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晓蓓;顿晓熠;赵嘉乐;哈那提·努尔兰别克;阿布都沙拉穆·孜亚吾丁;吴勤奋;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经不同途径移植定向精准修复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的疗效。方法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只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患处NSCs移植组、鼻内NSCs移植组、尾静脉NSCs移植组,采用改良式自由落体法制备中度TBI模型,分别以局部、经鼻内、尾静脉注射等途径给予大鼠NSCs。术后第1日及第7日通过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考察大鼠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解剖观察脑组织术后恢复情况,免疫组化比较活化的促凋亡因子(Cleaved-Caspase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SUMO特异性肽酶3(SENP3)阳性细胞数。结果 (1)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结果显示,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第1日及第7日mNSS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患处NSCs移植组、鼻内NSCs移植组、尾静脉NSCs移植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解剖观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术后第7日各NSCs移植组大鼠脑损伤均有明显改善。(3)术后第7日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脑组织湿重、脑脏器系数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患处NSCs移植组脑组织湿重、脑脏器系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4)免疫组化结果提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NSCs移植组中Cleaved-Caspase3、PCNA、SENP3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尾静脉NSCs移植组相比,患处NSCs移植组和鼻内NSCs移植组的Cleaved-Caspase3、PCNA及SENP3阳性细胞数降低更显著(P<0.01)。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可有效促进TBI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其中经鼻内途径与患处NSCs移植途径治疗效果优于尾静脉途径。
2025年03期 v.48 255-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嘉乐;顿晓熠;王晓蓓;臧哈尔·哈布德勒;哈那提·努尔兰别克;阿布都沙拉穆·孜亚吾丁;孙懿晗;吴勤奋;
目的 探讨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出血转化(HT)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4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功接受血管内治疗(EVT)的194例AIS患者的相关资料,治疗前均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检查获取CT灌注参数,并采用人工智能分析软件计算HIR。所有患者溶栓后7 d内接受头颅CT动态复查,依据HT发生情况分成出血转化(HT)组(n=61)和非出血转化(non-HT)组(n=13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AIS患者EVT后HT发生的风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HIR对AIS患者经EVT治疗后发生HT事件的预测效能及最佳预测阈值。结果 HT组房颤病史、冠心病史、入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核心梗死体积(VrCBF<30%),低灌注体积(VTmax>6 s),严重低灌注体积(VTmax>10 s)、HIR 7项指标高于non-HT组,ASPECTS评分低于non-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史[OR=2.225,95%CI(1.026~4.824)]、入院NIHSS评分[OR=1.300,95%CI(1.180~1.432)]、ASPECTS评分[OR=0.651,95%CI(0.530~0.799)]、VrCBF<30%[OR=1.023,95%CI(1.012~1.035)]、VTmax>10 s[OR=1.015,95%CI(1.008~1.022)]和HIR[OR=2.020,95%CI(1.598~2.553)]是AIS患者EVT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院NIHSS评分、VrCBF<30%、VTmax>10 s和HIR预测EVT后HT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0.73、0.74、0.80,HIR的AUC明显大于入院NIHSS评分、VrCBF<30%及VTmax>10 s的AUC(P<0.05),截断值为0.40。结论 CT灌注参数HIR与AIS患者EVT后HT发生紧密相关,对AIS患者EVT后HT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25年03期 v.48 262-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臧哈尔·哈布德勒;苑扬;顿晓熠;王晓蓓;阿布都沙拉穆·孜亚吾丁;赵嘉乐;吴勤奋;
目的 探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hrombectomy, ADAPT)进行血管再通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技术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2021年3月至2023年10月接受血管再通术治疗的5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取栓技术的不同,患者被分为研究组(应用ADAPT技术直接抽吸取栓,34例)和对照组[应用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术(Solitaire FR with intracranial support catheter fo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SWIM),20例]。比较两组的取栓次数、手术操作时间、血管完全再通率、术前与术后2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良好预后率。结果 两组采用不同取栓技术后,研究组的取栓次数和手术操作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研究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血管完全再通率分别为70.59%和75.00%,术后3个月良好预后率分别为64.71%和60.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 与SWIM取栓技术相比,ADAPT技术在血管再通率上无显著差异,但能显著减少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取栓次数和手术操作时间,提升术后3个月的良好预后率,改善术后2周的NIHSS评分,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ADAPT技术在改善患者功能恢复和降低并发症方面显示了更大的潜力,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替代方案。
2025年03期 v.48 268-272+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吴勤奋;赵嘉乐;
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EVT)作为严重脑卒中的关键干预手段,虽能有效恢复血流,却常伴随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等并发症。本文综述了端粒长度在缺血性脑卒中及EVT后HT中的作用,探讨了端粒作为细胞衰老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潜在影响。研究显示,端粒缩短与脑卒中风险增加、炎症反应加剧及血管修复能力下降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均可能促成HT的发生。此外,端粒酶激活剂的使用展现出其通过调节端粒长度来增强血管细胞修复能力和延缓衰老的治疗潜力,但其长期效果和安全性仍需深入研究。未来的研究需聚焦于端粒的分子机制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以及如何精确利用端粒作为生物标志物来指导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从而优化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
2025年03期 v.48 273-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阿迪莱·多力坤;李寅时;邓冰清;阿比旦·艾尼瓦尔;孙胜;肖雯颖;葛聪蕙;唐娜;李静;高春花;王慧;张传山;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抑制剂(Apoptozole, Az)联合阿苯达唑(Albendazole, ABZ)干预对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模型病灶活性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无菌分离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以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0 000枚的剂量接种雌性Balb/c小鼠27只。在感染4周后,将27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1.4%DMSO)、Az组(腹腔注射4mg/kg Apoptozole)和Az+ABZ组(腹腔注射4 mg/kg Apoptozole+4 mg/kg ABZ),每组9只,每两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6周。收集各组小鼠病灶组织样本进行石蜡包埋和HE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灶组织中Em 18和Em 14-3-3蛋白的表达水平,评价病灶活性。分离小鼠肝脏、脾脏和腹腔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析各组小鼠肝脏、脾脏和腹腔中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z组和Az+ABZ组小鼠病灶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比较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z组和Az+ABZ组小鼠病灶组织中Em 14-3-3和Em 18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z组和Az+ABZ组小鼠肝脏NK细胞和B细胞表达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Az+ABZ组小鼠肝脏T细胞表达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z组小鼠肝脏B细胞表达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Az组和Az+ABZ组小鼠脾脏NK细胞表达比列有升高的趋势,T细胞表达比例有下降的趋势(P>0.05)。与对照组比较,Az组小鼠脾脏B细胞表达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z组和Az+ABZ组小鼠腹腔NK细胞和B细胞表达比例有升高的趋势,T细胞和CD8~+T细胞表达比例有下降的趋势(P>0.05)。与Az组比较,肝脏,脾脏,腹腔淋巴细胞中的NK细胞都有上调的趋势。结论 热休克蛋白70抑制剂Apoptozole联合阿苯达唑干预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模型,能够抑制病灶活性,促进NK细胞向肝脏中的募集,介导对多房棘球蚴病灶的抑制。
2025年03期 v.48 277-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8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程永凤;沈亦平;樊春艳;古丽巴哈·买买提;王学梅;李丹露;严媚;
目的 研究抗原85B(Antigen 85B,Ag85B)对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HL)小鼠肿瘤生长、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HDLM-2细胞,用杜氏改良鹰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 DMEM)调整细胞密度为5×10~6个/200μL备用。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小鼠左侧腋下酒精棉片擦拭消毒后给予接种相应试剂。Ⅰ组:接种DMEM基础培养基(200μL);Ⅱ组:接种Ag85B(每克小鼠接种4μg Ag85B,用DMEM基础培养基调整总液量为200μL);Ⅲ组:接种HDLM-2(5×10~6个/200μL);Ⅳ组:接种HDLM-2(5×10~6个/200μL)+Ag85B;(每克小鼠接种4μg Ag85B,直接混入HDLM-2细胞,维持总液量为200μL)。每日接种一次,连续接种3日。期间每日观察各组小鼠活动、精神状况,毛发和饮食饮水情况。实验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35天小鼠称重并测量肿瘤的长径及短径,肿瘤体积达到1 000 mm~3说明建模成功。第35天处死小鼠,剥离瘤体称重,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HE)比较I组、II组小鼠心、肝、脾、肺、肾组织结构。取Ⅲ组、Ⅳ组小鼠肿瘤组织进行后续检测比较,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检测LC3、p62、Beclin-1、Caspase-3、Ki-67在肿瘤组织的定位及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Ki-67表达;TUNEL染色检测凋亡;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检测自噬体数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LC3、p62、Beclin-1、PI3K、AKT、mTOR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各组小鼠体重随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小鼠毛发有光泽,精神尚可,活动正常,未见肿瘤生长。Ⅲ组、Ⅳ组小鼠精神萎靡、活动减少、毛发无光泽,有肿瘤生长。与Ⅲ组比较,Ⅳ组小鼠肿瘤体积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85B对肿瘤抑制率为20.53%。HE染色显示I组、II组小鼠心、肝、脾、肺、肾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与Ⅲ组比较,Ⅳ组小鼠LC3、Beclin-1、Ki-67抗原表达减低,p62、Caspase-3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Ⅲ组比较,Ⅳ组小鼠肿瘤Ki-67表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Ⅲ组比较,Ⅳ组小鼠肿瘤凋亡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Ⅲ组比较,Ⅳ组小鼠肿瘤自噬体减少;与Ⅲ组比较,Ⅳ组小鼠肿瘤组织LC3、Beclin-1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62、PI3K、AKT、mTOR 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g85B可以抑制HL小鼠的肿瘤增长及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促进PI3K/AKT/mTOR通路、抑制自噬相关。
2025年03期 v.48 286-292+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5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吴沭城;庄汉;岳苏苏;
目的 分析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蛋白在分泌性中耳炎(SOM)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2024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沭阳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42例行鼓膜穿刺抽液术治疗的SOM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以患者是否复发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p38 MAPK/NF-κB/NLRP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分析SOM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38 MAPK/NF-κB/NLRP3信号通路蛋白单一及联合预测SOM患者术后的效能。结果 复发组患者通气管保留时间(<3个月)的占比和p38 MAPK、NF-κB、NLRP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量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OM患者术后是否复发作为因变量,以通气管保留时间、p38 MAPK、NF-κB、NLRP3作为自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通气管保留时间<3个月、p38 MAPK、NF-κB、NLRP3均是SOM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38 MAPK、NF-κB、NLRP3联合预测SOM患者术后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AUC均高于各指标单一预测(P均<0.05)。结论 通气管保留时间较短、p38 MAPK/NF-κB/NLRP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异常可能是引起穿刺抽液治疗SOM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联合p38 MAPK/NF-κB/NLRP3信号通路蛋白预测SOM效能较高,临床可作为参考依据。
2025年03期 v.48 293-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慧;曹运雄;宁小娟;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后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BDNF、NGF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步态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92%,高于对照组83.05%(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血清BDNF、NGF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个月后两组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均降低,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1、3个月及对照组治疗3个月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UE)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FMA-UE评分、FMA-L评分高于治疗1个月(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1、3个月的FMA-UE评分、FMA-L评分更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均更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调节BDNF、NGF水平与血液流变学,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改善患者上下肢体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2025年03期 v.48 299-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江永强;韩海静;苏红霞;李转;屈耀宁;党飞;郝亚茹;崔亚玲;王春莹;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血清活性氧(ROS)、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与四联疗法hp根除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本院收治的hp阳性CAG患者218例,均实施四联疗法治疗14 d,统计hp根除率。将hp未根除者纳入观察组,hp根除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均在治疗前检测血清ROS、IL-33水平。分析血清ROS、IL-33水平与hp阳性CAG患者hp根除率的关系及预测价值。结果 218例hp阳性CAG患者四联疗法治疗14 d后hp根除率为80.73%(176/218)。hp未根除者42例纳入观察组,hp根除者176例纳入对照组。两组治疗前血清ROS、IL-33水平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阿莫西林耐药、克拉霉素耐药、hp类型、ROS、IL-33为hp阳性CAG患者hp根除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无论是否调整混杂因素,ROS、IL-33水平升高均会增加hp阳性CAG患者hp根除失败风险。血清ROS、IL-33水平预测hp阳性CAG患者hp根除率的AUC值分别为0.774,0.790,二者联合预测的AUC值为0.860。血清ROS、IL-33联合预测hp阳性CAG患者hp根除率的AUC值大于单一指标的预测值(P<0.05)。结论 血清ROS、IL-33高水平是hp阳性CAG患者四联疗法hp根除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检测二者血清水平可判定患者hp根除失败风险,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调整有一定指导意义。
2025年03期 v.48 305-310+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廷雨;沈鉴东;石恒;陆敬巧;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患者卵巢血流动力学的关系,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以150例PCOS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根据体质指数(BMI)将研究对象分为肥胖组(n=97)和非肥胖组(n=53)。检测两组患者血清SF、SAA水平及卵巢血流动力学指标[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SF、SAA与PI及RI的相关性。根据治疗后妊娠结局将肥胖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39)和预后不良组(n=58)。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型PCOS合并不孕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F、SAA对肥胖型PCOS合并不孕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肥胖组患者血清SF、SAA水平高于非肥胖组(P<0.05)。肥胖组患者PI、RI高于非肥胖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肥胖型PCOS合并不孕患者的SF、SAA水平与PI、RI呈正相关(r=0.606、0.637、0.641、0.635,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LH/FSH、PI、RI、SF、SAA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HOMA-IR、LH/FSH、PI、RI、SF、SAA水平是肥胖型PCOS合并不孕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SF、SAA预测肥胖型PCOS合并不孕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6、0.791,二者联合的AUC值为0.852,联合预测价值高于两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 肥胖型PCOS合并不孕患者SF、SAA水平与PI、RI呈正相关。SF、SAA水平可辅助预测肥胖型PCOS合并不孕患者预后不良,且联合预测效果更佳。
2025年03期 v.48 31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殷俊;马娣;洪峰;周大勇;
目的 分析老年肺炎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老年肺炎患者并发AKI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以2020年1月-2023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AKI进行分组,将发生AKI的患者纳入合并AKI组共48例,未发生AKI的患者纳入单纯性肺炎组共50例。收集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相关临床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因素分析老年肺炎患者并发AKI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rms程序包构建老年肺炎患者并发AKI的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和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单纯性肺炎组比较,合并AKI组患者患有基础性疾病占比、血乳酸(la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ysC)、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中SCr、BUN、CysC、CRP及PCT水平均为影响老年肺炎患者发生AKI的相关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测老年肺炎患者并发AKI的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C-index指数为0.905(95%CI:0.832~0.963);经Hosmer-Lemeshow检验列线图模型实测值与预测值基本一致,经决策曲线分析列线图预测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有效性。结论 血清中SCr、BUN、CysC、CRP及PCT水平均是老年肺炎患者发生AKI的相关影响因素,老年肺炎患者并发AKI的列线图模型对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25年03期 v.48 317-321+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沈勤;李秋侠;李欢欢;王千;张军;孙炳霞;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进行分析与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5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350)和验证集(n=150)。根据肺部感染情况将训练集患儿分为合并感染组(n=25)和非感染组(n=325),收集患儿基本信息(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咳嗽、喘息、发热),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白蛋白(Albumin, Al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s, WBC)、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影像学检查(是否合并胸腔积液)及抗哮喘药物使用频率。采用SPSS 26.0及R42.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支气管哮喘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能力、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等内部验证。结果 训练集与验证集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感染组患儿发热、CRP、PCT、NLR、合并胸腔积液比例以及抗哮喘药物使用频率高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PCT、NLR、合并胸腔积液以及抗哮喘药物使用频率为小儿支气管哮喘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训练集构建小儿支气管哮喘并发肺部感染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内部验证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80、0.920,校准曲线均趋于实际曲线(Hosmer-Lemeshow χ~2=0.615、0.598,P均>0.05)。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小儿支气管哮喘并发肺部感染风险的阈值>0.15时,列线图模型提供临床净收益。结论 基于小儿支气管哮喘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03期 v.48 32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唐璐;周丽;唐梅;薛萍;钱蓉;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喉返神经麻痹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2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的3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喉返神经麻痹将其分为麻痹组和无麻痹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喉返神经麻痹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 300例肺癌患者中30例患者术后发生喉返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为10.00%。麻痹组肿瘤最大直径≥5 cm比率、胸腔镜全肺切除术比率、淋巴结清扫个数、淋巴结大小、术后肺部感染比率均高于无麻痹组,喉返神经监测比率低于无麻痹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清扫个数、淋巴结大小、术后肺部感染是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喉返神经麻痹的独立危险因素,喉返神经监测是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喉返神经麻痹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Hosmer-lemeshowχ~2=6.820,P=0.556,提示模型拟合度佳。该模型预测肺癌患者术后喉返神经麻痹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0%、72.59%。外部验证显示,模型预测肺癌患者术后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的AUC值为0.866(95%CI:0.801~0.916),敏感度为86.84%,特异性为73.68%,Hosmer-lemeshowχ~2=5.978,P=0.645,提示预测曲线与实际曲线贴合度良好。结论 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清扫个数、淋巴结大小、术后肺部感染、喉返神经监测是肺癌患者术后喉返神经麻痹的影响因素,利用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患者的生存预测具有良好的效能。
2025年03期 v.48 328-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董树江;杨柏霖;莫琪;徐素婷;陈丙学;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引导下改良TROPIS挂线结合术后转换取线在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20年1月-2024年9月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parks分型为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型的100例高位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60)。试验组采用改良TROPIS挂线结合转换取线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评分、治愈率、肛门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Wexner失禁评分降低,手术时间延长,漏气漏液和锁眼样畸形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术后肛门疼痛评分及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引导下改良TROPIS挂线结合转换取线在高位肛瘘的治疗中,具有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肛门功能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优点,可开展临床推广。
2025年03期 v.48 334-337+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管萌欢;冯娟;李林格;孟圆圆;张鼎昊;张华;
目的 探讨老年性耳聋(Presbycusis, PC)患者听力水平不同程度下降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分析PC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3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收集患者的听力学检查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认知状态的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听力水平与认知状态的关系。结果 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职业性质、高血压、日常娱乐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均为认知状态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文化程度是认知功能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血压病史、文化程度、日常娱乐时间和听力损失是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听力损失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呈负相关(r=-0.247,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A受损程度与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包括命名能力、复述能力、三步命令、阅读能力、结构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患者听力水平不同程度下降是痴呆的危险因素,PC与认知障碍呈负相关,老年人听力下降应及早干预从而防治痴呆的发生。
2025年03期 v.48 338-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巧珍;邵校;杨修玲;蔡奉娟;
目的 分析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ESVD)治疗肝硬化伴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远期疗效及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构建风险模型。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23年10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收治的肝硬化伴急性EGVB患者23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ESVD治疗,并随访观察1年。观察术后1年患者内镜下静脉曲张清除效果及再出血情况。根据再出血情况进行分组,再出血组(n=46)和未再出血组(n=191)。分析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患者危险因素,以上述危险因素构建风险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验证模型区分度,绘制Calibration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拟合度及预测效能。结果 术后1年,114例静脉曲张完全根除,78例基本消失,45例未消失,清除率为81.01%。237例患者首次进行ESVD后,随访1年内发生再出血的患者有46例,发生率为19.41%。再出血组治疗前曲张静脉直径,中、大量腹水占比,Child-Pugh分级C级评分占比,有红色征占比及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高于未再出血组,而血小板(PLT)、血钠(Na)浓度则低于未再出血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治疗前曲张静脉直径偏大,中、大量腹水,PT时间延长是导致肝硬化伴EGVB患者经ESVD治疗后发生再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浓度血Na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基于筛选出的4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患者再出血的风险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显示拟合度好(Hosmer-Lemeshowχ~2=1.305,P=0.113),预测模型的AUC为0.915(95%CI:0.859~0.954,P<0.05),预测效能较好。结论 ESVD治疗肝硬化伴急性EGVB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本研究构建的再出血风险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可为临床医务人员早期识别肝硬化伴急性EGVB患者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48 344-349+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