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研究

  • 长链非编码RNA TRHDE-AS1调控SPRED1介导MAPK/ERK信号通路影响黑色素瘤转移的机制

    买买提艾力·哈斯木;籍素芝;杨文鹏;江仁兵;

    目的 探讨TRHDE-AS1对A375细胞侵袭转移的调控作用及内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愈合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降解酶反义RNA1(Thyr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degrading enzyme antisense RNA1,TRHDE-AS1)和含侧支发芽因子相关EVH域蛋白1(Sprouty related EVH1 domain containing 1,SPRED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PRED1、磷酸化的有丝分裂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ic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p-ERK)、RAS原癌基因(RAS proto-oncogene, RAS)、磷酸化的Raf蛋白激酶(phosphoric Raf protein kinase, p-RAF)、Raf蛋白激酶(Raf protein kinase, RAF)的蛋白表达,RNA pulldown检测TRHDE-AS1和SPRED1的结合。结果 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100.00±0.00)%比较,TRHDE-AS1组细胞增殖活性(71.75±10.60)%显著降低(P<0.05),而TRHDE-AS1 siRNA组的细胞增殖活性(125.46±11.20)%显著升高(P<0.05)。流式细胞凋亡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6.08±0.47)%比较,TRHDE-AS1组细胞凋亡率(22.39±0.47)%显著升高(P<0.05);而TRHDE-AS1 siRNA组的细胞凋亡率(3.47±1.07)%显著降低(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41.53±3.00)%比较,TRHDE-AS1组的细胞愈合能力(22.74±0.96)%显著降低(P<0.05);而TRHDE-AS1 siRNA组的细胞愈合能力(68.76±2.41)%显著升高(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135.20±9.01)比较,TRHDE-AS1组的细胞侵袭数量(66.00±4.85)显著降低(P<0.05);而TRHDE-AS1 siRNA组的细胞侵袭数量(204.80±9.83)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RHDE-AS1组的p-ERK、Ras、p-Raf的蛋白表达水平较Control组显著降低(P<0.05);而TRHDE-AS1 siRNA组p-ERK、Ras、p-Raf的蛋白表达水平较Control组显著升高(P<0.05)。此外,TRHDE-AS1可以交互结合SPRED1,TRHDE-AS1组SPRED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Control组显著升高(P<0.05);TRHDE-AS1 siRNA组SPRED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长链非编码RNA TRHDE-AS1可以通过促进交互蛋白SPRED1的转录和翻译水平,降低MAPK/ERK通路活性,抑制黑色素瘤的增殖、侵袭转移。

    2024年09期 v.47 1193-1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8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红肉饮食通过铁死亡通路促进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崔译丹;崔旻;姚萍;

    目的 探讨铁死亡在高红肉饮食促进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36只雄性Balb/c小鼠中随机选取18只,给予标准饲料,另外18只小鼠给予含60%红肉饲料。8周后,给予标准饲料的18只小鼠分为对照组、UC模型组和UC模型+铁死亡抑制剂(Fer-1)组,每组各6只;给予含60%红肉饲料的18只小鼠分为高红肉组、高红肉+UC模型组和高红肉+UC模型+Fer-1组,每组各6只。除对照组、高红肉组外,其余组予小鼠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 DSS)构造UC小鼠模型,UC模型+Fer-1组和高红肉+UC模型+Fer-1组造模同时给予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腹腔注射,连续9 d。比较UC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HE染色评价小鼠UC严重程度,Elisa、RT-qPCR和透射电镜检测小鼠亚铁离子(Ferrous ion, Fe~(2+))、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铁蛋白重链1(Ferritin heavy chain1,FTH1)和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yl-CoA synthetase long-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的铁死亡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等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并观察小鼠结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的变化。结果 与UC模型组相比,高红肉+UC模型组小鼠DAI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肠黏膜结构被完全破坏,结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空泡化严重且线粒体膜破裂、嵴消失;小鼠结肠中Claudin1、Occludin和ZO-1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小鼠血清中Fe~(2+)、ROS、MDA、TNF-α及IL-6表达水平明显升高,GSH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小鼠结肠组织中GPX4和FTH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ACSL4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Fer-1干预后,结肠炎小鼠铁死亡及炎症相关指标降低,抗氧化指标上升(P<0.05)。结论 高红肉饮食可加重UC模型小鼠肠道炎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铁死亡通路,增加结肠炎症的表达,促进UC的发生发展,Fer-1对高红肉饮食诱导的铁死亡和炎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2024年09期 v.47 1200-1206+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9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新疆高原肺动脉高压人群特征的初步研究

    杨小玲;艾尼外尔·吐尔逊;迪丽努尔·买买提依明;

    目的 通过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出与低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代谢通路。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LC-MS/MS)对新疆帕米尔高原20例HPH患者及14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样本进行分析。结果 共鉴定出325种代谢物,其中78种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代谢物包括5-羟基色胺、尿囊素和二甲基鸟苷等,它们可能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通过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分析,筛选出4条与HPH发病机制相关的关键代谢通路,包括丁酸代谢(Butanoate metabolism)、咖啡因代谢(Caffeine metabolism)、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Glucagon signaling pathway)和柠檬酸循环(Citrate cycle/TCA cycle)。这些通路主要涉及生物合成、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和炎症,可能在HPH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HPH的代谢特征,发现了一系列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代谢通路,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HPH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并为HPH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

    2024年09期 v.47 1207-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临床医学研究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序贯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

    任洁明;张炎;杨华;

    目的 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序贯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研究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序贯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多普勒超声脑血流图、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护理能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脉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护理能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各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CD脉动指数、阻力指数均降低,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护理能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S患者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序贯替罗非班治疗,可明显地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改善脑动力学指标,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护理能力及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2024年09期 v.47 1215-1219+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联合纤维环缝合修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史韩峰;张囡囡;花洪宁;

    目的 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PTED)联合纤维环缝合修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2月在山西华晋骨科医院进行PTED治疗的LDH患者117例,根据患者PTED术后是否进行纤维环缝合修复术分成2组,对照组(59例)予以单纯PTED治疗,观察组(58例)予以PTED联合纤维环缝合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腰腿痛改善、腰椎功能、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术后1周、3个月时,两组腰腿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均较术前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时,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较术前逐渐上升,Q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Q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较术前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责任椎管面积及腰椎前凸角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责任椎间隙高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和PTED联合纤维环缝合修复术用于LDH临床治疗均有促进术后腰椎功能恢复及疼痛缓解的效果,且PTED联合纤维环缝合修复术可维持椎间隙高度,降低术后复发率。

    2024年09期 v.47 1220-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复方脑蛋白水解物片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刘磊;张洁茹;郑丽;贾丹;冯裕广;

    目的 探讨复方脑蛋白水解物片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 ACI)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大兴区人民医院ACI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1例给予丁苯酞治疗,研究组41例联合复方脑蛋白水解物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血流灌注、血清学指标[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MMP-9)、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 GDNF)]。统计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5.16±1.35)分]低于对照组[(6.25±1.69)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分[(24.07±2.59)分]高于对照组[(21.55±3.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1.06±0.12)s]低于对照组[(1.17±0.17) s],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1.49±0.18)×10~(-2) mL·g~(-1)·min~(-1)]、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1.07±0.33)×10~(-2) mL·g~(-1)·min~(-1)]高于对照组[(1.38±0.15)×10~(-2) mL·g~(-1)·min~(-1)、(0.85±0.30)×10~(-2) mL·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MMP-9[(254.25±17.22)μg/L]、LP-PLA2[(164.15±17.95)μg/L]低于对照组[(282.36±19.75)μg/L、(175.87±20.23)μg/L],GDNF[(5.76±2.29)μg/L]高于对照组[(4.33±2.1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复方脑蛋白水解物片联合丁苯酞治疗能提升疗效,减轻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损害,改善脑血流灌注,有利于减轻神经免疫炎症反应,用药安全性高。

    2024年09期 v.47 1226-1230+1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清CAR及ELR与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刘宁;焦帅;唐飞;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及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ELR)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6月募集180例AECOPD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将180例AECOPD患者分为感染组(105例)和非感染组(75例),105例感染组患者依据入院治疗后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和预后不良组(43例)。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CAR和ELR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CAR、ELR单独和联合检测对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血清CAR(t=45.25,P<0.001)、ELR(t=20.11,P<0.001)水平升高。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CAR、ELR水平升高(均P<0.05),且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合并肺心病比例、无创呼吸机治疗比例高,FEV1、FEV1/FVC、FVC水平低(P<0.05)。Logistic结果显示,病程、无创呼吸机治疗、CAR、ELR是影响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结果显示,血清CAR、ELR单独预测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AUC为0.778、0.787,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75,二者联合检测的AUC显著大于CAR、ELR单独检测(Z=2.128,3.236,P<0.05)。结论 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AR、ELR水平升高,二者联合检测能提高对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评估的水平。

    2024年09期 v.47 1231-1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TNF-α、IL-17与PCOS不孕患者IVF-ET助孕结局的关系及交互作用分析

    陈晨;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结局的关系及其交互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给予IVF-ET治疗,将IVF-ET 35 d后患者宫内妊娠且有胎心搏动者纳入临床妊娠组,否则纳入未妊娠组。分析影响PCOS不孕患者IVF-ET助孕结局的因素,分析TNF-α与IL-17的交互作用对PCOS不孕患者IVF-ET助孕结局的影响,分析TNF-α、IL-17对PCOS不孕患者IVF-ET助孕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临床妊娠患者62例,未妊娠患者64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优质胚胎率(OR=0.331,95%CI:0.148~0.738)、TNF-α水平(OR=3.494,95%CI:1.438~8.491)、IL-17水平(OR=3.144,95%CI:1.281~7.569)是影响PCOS不孕患者IVF-ET助孕结局的因素(P<0.05)。TNF-α与IL-17对PCOS不孕患者IVF-ET助孕结局存在正向交互作用,两者交互助孕结局效应为两者单独作用之和的1.384倍(95%CI:1.012~1.894)。ROC曲线分析显示,TNF-α、IL-17及两者联合预测PCOS不孕患者IVF-ET助孕结局的AUC分别为0.713(95%CI:0.610~0.816)、0.707(95%CI:0.594~0.821)、0.883(95%CI:0.815~0.952)。结论 TNF-α、IL-17与PCOS不孕患者IVF-ET助孕结局有关,二者在不良助孕结局中具有正向交互作用,其联合预测助孕结局效能良好。

    2024年09期 v.47 1237-1241+1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不同类型胆囊结石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结石成分与脂代谢、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叶锡银;张小玲;王三贵;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胆囊结石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结石成分与患者脂代谢、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东莞市南城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308例单纯性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二代智能红外光谱结石分析仪对结石标本进行成分分析,将患者根据胆结石类型分为胆固醇型结石组、胆色素型结石组、胆固醇-胆色素混合型结石组和其他类型结石组。收集所有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记录脂代谢和肝功能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不同类型胆囊结石组胆固醇、胆红素、胆酸含量与脂代谢、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在308份胆囊结石标本中,胆固醇型结石145例,胆色素性结石91例,胆固醇-胆色素混合型结石52例,其他类型结石20例。4组患者的性别、BMI和肝病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胆固醇型结石组比较,胆色素型结石组、胆固醇-胆色素混合型结石组和其他类型结石组中女性、BMI≥24 kg/m~2、高血脂的比例、血清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色素型结石组和胆固醇-胆色素混合结石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显著高于胆固醇型组和其他类型组,胆色素型组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型结石组的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胆色素性结石组的胆红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其他类型结石组的胆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固醇型结石组中,结石中胆固醇含量与患者CHOL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在胆色素型结石组中,结石中胆色素含量与患者AL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不同类型胆囊结石患者性别、BMI、高血脂症的占比、血清CHOL、TG、ALP和TBIL水平存在差异。

    2024年09期 v.47 1242-1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盂增宽与染色体异常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梁佳乐;陈静;刘芳;罗海波;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盂增宽与染色体异常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产前二维超声诊断为胎儿肾盂增宽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有其它超声异常分为孤立性肾盂增宽组(n=84)和非孤立性肾盂增宽组(n=27),孤立性肾盂增宽组中再依据肾盂增宽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比较不同分组间胎儿染色体异常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111例胎儿中,孤立性增宽组(84例)和非孤立性肾盂增宽组(27例)中染色体异常分别为4例(4.76%)和5例(18.51%),不良妊娠分别为8例(9.52%)和12例(44.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孤立性肾盂增宽组中轻、中、重度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0%、11.11%、3.22%,不良妊娠率分别为0%、11.11%、16.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肾盂增宽合并其它超声异常时,胎儿染色体异常率和不良妊娠率随之增加。孤立性肾盂增宽程度与染色体异常率及不良妊娠率无明显相关性。

    2024年09期 v.47 1248-1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宫颈前角、宫颈长度及剪切波速度在宫颈机能不全自发性早产风险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何陈艳;应小燕;

    目的 分析宫颈前角(Anterior uterocervical angle, ACA)、宫颈长度(Cervical length, CL)及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 SWV)在宫颈机能不全自发性早产风险中的联合预测价值。方法 以2023年2月-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建档的376例宫颈机能不全孕妇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孕周(19~23 w+6 d、24~27 w+6 d、28~33 w+6 d、34~36 w+6 d)时ACA、CL、SWV与孕周的相关性。对所有孕妇随访至完成分娩,根据孕妇是否早产分为早产组与非早产组,比较2组孕妇的一般资料。经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机能不全孕妇早产的风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ACA、CL、SWV对宫颈机能不全孕妇自发性早产风险的单独及联合预测效能,采取Pearson相关性分析ACA、CL及SWV与宫颈机能不全孕妇孕周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孕周的宫颈机能不全孕妇SWV、CL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孕周增加SWV、CL呈下降趋势(P<0.05),不同孕周的宫颈机能不全孕妇比较,A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WV、CL与宫颈机能不全孕妇的孕周呈负相关关系(r=-0.628、-0.867,P<0.05)。ACA与宫颈机能不全孕妇的孕周无相关性(r=0.109,P=0.081)。376例孕妇中自发性早产79例,自发性早产率为21.01%(79/376),足月产297例,足月产率为78.99%(297/376)。将79例自发性早产孕妇纳入早产组,其余297例足月产孕妇分为非早产组,经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年龄、BMI、流产次数、辅助生殖技术妊娠情况、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早产组比较,早产组ACA升高,CL、SWV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CA、CL、SWV均是导致宫颈机能不全孕妇自发性早产的重要风险因素(P<0.05),建立早产联合预测模型:Logistic(P)=-48.126+6.059×SWV+0.206×CL+0.295×ACA;ROC曲线分析表明,ACA、CL、SWV对宫颈机能不全孕妇自发性早产的单独预测灵敏度分别为82.90%、68.30%、80.50%,ACA+CL+SWV联合预测灵敏度为93.90%。结论 ACA、CL、SWV在宫颈机能不全孕妇自发性早产风险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3个指标联合预测的敏感度与准确度较高。

    2024年09期 v.47 1253-1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在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髋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聂美云;周友良;王世强;杨兴义;杨玲;成毅;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GI)在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3年4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42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和非肺部感染组,通过电子病历收集2组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HGI对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肺部感染组比较,肺部感染组吸烟史比例高,糖尿病病程和卧床时间长,血清白蛋白水平低,术中出血量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HGI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卧床时间、空腹血糖、HbA1c和HGI是髋关节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白蛋白是保护性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HGI预测术后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AUC)为0.912,明显高于空腹血糖、HbA1c的0.654和0.817(Z=4.289,P<0.05),最佳截断值为0.5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21%和85.79%,提示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以最佳截断值为切入点将患者分为2组,高HGI组中肺部感染发生率(36.11%)显著高于低HGI组(1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HGI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越大,其预测术后肺部感染的价值优于空腹血糖和HbA1c等传统血糖指标,临床应当密切监测HGI的变化,以更好的用于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评估。

    2024年09期 v.47 1259-1263+1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多模态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腺外侵犯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乔向彬;韩旭;师旭;冯伶艳;黄莉;肖保军;

    目的 研究多模态超声特征及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腺外侵犯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120例PT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HI VISION Preiru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所有PTC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记录患者的肿瘤最大径、边界、纵横列比及微钙化、剪切波弹性成像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查阅患者病历系统,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家族史和结节部位。通过术中或术后镜下病理结果评估有无PTC腺外侵犯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120例PTC患者中,发生腺外侵犯者48例,无腺外侵犯者72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者43例,无淋巴结转移者77例。PTC有、无腺外侵犯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家族史和结节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的(P>0.05)。与无腺外侵犯患者比较,有腺外侵犯患者的结节最大径、Emax和SD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结节最大径和SD显著增大,微钙化的比例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结节最大径及弹性成像SD是PTC腺外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微钙化及弹性成像SD是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结节最大径及弹性成像SD预测PTC腺外侵犯的AUC为0.828(95%CI=0.756~0.9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和77.8%。微钙化及弹性成像SD预测PTC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844(95%CI=0.769~0.91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9%和88.9%。结论 多模态超声特征及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腺外侵犯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2024年09期 v.47 1264-1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环泊酚与丙泊酚在无痛取卵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李银洁;王宏宇;李林;

    目的 探讨环泊酚与丙泊酚在无痛取卵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本院进行无痛取卵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丙泊酚,观察组予以环泊酚。分析两组临床指标、镇痛效果;比较两组入室时(T0)、麻醉诱导1 min后(T1)、麻醉诱导3 min后(T2)及麻醉诱导5 min后(T3)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两组呼吸暂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镇静补救例数。结果 与同组T0时刻相比,T1~T3时刻两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脑电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先下降后上升,且观察组T1~T3时刻HR、SpO_2、BIS及M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7.50%),静脉注射痛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眩晕及镇静补救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痛取卵手术患者中应用环泊酚与丙泊酚均具有较好镇静镇痛效果,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相当,但相较于丙泊酚,环泊酚更有利于呼吸循环稳定,减少静脉注射痛的发生。

    2024年09期 v.47 1270-1273+1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药学研究

  • 复方结合雌激素黄体酮阴道用乳膏的乳化剂筛选与体外释放研究

    李盼盼;崔海洋;肖岑宇;黄群群;高晓黎;

    目的 筛选复方结合雌激素黄体酮阴道用乳膏的乳化剂,并测定乳膏体外释放特性。方法 以十六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白蜂蜡、硬脂酸甲酯、液体石蜡、鲸蜡醇硬脂酸酯、丙二醇硬脂酸酯、黄体酮为油相,苯甲醇、甘油、结合雌激素、纯化水为水相。分别加入0.24%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或8%聚二乙醇-7-硬脂酸酯(Tefose~? 63)为乳化剂,采用乳化法制备2种O/W型复方结合雌激素(Conjugated estrogens, CE)黄体酮(Progesterone, P4)阴道用乳膏,并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2种乳膏均含有结合雌激素0.625 mg/g和黄体酮80 mg/g。选取16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4组,SDS组(使用含SDS乳膏进行给药)、Tefose~? 63组(使用含Tefose~? 63乳膏进行给药)、空白基质组(不含乳化剂的空白基质)以及生理盐水组(以生理盐水代替乳膏进行给药),4组均皮肤给药0.5 mL,阴道给药1 mL,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后取皮肤、阴道组织进行HE染色,评价2种乳膏刺激性。筛选出较优的复方乳膏,采用LOGAN体外透皮仪测定该复方乳膏中CE和P4的单位面积累计释放量与累计释放率。结果 含SDS乳膏综合评分为(95.83±0.03)分,含Tefose~? 63乳膏综合评分为(95.80±0.05)分。空白基质组与生理盐水组兔阴道黏膜完整,SDS组出现明显阴道黏膜复层扁平上皮损伤,Tefose~? 63组阴道黏膜轻微损伤。两种含不同乳化剂乳膏对皮肤均无明显刺激性。筛选出最优复方阴道用乳膏中CE释放速率为(13.15±0.37)μg·cm~(-2)·h~(-1/2),P4的释放速率为(297.73±12.48)μg·cm~(-2)·h~(-1/2),两者单位面积累积释放量与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采用Tefose~? 63为乳化剂的复方结合雌激素黄体酮阴道用乳膏外观洁白细腻、性质稳定、阴道黏膜的刺激性较小,并具有良好的体外释放特性。

    2024年09期 v.47 1274-1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大蒜辣素在大鼠体内转化产物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的鉴别

    吴莹莹;史荣梅;李世颖;刘睿婷;宋百灵;马雪红;李新霞;

    目的 鉴别大鼠给药后大蒜辣素体内转化产物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探讨血浆和皮肤组织中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的变化情况。方法 取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00±20)g,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组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组,每组每个时间点采用6只大鼠,涂抹大蒜软膏于大鼠背部,分别于0、5、10、15、20、25、30、60 min依次取血液和皮肤组织,UPLC-MS/MS鉴定血液和皮肤组织中大蒜辣素的转化产物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及变化情况。结果 大蒜辣素与半胱氨酸反应产生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30 min即可反应90%以上。血浆中转化产物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在4 h内稳定。UPLC-MS/MS鉴定并确定了皮肤组织和血浆样品大蒜辣素与内源性半胱氨酸的反应产物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给予大蒜软膏30 min内血浆和皮肤中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的浓度逐步增大,60 min时含量降低。结论 大蒜辣素可与血浆和组织中的内源性半胱氨酸快速反应,本研究将为大蒜辣素的后续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2024年09期 v.47 1281-1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迪娜尔合剂的化学成分预检识及含量测定

    乃比江·麦图荪;买买提明·买合木提;艾尼娃尔·艾克木;

    目的 预检识迪娜尔合剂的化学成分,测定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法对迪娜尔合剂中的化学成分类型进行鉴别检识;采用福林酚法测定迪娜尔合剂中总多酚的含量;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迪娜尔合剂进行定性鉴别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迪娜尔合剂中的绿原酸与咖啡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迪娜尔合剂富含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包括糖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类、酚类化合物和有机酸类化合物。迪娜尔合剂中总多酚含量为(1.57±1.71)mg/mL,绿原酸和咖啡酸两种单体成分的含量分别为(94.17±0.23)μg/mL和(0.27±0.45)μg/mL。结论 迪娜尔合剂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其中多分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本研究为迪娜尔合剂的质量控制和疗效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年09期 v.47 1288-1292+1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中医中药

  • 基于肝窦毛细血管化探讨清毒调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孙婉卿;黄勇;韩涛;曾斌芳;

    目的 探讨清毒调肝方通过改善肝窦毛细血管化在治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60只SD雄性大鼠,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50只通过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ConA)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索拉非尼组和清毒调肝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和模型对照组不予干预,其余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索拉非尼或不同剂量的清毒调肝方,每天灌胃1次,连续5周。通过光镜观察大鼠肝组织形态学变化,扫描电镜观察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变化,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肝组织中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ol-Ⅳ)表达,免疫印迹(WB)技术检测肝组织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损伤严重,表现为肝细胞坏死、空泡形成、纤维组织增生、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减少及基底膜增加,血清ALT、AST、IgG水平和LN、Col-Ⅳ、CD31、vWF、VEGF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清毒调肝方低、中、高剂量组均能减轻肝组织损伤,干预肝窦内皮细胞去窗孔化,显著降低ALT、AST、IgG水平和LN、Col-Ⅳ、CD31、vWF、VEGFmRNA表达(P<0.05)。结论 清毒调肝方可以减轻肝损伤,改善肝功能,提升免疫水平,干预肝窦内皮细胞去窗孔化和内皮下基底膜沉积,下调LN、Col-Ⅳ、CD31、vWF和VEGFmRNA表达,从而抑制血管生成,改善肝窦毛细血管化,减少肝纤维化发生。

    2024年09期 v.47 1293-1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6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穴位埋线对失眠大鼠认知功能及5-HT、DA、GABA水平的影响

    刘俊昌;张雪枫;张星平;燕子悦;古来撒尔·艾克拜尔;邱思淦;卢旭昇;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对氯苯丙氨酸(PCPA)失眠模型大鼠下丘脑5-羟色胺(5-HT)、多巴胺(DA)、γ-氨基丁酸(GABA)表达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24只SPF级SD雄性大鼠,6只作为空白组,其余18只采用腹腔注射PCPA混悬液制作失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针刺组和穴位埋线组,各6只。空白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仅抓取,不予干预;针刺组针刺百会、神门(双侧)和三阴交(双侧),1 d/次,连续14 d;埋线组进行埋线,选穴同针刺组,7 d/次,共2次。采用戊巴比妥钠协同睡眠实验观察大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下丘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下丘脑组织5-HT、DA、GABA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下丘脑细胞呈现空泡样变化、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缩短,逃逸潜伏期增加、穿越隐藏平台次数减少,下丘脑组织GABA、5-HT蛋白表达降低、DA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穴位埋线组大鼠下丘脑正常神经元细胞数量增加、空包化状等神经炎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延长,逃逸潜伏期减少、穿越隐藏平台次数增加,下丘脑组织GABA、5-HT蛋白表达升高、DA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针刺组比较,穴位埋线组大鼠下丘脑组织DA蛋白表达下降(P<0.05),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逃逸潜伏期、穿越隐藏平台次数、GABA、5-HT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可有效缩短PCPA失眠模型大鼠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提高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等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下丘脑组织病理形态、调节下丘脑内神经递质GABA、5-HT及DA水平有关。

    2024年09期 v.47 1301-1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次数:2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不同基质松节油膏对骨性关节炎大鼠的疗效及关节炎症的影响

    梅拉·哈万;朱虎虎;李亚金;肖连宇;

    目的 比较以羊油和酥油为基质制作的松节油膏和以凡士林为基质制作的松节油膏对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大鼠的疗效及关节炎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SD雄性大鼠90只为研究对象,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80只大鼠关节注射单碘乙酸钠(Monoiodoacetate, MIA)建立O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阳性对照组(外用消肿止痛酊0.5 mL/次)、松节油膏高剂量组(80 mg/kg)、松节油膏中剂量组(40 mg/kg)、松节油膏低剂量组(20 mg/kg)、凡士林高剂量组(80 mg/kg)、凡士林中剂量组(40 mg/kg)、凡士林低剂量组(20 mg/kg),各给药组3次/d,连续7 w。各组大鼠给药50 d后断尾取血,比较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水平、白细胞(White blood count, 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 NEU)计数。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关节指数,血清IL-1β、TNF-α、IFN-γ水平,WBC及NEU计数均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松节油膏高、中、低剂量组和凡士林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关节指数、大鼠血清IL-1β、TNF-α、IFN-γ、WBC及NEU计数显著降低(P<0.05);与松节油膏中剂量组比较,凡士林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关节指数、大鼠血清IL-1β、TNF-α、IFN-γ水平相对较高(P<0.05)。结论 以羊油和酥油为基质制作的松节油膏和以凡士林为基质制作的松节油膏均能改善关节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和软骨破坏,尤以羊油和酥油为基质制作的松节油膏效果更明显。

    2024年09期 v.47 1307-1311+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乌鲁木齐市35~75岁体检人群心血管病高危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马思懿;邹媛;苏比德·阿力木江;韩雷;刘波;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35~75岁体检人群心血管病(CVD)高危人群检出情况并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预测CVD高危人群,对比分析模型预测效果及准确率,为CVD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3年6月-2024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抽取40 364名35~75岁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分析CVD高危人群检出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以及决策树模型建立CVD高危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果和准确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40 364名35~75岁体检人群中,检出CVD高危人群10 858名,CVD高危人群检出率为2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商业服务业、退(离)休人员、吸烟、饮食中肉食摄入过多或过少是35~75岁体检人群CVD高危人群检出的危险因素。女性、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或职员、农林牧渔生产人员以及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人、每周运动1次及以上是乌鲁木齐市35~75岁体检人群CVD高危人群检出的保护因素。CVD高危人群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臀围、腰围、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除高密度脂蛋白低于非高危人群外,其余均高于非高危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以人口学特征(年龄、吸烟习惯、饮食习惯)和体检指标(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为自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以及决策树模型建立CVD高危预测模型,两个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的AUC值均为0.867(95%CI=0.864~0.871,P<0.001)。结论 乌鲁木齐市35~75岁体检人群CVD高危人群检出率相对较高。构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及可视化的决策树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以预测个体未来成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可能性,为识别CVD高危人群提供了筛查工具,对推进心血管疾病的零级预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24年09期 v.47 1312-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疆醫科大學学报2024年专题征稿

    <正>《新疆医科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2年至今,本刊连续11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8年《新疆医科大学学报》荣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2019年荣获第2届中国高校民族类特色科技期刊奖,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22年8月荣获西部科技期刊联盟第二届“西牛奖”(优秀中文科技期刊)。常设专题研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医中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园地及医学教育等栏目。

    2024年09期 v.47 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