼻腔雾化吸入在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的应用价值

    田晓芳;刘瑛;羊红梅;

    目的探讨祛邪化瘀方鼻腔冲洗联合糖皮质激素鼻腔雾化吸入在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两组明确诊断,完善术前检查与评估后,均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术后常规抗感染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冲洗+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给予祛邪化瘀方鼻腔冲洗+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鼻窦CT评分系统(Lund-Mackay)及内镜黏膜形态评分(Lund-Kennedy)变化、治疗前后鼻黏膜组织炎症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变化、治疗安全性。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愈显率89.80%较对照组高(P<0.05);(2)症状积分:治疗后两组鼻腔堵塞感、鼻呼吸困难与嗅觉障碍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3)鼻黏膜恢复评分:两组Lund-Kennedy、Lund-Mackay评分治疗后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4)炎症因子:治疗后两组鼻黏膜组织IFN-γ、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5)安全性: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或影响治疗的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应用祛邪化瘀方鼻腔冲洗联合糖皮质激素鼻腔雾化吸入有效、安全,可恢复鼻黏膜,缓解症状,且可能与下调局部炎症反应有关。

    2022年02期 v.45 202-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公共卫生学与预防医学

  • 儿童尿道下裂修复术后行为改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罗子靖;王磊;高景宇;郝晓东;郑硕;魏洪亮;黄丽华;

    目的探讨儿童尿道下裂修复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POBCs)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7月接受尿道下裂手术的177例患儿。术后第14天和30天采用术后行为学问卷(PHBQ)评估患儿NPOBCs。收集的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麻醉细节、手术细节、入院细节、儿童焦虑、儿童气质、疼痛和出现谵妄情况。主要结果为术后第14天和30天NPOBCs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考察与NPOBCs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60.5%(107/177)的患儿术后14 d出现了NPOBCs,46.5%(79/170)的患儿术后30 d出现了NPOBCs。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6岁[OR:2.354; 95%CI:(1.244~3.478), P=0.004)、情绪化气质(OR:1.112;95%CI:1.011~1.224)和母亲接受过大学教育(OR:2.227;95%CI:1.093~4.536)与术后14 d NPOBCs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术后30 d,年龄<6岁是患儿术后发生NPOBCs的影响因素[OR(95%CI):2.056(1.423~3.665),P=0.013]。结论尿道下裂修复手术的儿童在术后出现行为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持续数周。除了患儿年龄小和母亲教育程度较高外,情绪化气质也与NPOBCs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2022年02期 v.45 208-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

    黄月佳;肖静;何桂香;马国芳;

    目的了解奎屯市2016—2020年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现况,分析高血压的流行趋势,为有效开展高血压管理、提高控制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2020年该市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档案,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体质指数、随访记录、血压控制、生活方式等信息,组间分析采用χ2检验;趋势性检验采用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线性判断相关的强度和方向。结果 2016-2020年该市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患者管理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管理率从2017年51.4%上升至2020年的74%;血压控制达标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达标率从2016年72%上升至2020年的96.8%。高血压管理人群合理饮食行为明显改善,吸烟人数占比从2016年6.8%下降至2020年4.1%,经常或每天饮酒的人数占比从2016年6.7%下降至2020年0.8%,超重的人数占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16年的49.5%下降至2020年的46.8%。不同年龄、性别高血压患者控制率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次以上随访的高血压控制达标率上升最为明显(R=0.708,P<0.01)。结论该市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社区在管理中应加大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进一步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

    2022年02期 v.45 214-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105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护理园地

  •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非计划拔管因素分析及探讨

    濮英娜;马丽娟;王娜;尹哲;陈玲;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期间非计划拔管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行PICC置管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 026例,收集患者PICC带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非正常拔管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随访1年,入组1 026例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00%(236/1 026),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5.26%(54/1 026),置管相关感染及血栓形成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比例占77.78%。研究显示,置管时间长及体质指数高是导致血栓形成从而造成PICC非计划拔除的影响因素(P<0.05);置管时间是引起置管相关感染而造成PICC非计划性拔除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因素为置管相关感染、血栓的形成,加强置管期间的专业置管维护及健康宣教是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有效护理对策。在临床护理中,给予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同时对体质指数过高、置管时间超过6个月的患者应密切关注和预防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022年02期 v.45 219-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99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SBAR联合MEWS管理模式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安全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陈琼妍;辛若梅;潘雪晖;

    目的探究结合现状及背景的评估建议(SBAR)方案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模式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管理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0月—2021年3月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首次入院的时间顺序进行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不同编号患者分配至不同组别,其中对照组100例,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患者评估、交班汇报的管理模式;观察组100例,采用MEWS评分对患者进行住院期间评估和安全管理,在汇报病情时采用SBAR方案进行沟通。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质量评分情况,调查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以及医生、患者分别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褥疮、给药错误、尿管脱落、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和危重患者护理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医护人员在诊断和病情、异常化验结果、治疗、潜在风险和护理重点等方面的患者病情掌握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家属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联合MEWS模式对呼吸内科患者进行评估管理,可减小医疗过程中人为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医护、护患交流沟通,增强医嘱执行力和患者的依从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2022年02期 v.45 223-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