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研究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微环境中CD4、CD8表达及IL-6水平与TP53等位基因缺失的相关性研究

    庞雪莲;马佳佳;骆婷婷;李君娜;张巍;崔文丽;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中TP53基因状态与免疫微环境相关因子CD4蛋白、CD8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174例DLBCL标本,制备组织芯片。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TP53等位基因缺失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CD4、CD8蛋白表达情况。收集伴TP53等位基因缺失及未缺失DLBCL患者的血液标本各10例,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IL-6水平。结果 TP53等位基因缺失率为21.8%(38/174)。p53蛋白总阳性率为40.8%(71/174)。CD4、CD8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1.72%(3/174)、81.03%(141/174)。发生TP53等位基因缺失的病例p53、CD8蛋白的阳性率更高(P<0.05),血清IL-6均值水平也更高(P<0.05)。TP53等位基因缺失、结外侵犯、疾病复发是DLBCL的不良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TP53等位基因缺失的DLBCL病例中p53、CD8蛋白阳性率较高,血清IL-6水平升高,总生存率降低,表明TP53等位基因缺失影响DLBCL免疫微环境,是不良预后因子,可能成为免疫检测和/或治疗靶点。

    2023年11期 v.46 1411-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2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与蛋白质组学研究

    王维娜;陈海霞;张焕;杨波;蒲红伟;

    目的 探讨高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TC-PTC)临床病理学特征,并研究高细胞亚型PTC蛋白质谱,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鉴定高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差异表达蛋白,寻找TC-PTC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标本,经病理诊断确诊,TC-PTC17例,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PTC)5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同时收集其中17例TC-PTC,15例CPTC新鲜手术切除标本,另收集15例良性甲状腺结节(BTN)新鲜标本,应用蛋白质非标记定量技术(label-free)结合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技术(LC-MS/MS),鉴定和筛选高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差异表达蛋白,GO及KEGG分析差异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富集的信号通路。结果 TC-PTC组更易出现多发病灶、侵犯甲状腺被膜及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PTC组具有更大的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共分离和鉴定肽段数34 294个,蛋白质总数4 739个。与CPTC组及BTN组相比,TC-PTC组显著高表达的蛋白14个(FC≥1.3,P<0.05),其中6个蛋白是TC-PTC特定表达蛋白,分别是:NRP1、MTM1、COG1、SRP19、PRR15、CDC2L5。利用GO及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代谢、基因表达及翻译、生物合成等生物学过程,发挥结合、酶调节活性、催化活性等分子功能;主要富集于核糖体生物合成、蛋白酶体系统、剪接体组成、磷酸戊糖途径等信号通路。进一步根据文献复习,我们筛选出4个可能与TC-PTC发生进展相关的蛋白,分别是:CD73、SNRPA1、NAPRT、NRP1。结论 TC-PTC临床生物学行为更具有侵袭性和更高的临床T分期;TC-PTC与CPTC、BTN间存在高表达的差异蛋白,筛选的差异蛋白可能成为高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潜在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2023年11期 v.46 1418-1423+1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7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不同浓度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对大鼠心电指标和心肌病理的早期影响

    曹佳如;赵宇卉;马嵋;王晓燕;张玲;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_1-adrenergic receptor autoantibodies, β_1AAbs)对大鼠心电指标及心肌细胞病理的早期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免疫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免疫组经尾静脉注射β_1AAbs建立被动免疫β_1AAbs升高模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验证造模是否成功。各组大鼠均佩戴穿戴式心电传感器在自然状态下连续监测5 d,分析心率,昼夜节律;使用LEAD-7000心电生理仪记录大鼠基线、免疫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的6导心电图,免疫5 d后行大鼠心肌细胞HE染色。结果 (1)各组大鼠夜间心率均高于白天,各免疫组5 d内平均心率较对照组增快(P<0.05);(2)免疫低浓度组在免疫第四天达到心率高峰;中浓度组在免疫5 d内心率持续增快;高浓度组在免疫第二天达到心率高峰,第三天开始下降(P<0.05);(3)各免疫组P波时限延长,免疫中、高浓度组P波振幅增高,免疫低浓度组QTc间期延长,免疫低、中浓度组QRS波振幅增高(P<0.05);(4)免疫低、中浓度组心肌细胞完整性降低,免疫高浓度组心肌细胞明显碎裂,细胞核空泡状。结论 β_1AAbs增高早期可增加大鼠心率,延长P波时限;低浓度β_1AAbs延长QTc间期;低、中浓度β_1AAbs可使心肌细胞完整性降低,高浓度使心肌细胞碎裂。

    2023年11期 v.46 1424-1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6K]
    [下载次数:16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疆5种臭阿魏对小鼠宫颈癌U14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研究

    刘巧贇;张海英;赵生俊;韩荣;李迅;林燕;

    目的 研究新疆5种臭阿魏乙醇提取物的体内及体外对鼠源性宫颈癌U14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制备新疆5种臭阿魏根的乙醇提取物,MTT比色法检测5种臭阿魏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浓度组(9.375、18.75、37.5、75、150、300μg/mL)对小鼠宫颈癌U1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建立宫颈癌U14小鼠荷瘤模型,随机分组后连续灌胃给药12 d,剥取肿瘤组织,计算各组抑瘤率。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Cre)、胱抑素C(Cyc C)的值。HE染色观察各组肿瘤病理组织形态。结果 大果阿魏、新疆阿魏、托里阿魏、阜康阿魏、圆锥茎阿魏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宫颈癌U14细胞的IC_(50)分别为50.84、59.55、133.4、181.7、202.2μg/mL,提示大果阿魏抑制作用最强,新疆阿魏次之,托里阿魏、阜康阿魏、圆锥茎阿魏的抑制作用较差。大果阿魏与新疆阿魏高、低剂量组小鼠的瘤重与模型组相比较明显减轻(P<0.05)。5种臭阿魏均有一定抑瘤作用,其中大果阿魏高、低剂量组及新疆阿魏高、低剂量组的抑瘤效果更好,抑瘤率分别为47.12%、45.19%、49.10%、40.1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阿魏给药组对小鼠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顺铂组的胱抑素C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果阿魏及新疆阿魏的乙醇提取物抗宫颈癌活性好。

    2023年11期 v.46 1432-1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0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不同浓度丙泊酚对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MCF-7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张雪蓉;万丽萍;阿孜古丽·阿吉;朱钧;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丙泊酚对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MCF-7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以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MCF-7细胞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3组,即P_0组(为空白对照)、P_(25)组(给予25μg/mL丙泊酚)和P_(50)组(给予50μg/mL丙泊酚)。对3组细胞分别进行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侵袭实验、划痕愈合实验,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变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丙泊酚对人乳腺癌胞Ki-67、PD-L1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RT-qPCR法检测不同浓度丙泊酚对Ki-67、PD-L1的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P_0组比较,P_(50)组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MCF-7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_(25)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_0组相比,P_(50)组PD-L1、Ki-67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D-L1表达随丙泊酚浓度的增高而增高;与P_(25)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PD-L1、Ki-67的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高浓度丙泊酚能促进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MCF-7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该变化与相关蛋白Ki-67、PD-L1表达增强有关。

    2023年11期 v.46 1438-1443+1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4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CSE/H_2S体系探讨葱白提取物对H_2S催化酶及趋化因子CX3CL1的作用机制

    雷杰;郑琼莉;段刚峰;

    目的 研究葱白提取物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胱硫醚β合成酶(CBS)、3-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3MST)表达的影响及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纯种健康雄性SD大鼠,SPF级,体重(200±20)g,共40只,随机选择10只作为正常组,另外30只制备大鼠AS模型,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葱白提取物组、辛伐他汀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以基础饲料喂养,模型组、葱白提取物组、辛伐他汀组均以高脂维生素D3饲料喂养。从第5周开始,葱白提取物组大鼠给予配置好的葱白提取物溶液10 mL/kg体质量灌胃,辛伐他汀组大鼠给予辛伐他汀混悬液10 mL/kg体质量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10 mL/kg体质量灌胃,共连续8周。在第12周时,留取大鼠血液,分离主动脉。采用生化检测、HE染色、Western blot、RT-PCR检测脂质代谢、H_2S催化酶、趋化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葱白提取物组及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浓度均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葱白提取物组及辛伐他汀组斑块内部的胆固醇结晶较少,管腔狭窄程度较轻。与模型组比较,葱白提取物组和辛伐他汀组CX3CL1 mRNA、CX3CR1 mRNA、MMP7 mRNA、MMP9 mRNA表达均下调。与模型组比较,葱白提取物组和辛伐他汀组大鼠主动脉组织中3MST、CBS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而CX3CL1、CX3CR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葱白提取物可通过调控内源性H_2S生成体系,抑制CX3CL1、CX3CR1表达、降低MMP7、MMP9活性,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023年11期 v.46 1444-1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滞针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扳机点形态学的影响

    曹磊;查天柱;王利昕;

    目的 研究滞针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扳机点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取20只健康SD雄性大鼠建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滞针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健康SD雄性大鼠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不干预;模型组建立模型后不干预;滞针组建立模型后使用滞针每天1次,连续治疗7 d后收集各组大鼠骨骼肌组织,进行HE染色病病理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的表达及定位,通过人工读片进行评分,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HE染色病理观察:与模型组相比,滞针组肌纤维紊乱程度降低,扭曲、萎缩或断裂明显减少,肌细胞水肿程度降低,核固缩及炎细胞浸润减少。免疫组化实验: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滞针组骨骼肌纤维IL-6及TNF-α蛋白阳性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滞针组骨骼肌纤维IL-6及TNF-α蛋白阳性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滞针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扳机点骨骼肌形态影响较大,可降低骨骼肌纤维中IL-6及TNF-α蛋白阳性表达量,为滞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3年11期 v.46 1450-1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5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临床医学研究

  • 联合监测颅内压力参数ICP、PRx、MWA对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丁锦荣;张寒;管义祥;

    目的 探讨联合监测颅内压力参数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平均压力反应指数(Pressure reactivity index, PRx)、平均颅内压波幅(Mean wave amplitude, MWA)对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海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3个月,记录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预后情况,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对比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临床资料及颅内压力参数ICP、PRx、MWA。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颅内压力参数ICP、PRx及MWA三者联合对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9.67%。预后不良组大骨窗占比、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颅内压力参数ICP、PRx、MWA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内压力参数ICP(OR=3.031,95%CI:1.042~5.749)、PRx(OR=3.121,95%CI:1.387~6.143)、MWA(OR=3.340,95%CI:1.769~9.256)均为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CP、PRx、MWA及三者联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的灵敏度分别为70.83%(95%CI:48.75~86.56)、66.67%(95%CI:44.69~83.57)、70.52%(95%CI:48.24~86.89)、62.50%(95%CI:40.76~80.45),特异度分别为70.69%(95%CI:57.09~81.54)、74.14%(95%CI:60.71~84.35)、72.41%(95%CI:58.89~82.95)、98.28%(95%CI:89.54~99.91),AUC分别为0.715(95%CI:0.605~0.806)、0.707(95%CI:0.596~0.801)、0.709(95%CI:0.603~0.798)、0.894(95%CI:0.805~0.954)。结论 ICP、PRx、MWA及三者联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的预后效能较高。

    2023年11期 v.46 1457-1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外周血miR-19b-3p和PTE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哈尼克孜·阿不都热依木;王燕;努尔比亚·米尔扎木;阿力木江·亚森;

    目的 探究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外周血微小RNA-19b-3p(miR-19b-3p)和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some ten, PTE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7例AD患者纳入AD组,选取同期63例体检健康老年人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对照组与AD组血清miR-19b-3p和PTEN mRNA表达水平。根据AD患者不同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D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miR-19b-3p、PTEN mRNA水平与AD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9b-3p、PTEN mRNA水平对AD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D组血清miR-19b-3p、PTEN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7例AD患者中59例轻症,25例中症及13例重症。与轻度组比较,中、重度组组血清miR-19b-3p、PTEN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9b-3p、PTEN mRNA低水平是影响AD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9b-3p、PTEN mRNA水平与AD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r=-0.610,P<0.05;r=-0.870,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9b-3p、PTEN mRNA水平及二者联合评估AD病情严重程度的AUC值(95%CI)分别为0.757(0.660~0.839)、0.718(0.617~0.804)、0.861(0.776~0.923),二者联合预测效能高于各项单独检测(Z=2.088、2.618,P<0.05)。结论 AD患者血清miR-19b-3p、PTEN水平异常降低,与AD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miR-19b-3p联合PTEN mRNA检查对于评估AD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较高价值。

    2023年11期 v.46 1463-1468+1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清雌二醇及性激素结合蛋白水平对围绝经期妇女肌少症的诊断价值

    周平乐;刘莎;吴金霞;章青;朱小丹;

    目的 研究血清雌二醇(Estradiol, E2)及性激素结合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 SHBG)对围绝经期妇女肌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收治的122例肌少症患者为肌少症组,选择同期126例健康体检者为非肌少症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中E2、SHBG水平,分析E2、SHBG水平与肌少症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围绝经期妇女肌少症发病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E2、SHBG水平对围绝经期妇女肌少症诊断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肌少症组相比,肌少症组患者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ASMI)、握力、步速、血清E2与SHBG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两组E2与SHBG均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血清E2与SHBG表达水平均为肌少症的发病因素(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肌少症的发病率增长(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E2与SHBG表达水平对围绝经期妇女肌少症的诊断有较好地预测价值。结论 血清E2与SHBG水平均为围绝经期妇女肌少症的发病因素,对肌少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2023年11期 v.46 1469-1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甲状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苏醒及疼痛的影响

    李晓婷;汤裕泉;王胜斌;汪卫兵;

    目的 研究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甲状腺癌根治术(Radical resection of thyroid carcinoma, RRTC)后患者苏醒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3月安庆市立医院麻醉科行RRTC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术中持续输注生理盐水;B组术中持续输注艾司氯胺酮0.25 mg·kg~(-1)·h~(-1);C组术中持续输注艾司氯胺酮0.5 mg·kg~(-1)·h~(-1)。观察各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_0)、注射药物5 min后(T_1)、气管插管后(T_2)、手术结束(T_3)、术后1 h(T_4)]心率(Heart rate, 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动脉压水平波动情况,统计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观察各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镇静情况(Ramsay镇静评分)及疼痛情况(VAS评分)。统计手术相关指标,并记录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本组T_0时刻比较,A组T_1时刻HR降低,A、B、C组T_2时刻H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T_1时刻比较,C组T_1时刻H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T_2时比较,B、C组T_2时刻H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T_0时刻比较,B、C组T_1时刻MAP升高,A、B、C组T_2时刻MA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T_1时刻比较,B、C组T_1时刻MA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T_2时比较,C组T_2时刻MA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T_4、T_5时刻比较,B、C组T_4、T_5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T_4时刻比较,3组T_6、T_7、T_8时刻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T_4、T_5、T_6、T_7、T_8时刻比较,C组术后T_4、T_5、T_6、T_7、T_8时刻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T_7、T_8时刻比较,C组T_7、T_8时刻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T_4时刻比较,3组T_6、T_7、T_8时刻VAS评分均降低(P<0.05);3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术后第1天引流量比较,B、C组术后第1天引流量均降低,拔管呛咳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25 mg·kg~(-1)·h~(-1)亚麻醉剂量的艾司氯胺酮能够维持RRTC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患者术后镇静及疼痛情况,未延长苏醒及拔管时间,同时能够减少术后引流量及拔管呛咳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2023年11期 v.46 1474-1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ANA、血浆蛋白C变化及对保胎结局的预测价值

    石春景;葛丽娜;申海俊;田慧艳;董九华;

    目的 探讨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 ANA)、血浆蛋白C变化及对保胎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河北省生殖健康医院收治的RSA患者12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孕妇64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血清ANA、血浆蛋白C水平,观察两组保胎成功、保胎失败情况。分析血清ANA、血浆蛋白C水平与保胎失败的独立关系及二者对保胎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ANA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蛋白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8例患者保胎成功率为67.97%(87/128),保胎失败率为32.03%(41/128)。Logsi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在无调整因素条件下,血清ANA、血浆蛋白C水平高表达患者保胎失败风险分别是ANA、蛋白C低表达者的2.437倍、0.726倍(P<0.05);调整月经失调、流产次数、保胎时间条件下,ANA、蛋白C高表达患者保胎失败风险分别是ANA、蛋白C低表达者的2.825倍、0.399倍(P<0.05);调整月经失调、流产次数、保胎时间、空腹血糖受损、自身免疫异常条件下,ANA、蛋白C高表达患者保胎失败风险分别是ANA、蛋白C低表达者3.294倍、0.363倍(P<0.05)。ANA、蛋白C水平联合评估RSA患者保胎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高于二者单独评估的AUC(Z/P=3.426/0.001,2.245/0.025)。结论 RSA患者血清ANA水平升高,血浆蛋白C降低,且是保胎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为临床评估保胎结局提供参考。

    2023年11期 v.46 1480-1484+1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清NTX联合P1NP对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王松龄;冒卫华;石晓红;陶佳慧;

    目的 探讨血清I型胶原吡啶交联氨基末端肽(N-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 NTX)联合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rocollagen type I N-terminal propeptide, P1NP)对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3年1月南通市如皋中医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骨转移患者72例(骨转移组)和单一乳腺癌患者72例(乳腺癌组),选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女性72例(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并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NTX、P1NP表达水平的异同。分析血清NTX联合P1NP对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并采用Kappa检验分析血清指标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骨转移组患者的血清NTX及P1NP水平高于乳腺癌组、健康组,乳腺癌组患者的血清NTX及P1NP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血清NTX、P1NP单一及联合诊断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94(95%CI:0.717~0.872)、0.789(95%CI:0.712~0.869)、0.875(95%CI:0.810~0.940),血清NTX、P1NP单一诊断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AUC均低于联合诊断(Z=3.971、4.025,P均<0.05)。血清NTX、P1NP单一及联合诊断乳腺癌患者骨转移与临床诊断结果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597、0.556、0.750(P<0.05)。结论 血清NTX、P1NP在乳腺癌骨转移中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有助于早期甄别乳腺癌骨转移。

    2023年11期 v.46 1485-1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超声多模态评分及sFlt-1、D-Dimer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妊娠结局的预测

    耿玲玲;邱建国;张文华;徐见兴;袁飞燕;刘玉华;

    目的 探讨超声多模态评分及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1,sFlt-1)、D-二聚体(D-dimer, D-D)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URSA)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并构建URSA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有URSA史的早孕患者136例,根据随访妊娠结局分为流产组和未流产组,比较两组超声多模态评分及sFlt-1、D-D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URSA妊娠再次流产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 136例孕妇保胎治疗后流产率为38.24%。流产组年龄≥35岁、饮酒史、URSA家族史、自然流产≥4次患者占比及血清sFlt-1、D-D水平均高于未流产组,孕酮及超声多模态评分均低于未流产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然流产≥4次、sFlt-1高水平、D-D高水平、超声多模态评分低是影响URSA妊娠再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方程:Logit(P)=-1.635+0.605×自然流产≥4次+1.332×sFlt-1+0.841×D-D+1.042×超声多模态评分;内部验证结果显示,预测模型的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良好(Hosmer-Lemeshow χ~2=0.322,P=0.113)。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显示,Logistic预测模型的AUC为0.933(95%CI:0.877~0.969),优于sFlt-1、D-D、超声多模态评分单项预测(P<0.05)。结论 血清sFlt-1、D-D水平升高、超声多模态评分降低、自然流产≥4次是URSA妊娠再流产的高危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区分度、拟合度好,能够直观准确预测URSA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

    2023年11期 v.46 1490-1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miR-3680-3p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苟东;王全;刘蓉;何星成;龙家才;

    目的 分析微小核糖核酸-3680-3p(miR-3680-3p)在肾透明细胞癌(KIR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212例,均采取手术治疗。术中留取肾透明细胞癌病理组织及癌旁组织,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miR-3680-3p是否为KIRC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分子,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进行验证。以肾透明细胞癌病理组织中miR-3680-3p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为分界,将患者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随访至2022年8月,统计KIRC患者复发转移发生情况,分析miR-3680-3p表达与病理学参数的关系。以Kaplan-Meier(K-M)与Cox比例风险回归法分析miR-3680-3p表达状态与预后生存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的miR-3680-3p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0.05)。随访至2022年8月,有26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12.26%)。miR-3680-3p高表达组患者的肿瘤直径(>10 cm)、肿瘤坏死、TNM分期(Ⅲ~Ⅳ期)、Fuhrman分级(3~4)占比、有淋巴转移占比低于低表达组。K-M分析显示,miR-3680-3p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Ⅳ期)、Fuhrman分级(3~4)及miR-3680-3p低表达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 miR-3680-3p在KIRC中异常低表达,且对KIRC术后复发转移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测预后可靠生物标志物。

    2023年11期 v.46 1496-1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持续疼痛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研究

    丁鹏;汪洋;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持续疼痛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实施THA的29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最终入组患者为285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持续疼痛分为疼痛组(56例)和未疼痛组(229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导致THA术后发生持续疼痛的危险因素。应用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模型评价。结果 285例患者中56例发生术后持续疼痛,持续疼痛发生率为19.65%;疼痛组年龄<60岁、体质指数(BMI)≥24 kg/m~2、麻醉维持时间≥2 h、手术时间≤2 h、术中出血量≥200 mL、髋关节活动时间≤2 d例数占比及术后白细胞计数(WBC)、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未疼痛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年龄<60岁、BMI≥24 kg/m~2、术中出血量≥200 mL、髋关节活动时间≤2 d、术后WBC及CRP是影响THA术后发生持续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765(95%CI:0.712~813),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80.79%、约登指数0.683;Bootstrap法验证结果显示,C-index值为0.78(95%CI:0.69~0.84);Calibration曲线结果显示,Hosmer-Lemeshowχ~2=0.586,P=0.322,C-index=0.807,95%CI:0.725~0.892。结论 年龄<60岁、BMI≥24 kg/m~2、术中出血量≥200 mL、髋关节活动时间≤2 d、术后WBC及CRP均为THA术后发生持续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THA术后发生持续疼痛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2023年11期 v.46 1502-1506+1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FNA-Tg、Tg对术前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及相关性分析

    杨波;林珍珍;张钱磊;李泽霖;高海霞;王维娜;单美慧;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检查、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with needle-wash thyroglobulin, FNA-Tg)测定及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Tg)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在术前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血清Tg水平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对FNA-Tg诊断PTC淋巴结转移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本院行甲状腺切除合并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的98例患者共164个淋巴结。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血清Tg、TSH测定、超声检查、FNAC检查及FNA-Tg测定,对组织病理学确定转移的33个淋巴结行Tg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FNA-Tg、Tg对FNAC的辅助诊断价值及术前血清Tg、TSH与FNA-Tg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组FNA-Tg、血清Tg水平分别高于非转移组(P<0.05),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FNA-Tg是PTC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影响因素(P<0.001)。FNA-Tg诊断PTC术前淋巴结转移的最佳阈值为98.605 ng/mL。FNA-Tg联合FNAC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3%、95.1%、90.9%;FNAC、FNA-Tg及联合检测,各诊断方法检测PTC术前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差异(P>0.05)。FNAC、FNA-Tg、联合检测的准确性、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5.4%、85.4%、90.9%和0.767、0.714、0.834。Tg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率为100%。血清Tg、TSH水平与FNA-Tg诊断效能呈弱相关。结论 根据肿瘤细胞数量,FNA-Tg和/或Tg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作为FNAC的辅助诊断。FNA-Tg诊断的准确性受血清Tg、TSH水平的影响不明显。

    2023年11期 v.46 1507-1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清Zonulin和Metrnl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苗素芳;张维娜;张姣姣;

    目的 分析血清连蛋白(Zonulin)、神经胶质细胞分化调节因子样因子(Metrnl)与糖尿病肾病(DN)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晋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DN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本院收治的14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对照组。将研究组患者根据Mogenson分期分为早期DN组和中晚期DN组。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早期DN组与中晚期DN组患者血清Zonulin、Metrnl水平差异。血清Zonulin、Metrnl水平与DN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根据对研究组患者的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DN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Zonul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etrn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中晚期DN组患者血清Zonulin水平高于早期DN组(P<0.05),Metrnl水平低于早期DN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Zonulin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86,P<0.05),血清Metrnl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93,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尿素氮(BUN)、Zonulin、血肌酐(Scr)、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Metrnl、白蛋白(Alb)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Zonulin、Metrnl、Alb、IL-6水平异常均是影响DN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DN患者血清Zonulin水平随病情进展升高,Metrnl水平随病情进展降低,Zonulin水平异常升高、Metrnl水平异常降低均是影响DN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3年11期 v.46 1513-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中医中药

  • 基于数据挖掘的矮小症用药规律及文献可视化分析

    黄栎颖;王诗琪;潘赐明;戴凯;吕卓;陈文慧;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与文献可视化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矮小症的用药规律和文献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拓宽矮小症中医辨证论治思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4月收录的中医治疗矮小症医案,对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后使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统计矮小症患者舌苔、脉象、疾病证型与证素及治疗所用中药的频次、功效、气味归经,并对核心中药进行聚类和复杂网络分析。此外,以矮小症为关键词检索1993-2023年发表在上述数据库的文献,运用CiteSpace对发文量与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对58篇文献中58位矮小症患者的58则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患者多见舌淡苔薄白,脉细。矮小症证型以脾肾气虚证为主,病位在肾、脾、肝,病性多虚。共纳入58个方剂158味中药,累积用药频次831次,使用频率前5的核心中药为茯苓、山药、陈皮、太子参、熟地黄,共奏生津益肺、补益肝肾、理气健脾之效,药性多平温,味甘苦,归经脾、肾、肺经。K-Means聚类算法将30味高频中药聚为7类。复杂网络分析显示核心治疗组方为茯苓-山药-陈皮-太子参。此外,共检索到矮小症文献1 239篇,最终纳入1 211篇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矮小症文献年发文量逐年呈上升趋势。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显示矮小症、生长激素和儿童是主要关键词,骨代谢、生长发育和骨密度是研究热点。结论 脾肾气虚证是矮小症的主要证型,临床常用茯苓、山药、陈皮、太子参等配伍治疗。2016年至今,矮小症的研究增长迅速,聚焦于儿童生长激素与骨代谢。

    2023年11期 v.46 1519-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3K]
    [下载次数:3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补肺填精方对大鼠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实验研究

    张秋梅;顾仁艳;张小英;宋国宏;

    目的 探讨补肺填精方对大鼠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未交配10周龄SD雌性大鼠,体重180~220 g。适应性喂养7 d后,连续阴道涂片HE染色10 d,筛选40只动情周期规则的SD大鼠。随机选取6只雌性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他34只雌性大鼠建立肺肾阴虚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选取6只作为肺肾阴虚组,其他造模成功的大鼠建立薄型子宫内膜大鼠模型,造模过程中死亡4只,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阴虚+薄型组(不予药物治疗)、中药低剂量组(13.65 g·kg~(-1)·d~(-1),灌胃30 d)、中药高剂量组(27.3 g·kg~(-1)·d~(-1),灌胃30 d)、西药组(戊酸雌二醇片0.11 mg·kg~(-1)·d~(-1),灌胃30 d),每组6只。观察6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子宫内膜纤维化、环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cGMP)表达变化及miRNA135a、人同源框蛋白A10 (Homeobox A10,HOXA10)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的子宫内膜厚度较薄,腺体较少,内膜连续性较差;除正常对照组外,中药高剂量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内膜更加完整,腺上皮及腔上皮细胞排列更整齐,腺体和毛细血管也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肾阴虚组和阴虚+薄型组中的纤维化程度、不可溶性胶原纤维含量显著升高;中药高剂量组与其余各组比较,纤维化程度及不可溶性胶原纤维含量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中的cAMP水平显著升高;与阴虚+薄型组比较,其余各组cAMP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中的cGMP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阴虚+薄型组比较,其余各组cGM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及肺肾阴虚组比较,其余各组中的miR-135a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阴虚+薄型组比较,其余各组的miR-135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及肺肾阴虚组比较,其余各组的HOXA10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阴虚+薄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HOXA10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与低剂量中药比较,高剂量中药效果更显著。结论 补肺填精方能有效改善大鼠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2023年11期 v.46 1526-1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2K]
    [下载次数:19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公共卫生学与预防医学

  • 基于CiteSpace的肺癌与肺结核相关研究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胥婉婷;刘新亚;曹明芹;

    目的 建立肺癌与肺结核相关研究的知识图谱,梳理发文现状、合作关系,挖掘研究热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和Web of Science(WOS)、PubMed数据库2010-2022年国内外肺癌与肺结核相关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作者、国家、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中文数据库共纳入987篇文献,核心作者集中在临床科室;热点关键词是诊断、CT检查、误诊等;各机构间无合作关系;突现词是肺癌空洞、共病现象。英文数据库共纳入266篇文献,发文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且发挥了核心影响力,作者集中在医学类高校及研究所;热点关键词是Risk、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Infection等;机构间合作关系较少;突现词是case report、smoking。结论 肺癌与肺结核相关研究处于上升趋势,研究热点和前沿集中在肺癌共病肺结核诊治、肺癌与肺结核相关因果机制研究。

    2023年11期 v.46 1533-1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4K]
    [下载次数:2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三级康复应用PEO模式的效果研究

    孙娟娟;左蝶;田瑞思;杨秀红;朱爱丽;李萍;

    目的 探讨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三级康复训练中,在人-环境-作业(Person-environment-occupation, PEO)模式指导下为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神经诊疗中心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7例。对照组在三级康复医疗机构实施统一的康复治疗;干预组则在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加入PEO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中心的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实践模式,两组患者在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入院时、二级康复中心的第4周、一级社区康复训练的第8周以及第16周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hina Stroke Scale,CSS)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 BI)来评估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冠心病、房颤、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梗死灶数量、首诊NIHSS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入院时、二级康复中心的第4周的C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在一级社区康复训练的第8周以及第16周时C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三级康复管理路径中应用PEO理论指导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2023年11期 v.46 1542-1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护理园地

  •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的关系分析

    彭蓉;项春花;郑小燕;

    目的 分析老年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 SP)患者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收治的167例老年SP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67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康纳-戴维森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调查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比较两组CD-RISC评分与GSES评分相关性,观察组不同SP患者的CD-RISC评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SP患者CD-RISC评分与GSES评分间独立关系;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GSES评分与CD-RISC评分间剂量-效应关系。结果 观察组CD-RISC评分、GSE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P=19.209/<0.001,20.406/<0.001);观察组CD-RISC评分与GSES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0.733,P<0.001);对照组CD-RISC评分与GSES评分无相关性(r=0.286,P<0.001)。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合并基础疾病种类、GSES评分与老年SP患者CD-RISC评分不存在线性关系(P>0.05);家庭人均月收入、机械通气、合并呼吸衰竭、过去1年有住院史与患者CD-RISC评分存在线性关系(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老年SP患者GSES评分与CD-RISC评分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χ~2=17.859,P<0.001),当GSES评分<23分时,GSES评分与CD-RISC评分呈正相关(P<0.001)。结论 老年SP患者心理韧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存在量化关系,提高自我效能感可增加心理韧性。

    2023年11期 v.46 1547-1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心理-社会-生物角度出发的专案护理对恶性骨肿瘤保肢术患者术后心理状态与功能康复的影响

    张慧;史黎;徐保秀;张丽;徐磊磊;史凌云;

    目的 探讨基于心理-社会-生物角度出发的专案护理对恶性骨肿瘤保肢术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功能康复、日常活动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恶性骨肿瘤保肢术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心理-社会-生物角度出发的专案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负性情绪、下肢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肢体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行走能力、功能活动、步态变化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心理-社会-生物角度出发的专案护理应用于恶性骨肿瘤保肢术患者术后临床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同时对患者下肢功能康复产生积极影响。

    2023年11期 v.46 1553-1557+1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医学教育

  • 心血管门诊督导式教学模式对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核心胜任力的研究

    维尼拉·马力斯;刘静;吾拉尔·阿德力;秦洁;

    目的 研究督导式教学模式对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核心胜任力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3月1日-3月3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63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和研究组(n=31),两组在病房常规培训1个月的基础上,完成心内科门诊每周10学时共40学时的培养,对照组住培医师采用助手式教学模式,即住培医师的协助作用更倾向诊疗助理,负责开医嘱,维持秩序,快速完成门诊病例、开假条等操作;研究组采用督导式教学模式,即住培医师需独立完成所有诊疗流程,如病史采集,查体,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对症处理,门诊病历书写等,最终由老师提出修改建议并更改后诊毕。比较两组住培医师入科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出科理论、操作考核成绩;SOAP病例评价评分,其中包括S-主管资料、O-客观检查、A-评价(评估)、P-处置计划(诊疗计划),及住培医师医患沟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评价等内容;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带教老师对上述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出科理论考核平均成绩、出科技能考核平均成绩、SOAP病例评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老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示:与助手式教学模式相比较,督导式教学门诊在培养住培医师各项核心胜任力时更有优势,但是较耗费时间。结论 督导式教学门诊相较于助手式教学门诊对提高住培医师核心胜任力的优势更为显著,对提升住培医师临床思维能力、沟通合作能力以及自我效能的优势更为突出。

    2023年11期 v.46 1558-1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