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专题研究

  • 牙龈卟啉单胞菌通过CXCL2/CXCR2轴促进口腔鳞癌进展的动物模型研究

    热孜万姑丽·亚森;买热拍提·买明;李晨曦;龚忠诚;

    目的 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通过口腔鳞癌细胞中趋化因子配体2/趋化因子受体2(CXCL2/CXCR2)轴促进口腔鳞癌进展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SCC7鼠源性鳞状细胞癌细胞株,P.gingivalis建立共培养模型,用C57BL/6小鼠建立荷瘤模型,用不同浓度CXCL2/CXCR2轴抑制剂SCH527123进行干预,实验分为对照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实验组,于第10、20天两个时间点处死小鼠,测量各组瘤体体积,免疫组化检测Gαi、P.gingivalis、CXCL2、CD66b~+、N-钙黏蛋白(N-Cad)、E-钙黏蛋白(E-Cad)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用Elisa法检测CXCL2在各组中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瘤体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用CXCL2/CXCR2轴抑制剂干预时,与实验组相比,低剂量组瘤体体积缩小(P<0.05),高剂量组瘤体体积缩小更明显(P<0.01)。Gαi在实验组中的表达强于对照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CXCL2/CXCR2信号轴抑制剂SCH527123成功抑制该信号轴。P.gingivalis、CXCL2、CD66b~+、N-Cad在实验组中阳性或强阳性表达;CXCL2和CD66b~+在对照组中阴性表达;P.gingivalis和CXCL2在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中弱阳性表达或阳性表达;E-Cad在对照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实验组中分别是强阳性、阳性、弱阳性、阴性表达。实验组中CXCL2的含量最高,与对照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gingivalis通过上调CXCL2的表达来促进肿瘤进展,用CXCL2/CXCR2轴抑制剂干预后,肿瘤的进展被抑制。

    2023年05期 v.46 575-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2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转录因子E2F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郭治辰;龚忠诚;赵化荣;买热拍提·买明;李晨曦;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E2F1在口腔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8年9月-2022年9月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颌面肿瘤外科收治的80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集10例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2F1在80例口腔鳞癌组织和1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相关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E2F1对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E2F1在癌旁组织中为阴性表达,在口腔鳞癌组织中为阳性表达,表达具有差异。E2F1强阳性表达与弱阳性表达在T分期、临床分期和生存状态上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E2F1的强阳性表达是预测OSC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E2F1强阳性表达的OSCC患者与E2F1弱阳性表达的OSCC患者相比预后较差(HR=16.464,P<0.001)。结论 转录因子E2F1的强阳性表达是OSC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转录因子E2F1有可能成为评价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的一种新型分子标志物。

    2023年05期 v.46 583-587+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1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hsa_circRNA_0002141靶向miR-217影响口腔癌进展的分子机制研究

    宿伟鹏;赵化荣;李晨曦;刘攀;张洋;龚忠诚;

    目的 探讨人环状RNA(hsa_circRNA)0002141在口腔癌细胞生物学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人口腔鳞状细胞癌HSC3、SAS、SCC15、FaDu细胞与人正常口腔角质形成HNOK细胞中hsa_circ_0002141、miR-217的表达差异,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hsa_circ_0002141与miR-217的靶向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细胞荧光素酶活性;将si_NC组、si_circ_0002141组、pc_NC组、pc_circ_0002141组、pc_circ_0002141+miR-NC组、pc_circ_0002141+miR-217 mimic组均根据脂质体法转染口腔癌细胞SAS,以正常培养的SAS细胞作为对照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EdU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水平,Transwell实验测定各组细胞迁移与侵袭情况。结果 与人正常口腔角质形成HNOK细胞比较,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HSC3、SAS、SCC15、FaDu细胞中,hsa_circ_0002141表达显著上调,而miR-217表达显著下调(P<0.05)。hsa_circ_0002141与miR-217之间存在互补靶向结合位点,miR-217靶向负调控hsa_circ_0002141表达(P<0.05)。与对照组比较,si_circ_0002141组SAS细胞增殖活性下降,EdU阳性率降低,细胞迁移与细胞侵袭数目均减少(P<0.05);而pc_circ_0002141组细胞增殖活性上升,EdU阳性率升高,细胞迁移与细胞侵袭数目均增加(P<0.05)。与pc_circ_0002141组比较,pc_circ_0002141+miR-217 mimic组细胞增殖活性下降,EdU阳性率降低,细胞迁移与细胞侵袭数目均减少(P<0.05)。结论 hsa_circ_0002141可调控SAS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的生物学行为,该机制可能与其靶向miR-217有关。

    2023年05期 v.46 588-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3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龚忠诚 ;买热拍提·买明 ;李晨曦 ;热孜万姑丽·亚森 ;

    口腔中已鉴定出700多种微生物,是人体内种类最丰富的微生物环境。由于口腔和肠道之间的连续性,大量口腔细菌随唾液不断被摄入。消化道微生物群的变化引起的慢性炎症与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的机制错综复杂。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可诱导宿主上皮细胞发生永久性改变,驱动其增殖和/或存活。牙龈卟啉单胞菌为一种革兰阴性专性厌氧菌,在口腔里检出率极高,能引起牙周感染,是普遍公认的牙周病原体,在食管癌、胰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中也有一定的检出率,它能侵入或改变肠道微生物群,导致肠道上皮通透性增加和内毒素血症,进而导致全身炎症和疾病。本文就牙龈卟啉单胞菌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做一综述。

    2023年05期 v.46 596-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21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基础医学研究

  • ANXA6基因多态性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王运辉;魏娴;李洋;付真彦;李晓梅;马依彤;

    目的 探讨ANXA6基因SNP1(rs2303022)位点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年10-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7 09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极端表型研究策略,对测定的不同性别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792例,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提取血液样本DNA,采用SNPscan技术进行基因型分型,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性别分布、BMI、ALT、Cr、FBG、TC、LDL-C、HDL-C、T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对照组和男性病例组在BMI、ALT、TC、LDL-C、TG水平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对照组和女性病例组在年龄和ALT水平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对照组和男性病例组ANXA6基因rs2303022在隐性模型(CC+CG;GG)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T与ALT的水平呈正相关(OR=1.18,P<0.001,95%CI:1.14~1.22),年龄和HDL-C水平是AST升高的影响因素。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ANXA6基因SNP1(rs2303022)位点与AST相关,AST升高可能与年龄和HDL-C水平变化有关。

    2023年05期 v.46 601-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基因突变特点分析

    张晓华;王亚楠;赵芳;尼罗帕尔·吐尔逊;秦玉婷;王欢;江明;郝建萍;

    目的 分析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83例MDS患者进行74种髓系靶基因突变检测,将患者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5岁),比较老年患者基因突变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02例老年组患者中,81.3%的患者发生了基因突变,其中1、2和≥3个基因突变的检出率分别为23.5%、19.6%和38.2%,突变检出率较高的基因为TET2、ASXL1、TP53、SF3B1、BCOR和DNMT3A。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患者有着更高的基因突变检出率,其中≥3个基因突变的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且表观调节相关基因突变的检出率高(P=0.001)。两组中合并TP53基因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短于未突变者(P=0.045;P<0.001),老年组中合并SF3B1突变者与未突变者的中位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0.05),非老年组中合并SF3B1基因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未突变者(P=0.014)。老年组患者随着基因突变数目的增多,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0.014)。结论 老年MDS患者基因突变检出率较高,随着突变数目的增多,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2023年05期 v.46 607-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外周血中IL-23R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杨金国;顾娟;

    目的 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3受体(Interleukin-23 receptor, IL-23R)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至2022年11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盐城临床医学院收治的90例OLP患者(OLP组)及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OLP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IL-23R mRNA表达水平、IL-23R基因多态性及免疫功能;比较OPL患者IL-23R不同风险基因型患者免疫功能,并分析IL-23R基因多态性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OLP组CD3~+、CD4~+、CD8~+T细胞比率降低,CD4~+/CD8~+、IgM及IL-23R mRNA表达量升高(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IL-23R基因rs7517847位点显性模型TT+TG患者OLP易感风险增加(OR=1.812,95%CI:1.056~3.229,P<0.05);rs11465817位点等位基因A(OR=2.210,95%CI:1.261~4.104)及隐性模型CA+AA(OR=2.013,95%CI:1.124~3.094)患者OLP易感风险增加(P<0.05)。与rs7517847位点GG基因型患者比较,TT+TG患者CD3~+、CD8~+T细胞比率降低,CD4~+/CD8~+及IgM水平升高(P<0.05);与rs11465817位点CC基因型患者比较,CA+AA患者CD3~+、CD8~+T细胞比率降低,CD4~+/CD8~+及IgM水平升高(P<0.05)。Spearman分析显示,IL-23R基因rs7517847位点多态性与CD3~+、CD8~+T细胞比率呈正相关,与CD4~+/CD8~+及IgM水平呈负相关(P<0.05);rs11465817位点多态性与CD3~+、CD8~+T细胞比率呈负相关,与CD4~+/CD8~+及IgM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OLP患者外周血中IL-23R表达上调,IL-23R基因rs7517847、rs11465817多态性与OLP易感性及患者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2023年05期 v.46 612-617+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A型肉毒毒素基于TGF-β_1/MAPK 通路抑制增生性瘢痕的体外实验研究

    马娟;余扬;于扬;张波;董祥林;

    目的 研究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 BTXA)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 HSFbs)的增殖、迁移、凋亡的作用及细胞因子的变化与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切取增生性瘢痕组织,分离培养成增生性成纤维细胞(HSFbs),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BTXA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试验观察不同浓度的BTXA对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刺激体外培养的HSFbs,模拟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机制,用MAPK通路抑制剂或BTXA参与该过程,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人型胶原蛋白(col-1)及P-p38MAPK的表达,明确BTXA对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A型肉毒毒素(BTXA)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升高,并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浓度在2 u/mL时P<0.05,8 u/mL时P<0.01,该浓度细胞增殖抑制率为59%)。不同浓度的BTXA对增生性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能力均有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升高而抑制作用增强(8 u/mL时,P<0.01)。BTXA对bcl-2、col-1的表达具有降低作用,BTXA降低P-p38的表达,bcl-2、col-1的表达降低与P-p38表达下降、 p38MAPK的磷酸化过程受抑制有关。结论 BTXA可通过TGFβ_1/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HSFbs的形成。

    2023年05期 v.46 618-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机器学习法的肠道黏膜mRNA表达谱预测IBD患者对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应答情况的研究

    张凯楠;温雯;高建淑;高鸿亮;

    目的 利用机器学习法和转录组数据,预测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dowel disease, IBD)患者对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 IFX)的应答情况。方法 使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IBD患者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前的肠道黏膜mRNA表达谱(GSE16879),使用limma包筛选应答患者(20例)和失应答患者(23例),共43例患者的差异基因;基于LASSO和SVM-RFE的机器学习法,分别筛选出预测基因及共同基因,并构建预测模型。基于ROC曲线进行效能评估,并通过联合诊断法优化模型。结果 共筛选出18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为17个,下调基因为165个;LASSO及SVM-RFE机器学习法分别筛选出15个和22个差异基因,其中两者共同筛选出chordin样蛋白2(CHRDL2)、白细胞介素13受体A 2(IL13RA2)、金属酶蛋白10(MMP10)和S100钙结合蛋白A9(S100A9)等4个基因。构建出用于预测首次接受IFX治疗的IBD患者的应答情况的模型(Logistics回归模型=-59.212 2+1.951×S100A9+0.758 1×IL13RA2+1.694 2×MMP10+4.042 1×CHRDL2),其曲线下面积(AUC)=0.996,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100%。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法,使用肠道黏膜mRNA表达谱构建出预测IBD患者对IFX治疗应答情况的模型。

    2023年05期 v.46 622-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4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临床医学研究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爪钢板钢缆系统重建股骨大转子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杨汝清;穆文博;曹力;胥伯勇;

    目的 研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爪钢板钢缆系统重建股骨大转子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5年1月-202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103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A组51例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爪钢板钢缆系统重建股骨大转子术,男性11列,女性40例,平均年龄(80.41±5.59)岁;B组52例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钢缆重建股骨大转子术,男性18列,女性34例,平均年龄(80.38±7.08)岁。采用髋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此后每年的髋关节疼痛、功能进行评估,采用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与B组比较,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在术后一年至末次随访高,髋关节VAS疼痛评分在术后一年至末次随访低,中远期结果较B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末次随访时优良率较高。与B组比较,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爪钢板钢缆重建股骨大转子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可靠,中远期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2023年05期 v.46 627-630+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急性期抑郁症患者外周血S100A8、S100A9、Treg细胞水平与抗抑郁药疗效的关联性

    王继轩;张恩;夏仲;

    目的 探究急性期抑郁症患者外周血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8,S100A8)、S100钙结合蛋白A9(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9,S100A9)Treg细胞水平与抗抑郁药疗效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51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34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12周抗抑郁治疗,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根据HAMD-17评分将研究组分为应答组与无应答组,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S100A8、S100A9的表达水平与Treg细胞比例,ROC曲线分析用于确定治疗前后S100A8、S100A9、Treg细胞水平对抑郁症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Logistic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S100A8、S100A9水平、Treg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均<0.05)。经过12周抗抑郁治疗,30例患者有应答,21例患者无应答。与无应答组比较,应答组治疗前、后S100A8、S100A9水平、Treg细胞比例及治疗后HAMD-17评分显著降低(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100A8、S100A9水平、Treg细胞水平降低率对于抑郁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评估价值,三者联合的评估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后S100A8、S100A9、Treg细胞变化率是影响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血清S100A8、S100A9水平、Treg细胞比例与急性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效果相关,可作为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

    2023年05期 v.46 631-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清sFlt-1、PLGF水平及比值变化对伴发子痫前期的风险评估及模型构建

    王勉;韩道旭;李春晓;

    目的 探究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及比值变化对伴发子痫前期(PE)的风险评估及模型构建。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收治137例PE患者设为PE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PE(MPE)组和重度PE(SPE)组,另选取同期规律体检的137例健康孕妇设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sFlt-1、PLGF水平、比值及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E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区分度、拟合度及预测效能评估。结果 MPE组与SPE组血清sFlt-1、sFlt-1/PLGF比值均高于对照组,且SPE组高于MPE组(P<0.05);MPE组与SPE组血清PLGF低于对照组,且SPE组低于MPE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孕前体质指数(BMI)≥28 kg/m~2、有高血压家族史、妊娠期糖尿病或肾病、血小板计数减少、sFlt-1/PLGF升高是P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程:Logit(P)=年龄>35岁×0.415+孕前BMI≥28 kg/m~2×1.320+有高血压家族史×1.552+妊娠期糖尿病或肾病×0.944+血小板计数减少×0.552+sFlt-1/PLGF升高×1.011~2.501,该风险预测方程的区分度好(C-index∶95%CI=0.862∶0.756~0.905),拟合度优(Hosmer-Lemeshow χ~2=0.585,P=0.312)。应用PE预测模型方程回顾性验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6(95%CI:0.823~0.917),优于sFlt-1/PLGF比值的AUC(0.776)(95%CI:0.715~0.830,Z=2.105,P=0.034)。结论 年龄>35岁、BMI≥28 kg/m~2、有高血压家族史、妊娠期糖尿病或肾病、血小板计数减少、sFlt-1/PLGF升高是P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PE发生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2023年05期 v.46 637-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清前白蛋白和正五聚蛋白3水平对AMI患者PCI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预测价值

    李汶玲;陈娇娇;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前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B)和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水平对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实施PCI治疗的AMI患者125例,均于术前抽血检测血清PAB、PTX3水平。PCI术后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HF分为HF组和非HF组。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Logistic回归模型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血清PAB及PTX3对心力衰竭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1年,113例患者中有45例发生HF,发生率为39.82%。与非HF组比较,HF组的年龄、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PTX3及GensiniⅢ-Ⅳ级占比更高,左心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PAB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ensiniⅢ-Ⅳ级,BNP、PTX3升高,LVEF、PAB降低为影响HF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PAB以22.21 mmol/L为截断点,预测HF发生的约登指数为0.742,AUC为0.915;PTX3以3.42 ng/L为截断点,预测HF发生的约登指数和AUC分别为0.675、0.864。结论 AMI患者存在PAB水平的降低及PTX3水平的升高,且PAB与PTX3为影响PCI术后发生HF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对预测HF的发生有较高的价值。

    2023年05期 v.46 643-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心电图缺血性J波联合血清尿酸水平对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王晓玲;王晓琴;李爱萍;

    目的 探讨心电图缺血性J波联合血清尿酸(Uric acid, UA)水平对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淮北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冠心病心力衰竭组),另根据倾向性评分匹配102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观察两组心电图缺血性J波和血清UA水平;比较合并心律失常患者(n=78)和未合并心律失常患者(n=24)的心电图缺血性J波和血清UA水平;分析血清UA、心电图缺血性J波二者单独诊断及血清UA诊断+心电图缺血性J波诊断(联合诊断)对冠心病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结果 冠心病心力衰竭组血清UA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合并心律失常占比76.47%。与未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比较,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年龄和心功能分级高、心力衰竭病程长(P<0.05),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和使用袢利尿剂占比低(P<0.05),心电图缺血性J波占比和血清UA水平高(P<0.05)。血清UA诊断合并心律失常的最佳截断点为410.35μmol/L,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79.49%、87.50%、0.807,心电图缺血性J波诊断合并心律失常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6.92%、91.67%,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97.44%、83.33%、0.876。结论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缺血性J波占比和血清UA水平高,且联合诊断心律失常的效能高。

    2023年05期 v.46 648-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Ilizarov骨短缩-延长及皮瓣修复术对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功能康复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孙庆禄;高鸣;田连国;胡志勇;

    目的 探讨Ilizarov骨短缩-延长及皮瓣修复术对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功能康复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8例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皮瓣修复+Ilizarov骨搬运术,研究组采取Ilizarov骨短缩-延长+皮瓣修复术。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治疗优良率、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1)研究组围术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治疗优良率(89.80%)高于对照组(85.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术后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表评分较术前增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4)两组术后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醛固酮(ALD)水平较术前增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10.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izarov骨短缩-延长及皮瓣修复术可促进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创面及骨折愈合,恢复机体功能,且可减轻手术创伤所致应激反应程度。

    2023年05期 v.46 653-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自动套扎技术联合中药熏洗及九华膏治疗出血性内痔的临床疗效

    张宁宁;裴祺;魏致红;杨倩倩;张坤;王苗;

    目的 探究自动套扎技术(Ruiyun procedure for hemorrhoids, RPH)联合中药熏洗及九华膏换药治疗出血性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8年6月-2020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收治的120例出血性内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中药熏洗及九华膏换药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RPH联合中药熏洗及九华膏换药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出血及便后肿物脱出情况、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发率及复发时间,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GQOL-74评分升高,治疗后出血率、便后肿物脱出率、Wexner评分、复发率及复发时间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H联合中药熏洗及九华膏换药能够明显提高出血性内痔的疗效,改善出血及便后肿物脱出的临床症状,保护肛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降低内痔复发率。

    2023年05期 v.46 659-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iRootSP糊剂热牙胶垂直加压与AH-Plus糊剂热牙胶垂直加压、iRootSP冷侧压在C形根管充填中的效果比较

    于敏;贺洪远;郑智明;计春波;白杨;

    目的 对比爱汝特(iRootSP)糊剂热牙胶垂直加压与环氧树脂类糊剂(AH-Plus)热牙胶垂直加压、iRootSP冷侧压在C形根管充填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在秦皇岛市海港医院接受C形根管充填治疗的患者10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4)、B组(n=34)、C组(n=34)。A组采取iRootSP冷侧压法,B组采取iRootSP糊剂热牙胶垂直加压法,C组采取AH-Plus糊剂热牙胶垂直加压法。统计3组根管充填操作用时、根管充填效果、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后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 (1)3组根管充填操作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根管充填操作用时短于B组、C组(P<0.05),B组根管充填操作用时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根管充填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1个月、3个月,3组VAS分值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VAS分值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iRootSP糊剂热牙胶垂直加压与AH-Plus糊剂热牙胶垂直加压、iRootSP冷侧压用于C形根管充填均能取得良好效果,但iRootSP冷侧压法操作简单,且更有助于减轻疼痛感,临床实际可根据患者具体状况选取对应治疗方式。

    2023年05期 v.46 663-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HDAC2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的关联

    徐娅冬;李雅丽;黄魏宁;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NIHL)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以噪声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确诊的246例NIHL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246例听力未损伤者为对照组,均接受纯音听力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外周血HDAC2基因多态性(SNP)位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HDAC2基因SNP位点与NIHL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高频听阈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HDAC2基因rs10499080和rs6568819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s10499080和rs6568819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表明rs12208304、rs1320445和rs3757016位点各基因型患者NIHL的发生风险无明显增加(P>0.05);rs10499080位点TT基因型[OR(95%CI)=1.659(1.120~2.694)]及隐性模型CT+TT基因型[OR(95%CI)=1.944(1.120~3.217)]NIHL风险增加(P<0.05),显性模型CC+CT基因型[OR(95%CI)=0.731(0.535~0.917)]NIHL风险降低(P<0.05);rs6568819位点患者TT基因型[OR(95%CI)=3.108(1.531~8.731)]及隐性模型CT+TT基因型[OR(95%CI)=1.510(1.031~2.536)]NIHL风险增加(P<0.05),显性模型CC+CT基因型[OR(95%CI)=0.892(0.420~0.954)]NIHL风险降低(P<0.05)。结论 HDAC2基因rs10499080和rs6568819位点碱基C突变为T的噪声作业工人发生NIHL的风险较高。

    2023年05期 v.46 668-673+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药学研究

  • 消渴健脾胶囊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对脾虚湿盛2型糖尿病大鼠的疗效

    马美玲;杨明霞;张丽娟;朱晓东;邓德强;丁然然;

    目的 研究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制备的消渴健脾胶囊治疗脾虚湿盛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疗效。方法 取SD大鼠60只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予以基础饲料喂养,其余50只大鼠制备脾虚湿盛T2DM模型。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过劳+饮食不节+湿热环境建立脾虚湿盛T2DM模型。将成功造模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5 mL/kg)、消渴健脾胶囊(现代工艺)中、高剂量组(100、200 mg/kg)和消渴健脾胶囊(传统工艺)中、高剂量组(100、200 mg/kg),每组10只,灌胃给药,每天1次。药物连续干预4周后,分别于给药第1周、第2周、第4周取相同时间点记录大鼠饮食量、饮水量、尿量,于造模前、造模后、给药后记录大鼠体重,于给药前、给药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多饮、多食、多尿现象明显,精神不振、活动减少,毛色黯淡无光,体重下降,FB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消渴健脾胶囊现代工艺组、传统工艺组大鼠的多饮、多食、多尿现象及精神状态明显改善,体重增加,FBG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消渴健脾胶囊现代工艺组比较,传统工艺组大鼠FBG及体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多症状及毛色、大便、精神状态较现代工艺组明显改善。结论 消渴健脾胶囊可降低大鼠血糖,增加体重。传统工艺制备的消渴健脾胶囊高剂量组三多症状、毛发、二便、精神状态的改善作用更佳。

    2023年05期 v.46 674-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究复方散热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机制

    王雪萌;苏文灵;王玥;宋端慧;郑瑞芳;胡旭;邢建国;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及体外细胞实验探究预测复方散热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平台以及相关文献获取复方散热颗粒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基于DrugBank、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取流行性感冒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0绘制复方成分靶点和流感靶点的韦恩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复方药材-化学成分-靶点网络,通过R语言对复方-疾病共同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对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及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经筛选得到活性成分224个,包括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等;其作用于流感治疗的靶点共145个,包括STAT3、CASP3等。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复方散热颗粒主要通过甲型流感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流感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其主要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复方散热颗粒能够降低流感病毒感染细胞炎性因子的释放以及p-PI3K、p-AKT1、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复方散热颗粒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发挥治疗流感的作用,而PI3K/AKT信号通路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

    2023年05期 v.46 679-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0K]
    [下载次数:30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中医中药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国家专利数据库中药复方干预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

    郑毅成;高雪;郭宇鑫;史扬;柳红芳;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家专利数据库自建库以来中药复方干预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中干预DKD的中药复方,建立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Statistics25.0、SPSS Modeler18.0、Cytoscape3.8.0和Gephi0.9.2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导出药物拓扑属性值并构建核心药物网络图。结果 中药复方干预DKD中使用频次≥30次的中药有15味,主要以黄芪(132次)、丹参(69次)、大黄(53次)、山茱萸(53次)、山药(51次)为主;药物功效分类以补虚药(785次,39.47%)、活血化瘀药(258次,12.97%)、清热药(254次,12.77%)、利水渗湿药(169次,8.5%)、收涩药(124次,6.23%)为主;四气五味主要涉及温、寒、平和甘、苦、辛;归经以肝、脾、肾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常用对药17组、角药13组。由核心药物网络图得到20味核心中药。系统聚类分析得到5组干预DKD的常用基础方。结论 中药复方专利治疗DKD以益气养阴、滋补肾精、清热泻火、活血利水、解毒泄浊、固摄敛精为主,同时结合“虚、实、肾络”等层面辨证用药。

    2023年05期 v.46 689-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9K]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针药结合分阶段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兴国;周晟芳;

    目的 探讨针药结合分阶段论治在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北京市隆福医院收治的112例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施以针刺分3个阶段论治,两组共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病情评分(Portmann评分)、中医主要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中文版临床面部评价量表(Facial clinimetric evaluation, FaCE)],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复发率。结果 (1)临床疗效: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2.73%)较对照组(77.78%)高(P<0.05)。(2)病情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Portmann动态、静态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增加,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主要症状:两组患者治疗后畏风恶寒、面部板滞、口眼歪斜、舌苔薄白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活质量:两组患者治疗后FaCE面部感觉、面部运动、眼睛感觉、泪液分泌、口腔功能、社会功能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反应: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影响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或轻度,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复发率:随访3个月,试验组复发率(1.82%)较对照组(11.11%)低(P<0.05)。结论 针药结合分阶段论治在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证治疗中疗效显著,有利于缓解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疾病复发率低。

    2023年05期 v.46 695-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公共卫生学与预防医学

  • 基于CiteSpace对前列腺癌相关分子研究现状和热点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卜珂;古力曼·木黑亚提;陶宁;

    目的 通过对前列腺癌相关分子研究领域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探讨2011-2022年前列腺癌分子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 利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以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前列腺癌分子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年发文量、作者、机构、国家以及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中文文献2 502篇、英文文献2 794篇,针对前列腺癌分子研究领域的主要发文国家是美国、中国和加拿大,主要发文机构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和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病理科,主要作者是以杨泽和安吉洛·梅德·马佐为代表的合作团队。高频关键词包括细胞增殖、甲基化、基因表达以及醋酸阿比特龙等。结论 基因表达、基因检测、基因靶向治疗是当下前列腺癌的研究热点;肿瘤侵袭性、基因检测、肿瘤微环境可能成为研究重点和未来趋势。

    2023年05期 v.46 701-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3K]
    [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护理园地

  • 改良俯卧位在行经鼻高流量氧疗的清醒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赵阳;李玲;王双;侯铭;李萍;

    目的 探讨改良俯卧位在行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 HFNC)的清醒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入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行HFNC的清醒ARDS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俯卧位,观察组采用改良俯卧位。比较两组患者氧合指标、插管率、住院情况、治疗整体舒适度、呼吸困难评分、治疗依从性及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8 h后,观察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观察组氧合指数(PaO_2/FiO_2)、氧分压(PaO_2)、SaO_2高于对照组,吸入氧浓度(Fi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累计俯卧位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整体舒适度评分、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后整体舒适度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为2、3、4分的患者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胸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HFNC的清醒ARDS患者采用改良俯卧位可改善患者氧合,提升体位维持时间、舒适度以及治疗依从性,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

    2023年05期 v.46 708-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49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医学教育

  • 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与职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高晓燕;王颢;马亮;

    目的 分析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与毕业后职业发展间的相关性,为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方向和建议。方法 选取新疆某医学院校2020年全年毕业的1 080名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星”线上调查平台对其在校期间接受的研究生教育和职业发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有451人自愿填写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89人(86.25%)认为研究生课程设置是合理的;399人(88.47%)认为在校期间导师指导充足;360人(79.82%)认为研究生期间的教育学习对其工作发展有帮助。其中,428人(94.90%)在医学行业就业;专业对口就业者236人(52.33%),专业相关行业就业者192人(42.57%),专业不对口就业者23人(5.10%)。工作满意度较高者357人(79.16%),较低者94人(20.8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接受导师的指导程度越高、认为研究生课程设置越合理、认为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对工作越有用、工作与专业越对口、职务晋升机会越大的研究生其工作满意度越高,各因素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在岗位性质中,行政岗和专业技术岗研究生的工作满意度与其他岗位研究生相比,工作满意度均较高,呈正相关(P<0.05)。结论 该校硕士研究生教育满意度和职业发展情况较好,但仍可从研究生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及职业发展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体系,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研究生就业和职业发展。

    2023年05期 v.46 715-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