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专题研究

  • 陈元膏摩法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改善膝骨性关节炎的机制研究

    王月媛;古来撒尔·艾克拜尔;刘俊昌;牙库甫·亚森;张鑫翔;蒋祥龙;侯运运;

    目的 观察陈元膏摩法对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二价铁离子(Ferrousion, Fe~(2+))、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究陈元膏摩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抽取6只为空白组,其余18只采用前交叉韧带切断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ransection model, ACLT)制备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模型,将成模KOA兔随机分为模型组、扶他林组、陈元膏摩法组,每组6只。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予干预,陈元膏摩法组在涂抹陈元膏基础上推拿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扶他林组每只兔用扶他林软膏在相同部位1 g涂抹,推拿手法操作同陈元膏摩法组。干预前1 d、干预后28 d,通过奎森功能障碍指数(Lequesne functional severity index, Lequesne MG)评估膝关节。干预结束后次日取材,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 HE)染色法观察软骨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试剂盒等检测血清中IL-1β、IL-6、TNF-α、MDA、Fe~(2+)、ROS含量。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空白组兔膝关节软骨表面光滑,软骨层及。软骨细胞形态良好,软骨下骨及骨小梁结构规则,滑膜组织未见明显增生,滑膜细胞线粒体的形态结构较正常。模型组兔膝关节软骨结构破坏,部分软骨层缺失伴纤维组织增生、软骨细胞退变、坏死、软骨下骨及骨小梁结构紊乱伴结构破坏,滑膜组织增生伴较多炎细胞浸润,滑膜细胞细胞核核周隙增宽;胞浆中线粒体明显肿胀,体积变大,嵴减少、断裂或消失,基质大量溶解呈絮状甚至空泡状。扶他林组和陈元膏摩法组膝关节软骨结构破坏程度及滑膜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构较模型组均有所改善。干预前,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扶他林组和陈元膏摩法组兔膝关节Lequesne MG评分升高(P<0.05);干预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软骨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膝关节Lequesne MG评分、曼金(Mankin osteoarthritis histological grading system, Mankin′s)评分、血清中IL-1β、IL-6、TNF-α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陈元膏摩法组软骨组织病理损伤有所好转,膝关节Lequesne MG评分、Mankin′s评分、血清中IL-1β、 IL-6、 TNF-α含量以及滑膜组织中MDA、Fe~(2+)、ROS表达降低(P<0.05)。结论 陈元膏摩法可能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进而改善KOA兔软骨损伤及炎症反应。

    2025年07期 v.48 881-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0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究陈元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约日古丽·喀斯木;卢旭昇;戴子涵;古来撒尔·艾克拜尔;孙凤;费宇彤;刘俊昌;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动物实验探讨陈元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 KOA)的作用机制,为陈元膏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TCMSP和HERB数据库筛选,确定陈元膏中的有效成分;经CTD、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陈元膏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KOA作用靶点;通过Venny2.1.0平台对陈元膏作用靶点和KOA作用靶点取交集并绘制韦恩图;通过Cytoscape3.10.0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可视化网络图;通过STRING及Cytoscape3.10.0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图和核心靶点拓扑分析;将交集靶点导入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ontology, 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经分子对接验证陈元膏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情况。选取18只SPF级SD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只为空白组,其余12只采用木瓜蛋白酶建立KOA模型并通过奎森功能障碍指数(Lequesne functional severity index, Lequesne MG)评分进行模型验证。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陈元膏组,各组6只。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予干预,陈元膏组在膝关节周边区域均匀涂抹陈元膏进行治疗。干预28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hosphoinositide-3-kinase regulatory subunit 1,PIK3R1)、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lpha, AKT1),核因子κB亚基p65(Nuclear factor kappa B subunit p65,RELA)水平,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 HE)染色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及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 经数据库筛选获得陈元膏有效活性成分20个、有效成分作用靶点762个;获得KOA作用靶点1 500个,陈元膏治疗KOA交集靶点197个;“药物-成分-靶点-疾病”获得秋水仙碱、别欧前胡素、脱氧穿心莲内酯等前3个主要活性成分;PPI网络分析得到PIK3R1、AKT1、RELA前3个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陈元膏主要参与运动的正向调节,炎症反应,细胞对氮化合物的反应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陈元膏主要通过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KOA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秋水仙碱,别欧前胡素等分别与PIK3R1,AKT1具有较强的结合力。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干预前1 d,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陈元膏组大鼠膝关节Lequesne MG评分升高(P<0.05);干预后28 d,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equesne MG评分、曼金(Mankin osteoarthritis histological grading system, Mankin′s)评分升高,软骨表面凹凸不平、软骨细胞排列紊乱,滑膜结构显著异常、出现大量炎细胞浸润,血清中PIK3R1水平显著降低,AKT1、RELA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陈元膏组大鼠Lequesne MG评分、Mankin′s评分降低,软骨表面较为光滑,滑膜结构趋于正常、炎细胞浸润程度减轻,血清中PIK3R1水平显著升高,AKT1、RELA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陈元膏主要通过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AGE-RAGE、JAK-STAT信号通路,作用于PIK3R1、AKT1、RELA等靶点,参与运动的正向调节和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对KOA发挥治疗作用。

    2025年07期 v.48 888-896+9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4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寒湿痹阻证膝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技术探索及评价

    摆雪;田育魁;郭蕾;杨子;王程;李静先;朱清广;刘俊昌;

    目的 探讨寒湿痹阻证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大鼠模型制备方法。方法 选取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寒湿痹阻证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右膝皮肤切开后立即缝合;手术组行前交叉韧带切断术(Anterior cruciate ligment transection, ACLT)切断前交叉韧带;寒湿痹阻证组在ACLT的基础上,术后第14天开始使用人工气候箱,温度为10.5℃,湿度90%,每天坚持同一时间段放置4 h,连续4周。4周后取材,通过Micro-CT观察大鼠膝关节骨骼微结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及手术组比较,寒湿痹阻证组出现毛发枯槁,出现畏寒、精神不振,反应敏感、畏惧等证型表现。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与寒湿痹阻证组大鼠膝周直径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假手术组比较,寒湿痹阻证组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Paw with drawl threshold, PWT)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Paw with drawal latency, PWL)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4周,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和寒湿痹阻证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ro-CT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寒湿痹阻证组软骨表面粗糙不平、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表层结构破坏。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寒湿痹阻证组IL-1β、IL-6、TNF-α含量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采用ACLT结合气候箱模拟寒湿痹阻证造模方法,兼顾中西医病因,模型评价全面,可为寒湿痹阻证KOA疾病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稳定模型。

    2025年07期 v.48 897-9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6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基础医学研究

  • 达格列净通过线粒体途径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研究

    王瑜;李辉;沙吉旦·阿不都热衣木;邢智;尚静;吕茂琳;托芸;高颖;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Dapagliflozin, DAPA)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在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大鼠中的保护机制。方法 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诱导的HF大鼠模型,并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DAPA治疗组。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功能,收集心脏和肺组织并称重,测量胫骨长度。利用HE和Masson染色对心肌组织进行组织学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与线粒体功能相关的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采用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中的活性氧(ROS)水平,并通过TUNEL染色评估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表现出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障碍,心脏重量/体重比、心脏重量/胫骨长度比和肺重量/胫骨长度比升高,炎性细胞浸润和心肌纤维化增加,血清中BNP、cTn-T、IL-6、IL-1β和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心肌组织中去乙酰化酶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和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的表达降低,动力相关蛋白1(DRP1)的表达和ROS水平升高,细胞凋亡增加(P<0.05)。DAPA治疗显著改善了上述病理生理指标(P<0.05)。结论 HF大鼠中存在线粒体功能障碍,DAPA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发挥治疗作用。

    2025年07期 v.48 904-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4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缺氧诱导因子-1α调控内皮-间充质转化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大鼠肺血管重塑中的作用研究

    李珊珊;王乐;谢鸥;罗洋;赵婷;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调控内皮-间充质转化(Endo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ndoMT)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a induc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新生大鼠肺血管重塑(Pulmonary vascular remodeling, PVR)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96只Wistar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缺氧组、缺氧+YC-1(HIF-1α抑制剂)组和缺氧+HIF-1α组,每组再按不同观察时间点随机分为3、7、14 d亚组,每个亚组8只新生大鼠。常氧组给予空病毒尾静脉注射1 d后,每日给予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缺氧组给予空病毒尾静脉注射1 d后,每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后开始8 h缺氧处理;缺氧+YC-1组给予空病毒尾静脉注射1 d后,每日YC-1(10 mg/kg)腹腔注射后开始8 h缺氧处理;缺氧+HIF-1α组尾静脉注射8×10~9PFU/mL的腺病毒(标有绿色荧光信号,携带HIF-1α的重组腺病毒载体)1 d后,每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后开始8 h缺氧处理。在干预处理后3、7、14 d时,用直接测压法测量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 RVSP);荧光显微镜观察腺病毒转染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血管形态,计算肺血管重塑指标肺小动脉中层血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MT%)和肺小动脉中层截面积的百分比(MA%);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肺组织中内皮标志物CD3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D31、αSMA和HIF-1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常氧组相比,干预处理后3、7、14 d时,通过缺氧处理的各组RVSP均升高,MA%、MT%增加(P<0.05),CD31表达降低,而αSMA表达升高,HIF-1α mRNA表达升高(P<0.05);与缺氧组相比,干预后7 d、14 d时,缺氧+YC-1组RVSP降低,MA%、MT%减少,CD31表达升高,αSMA表达降低,HIF-1α mRNA表达降低(P<0.05);干预后7 d、14 d时,缺氧+HIF-1α组RVSP进一步升高,MA%、MT%增加,CD31表达降低,αSMA表达升高,HIF-1α 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 缺氧及HIF-1α的抑制及过表达影响了EndoMT的过程,HIF-1α可能通过调控EndoMT促进HPH新生大鼠的PVR。

    2025年07期 v.48 911-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9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HIF-1α调控TRPC6在新生大鼠HPH肺血管重塑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谢鸥;李珊珊;罗洋;王乐;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调控经典型瞬时受体电位通道6(TRPC6)在新生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肺血管重塑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2只Wistar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HPH组、过表达HIF-1α+HPH组(HIF-1α组)、HIF-1α抑制剂+HPH组(2ME组)。常氧组在常氧环境下饲养,其余3组建立HPH模型,其中HIF-1α组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携带HIF-1α基因的腺病毒载体,2ME组每日皮下注射2-甲氧基雌二醇(2ME),各组以干预处理后14 d作为实验终点。直接测压法测量右心室收缩压(RVSP);称重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远端小动脉形态,计算血管重塑指标(MT%、MA%)进行定量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以评估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水平,同时检测HIF-1α、TRPC6蛋白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IF-1α、TRPC6、PCNA的转录水平。结果 与常氧组比较,HPH组新生大鼠RVSP、RVHI、MT%、MA%升高(P<0.05),肺组织HIF-1α、TRPC6、PCNA的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升高(P<0.05);与HPH组比较,HIF-1α组新生大鼠RVSP、RVHI、MT%、MA%升高(P<0.05),肺组织HIF-1α、TRPC6、PCNA的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升高(P<0.05);与HPH组比较,2ME组RVSP、RVHI、MT%、MA%降低(P<0.05),肺组织HIF-1α、TRPC6、PCN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TRPC6、PCNA mRNA水平降低(P<0.05);与HIF-1α组比较,2ME组RVSP、RVHI、MT%、MA%降低(P<0.05),肺组织HIF-1α、TRPC6、PCNA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降低(P<0.05)。结论 慢性缺氧刺激下HIF-1α可能通过上调TRPC6,促进新生大鼠HPH肺血管重塑,该研究可能为新生儿HPH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2025年07期 v.48 918-923+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2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RhoA/ROCK1信号通路探讨艾司氯胺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

    范甜;胡振飞;李艾芳;黄一丹;

    目的 基于人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激酶(Human RAS homologous gene family member A/Rho kinase, RhoA/ROCK1)信号通路,分析艾司氯胺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SPF级SD大鼠,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30只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共有24只大鼠建模成功,分为模型组8只、艾司氯胺酮组8只、艾司氯胺酮+RhoA激动剂组8只。观察各组大鼠病理学特征、心脏损伤、心肌细胞自噬、炎性因子含量、氧化应激指标、RhoA/ROCK1 mRNA与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ɑ(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苄氯素(Recombinant Beclin, Beclin)水平升高,泛素结合蛋白(Ubiquitin binding protein, P62)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水平降低,RhoA、ROCK1 mRNA与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艾司氯胺酮组心肌梗死面积、CK-MB、LDH、IL-1β、TNF-α、IL-6、MPO、MDA、LC3、Beclin水平降低,P62蛋白表达、SOD水平升高,RhoA、ROCK1 mRNA与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艾司氯胺酮组相比,艾司氯胺酮+RhoA激动剂组心肌梗死面积、CK-MB、LDH、IL-1β、TNF-α、IL-6、MPO、MDA、LC3、Beclin水平升高,P62蛋白表达、SOD水平降低,RhoA、ROCK1 mRNA与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 采用艾司氯胺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干预,可抑制RhoA/ROCK1信号通路的激活,改善大鼠心脏功能,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2025年07期 v.48 924-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临床医学研究

  • 血清HDAC3和BDNF与脑梗死偏瘫患者抑郁的关系

    戴太铖;杜培培;唐文艳;

    目的 探讨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脑梗死偏瘫患者抑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依据是否发生抑郁分为抑郁组(45例)和非抑郁组(55例),抑郁组又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组。Pearson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进行相关性和影响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DAC3和BDNF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发生抑郁的诊断价值。结果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DAC3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血清BDNF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发病灶、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出院时改良Rankin(mRS)评分高、出院时Barthel指数(BI)低、血清HDAC3高水平、BDNF低水平均是脑梗死偏瘫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BNDF诊断脑梗死偏瘫患者抑郁的的截断值为102.29 U/mL,曲线下面积(AUC)为0.848(95%CI:0.794~0.901),特异度为79.53%,灵敏度为82.35%;血清HDAC的截断值为26.34μg/L,AUC为0.835(95%CI:0.779~0.891),特异度为76.35%,灵敏度为82.06%;二者联合的AUC为0.911(95%CI:0.872~0.949),特异度为85.36%,灵敏度为90.39%。结论 血清HDAC3水平、BDNF水平与抑郁病情程度关系密切,是脑梗死偏瘫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发生抑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25年07期 v.48 931-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依折麦布联合中等剂量阿托伐他汀与高剂量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对比

    姚玲;姚伟超;霍姝峰;

    目的 探讨依折麦布联合中等剂量阿托伐他汀与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40 mg)和试验组(依折麦布10 mg+阿托伐他汀20 mg),每组患者各9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时采血测定两组血脂水平,对比两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时改良版Rankin量表(mR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复发率(1.11%)明显低于对照组(8.8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14.44%)(P<0.05)。治疗前两组mRS评分、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折麦布联合中等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复发风险,调节血脂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致残程度。

    2025年07期 v.48 937-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心电图MVP评分预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价值

    方梦根;章富军;高华良;

    目的 探讨心电图形态-电压-P波持续时间(MVP)评分对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4年8月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90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PCI术后6个月内患者是否发生MACE,将其分为MACE组(26例)和非MACE组(64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心电图指标[Ⅰ导联P波电压(PVLⅠ)、下壁导联P波形态(PWM)及P波时限(PWD)、心电图MVP评分、ST段抬高(STE)、校正的QT间期(cQT)、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cQTd)、校正的Tp-e间期(cTp-e)、Tp-e间期与QT间期的比值(Tp-e/QT)]以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房前后径(LAD)]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模型分析MVP评分与MACE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预测能力,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Lowess)曲线分析相关性,亚组森林图探讨影响因素。结果 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的LAD、PWD、PVLⅠ、PWM、MVP评分以及STE、cQTd、cTp-e和Tp-e/QT水平显著升高,LVEF水平降低;患者PCI术后MACE的发病率69.23%更高(P<0.05);Cox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表明,随着MVP评分的增加,患者MACE发生的风险升高54.2%(HR=1.542,95%CI:1.287~1.641,P<0.05);ROC曲线表明,相较于PWD、PVLⅠ和PWM评分,MVP评分对于术后6个月内发生MACE的预测能力最高,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35(95%CI:0.678~0.922,P<0.05);Lowess曲线表明,MVP评分与术后6个月内发生MACE呈正相关;亚组分析显示,在LAD≥38.45 mm、LVEF<63.17%、STE≥82.54 uV、cQTd≥43.55 ms亚组中,MVP评分与术后6个月内MI患者MACE发生率的相关性更高。结论 心电图MVP评分是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指标,其预测能力显著优于单一P波参数;MVP评分与MACE风险呈正相关,并在高LAD、STE、cQTd和低LVEF亚组中相关性更高,是PCI术后MACE的早期预警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依据。

    2025年07期 v.48 943-949+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99m)Tc-3PRGD2SPECT/CT双时相显像对肝泡型包虫病浸润带新生血管特性的研究

    谢彬;阿米娜·依布拉音;秦永德;李肖红;赵晓佳;

    目的 研究锝~(99m)Tc胼基烟酰胺聚乙二醇双环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99m)Tc-3PRGD_2)在肝泡型包虫病浸润带新生血管中的分布特性,寻找其单光子发射型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CT)最佳显像时间。方法 分析2022年5月至2024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9例肝泡型包虫病(HAE)患者资料,所有HAE患者进行~(99m)Tc-3PRGD_21 h和2 h双时相单光子发射型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CT)显影并行手术治疗,对49例患者的57个HAE病灶行常规HE染色及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边缘带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分析HAE浸润带~(99m)Tc-3PRGD_2 SPECT/CT 1 h与2 h显像靶非靶比值(T/NT)的统计学差异,寻找最优显像时间,并分析最优显像时间T/NT与MVD计数的相关性;比较HAE浸润带~(99m)Tc-3PRGD_2 SPECT/CT显像T/NT>1(阳性)及T/NT<1 (阴性)两组间MVD计数的差异。结果 HAE 1 h SPECT/CT显像T/NT中位数为0.884(0.442,1.564),2 h显像T/NT中位数为0.643(0.313,1.38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7,P<0.05)。免疫组化染色HAE病灶侵袭区内可见明显的CD34染色阳性微血管结构并呈带状分布。HAE浸润带SPECT/CT显像,57个病灶放射性药物~(99m)Tc-3PRGD_21 h摄取的T/NT值与MVD值呈高度正相关(r=0.866,P<0.001)。~(99m)Tc-3PRGD_2 SPECT/CT显像HAE浸润带T/NT>1(阳性组)25例MVD计数为(86.72±2.11)个/高倍视野,T/NT<1(阴性组)32例MVD计数为(45.84±3.22)个/高倍视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E ~(99m)Tc-3PRGD_2SPECT/CT显像1 h的T/NT值更能反映HAE浸润带新生血管的特性,其灵敏度更高,为最佳显像时间。HAE病灶RGD的摄取程度与HAE浸润带新生血管特性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能直接反映浸润带新生血管的数量,间接反映HAE的侵袭性,为研究HAE周围浸润带新生血管的特性以及放射性药物靶向治疗HAE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2025年07期 v.48 950-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4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类风湿性膝关节炎肌骨超声特征与炎症因子的关系及在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单玉辉;李阳;乔学能;朱家安;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膝关节患者的肌骨超声(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MSUS)特征与炎性病变的关联及在临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为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客观影像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膝关节患者116例,均为活动期。入院后,根据28关节活动性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 DAS 28)将患者分为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检测炎症因子[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水平并行MSUS检查,分析3组MSUS特征与炎症病变的相关性。治疗3个月后根据疗效分为疗效良好组和疗效差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or 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分析MSUS对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的滑膜厚度、骨侵蚀程度、关节积液深度及滑膜内血流信号评分、ESR、hs-CRP及RF水平均呈递增趋势(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滑膜厚度、骨侵蚀程度、关节积液深度、滑膜内血流信号均与ESR、hs-CRP及RF的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治疗后,疗效良好患者的滑膜变薄、骨侵蚀程度、关节积液减少、滑膜内血流信号评分较疗效差患者改善更显著(P<0.05)。ROC分析揭示,在评估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时,MSUS参数中的滑膜厚度、骨侵蚀程度、关节积液深度、滑膜内血流信号,其单独及联合评估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35、0.818、0.834、0.783、0.884,联合评估效能最高(P<0.05)。结论 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MSUS下可见骨侵蚀、髌上囊积液、滑膜内血流信号增强等特征,MSUS参数与炎症因子成正相关,MSUS参数可为早期关节功能评估提供客观影像学依据,进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48 957-962+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浓缩生长因子用于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的临床疗效研究

    张静;刘婷婷;刘高成;

    目的 比较根尖引血与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 CGF)用于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22年8月-2024年8月在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诊断为根尖周炎的3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选择2022年8月-2023年8月就诊的15例患儿为对照组,2023年9月-2024年8月就诊的15例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以传统根尖引血作为支架行牙髓血运重建术;观察组采用根尖引血加静脉采血提取的CGF作为支架行牙髓血运重建术。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根管壁厚度、牙根长度、根管区域面积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升高,根管壁厚度、根长、根管区域面积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1例患者术后4个月出现牙龈肿痛,1例患者在复诊充填后出现疼痛症状;观察组患者术后未发生不良反应。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以CGF作为支架材料行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炎,能有效促进根管壁厚度、根长、牙根区域面积的增加,有助于牙根持续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5年07期 v.48 963-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谱与血清免疫标志物变化的动态关系及其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宋玉翠;项珍;郭旭;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谱与血清免疫标志物变化的动态关系及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4年1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10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肝保护剂治疗和免疫功能增强治疗,评估内容包括:基线资料,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等],免疫细胞谱(CD3~+、CD4~+等),影像学(肝纤维化、肝硬度等),血清学[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 HBV-DNA)和丙型肝炎病毒RNA(Hepatitis C Virus RNA, HCV-RNA)]及肝组织病理(HE、α-SMA、Metavir评分)。检测方法为化学发光法、流式细胞术、超声/CT/MRI、PCR、ELISA和免疫组化。分析指标动态变化、相关性及回归预测风险。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8例患者,平均年龄(58.72±10.43)岁,男性63例(58.33%),女性45例(41.67%),主要病因为乙型肝炎(45.37%)、丙型肝炎(32.41%)、酒精性肝病(15.74%)及其他病因(6.48%)。治疗后,患者血清ALT、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DBIL)、ALP水平随时间呈下降趋势,白蛋白(Albumin, Alb)水平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无明显变化(P>0.05)。与入院时比较,第3个月和第6个月在患者血清中CD3~+T、CD4~+T、CD19~+B、HLA-DR~+活化细胞比例和hs-CRP水平均升高(P<0.05)。与入院时比较,患者第6个月肝脏硬度升高,HBV-DNA、HBsAg、HBeAg、HCV-RNA、抗HCV抗体水平均下降,HBV抗体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CD3~+T细胞比例与肝脏硬度、肝脏纤维化和HBV-DNA水平呈正相关;血清CD4~+T细胞比例与肝脏硬度、肝脏纤维化呈正相关;血清CD8~+T细胞比例与肝脏硬度、肝脏纤维化以及HBV-DNA水平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D3~+T细胞比例、CD4~+T细胞比例、hs-CRP、ALT、AST水平升高,与CD8~+T细胞比例降低均是发生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免疫细胞谱的监测有助于评估肝脏微环境的变化,为肝硬化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2025年07期 v.48 968-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DEB-TACE与cTACE治疗乙肝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张国杰;刘文斌;张毅;郭强;李培民;

    目的 比较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Drug-eluting bead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DEB-TACE)和传统肝动脉栓塞化疗术(Conventional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cTACE)治疗乙肝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after hepatitis B,PLCAH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cTACE治疗的57例PLCAHB患者为对照组,以同期在我院接受DEB-TACE治疗的63例PLCAHB患者为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载量(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 load, HBV DNA)载量水平;记录2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发热、恶心、呕吐、厌食等)发生率;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时抽取2组患者静脉血,采用生化仪检测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DBIL)、间接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等肝功能指标水平;于术后1个月、6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率+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率]。参考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mRECIST)进行疗效评估,对患者进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观察病灶情况,CR指靶病灶强化区域完全消失,PR指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和2年存活率。结果 与本组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2组患者HBV DNA载量降低;术后3月时观察组患者AST水平升高,术后3个月、6个月时2组患者DBIL和TBIL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围术期发热、恶心、呕吐、厌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术后3个月时AST和DBIL水平升高;术后6个月时DBIL水平降低,临床有效率升高;观察组患者PFS、OS、2年存活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B-TACE治疗PLCAHB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cTACE。

    2025年07期 v.48 975-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药学研究

  • 脂肪乳注射液(C14~24)中28种元素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研究

    袁玲;周钢;马方圆;古丽娜尔·叶尔森那力;秦琼;

    目的 测定脂肪乳注射液(C_(14~24))中28种元素的含量及质量控制研究。方法 以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制药有限公司的脂肪乳注射液(C_(14~24))作为样品,采用HNO_3-H_2O_2消解体系,湿法消解处理样品,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测定25种元素的含量;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ers, AAS)测定钠、钙、铁元素的含量,针对样品中3种元素偏高的问题,增加了对卵磷脂、大豆油两种原料中钠、钙、铁元素的检测,核实原料中的元素向样品迁移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 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重复性实验RSD在0.9%~5.0%范围内,精密度实验RSD在1.5%~4.9%范围内,回收率为80.5%~110.8%。脂肪乳注射液(C_(14~24))样品中钠含量最高(71.790~98.830 mg/L),其次为钙(22.695~39.700 mg/L)、铁(2.793~4.265 mg/L)、钾(0.528 00~0.618 00 mg/L)、硼(0.025 60~0.068 10 mg/L);卵磷脂、大豆油中的钠含量较高,分别为406.375 mg/L和399.250 mg/L。其它微量元素含量较低,有害重金属含量均在检出限附近,符合药品安全相关要求。结论 本研究采用ICP-MS和AAS法测定了脂肪乳注射液(C_(14~24))中28种元素的含量,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操作简便,为脂肪乳注射液(C_(14~24))质量控制及元素组成特征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5年07期 v.48 981-986+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雷公藤多苷片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贺雪;吴蓓蓓;王晨晔;熊士玮;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片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4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103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硫酸羟氯喹片,每次0.2 g, 2次/d)和雷公藤多苷片组(雷公藤多苷片,每次20 mg, 2次/d),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欧洲抗风湿联盟干燥症患者报告指数(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Sj9gren′ssyndrome patient reported index, ESSPRI)和欧洲抗风湿联盟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Sj9gren′s syndrome patient reported index, ESSDAI)评分、唾液流率和Schirmer实验结果;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 RF)、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指标,魏氏法测定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rate, ESR)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3(Chemokineligand-10,CXCL13)、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Interleukin, IL)-4、IL-6和IL-17的水平;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 ADA)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66.67%)相比,雷公藤多苷片组的总有效率(84.62%)较高,唾液流率、Schirmer实验结果明显升高,RF、ESR、IgG和CXCL13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苷片组的眼干、口干、咽干、皮肤干燥、手足心热、干咳及中医症候总积分、ESSPRI和ESSDAI评分明显降低,ADA活性、IFN-γ、IL-4、IL-6和IL-17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临床症状和免疫相关指标,降低ADA活性和炎症因子,安全有效。

    2025年07期 v.48 987-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中医中药

  • 周铭心教授经验方结合针刺治疗西北燥证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韩莹;李蕾;袁红丽;汪秀梅;刘建梁;景福权;

    目的 评价周铭心教授经验方结合针刺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对罹患西北燥证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4年1-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和针灸推拿科收治的90例罹患西北燥证2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针刺组(45例)和针药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常规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针刺组给予双侧足三里穴、三阴交穴针刺治疗;针药组给予周铭心教授西北燥证经验方药的中药汤剂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西北燥证积分评定、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量表(T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 TCSS)评定、足部压力觉异常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针药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8.89%)高于针刺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西北燥证中医积分[(9.98±2.66)分]较针刺组[(11.04±2.40)分]低;针药组TCSS积分[(7.53±1.70)分]较针刺组[(9.02±1.94)分]低;针药组足部压力觉异常数[(4.56±1.01)个]较针刺组[(5.38±1.23)个]低;针药组VAS评分[(2.44±0.97)分]较针刺组[(3.29±1.01)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罹患西北燥证2型DPN患者予以周铭心教授经验方药结合针刺双侧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治疗可改善相关临床症状,缓解疼痛。

    2025年07期 v.48 994-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浮针针刺胸锁乳突肌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唐贺利;郑美媛;梁军霞;寇宇;孙辰莹;

    目的 研究浮针针刺胸锁乳突肌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4年7月唐山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4例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的病历资料。以2022年8月-2023年7月收治的42例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为常规针刺组;以2023年8月-2024年7月收治的42例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为联治组。常规针刺组予以常规取穴针刺疗法,联治组在常规取穴针刺疗法基础上予以浮针针刺胸锁乳突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面神经传导功能、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分级、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面部残疾指数(Facial disability index, FDI)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各面部表情肌M波波幅上升,运动潜伏期下降,躯体及社会功能评分上升,血清GSH-Px水平上升,血清MDA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针刺组比较,联治组各面部表情肌M波波幅上升,运动潜伏期下降,躯体及社会功能评分均上升,血清MDA水平下降,血清GSH-Px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联治组H-B面神经分级低于常规针刺组;联治组[69.05%(29/42)]总有效率高于常规针刺组[90.48%(38/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浮针针刺胸锁乳突肌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恢复患者面部神经传导功能并改善FDI。

    2025年07期 v.48 999-10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乌鲁木齐新市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涛;张焕文;依米拉木·阿不都热西提;李璐昊;路俊哲;董振宇;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新市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23年5月-2024年10月通过整群抽样选取乌鲁木齐新市区6所中学的初一和初二年级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体格检查、目测观察、前屈实验结合脊柱侧弯测量尺测量开展脊柱侧弯筛查。采用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方式、自我感受等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AIS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效调查2 315名中学生,AIS总检出率为2.25%,男生检出率为1.72%,女生检出率为2.7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常性头痛/头晕、胸痛胸闷、含胸驼背、学习舞蹈、喜欢喝饮料、BMI值与AIS发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习舞蹈(OR=2.085,95%CI:1.134~3.831)、BMI<18.5(OR=2.395,95%CI:1.305~4.398)是AIS的危险因素。结论 乌鲁木齐新市区AIS检出率为2.25%,需引起足够重视,加强身体活动和保持良好的坐站姿有益于降低AIS筛查阳性风险。

    2025年07期 v.48 1005-1009+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中亚医学

  • 改良平足重建术治疗不同分级僵硬性平足患儿的步态分析研究

    XODJANOV Iskandar Yunusovich;UMAROV Hasanali Ikromovich;KHAKIMOV Sherali Kuziyevich;田育魁;刘俊昌;

    目的 基于步态分析探讨改良平足重建术治疗不同分级僵硬性平足(Rigid flatfoot, RF)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9年1月-2024年12月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安集延儿童多学科诊所收治的51名RF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10.5±1.4)岁。根据“第DGU42326号-儿童RF分类算法”(2024年),按照RA临床分级对患儿进行分组。采用改良平足重建术:腓骨长肌移位+胫后肌紧缩+舟楔关节楔形截骨融合[发明专利号:FAP 2416(2024)]进行手术干预。术前3天及术后6个月测定RF患儿跨步时间、站立时间、摆动时间、站立阶段、摆动阶段、单侧支撑相位、双侧支撑相位、平均速度、步频等。记录RF患儿手术前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结果 51例RF患儿中获得性41例(80.5%),先天性10例(19.5%),RF临床分级Ⅱ级13例(25.50%),Ⅲ级22例(43.20%),Ⅳ级16例(31.30%)。与术前比较,术后Ⅱ级RF患儿左右足跨步时间、左右足站立时间、左右足摆动时间均降低,左足摆动阶段、左足双侧支持相位、平均速度、步频均升高;术后Ⅲ级RF患儿左右足跨步时间、左右足站立时间、左足站立阶段、左足单侧支持相位、左足双侧支持相位均降低,左足摆动阶段、平均速度、步频均升高;术后Ⅳ级RF患儿左右足跨步时间、左右足站立时间均降低;右足单侧支持相位、左右足双侧支持相位、平均速度、步频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不同RF临床分级患儿AOFAS评分升高,VA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改良平足重建术能有效改善RF患儿足部功能及疼痛感受,恢复下肢主动稳定性及受损生物力学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2025年07期 v.48 1010-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疆醫科大學学报2025年专题征稿

    <正>《新疆医科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2年至今,本刊连续13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8年《新疆医科大学学报》荣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2019年荣获第二届中国高校民族类特色科技期刊奖,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24年荣获西部科技期刊联盟第四届“西牛奖”(优秀中文科技期刊)。常设专题研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医中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园地及医学教育等栏目。为进一步提升学术质量、树立《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品牌,2025年本刊将以专题论文为主进行征稿,每期设立一个专题,全年共设立12个专题。

    2025年07期 v.48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