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念荣;黄异飞;艾克热木·吾斯曼;刘岩路;胡炜;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BS)患者椎间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关键信号通路,为深入了解BS的免疫相关机制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4例BS患者和3例腰椎间盘突出(LDH)患者术中的椎间组织完成转录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到BS患者和LDH患者椎间组织的DEGs,使用Enirchr在线富集工具对筛查到差异表达的免疫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识别关键基因。收集14例BS患者(BS组)和10例LDH疾病患者(Control组)的椎间组织进行qRT-PCR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同时收集患者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M2型巨噬细胞及Th2细胞的比例。结果 BS患者病灶处椎间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与Th2细胞比例均较LDH患者升高(P<0.05)。筛选出的DEGs共1 651个,上调基因1 294个,下调基因357个。对1 651个DEGs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其生物学过程主要集中于抗原处理和呈递、免疫反应、免疫系统过程等;细胞组分主要富集在MHC蛋白复合体、MHC II类蛋白复合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分子功能主要与磷酸酶活性、多糖结合、离子通道活性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与BS发展密切相关。通过PPI网络分析筛选出前20的关键基因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基因取交集后获得3个关键基因,分别为:FN1、EGFR、EGF。qRT-PCR结果显示,BS组患者病灶处椎间组织FN1、EGFR、EGF的mRNA表达均高于Control组(P<0.000 1)。结论 FN1、EGFR、EGF可能是预测BS的生物学标志物及潜在治疗新靶点,本研究有助于加强对BS相关免疫调节机制的了解。
2024年07期 v.47 913-919+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苗春霞;张云霞;王一娜;申明霞;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中EMC6、Apaf-1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癌及癌旁组织中EMC6、Apaf-1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Spearman检测变量间的相关性,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EMC6、Apaf-1及Caspase-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EMC6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宫颈癌患者中Apaf-1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3,P=0.030);不同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宫颈癌患者中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5,P=0.034;χ~2=5.010,P=0.025)。EMC6与Apaf-1、Caspase-3相关性系数分别为r=0.626(P<0.001)、r=0.554(P<0.001),均呈正相关;单因素检验得出,病理类型(P=0.047)、肿瘤大小(P<0.001)、EMC6(P=0.004)、Apaf-1(P=0.029)和Caspase-3(P=0.039)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总体生存期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EMC6(P=0.005)、肿瘤大小(P<0.001)是宫颈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EMC6、Apaf-1和Caspase-3的低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其中EMC6与Apaf-1、Caspase-3呈正相关,且EMC6和肿瘤大小是独立的预后因素,这些蛋白在宫颈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2024年07期 v.47 920-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何剑波;秦新刚;李帆;段开明;斯坎带尔·吾守尔;王晓炜;
目的 探索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改善作用及其具体机制。方法 18月龄SPF雄性SD大鼠共98只,选取1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另80只使用七氟烷+肝叶切除手术建立POCD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模型+生理盐水组、模型+右美组、模型+右美+阿替美唑组,每组20只,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各组老年大鼠POCD的作用。随后,从模型组和模型+右美组中各选取4只,给予miR-148a-3p模拟物或抑制剂,进一步研究右美托咪定改善POCD的机制。结果 七氟烷麻醉+肝叶切除手术导致了大鼠术后认知功能显著下降、神经炎症和焦亡发生增加、海马突触可塑性和miR-148a-3p表达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可改善术后认知功能以及上述病理变化(P<0.05);阿替美唑组可显著降低右美改善认知功能的效果(P<0.05);miR-148a-3p模拟物可模拟出右美托咪定对POCD的保护效果,并抑制焦亡,miR-148a-3p抑制剂则可降低右美托咪定的保护效果,并促进焦亡的发生(P<0.05);FMR1可能是miR-148a-3p的下游作用靶点。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能够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同时,还能够改善麻醉手术大鼠海马的突触可塑性、神经炎症,并可能通过上调miR-148a-3p表达抑制焦亡的发生,FMR1可能是miR-148a-3p的下游作用靶点。
2024年07期 v.47 925-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琴;倪萍;张旭华;许彭;哈晓丹;迪拉热·力迪甫;李秀梅;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产生的外泌体对脓毒症小鼠肝保护效果。方法 选择32只SPF级雄性Balc小鼠,6~8周龄,取8只作为control组(注射100μL生理盐水),另24只小鼠造模,腹腔注射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浓度1.5×10~9CFU/mL,100μL,模型建立3 h后,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低浓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组(lc组,腹腔注射0.1μg/μL hUCMSCs-exo, 100μL进行治疗)和高浓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组(hc组,腹腔注射0.5μg/μL hUCMSCs-exo, 100μL进行治疗),每组8只。比较4组实验小鼠的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肝脏功能水平、血液炎性因子水平和存活率。结果 病理组织切片显示,model组肝细胞排列不均,核破裂,出现溶解性坏死,大量空泡变性,炎性细胞浸润;lc组肝细胞排列不均,细胞核固缩,大量空泡,炎性细胞浸润;hc组小鼠的肝细胞形态恢复,数量增多,肝细胞排列相对整齐,水肿和空泡减轻。与model组相比,hc组小鼠肝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胆红素(Bilirubin)水平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hc组小鼠接受治疗24 h后,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小鼠治疗后72 h平均存活率做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lc组与hc组存活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脓毒症小鼠的肝脏具有保护作用,有助于减少小鼠肝脏组织损伤,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脓毒症小鼠存活率。
2024年07期 v.47 932-937+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梦倩;罕迦尔别克·库锟;王云玲;贾琳;
目的 采用多聚赖氨酸修饰的超顺磁性氧化铁(Polylysine coated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PLL-SPIO)纳米颗粒标记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 ADSCs),探讨不同SPIO浓度及孵育时间对ADSCs标记率、存活率及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筛选SPIO标记ADSCs的最优标记条件。方法 用含不同浓度的SPIO(12、25、50μg/mL)培养基培养第3代兔ADSCs,分别孵育不同时间(6、12、24、48 h),孵育完成后,普鲁士蓝染色计算细胞标记率;细胞毒性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根据细胞毒性实验结果筛选细胞存活率较大的6组细胞进行细胞增殖能力检测,检测细胞增殖率。结果 普鲁士蓝染色结果显示,各组细胞标记率及细胞内蓝染颗粒数量,随着SPIO浓度增大及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多。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在较低SPIO浓度和较短孵育时间下,细胞存活率不受影响,且各组之间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差异,随着SPIO浓度增大及孵育时间延长,细胞存活率呈下降趋势,48 h时细胞存活率下降最明显。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各组细胞增殖率,随SPIO浓度增大及孵育时间延长而降低;且细胞进入快速增长期后,实验组细胞增殖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12μg/mL SPIO-6 h组和25μg/mL SPIO-6 h组细胞增殖率与阴性对照组差异较其他各组小。结论 从细胞内SPIO颗粒含量及细胞标记率、存活率及增殖率几方面综合评价,25μg/mL SPIO孵育6 h,是本研究所选出的PLL-SPIO标记ADSCs的最优标记条件。
2024年07期 v.47 938-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0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吾米丹·阿不都热合曼;曹玲玲;欧阳云珊;林晨;
目的 探讨lncRNA NEAT1在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RT-qPCR法检测宫颈腺癌细胞系HeLa、宫颈鳞癌细胞系SiHa和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系EM中lncRNA NEAT1的表达;干扰或过表达lncRNA NEAT1后,通过CCK-8和Transwell观察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侵袭性伪足的变化;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lncRNA NEAT1与miR-101-3p的靶向关系;通过免疫荧光、Transwell、CCK-8等方法检测lncRNA NEAT1/miR-101-3p/RAC1对SiHa和HeL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相比于EM细胞(0.99±0.04),宫颈癌SiHa(7.59±0.10,P<0.01)和HeLa(1.50±0.07,P<0.05)细胞中lncRNA NEAT1的表达明显升高。相比于sh-NC组,sh-NEAT1组(加入NEAT1敲低质粒)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侵袭性伪足数量明显减少(P<0.05);相比于OE-NC组,OE-NEAT1组(加入NEAT1过表达质粒)SiHa、HeL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侵袭性伪足数量显著增加(P<0.05)。miR-101-3p与突变的NEAT1共转染后,相比于对照组(3.10±0.16)荧光素酶活性无显著变化(2.99±0.11,P>0.05),而与野生型NEAT1共转染后,相比于对照组(2.97±0.13)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1.15±0.05,P<0.01),提示lncRNA NEAT1与miR-101-3p靶向结合。RT-qPCR结果显示,与sh-NC组(SiHa, 0.97±0.09;HeLa, 1.07±0.06)相比,sh-NEAT1组miR-101-3p mRNA表达明显升高(SiHa, 3.86±0.39;HeLa, 2.62±0.51,P<0.01);与OE-NC组(SiHa, 0.98±0.20;HeLa, 1.05±0.18)相比,OE-NEAT1组miR-101-3p mRNA表达显著降低(SiHa, 0.35±0.05;HeLa, 0.14±0.03,P<0.05),提示lncRNA NEAT1与miR-101-3p的表达呈负相关。CCK-8、Transwell结果显示,siRNA-RAC1、miR-101-3p mimic使SiHa和HeL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受到抑制(P<0.05),上调lncRNA NEAT1可部分逆转以上现象,使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数目增加(P<0.05)。结论 宫颈癌细胞中lncRNA NEAT1的表达显著升高,它作为miR-101-3p的竞争性内源RNA(ceRNA),通过竞争性结合miR-101-3p并部分控制其对RAC1的调控,进而调节宫颈癌细胞侵袭性伪足的形成并诱导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2024年07期 v.47 945-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孙沈阳;陈烨;钮中辉;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调控自噬受体蛋白p62/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p62/Keap1/Nrf2)通路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SD大鼠50只,随机将大鼠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Sham组)、LPS诱导肝脏损伤模型组(LPS组)、LPS诱导+Dex干预组(Dex组)、Keap1/Nrf2信号轴抑制剂组(KI696组)、LPS诱导+Dex干预+KI696组(Dex+KI696组)。统计各组大鼠干预后血清、肝功能因子,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总血脂(Total glyceride, 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肝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水平差异。HE染色分析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p62/Keap1/Nrf2信号轴关键蛋白p62、Keap1、Nrf2,铁死亡关键蛋白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Prostaglandin endoperoxide synthase, PTGS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铁蛋白基因(Recombinant human ferritin heavy chain, FTH1)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LPS组p62、TC、TG、ALT、AST、IL-6、IL-8、IL-1β、TNF-α、MDA、PTGS2表达升高,Keap1、Nrf2、SOD、GSH、CAT、GPx4、FTH1表达降低(P<0.05)。与LPS组相比,Dex组p62、TC、TG、ALT、AST、IL-6、IL-8、IL-1β、TNF-α、MDA、PTGS2表达降低,Keap1、Nrf2、SOD、GSH、CAT、GPx4、FTH1表达升高(P<0.05);KI696组Keap1、PTGS2、SOD、GSH、CAT、GPx4、FTH1表达降低,Nrf2、TC、TG、ALT、AST、IL-6、IL-8、IL-1β、TNF-α、MDA表达升高(P<0.05)。与KI696组相比,Dex+KI696组Keap1、PTGS2、SOD、GSH、CAT、GPx4、FTH1表达升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通过抑制p62活性,激活Keap1/Nrf2通路活性发挥抗氧化应激损伤、抗炎症反应作用,减缓铁死亡程度,达到保护肝组织的作用。
2024年07期 v.47 954-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20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崔燕;刘红杰;张珍珍;刘霞;任延军;
目的 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中度、高度近视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至2023年10月在本院行飞秒激光术治疗的100例中度、高度近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将患者分为两组,行飞秒激光辅助的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者为A组(49例98眼),行SMILE者为B组(51例102眼)。分别比较两组中度、高度近视患者不同术式治疗后角膜形态、视觉质量参数、眼压、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Ⅰ值、眼部舒适度评分(Kolcaba评分)、眼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VAS评分)的差异。结果 (1)两组中度、高度近视患者术后3个月,角膜后表面曲率、角膜后表面顶点高度、非球面因子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7 d,两组Z_3~1、Z_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Z_4~0均低于A组(P<0.05)。B组中度、高度近视患者术后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Z_4~0均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Z_3~1、Z_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中度、高度近视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3个月,两组中度、高度近视患者眼压、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Ⅰ值、Kolcaba评分、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S-LASIK、SMILE手术治疗均可实现对中度、高度近视患者屈光矫正效果,治疗后均可获得稳定角膜表面形态,患者主观眼部感受均良好,但SMILE术后短期内视觉质量提升优势显著。
2024年07期 v.47 961-964+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龚政军;李照刚;卢文江;
目的 探讨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在气管插管全麻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接受甲状腺切除术的96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均给予气管插管全麻,其中观察组给予低剂量艾司氯胺酮,观察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患者睁眼时间等,以及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给药后5 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拔管时、拔管后5 min 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时自评焦虑(SAS)评分和自评抑郁(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和3 d时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在气管插管全麻甲状腺切除术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降低患者术后呛咳反应及引流量,改善患者情绪。
2024年07期 v.47 965-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成跃;张博洋;王征;
目的 分析心脏移植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血流储备分数(FFR)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入院并接受心脏移植的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CCTA检测FFR值,根据FFR变化分为FFR降低组(n=48)和FFR升高组(n=25)。收集并分析入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心率、移植病因、既往病史以及供者的年龄、脏器的冷缺血时间等。随访入组患者是否发生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发生时间、合并症等情况。结果 FFR升高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体质指数(BMI)、心率、收缩压、术后时间均低于FFR降低组(P<0.05)。FFR降低组和FFR升高组的心脏移植病因最常见的是扩张型心肌病。FFR升高组的心功能优于FFR降低组(P<0.05)。FFR升高组接受术前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率、术中ECMO辅助率、术后ECMO辅助率、术后ECMO持续时间、术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率、术后CRRT治疗率和术后CRRT持续时间均低于FFR降低组(P<0.05)。FFR升高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FFR降低组(P<0.05)。FFR升高组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心肌重量指数均低于FFR降低组(P<0.05)。随访结果显示,FFR升高组的无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于FFR降低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支持治疗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收缩末期容积和FFR均为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FFR升高组术后1~3个月和术后6~12个月心脏移植物的血管病变发生率低于FFR降低组(P<0.05),FFR降低组术后3~6个月血管病变发生率低于FFR升高组(P<0.05)。FFR升高组高脂血症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FFR降低组(P<0.05)。结论 FFR的变化对接受心脏移植患者的心功能以及预后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07期 v.47 970-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帆;孟广刚;闫雪;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 ACI)患者静脉溶栓前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因子变化,分析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因子与功能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进行溶栓治疗的ACI患者,检测患者溶栓前后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因子[NLRP3、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Caspase-1)]水平。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将ACI患者分为功能结局良好组(ADL评分>60分)及功能结局不良组(ADL评分≤60分)。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两组ACI患者溶栓前后外周血NLRP3和Caspase-1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I功能结局的影响因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因子对ACI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溶栓前比较,溶栓1周后,ACI患者外周血NLRP3[(1.81±0.35)vs(1.26±0.22)]及Caspase-1[(1.89±0.31)vs(1.33±0.19)] mRNA水平均降低(P<0.05);180例ACI患者中45例功能结局不良,功能结局不良发生率为25%(45/180);功能结局不良组溶栓前及溶栓1周后的NLRP3及Caspase-1水平均高于功能结局良好组(P<0.05);功能结局不良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水平均高于功能结局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高、溶栓1周后的NLRP3及Caspase-1 mRNA高水平是影响ACI功能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溶栓1周后NLRP3、Caspase-1mRNA单独及联合预测ACI功能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38(95%CI:0.667~0.800)、0.684(95%CI:0.684~0.815)、0.893(95%CI:0.838~0.934),溶栓1周后NLRP3、Caspase-1 mRNA联合的预测效能高于单独检测(Z=3.093、2.634,P均<0.05)。结论 ACI患者溶栓后外周血NLRP3、Caspase-1mRNA水平降低,外周血NLRP3、Caspase-1mRNA联合检测用于预测ACI功能结局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024年07期 v.47 975-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阮强津;林丽;高超;王国超;高亮;杨子江;
目的 对比脊柱内镜下单侧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Endo-ULBD)术与全脊柱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Endo-LOVE)术在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在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腰椎管狭窄症11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ULBD组(n=54)和LOVE组(n=58)。ULBD组行Endo-ULBD术,LOVE组行Endo-LOVE术,于术后1、3、6个月进行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LOVE组的手术耗时短于ULBD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ULBD组(P<0.05)。治疗前(T1)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T2)~6个月(T4)的VAS评分低于T1(P<0.05),且两组T2~T4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T4的ODI评分低于T1(P<0.05),两组T3和T4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VE组T2的ODI评分高于ULBD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进行腰椎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do-ULBD术与Endo-LOVE术治疗双节段LSS效果相当,前者短期内腰椎功能改善更佳,后者手术耗时短、术中透视次数少。
2024年07期 v.47 981-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胡克清;宋兆录;王伟;臧业峰;
目的 探究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估。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接受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且在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46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未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9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24 h内的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术前焦虑程度,记录评分。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合并高脂血症、心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的比例、手术时间、术前焦虑评分、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升高,术后白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有心脏疾病(X_1)、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X_2)、较高的术前焦虑评分(X_3)、较低的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X_4)及较高的术后血清TNF-α水平(X_5)、术后血清IL-6水平(X_6)是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Logistics回归模型为Log(P)=-14.019+1.336X_1+1.622X_2+0.129X_3-0.145X_4+0.050X_5+0.072X_6。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较好,临床决策曲线评价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0.812~0.92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2%和76.1%。结论 患有心脏疾病、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术前焦虑评分、术后白蛋白、TNF-α及IL-6水平是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2024年07期 v.47 986-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周红玉;倪茗;刘婷婷;贾硕;
目的 分析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经阴道网片置入盆底重建手术术后网片暴露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汉阳医院妇产科2019年10月-2022年9月接受经阴道网片置入治疗的94名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史、盆底/子宫手术史、脱垂程度、网片种类、合并手术情况、切口缝合方式、术者经验等相关信息。按照患者切口缝合方式分为阴道壁整体缝合组和黏膜下层缝合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不同切口缝合方式患者的无网片暴露比例-时间曲线图,采用Log-rank检验对两组患者网片暴露发生情况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网片暴露的预测因素及相应的风险比。结果 截至2023年9月30日,有15名(16.0%)患者发生网片暴露。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累积网片暴露比例差异显著(Log-rank检验χ~2=5.521,P=0.019)。包含切口缝合方式、年龄、产次(按≥3与<3定义为二分类变量)、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阴式盆底手术史、网片系统种类、是否合并行子宫切除、术者经验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切口缝合方式、年龄、糖尿病病史、术者经验为网片暴露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阴道壁整体缝合方式相比黏膜下层缝合方式对网片暴露的风险比为4.201,95%CI区间为1.247~14.155,Wald′sχ~2=5.363,P=0.021。结论 经阴道网片置入方式的盆底重建术,不同切口缝合方式对网片暴露风险具有独立于术者经验外的显著影响,黏膜下层缝合有助于避免网片暴露。
2024年07期 v.47 991-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萌萌;穆坎代斯·吐尔迪;努尔孜巴·艾力;考吾沙尔·巴合提江;夏宇;
目的 联合矮小同源盒基因2(Short stature homeobox gene 2,SHOX2)、RAS相关结构域家族1亚型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 isoform A, RASSF1A)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构建预测肺癌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并确定该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8例肺癌患者及肺良性肿瘤患者219名。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信息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SHOX2和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肺癌发生的变量构建列线图,并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 肺癌患者中SHOX2阳性36例(41.4%),RASSF1A阳性30例(34.5%)。肺癌患者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 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SCCA)、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Pro-GRP)水平与肺良性肿瘤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HOX2、RASSF1A和CEA为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独立风险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显示出良好的区分能力(AUC=0.926),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获益良好。结论 联合SHOX2、RASSF1A和CEA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肺癌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2024年07期 v.47 996-1000+1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春华;马丽敏;刘凤华;刘英果;
目的 分析血清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mRNA(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α,AMPK-αmRN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6(Cystein-asparate protease, caspase-6) mRNA水平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疗效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8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188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6个月后以甘油三酯(TG)降低≥20%和(或)总胆固醇(TC)降低≥10%判断为治疗有效,归入有效组,否则判断为治疗无效,归入无效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清AMPK-αmRNA、Caspase-6 mRNA水平。收集NAFLD患者一般资料,分析NAFLD疗效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清AMPK-αmRNA,Caspase-6 mRNA水平对NAFLD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188例NAFLD患者治疗6个月脱落6例,有效随访182例,其中治疗有效126例(69.23%),纳入有效组,治疗无效56例(30.77%),纳入无效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清AMPK-αmRNA水平升高,Caspase-6 mRN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血清AMPK-αmRNA水平升高,Caspase-6 mRN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糖尿病,血清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C)、谷丙转氨酶(Alanim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Caspase-6 mRNA水平是NAFLD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前血清AMPK-αmRNA水平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P)=-29.182-0.867×AMPK-αmRNA+0.890×Caspase-6 mRNA+1.956×糖尿病+1.283×TG+0.982×TC+0.703×LDL-C+0.066×ALT+0.101×AST,拟合度较好。治疗前血清AMPK-αmRNA、Caspase-6 mRNA水平及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NAFLD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分别为0.757、0.717、0.816,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大于AMPK-αmRNA,Caspase-6 mRNA单独评估价值(Z=2.149,P=0.032;Z=2.879,P=0.004)。结论 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血清TG、TC、LDL-C、ALT、AST、AMPK-αmRNA、Caspase-6 mRNA水平是NAFLD疗效的影响因素,检测血清AMPK-αmRNA、Caspase-6 mRNA水平对NAFLD疗效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4年07期 v.47 1001-1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韩慧远;程小侠;吴卓群;单丹娜;栾晓丽;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因意外妊娠需药物流产的272例早期妊娠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流产结果分失效组和有效组。收集体重指数、妊娠次数、停经时间、避孕方式、哺乳期早孕、既往流产史、剖宫产次数、子宫位置、慢性盆腔炎史、孕囊直径、孕囊与瘢痕间距、距前次剖宫产时间、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_2)、孕酮(P)、瘢痕愈合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结局的影响因素并建立Logistic(P)回归方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Logistic(P)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完成有效调查的孕妇共252例,药物流产结果显示,药物流产失效41例、有效211例,占比分别为16.27%、83.73%。与有效组比较,失效组哺乳期早孕例数、剖宫产次数≥2次例数、子宫位置非水平位例数、慢性盆腔炎史例数、孕囊直径、血清P水平、瘢痕缺损例数升高,孕囊与瘢痕间距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囊与瘢痕间距、瘢痕缺损是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失效的独立保护因素,血清P水平是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失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变量回归系数表建立回归方程模型,Logistic(P)=-4.033-0.546×孕囊与瘢痕间距+0.192×P-1.125×瘢痕缺损,拟合度良好,绘制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结局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效能的ROC曲线,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75,95%CI为0.828~0.913,敏感度为85.37%,特异度为72.04%。结论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失效率较高,在制定药物流产方案时需考虑孕囊与瘢痕间距、瘢痕缺损、血清P水平。
2024年07期 v.47 1008-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