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研究

  • LncRNA ZFPM2-AS1对肝细胞癌的预后影响及机制研究

    张凯楠;温雯;赵辉;周亚萍;伏建峰;

    目的 分析LncRNA ZFPM2反义RNA1(ZFPM2 antisense RNA1,ZFPM2-AS1)对肝细胞癌预后的影响及其潜在的致病机制。方法 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相关基因表达谱并结合临床病理学指标综合分析ZFPM2-AS1对肝细胞癌诊断及预后的效能及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通过siRNA干扰ZFPM2-AS1的表达,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染色(EdU)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下游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GO和KEGG分析,初步探究ZFPM2-AS1调控肝细胞癌进程的潜在机制。结果 ZFPM2-AS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1),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P<0.001),且与年龄(P=0.004)、T分期(P=0.011)、临床分期(P=0.033)及甲胎蛋白水平(P=0.050)密切相关。ZFPM2-AS1可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抑制B淋巴细胞瘤-2蛋白相关蛋白(BAX)、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增强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N-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GO和KEGG分析显示,ZFPM2-AS1可能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代谢过程、戊糖代谢过程、NADP结合以及氧化还原酶活性等生物学功能有关,同时与碳代谢、磷酸戊糖途径和谷胱甘肽代谢等通路密切相关。结论 ZFPM2-AS1促进肝细胞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参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2022年07期 v.45 697-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2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CRABP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作用

    李超;李梦妍;马遇庆;

    目的 探讨细胞维甲酸结合蛋白2(CRABP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观察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食管鳞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CRABP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8年1月—2019年6月诊断的240例食管鳞癌患者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RABP2在食管鳞癌患者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CCK-8、Transwell和荧光免疫等观察CRABP2及联合ATRA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 GSE20347数据集分析结果显示,CRABP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食管正常组织,是食管鳞癌的差异表达基因,差异倍数log2FC=-3.19。CRABP2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4,P=0.000)。CRABP2、ATRA均可抑制KYSE15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CRABP2与ATRA联合使用较二者单独使用更能增加CRABP2的表达,抑制KYSE150细胞发生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 CRABP2具有抑制食管鳞癌增殖、迁移的作用,联合应用ATRA能进一步增强抑制食管鳞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作用。

    2022年07期 v.45 703-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4K]
    [下载次数:21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补体C3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血小板计数变化的影响

    陈梦依;严媚;焦红杰;赵莉;

    目的 探讨补体C3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小鼠血小板计数变化的影响。方法 C57小鼠20只;C3基因敲除小鼠(通过插入Neo基因后C3基因失活实现)20只,分为Ⅰ组:C57小鼠;Ⅱ组:C57小鼠ITP造模组;Ⅲ组:补体C3基因敲除小鼠;Ⅳ组:补体C3敲除小鼠ITP造模组。采用MINDRY全血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血小板计数水平,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变化。比较小鼠实验前后肝脏、脾脏脏器系数变化。结果 Ⅰ组和Ⅲ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后出现应激暴躁,日常活动正常、同前正常进食、排便,精神状态佳,体重增长。Ⅱ组及Ⅳ组小鼠于造模后出现精神萎靡、食欲较前减退、活动减少、睡眠较差、体重减少。第2日、第3日和第4日Ⅱ组小鼠血小板计数与Ⅰ组比较均下降,Ⅳ组血小板计数与Ⅲ组比较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血小板计数下降的趋势不如Ⅱ组明显。Ⅱ、Ⅳ组小鼠第4日肝脏系数与第1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体C3的表达可能与ITP血小板减少有相关性。

    2022年07期 v.45 710-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不同时间卵巢癌腹腔转移瘤的携MMP-2抗体靶向超声造影特征

    曾倩倩;向红;胡蓉;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卵巢癌腹腔转移瘤的携MMP-2抗体的靶向超声造影剂特征,结合非靶向造影剂对比参照,探讨其诊断卵巢癌腹腔转移的价值。方法 选择32只SPF级雌性C57BL/6小鼠,将其平均分成4组,每组8只,建立卵巢癌腹腔转移瘤模型。按照不同接种时间(第10天、第20天、第30天、第40天)分别对4组小鼠实施靶向和非靶向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不同时间强度曲线的峰值强度(PI)和达峰时间(TTP)。结果 应用靶向超声造影的瘤体PI高于非靶向超声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超声造影时的TTP低于非靶向超声造影,第10天、第20天、第30天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0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靶向超声造影时,不同时间组间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第20天时上升最明显(P<0.05)。不同时间组间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呈现出逐渐缩短的趋势。瘤体生长第10天、20天、30天及40天组靶向超声造影PI与MMP-2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瘤体生长第10天、20天及30天组靶向超声造影TTP与MMP-2表达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 携MMP-2抗体靶向超声造影对卵巢癌腹腔转移的尽早诊断更具优势。

    2022年07期 v.45 714-717+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临床医学研究

  •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CK-MB、cTnⅠ水平变化与心脏指数关系及对瓣膜置换术后LCOS风险评估价值

    秦逸辉;颜安明;余研;李毅;蔡累;王军;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变化与心脏指数关系及对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发生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21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73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98例RHD患者作为研究组,均采用人工瓣膜置换术,根据术后是否发生LCOS分为LCOS组(n=18)、非LCOS组(n=180),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1例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对照组及LCOS组、非LCOS组CK-MB、cTnⅠ水平,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CK-MB、cTnⅠ水平变化与LCOS发生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决策曲线(DCA)、临床影响曲线分析CK-MB、cTnⅠ水平评估LCOS的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CK-MB、cTn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198例RHD患者术后18例发生LCOS,180例未发生LCOS,LCOS组、非LCOS组合并房颤比例、心脏指数、平均动脉压(MAP)、乳酸水平、CK-MB、cTnⅠ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校正房颤后,心脏指数、MAP、乳酸、CK-MB、cTnⅠ水平变化仍与LCOS发生相关(P<0.05);CK-MB、cTnⅠ与心脏指数、MAP呈负相关,与乳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CK-MB、cTnⅠ水平联合检测评估发生LCOS的AUC值0.837最大,对应敏感度为72.22%,特异度为90.12%;经DCA比较CK-MB、cTnⅠ单独及联合检测评估LCOS的净受益率,结果显示,在阈值0.19~0.59范围内,CK-MB、cTnⅠ联合检测评估LCOS的净受益率优于单独检测,在各阈值下,被联合检测方案划分为高风险的人数与真阳性例数在阈值概率为0.38时,两者基本达到一致。结论 RHD患者CK-MB、cTnⅠ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心脏指数关系密切,CK-MB、cTnⅠ水平联合检测可为临床早期评估LCOS风险提供参考。

    2022年07期 v.45 718-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9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未满足需求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及效能评估

    陈莺;俞惠;徐虹;

    目的 构建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未满足需求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效能评估。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11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微信电子问卷的方式调查患者一般资料及中文版癌症需求简明问卷(CNQ-SF)评分情况,分析CNQ-SF总评分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绘制回归模型预测CNQ-SF总评分与实际值散点图进行效能评估。结果 111例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CNQ-SF总评分为(99.97±15.97)分,各维度中提供照顾与支持的条目均分最高,身体状况和日常生活条目均分最低;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接受治疗方式、病程、并发症、生活可自理、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对应的线性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回归模型为:CNQ-SF总评分=2.165+0.642×文化程度+0.703×经济状况-0.751×接受治疗方式-0.611×病程+0.628×并发症-1.234×生活可自理+0.542×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回归模型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自变量可解释CNQ-SF总评分86.74%的变异量。结论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未满足需求,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接受治疗方式、病程、并发症、生活可自理、合并基础疾病情况等均会影响患者未满足需求情况,通过构建患者未满足需求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有效判断患者未满足需求情况,有利于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方案。

    2022年07期 v.45 726-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4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不同受精方式累积活产率的比较

    刘晨;王静怡;张于念;腊晓琳;

    目的 探讨非男方因素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患者采用不同受精方式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收治的161例PO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受精方式分为两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组(n=112),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组(n=49)。记录两种不同方式受精后的受精率、2PN受精率、卵裂率、2PN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形成胚胎后行新鲜胚胎移植或行冻融胚胎解冻移植,随访至活产为周期结束,比较两种不同受精方式的累积生化妊娠率、累积临床妊娠率、累积胚胎种植率、累积流产率、累积异位妊娠率、累积活产率、胎儿的男女性别比。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及累积生化妊娠率、累积临床妊娠率、累积种植率、累积流产率、累积异位妊娠率、累积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VF组比较,ICSI组的2PN受精率(72.68%)、卵裂率(98.16%)、2PN卵裂率(90.80%)增高,可利用胚胎率(64.86%)、优质胚胎率(16.22%)、胎儿男女性别比(0.36∶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男方因素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POI患者,ICSI不能改善其妊娠结局。

    2022年07期 v.45 733-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孕早期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联合外周血Th1/Th2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预测价值研究

    韩健;陈韶慧;王海青;李新燕;

    目的 探究孕早期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联合外周血Th1/Th2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20年4月-2021年3年收治的96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史的妊娠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24 h内完成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及外周血Th1/Th2细胞频数检测。所有患者随访观察至孕期28周,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妊娠失败将其分为流产组和正常妊娠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预测效能。结果 随访截止至患者妊娠28周,96例妊娠患者中流产72例,流产率75.00%,正常妊娠24例(25.00%)。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Th1/Th2水平及胎儿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S/D)参数均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孕早期外周血Th1/Th2和RI、S/D单一及联合预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妊娠结局的AUC分别为0.741(95%CI:0.626~0.851)、0.758(95%CI:0.644~0.871)、0.739(95%CI:0.619~0.844)、0.839(95%CI:0.746~0.933)。结论 孕早期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和外周血Th1/Th2均可预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妊娠结局,且联合预测效能更高。

    2022年07期 v.45 738-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下载次数:168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Ilizarov往复牵拉联合“牛鼻子”贯通引流治疗感染性胫骨不愈合的疗效研究

    续斌;张文豪;杨燕;高健;袁智宇;沈志敏;王国胜;

    目的 研究伊里扎洛夫(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往复牵拉联合“牛鼻子”贯通引流治疗感染性胫骨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关节二科收治的41例感染性胫骨不愈合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仔细彻底清创,胫骨断端使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与“牛鼻子”贯通引流处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标准Ilizarov牵拉技术联合“牛鼻子”贯通引流,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往复牵拉技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受伤的原因、骨缺损长度、骨愈合时间、外固定佩戴时间,外固定指数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拆除外固定架后膝关节(HSS)评分、踝关节(BJ)评分;同时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骨愈合时间、外固定佩戴时间、外固定指数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AMI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术前比较,术后C反应蛋白计数、白细胞计数均降低,HSS评分、BJ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往复牵拉技术结合“牛鼻子”贯通引流可缩短骨愈合时间、外固定佩戴时间、外固定指数,治疗感染胫骨不愈合的效果显著,可缩短胫骨不愈合患者康复周期。

    2022年07期 v.45 743-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清PCT在肺癌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及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和CRP的相关性分析

    陈晶;张会峰;程琰;李玮;张丽波;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肺癌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和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收治的96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6例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者为感染组,另30例未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者为非感染组,均给予对症治疗。感染组患者中39例经治疗临床症状改善、缓解者为感染控制组,另27例经治疗临床症状未能改善、缓解者为感染未控制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 d、治疗1周、治疗结束时检测非感染组和感染组患者血清PCT(免疫荧光法)、全血WBC、N%(半导体激光流式法)和CRP(免疫散射比浊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肺癌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血清PCT与全血WBC、N%和CRP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PCT、WBC、N%和CRP检测诊断肺癌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效能。结果 感染组血清PCT、全血WBC、N%、CRP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血清PCT、全血WBC、N%和CRP水平的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控制组血清PCT、全血WBC、N%和CRP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0.01);感染未控制组治疗结束时血清PCT、全血WBC、N%和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各阶段感染控制组血清PCT、全血WBC、N%和CRP水平均低于感染未控制组(P<0.05)。治疗前肺癌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血清PCT与全血WBC、N%和CRP均呈正相关性(r=0.751、0.512、0.742,P<0.001);治疗结束时血清PCT与全血WBC、N%和CRP均呈正相关性(r=0.628、0.763、0.724,P<0.001)。血清PCT检测诊断肺癌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最佳截断点为1.23 ng/mL,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2,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74.42%。结论 肺癌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血清PCT、全血WBC、N%、CRP水平明显升高,感染控制后上述指标明显下降,其中治疗前后血清PCT均与全血WBC、N%、CRP呈正相关性,并对肺癌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具有良好诊断价值。

    2022年07期 v.45 748-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药学研究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清热卡森颗粒防治脂肪肝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谯明;朱毅;杨建华;胡君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清热卡森颗粒防治脂肪肝的作用机制,并对关键靶点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收集清热卡森颗粒活性成分,经BATMAN-TCM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活性成分靶点,通过检索Gene Cards和OMIM数据库得到疾病靶点,将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关键靶点。运用R语言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和动物实验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从清热卡森颗粒中筛选出12个活性成分,成分靶点53个,疾病靶点8 449个,关键靶点48个。其防治脂肪肝的作用可能与β-谷甾醇、木犀草素和花青素-3-葡萄糖苷等核心成分有关,推测清热卡森颗粒通过IL-6、EGFR、VEGF、MAPK1和PPARG等核心靶点调节VEGF、MAPK、TNF、RAS、PI3K-Akt、HIF-1、IL-17、JAK-STAT、非酒精性脂肪肝、乙型和丙型肝炎等信号通路来发挥防治脂肪肝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清热卡森颗粒核心成分与核心蛋白靶点结合性能较好,表明其生物活性较好。动物实验验证表明,清热卡森颗粒可下调肝组织IL-6、EGFR、VEGF蛋白表达。结论 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揭示了清热卡森颗粒防治脂肪肝的核心成分、关键靶点及信号通路,为其保肝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2年07期 v.45 754-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1K]
    [下载次数:30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SERS联合免疫分析同步测定血清中IgG1和IgG3两种免疫球蛋白亚型的水平

    宋百灵;王磊;赵慧雪;焦飞艳;李新霞;李久彤;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1(ImmunoglubinG1,IgG1)和免疫球蛋白G3(ImmunoglubinG3,IgG3)水平的方法。方法 采用具有特征拉曼光谱的拉曼微球分别偶联IgG1和IgG3抗体,结合免疫分析及磁分离技术检测血清中IgG1和IgG3的水平,将检测结果与散射比浊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检测IgG1在75~1 500 ng/mL、IgG3在4.4~88.7 ng/mL范围内,浓度与拉曼信号响应值呈现良好的相关性。IgG1、IgG3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22.0、1.1 ng/mL,回收率均在90%~110%。3批试剂的批间和批内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降钙素原(PCT)20 ng/mL、白介素6(IL-6)1 ng/mL和牛血清白蛋白(BSA)10 mg/mL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与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可用于血清中两种亚型IgG1和IgG3的定量检测。

    2022年07期 v.45 764-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9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中医中药

  • 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睡眠影响的实验研究

    任小娟;王晶;陈小兵;王冠英;王齐有;

    目的 观察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睡眠时间、海马神经递质和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经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D-gal),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建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 3组,进行药物干预,肾不藏志不寐组(生理盐水灌胃,1.5 mL/d),远志组(远志灌胃,175 mg·kg~(-1)·d~(-1);),地西泮组(地西泮灌胃,920 mg·kg~(-1)·d~(-1)),另取正常大鼠设为对照组,每组 10只,每日 1次。连续干预 7 d后,观察各组大鼠睡眠时间、记忆能力,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递质 5-羟色胺(5-HT)、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以及血浆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肾不藏志不寐组睡眠潜伏期延长(P<0.01),睡眠时间减少(P<0.05);与肾不藏志不寐组比较,远志组和地西泮组睡眠潜伏期缩短(P<0.05),睡眠时间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肾不藏志不寐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穿台次数减少(P<0.01);与肾不藏志不寐组比较,远志组和地西泮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穿台次数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肾不藏志不寐组海马 5-HT和 GABA的含量减少(P<0.05),Glu的含量增加(P<0.01);与肾不藏志不寐组比较,远志组和地西泮组海马 5-HT和 GABA的含量增加(P<0.05),Glu 含量减少(P<0.05)。与空白组比较,肾不藏志不寐组血浆 IL-1β、IL-6、TNF-α 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远志能够改善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睡眠时间和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海马神经递质和血浆炎性因子有关。

    2022年07期 v.45 770-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384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的质量评价及思考

    于文晓;郭军;郭俊;赵明;邓楹君;任凯;

    目的 评价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报告的质量,为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 基于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自2000年1月-2020年12月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的RCT文章,以试验报告统一标准声明(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of trials,CONSORT)-中药复方和改良Jadad量表为依据,对其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及分析。结果 纳入69篇RCT,所有文献均无适当的关键词、无完整的干预措施、无样本量估算、无受试者流程图、无结局估计值、无临床试验注册及研究方案和资助说明;2.90%的文献估算了样本量,30.43%的文献描述了随机分配序列产生的方法,2.90%的文献提及分配隐藏,1.45%的文献设计了盲法,20.29%的文献记录了脱落情况,49.28%的文献记载了不良事件,33.33%的文献分析了试验局限性,88.41%的文献为低质量文献。结论 目前国内有关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的RCT报告质量普遍偏低,在采纳和运用其结果时应谨慎;后续研究者应严格遵循CONSORT声明、Jadad量表,结合中医药特色进行RCT方案设计、注册、实施及报告。

    2022年07期 v.45 776-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天香丹对冠心病患者血管生成因子影响的Meta分析

    谢阳;叶海涛;谢晓柳;李秀芬;吴丹丹;帕尔哈提·吐尔逊;安冬青;

    目的 系统评价天香丹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为天香丹治疗冠心病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外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1年9月30日,纳入有关天香丹治疗冠心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数据的提取及质量评价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5篇,总计1 345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天香丹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SMD=17.43,95%CI(2.14,32.72)]、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SMD=9.84,95%CI(5.31,14.37)]均显著提高(P<0.05),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 synthase,NOS)水平[SMD=0.17,95%CI(-0.02,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香丹可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血管生成因子VEGF及NO水平,从而改善冠心病相关临床症状。

    2022年07期 v.45 780-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巧教授银屑病“毒邪发病”理论及应用

    文谦;曹婧;徐晓蓉;荆方轶;刘巧;

    总结刘巧教授银屑病“毒邪发病”理论主要内涵及其治疗的理论基础。概括银屑病的主要病机为“血热毒瘀”,治疗上秉持“毒邪发病”理念,立“清热解毒凉血”之法,创清热毒汤、清血毒汤之验方,随证加减,灵活用药,强调祛邪不忘顾护脾胃,同时重视情志对银屑病的影响,强调内外兼治,最终达到毒清瘀化的目的。临床获得较好的疗效,附典型案例1例,以期为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经验。

    2022年07期 v.45 785-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36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养阴活胃合剂对CAG大鼠胃内菌群组成及物种差异性分析

    曙阿克·哈尔恒;谢姗珊;邵昌明;夏武雪;曾斌芳;

    目的 研究养阴活胃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大鼠胃内菌群组成及物种差异的影响,探究养阴活胃合剂治疗CAG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10只)、CAG造模组(50只)。CAG造模组采用五因素复合造模法:单功能烷化剂甲基硝基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3%雷尼替丁大鼠饲料+饥饱失常法+30%乙醇灌胃+NaCl灌胃,持续10周,进行病理切片染色,以确定CAG模型造模成功;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养阴活胃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养阴活胃合剂免煎颗粒剂,0.25mL/100 g、0.5 mL/100 g、1 mL/100 g)及维酶素组(维酶素片0.2 g×2加入25 mL蒸馏水配制,0.5 mL/100 g),每组10只,持续干预8周后,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大体表征、HE染色观察胃窦组织病理学改变、16 s测序技术检测胃内菌群组成及物种差异性。结果 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养阴活胃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精神状态、胃黏膜损伤、腺体萎缩明显改善。在门、纲、目、科、属5种等级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有益菌拟杆菌门丰度显著降低,致病菌放线菌门、梭状芽胞杆菌纲丰度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养阴活胃合剂高剂量组有益菌振螺目丰度显著升高,养阴活胃合剂高剂量组致病菌放线菌门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养阴活胃合剂治疗CAG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有益菌与致病菌丰度水平,并维持胃内微生物菌群稳态,促进胃肠道正常生理功能相关。

    2022年07期 v.45 789-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公共卫生学与预防医学

  • 宫颈癌患者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关系及其作用分析

    姜晓娟;陈玲;古力米热·乃扎尔;

    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的关系,并研究对其实施心理弹性发展模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102例,采用中文版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modes questionnaire,MCMQ)和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评价患者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对患者实施心理弹性发展模式干预,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应对方式、心理弹性、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典型相关分析显示宫颈癌MCMQ量表中面对、逃避、屈服与CD-RISC量表中坚韧、自强、乐观有明显的正相关(r=0.711,P<0.001),MCMQ量表中面对与CD-RISC中坚韧、自强、乐观呈正相关;MCMQ量表中逃避、屈服与CD-RISC中坚韧、自强、乐观均呈负相关。心理弹性发展模式实施后,宫颈癌患者在面对项目中的维度评分较实施前增加,回避与屈服项目维度的评分较实施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弹性发展模式实施后,宫颈癌患者在坚韧、自强、乐观项目的维度评分较实施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弹性发展模式实施后,宫颈癌患者在主观感觉、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项目的维度评分以及GSES评分均较实施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MCMQ量表中面对与CD-RISC量表的坚韧、自强、乐观呈正相关,逃避、屈服则与其呈负相关,对宫颈癌患者实施心理弹性发展模式可改善其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并能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2022年07期 v.45 796-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护理园地

  • 临床路径在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冯晓丹;王静;王卫友;

    目的 分析临床路径在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共100例。其中观察组50例,接受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出院及下地负重时间,出院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出院及下地负重时间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总体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中环境感知、主观感受、社会关系、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等各方面得分明显增高(P<0.05)。结论 在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临床路径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2022年07期 v.45 801-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医学教育

  • 无纸化考试在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中的实践与体会

    娜菲莎·哈斯木;赛格林;崔蕾;陈玉根;赵今;

    目的 探讨无纸化考试在口腔医学专业课程考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1—2014级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12级(70例)、2014级(71例)学生参加口腔修复学、颌面外科学课程无纸化考试;2011级(80例)、2013级(71例)学生参加传统纸笔考试,比较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及教师对无纸化考试的评价。结果 参加无纸化考试的学生成绩均优于参加传统纸笔考试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加无纸化考试的学生认为无纸化考试方便快捷(98.10%),杜绝作弊(97.62%),公平公正(97.14%)。95%以上的教师认为无纸化考试可以节省阅卷时间、避免漏题泄题、减少成本、能够提高业务水平。结论 无纸化考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教助学,减轻教师负担,有助于提高口腔医学的教学质量。

    2022年07期 v.45 806-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