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专题研究

  • 阴道镜转诊患者高级别宫颈癌前病变风险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沙丽娅·阿不都吾甫;张媛媛;夏日瓦娜·阿巴斯;热米拉·热扎克;文雪莲;古里给娜·阿布都热西提;地力努尔·吐尔逊;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

    目的 分析宫颈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和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以优化对阴道镜转诊患者识别宫颈高级别病变及活检的准确性。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2024年新疆地区转诊阴道镜检查的1 710名妇女,按7∶3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or worse, HSI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区分能力、校准和决策曲线进行评估。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细胞学结果、HPV状态、转化区类型及阴道镜拟诊与HSIL+发生有关(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细胞学结果、HPV状态、转化区类型及阴道镜拟诊均是HSI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基于以上变量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所得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77(95%CI:0.968~0.985)和0.982(95%CI:0.972~0.992)。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训练集和验证集校准曲线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模型的临床净获益较高,临床效能较好。结论 基于年龄、细胞学和HPV结果、阴道镜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妇科医生在阴道镜下个体化评估,为阴道镜下活检决策及高级别宫颈病变预测提供有利工具。

    2025年08期 v.48 1031-1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的宫颈癌筛查模式的研究现状

    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古丽给娜·阿布都热西提;热米拉·热扎克;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呼吁将宫颈癌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予以消除。通过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检测进行宫颈癌筛查是全球消除宫颈癌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近年来,基于HPV检测的宫颈癌筛查模式因其高灵敏度和特异度,逐渐成为宫颈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方法。本文对在宫颈癌筛查中HPV检测的技术发展、临床应用及筛查策略的优化作一综述,探究HPV检测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挑战,以期为未来宫颈癌防控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48 1039-1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基础医学研究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临床验证鉴定MDS患者STING相关泛凋亡关键基因

    艾比拜·莫合塔尔;秦玉婷;王欢;尼罗帕尔·吐尔逊;穆耶赛尔·玉素普;郝建萍;

    目的 通过结合生物信息学和生物验证的分子生物学探讨STING激活的细胞泛凋亡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符合要求的转录组数据,运用R语言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数据库构建泛凋亡基因集,对DEGs和泛凋亡基因集取交集获取泛凋亡相关差异基因(DEPGs),并进行富集分析和免疫浸润分析,随后通过STRING在线分析工具联合Cytoscape可视化软件挖掘在MDS生物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基因,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临床MDS患者STING不同表达组中的核心基因进行初步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752个DEGs,其中248个基因上调,504个基因下调。构建泛凋亡基因集,包含254个凋亡基因、27个焦亡基因、8个坏死性凋亡基因和4个感受器相关基因。获得11个DEPGs,分别是CDH1、PRKAR2B、PPP3R1、CASP3、LY96、TNFRSF21、AIM2、IGF1、CD14、TLR4、CSF2RB。GO富集分析主要与白细胞增殖的调控、质膜外侧与模式识别受体活性有关,KEGG通路富集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有关。免疫浸润分析发现CASP3、PPP3R1、PRKAR2B与嗜酸性粒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呈负相关,TLR4、IGF1、LY96与中性粒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呈正相关。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CASP3、TLR4、AIM2为核心基因。qRT-PCR结果显示,相对于STING低表达组,STING高表达组CASP3、TLR4、AIM2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ASP3、TLR4、AIM2在STING激活的MDS中起关键作用,可作为MDS发生发展的相关生物标志物。

    2025年08期 v.48 1045-1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RAB29通过影响p62表达和定位参与自噬过程

    徐梦波;张金佩;何心瞳;席庆;刘通;米娜;

    目的 探讨Ras相关蛋白Rab-7L1(Ras-related protein Rab-7L1,RAB29)与自噬接头蛋白(Sequestosome1,SQSTM1/p62)之间的调控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RAB29与高尔基体基质蛋白130(Golgi Matrix Protein 130,GM130)在正常大鼠肾上皮细胞(Normal rat kidney, NRK)中的共定位关系;采用活细胞成像技术观察樱桃荧光蛋白(monmer-Cherry Fluorescent Protein, mCherry)标记的RAB29与水疱性口炎病毒G蛋白-绿色荧光蛋白(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G protein-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VSVG-GFP)的动态定位;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NRK细胞中分别敲除Rab29和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Leucine-rich repeat Serine/Threonine-protein, LRRK2)基因,构建相应的基因敲除细胞系(Rab29 knockout,Rab29 KO;Lrrk2 knockout,Lrrk2 KO);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野生型(Wild type, WT)、Rab29 KO和Lrrk2 KO细胞中p62、RAB29和LRRK2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免疫荧光观察WT、Rab29 KO和Lrrk2 KO细胞中p62成点数量的变化。结果 RAB29与GM130在NRK细胞中存在共定位;活细胞成像结果显示,RAB29-mCherry与VSVG-GFP存在动态共定位,且会随时间推移由高尔基体向细胞膜方向运输;成功建立Rab29 KO和Lrrk2 KO细胞系。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WT细胞相比,Rab29 KO细胞对照组(Control treatment, CT)和饥饿处理4 h组(4 hours starvation, Sta4 h)p62和LRRK2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p62成点数量增加(P<0.05);Lrrk2 KO细胞仅CT组p62蛋白表达(P<0.01)及成点数量(P<0.001)增加,Sta4 h组中p62蛋白表达水平无变化(P>0.05),但成点数量增加(P<0.05),Lrrk2敲除对RAB29蛋白表达均无影响(P>0.05)。结论 定位于高尔基体的RAB29,可由高尔基体向细胞膜方向运输,通过影响p62蛋白的表达和定位参与自噬的调控。

    2025年08期 v.48 1053-1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GelMA的类ECM水凝胶在兔角膜基质缺损中的修复效果评估

    易湘龙;宋悦;陈利群;苏日也;程文博;

    目的 评估基于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MA)的类细胞外基质(ECM)水凝胶在兔角膜基质缺损模型中的应用,探索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以GelMA、透明质酸(HA)、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亚磷酸锂(LAP)以及N-(2-氨乙基)-4-[4-(羟甲基)-2-甲氧基-5-硝基苯氧基]-丁酰胺(NB)为主要原料,制备类ECM水凝胶(GelMA/HA-NB/LAP)前体,通过紫外线照射发生交联反应而固化。采用流变仪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材料性能;通过CCK-8实验及活/死染色评估材料的体外细胞生物相容性;借助裂隙灯检查、荧光素钠染色及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评价该水凝胶在兔角膜基质缺损模型中的应用有效性与可行性。结果 流变学测试表明,单一GelMA水凝胶粘弹性不足,而GelMA/HA-NB/LAP复合水凝胶表现出良好的粘弹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显示,两种水凝胶均具有连续多孔结构,但复合水凝胶的孔径更小、结构更致密。CCK-8实验结果显示,水凝胶组在第1天的细胞相对生存率(72.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 1);第3天和第7天的生存率均超过9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死染色结果进一步证实,两组活细胞数量基本一致。动物实验(兔角膜基质缺损模型)表明,GelMA/HA-NB/LAP复合水凝胶能有效填充并密封缺损。裂隙灯检查显示,10只兔子角膜保持良好透明度,未见明显炎症、新生血管及其他病理改变;仅2只出现上述症状。荧光素钠染色提示角膜上皮随时间推移逐渐再生。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显示,水凝胶-角膜界面随时间推移逐渐平滑(接近正常角膜弧度),且水凝胶发生降解。结论 本研究中应用的类ECM水凝胶制备简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角膜基质缺损的治疗中展现出较好的临床潜力,为角膜基质缺损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25年08期 v.48 1060-1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的伪无菌肥胖小鼠模型肠道菌群动态特征构建与验证

    贺语希;刘若楠;龚凯;胡拉来·依玛那力;李莉;马依拉·买买提;赵效国;

    目的 采用抗生素鸡尾酒法对肥胖小鼠连续灌胃7 d,评估构建伪无菌肥胖小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将6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与造模组(n=50),利用高脂饮食诱导造模组形成肥胖小鼠模型。从肥胖小鼠模型中随机选取10只肥胖小鼠纳入抗生素组,其余肥胖小鼠剔除。抗生素组采用生理盐水配制成含20 mg/mL氨苄西林、20 mg/mL甲硝唑、20 mg/mL新霉素和10 mg/mL万古霉素的混悬液,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按0.1 mL/10 g体积灌胃。收集干预前后小鼠粪菌进行16S rRNA测序。结果 高脂饮食成功诱导小鼠肥胖,11周末造模组体重较对照组增加20%以上(P<0.05)。抗生素干预对小鼠摄食饮水无明显影响(P>0.05),但使肝脏脏器系数增加(P<0.05)。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抗生素组Shannon多样性指数较干预前降低(P<0.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148)。主坐标分析显示抗生素组菌群结构呈离散趋势,与对照组紧密聚集形成鲜明对比。差异分析发现,抗生素干预前主要优势菌群为毛螺菌科和拟杆菌属,干预后转变为肠杆菌科和支原体科。结论 抗生素鸡尾酒法可有效清除肥胖小鼠肠道内的大部分肠道菌群,能够构建伪无菌肥胖小鼠模型。

    2025年08期 v.48 1067-1074+1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6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推拿联合雌二醇经PI3K/Akt/mTOR通路改善围绝经期大鼠卵巢功能

    张彦峰;田育魁;摆雪;郭蕾;王程;刘俊昌;

    目的 探讨推拿联合雌二醇(Estradiol, E2)改善围绝经期大鼠卵巢功能的效果及机制,观察其对卵巢凋亡、血清激素、行为学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通路的影响。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和模型组24只,采用去氧乙烯基环己烯(4-Vinylcyclohexene Diepoxide, VCD)诱导建立围绝经期大鼠模型,造模后两组各处死6只进行模型评估,对照组剩余6只纳入空白组,模型组18只再随机分为3组:VCD组、E2组和推拿+E2组各6只,干预4周后进行取样处理。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估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的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抗缪勒管激素(AMH)、E2和孕酮(PROG)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Pi3k、Akt、Mtor、Bcl-2、Bax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阴道涂片和卵巢组织的病理结果显示大鼠处于围绝经期状态,其卵巢的闭锁状态较为明显,Bcl-2基因表达量降低,Bax基因表达量升高,AMH、E2和PROG激素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行为学评分降低。干预后,检测卵泡状态的排序为:空白组>推拿+E2组>E2组>VCD组;推拿+E2组和E2组行为学评分优于VCD组(P<0.05),但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E2组和E2组的Bcl-2和Bax表达量优于VCD组(P<0.001),但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H-score分析,推拿+E2组BCL-2蛋白表达高于E2组(P<0.05);推拿+E2组和E2组中血清AMH、E2及PROG均高于VCD组(P<0.01),推拿+E2组中血清AMH、E2高于E2组(P<0.05),PROG含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E2组和E2组中Pi3k、Akt和Mtor基因表达量高于VCD组(P<0.01),推拿+E2组Pi3k和Mtor基因表达量高于E2组(P<0.05),Akt基因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联合E2可能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改善围绝经期大鼠卵巢闭锁状态,促进AMH、E2、PROG分泌,提升行为学表现,本文为推拿治疗围绝经期症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数据和治疗策略。

    2025年08期 v.48 1075-1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2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临床医学研究

  •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滑液中谷氨酸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宋志强;刁晓洁;姜昊彧;许颖捷;曹博文;姜玉婷;龚忠诚;

    目的 对比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romandibularjointosteoarthritis, TMJ-OA)与颞下颌关节内紊乱症(Tempromandibularjoint internal derangement, TMJ-ID)患者关节滑液(Synovial fluid, SF)中谷氨酸含量的差异,分析SF中谷氨酸含量与TMJ-OA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验证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治疗TMJ-OA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24年9月-2025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收治的48例TMJ-OA患者和43例TMJ-I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和SF样本,测定两组患者SF中谷氨酸含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SF中谷氨酸含量对TMJ-OA的诊断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TMJ-OA患者SF中谷氨酸含量与VAS疼痛评分、最大张口度、影像学分期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比较TMJ-OA患者在HA治疗前、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最大张口度及SF中谷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TMJ-OA组SF中谷氨酸含量显著高于TMJ-ID组患者(P<0.001);SF中谷氨酸含量预测TMJ-OA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36,cutoff值为0.134 5μmol/mL,约登指数为0.748,95%可信区间为0.889~0.984(P<0.001);TMJ-OA患者的SF中谷氨酸含量与VAS疼痛评分(r=0.672,P<0.001)呈正相关,与最大张口度(r=-0.002,P=0.992)及影像学分期(r=0.052,P=0.728)无统计学意义;HA注射治疗后TMJ-OA患者VAS疼痛评分及最大张口度均改善,SF中谷氨酸含量也有所降低(P均<0.001)。结论 SF中谷氨酸含量是一种诊断TMJ-OA的潜在标志物,且与TMJ-OA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呈正相关。HA治疗能改善TMJ-OA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降低SF中谷氨酸含量。

    2025年08期 v.48 1085-1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股骨近端骨小梁类型指数与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关系

    沈建成;刘壮;范鑫超;刘松洋;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骨小梁类型(Singh index of femoral trabecular pattern, Singh)指数与髋部骨折(Hip fracture, HF)患者术后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北京市隆福医院收治的120例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预后情况,将其中33例出现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87例对侧髋部未再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Singh指数以及临床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HF患者术后对侧髋骨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分析singh指数与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的关系;Lowess曲线分析singh指数与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的关系;亚组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观察组骨质疏松、术后锻炼不依从占比以及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singh指数、25(OH) D3、IGF-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singh指数(χ~2=8.620,P=0.008)、25(OH) D3(χ~2=4.474,P=0.002)、IGF-1(χ~2=4.363,P=0.002)、IL-6(χ~2=4.011,P=0.021)是HF患者对侧髋部再骨折的显著影响因素;多元Cox回归分析表明,对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随着singh指数的增加,患者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的风险降低;Lowess曲线表明,singh指数与HF患者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呈单调递减的关系;亚组分析显示singh指数与对侧髋部再骨折率的相关性在IL-6≥71.27 mg/mL、25(OH) D3≤21.62 ng/mL和IGF-1≤89.63 ng/mL亚组中具有交互作用。结论 Singh指数与HF患者术后6个月内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呈负相关,且其相关性在高水平IL-6、低IGF-1以及低25(OH)D3的亚组具有交互作用。

    2025年08期 v.48 1090-1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定量CT测量的不同性别高龄老年人群骨密度与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任华;黄晓怡;蔡伟;张之梁;马燕;何岚;庞小芬;

    目的 探讨基于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QCT)测量的不同性别高龄老年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与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瑞金医院卢湾分院老年科收治的均进行过QCT和双能X线吸收(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n, DXA)测量的200例高龄老年人群临床资料,比较DXA与QCT对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并根据QCT结果将患者分为BMD正常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补体C3(Complement 3, C3)、补体C4(Complement 4, C4)]、免疫功能指标[CD4阳性T淋巴细胞(CD4~+ T lymphocyte, CD4~+T)、CD8阳性T淋巴细胞(CD8~+ T lymphocyte, CD8~+T)、CD4与CD8细胞比值(CD4~+/CD8~+ratio, CD4~+/CD8~+)、IgA、IgG、IgM]及骨代谢性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I N-terminal propeptide, PINP)、骨钙素(Osteocalcin, OC)]的差异;分析血清炎症因子、免疫指标与BMD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BMD值的独立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以上独立影响因素对高龄人群BMD的预测效能。结果 QCT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检出率显著高于DXA(P均<0.05);当年龄、HDL-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PCT、WBC、IgA、IgG、lgM、C3、C4、CD8~+T、PINP水平升高,BMI、TG、腰椎BMD、CD4~+T、CD4~+/CD8~+、OC水平下降,患者发生骨质疏松风险增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RP、PCT、C3、C4、OC、PINP、IgA血清炎症因子、免疫指标均与腰椎BMD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CRP(OR=2.284,95%CI:1.022~3.546)、PCT(OR=3.374,95%CI:2.112~4.636)、C3(OR=2.923,95%CI:1.661~4.185)、C4(OR=5.061,95%CI:3.799~6.323)、IgA(OR=2.495,95%CI:1.233~3.757)、IgG(OR=4.062,95%CI:2.8~5.324);女性:CRP(OR=2.562,95%CI:1.3~3.824)、PCT(OR=3.061,95%CI:1.799~4.323)、C3(OR=2.612,95%CI:2.45~2.774)、C4(OR=1.475,95%CI:1.442~1.508)、IgA(OR=1.675,95%CI:1.659~1.691)、IgG(OR=2.673,95%CI:1.411~3.935)为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以上独立危险因素对BMD有良好预测价值,其中C4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05、0.890,预测效能最佳。结论 高龄老年人群血清炎症因子CRP、PCT以及免疫指标C3、C4、IgA、IgG水平升高与BMD相关,临床可根据以上指标水平提前制定干预措施,以改善高龄老年人群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

    2025年08期 v.48 1096-1102+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清铁蛋白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与髁突骨折愈合的关系

    刘宇新;伊丽丹娜·地里夏提;崔浩爽;安玮;

    目的 探讨髁突骨折患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T)与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浓度与骨折愈合进程中的关系,为评估上述指标对髁突骨折愈合的预测效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髁突骨折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检查和影像学评估结果,将髁突骨折愈合情况划分为正常愈合组与愈合欠佳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血液中SFT和BMP浓度,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髁突骨折的影响因素,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 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髁突骨折部位(单双侧)、致伤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全身其他部位骨折、开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正常愈合组在术后1、3、6个月的SFT及BMP浓度高于愈合欠佳组(P<0.05)。SFT及BMP在正常愈合组中术后1、3个月浓度低于术前,在愈合欠佳组术后1、3、6个月浓度均低于术前;而SFT及BMP浓度在两组术后1、3、6个月均呈现依次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3个月BMP浓度越高,骨折愈合欠佳的风险越小(OR=0.892,95%CI:0.803~0.990,P=0.032);合并全身其他部位骨折,会增加骨折愈合欠佳风险(OR=49.505,95%CI:1.528~1 603.908,P=0.028)。ROC曲线显示,以合并全身其他部位骨折与术后3个月BMP浓度两项联合构建的模型对髁突骨折愈合效果具有较高预测效能。结论 SFT和BMP浓度与髁突骨折术后愈合效果相关,动态监测有望为髁突骨折术后愈合提供新的评估指标,也为早期干预治疗奠定基础。

    2025年08期 v.48 1103-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清PTX3、TARC与银屑病治疗效果的关系

    杨林洪;董美丽;夏利;

    目的 明确银屑病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表达特点,分析其与银屑病患者治疗效果之间的具体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8周后疗效分为有效组(86例)和无效组(34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血清PTX3、TARC与银屑病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有效组和无效组银屑病患者的年龄、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IL-8)、PTX3、TARC水平以及病情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ASI评分、PCT、TNF-α、IL-8、PTX3、TARC均为银屑病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表明,PTX3(AUC=0.890)、TARC(AUC=0.860)对于银屑病患者治疗效果有较高的预测能力,且显著优于PCT(AUC=0.793)、PASI评分(AUC=0.836)、TNF-α(AUC=0.782)和IL-8(AUC=0.820),P<0.001。Kaplan-Meier曲线和Lowess曲线结果表明,随着PTX3、TARC表达水平增高,治疗有效率显著降低。危险度分析结果显示,银屑病PTX3、TARC高表达患者治疗后无效风险分别为低表达患者的1.122、1.325倍(P均<0.05)。结论 PTX3、TARC是银屑病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潜在的临床早期诊断指标。

    2025年08期 v.48 1109-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SPECT/CT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131Ⅰ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吴波;杜世强;赵铭;

    目的 探究SPECT/CT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接受放射性核素~(131)Ⅰ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在本院行放射性核素~(131)Ⅰ治疗的12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放射性核素~(131)Ⅰ治疗。受试者根据影像学检查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SPECT成像技术进行定位诊断,研究组患者使用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进行定位诊断。比较两组病灶定位准确率、残留率及转移率的差异,并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及ROC曲线评价SPECT与SPECT/CT的诊断效能。结果 SPECT组与SPECT/CT组之间原发病灶、TSH、Tg、~(131)Ⅰ剂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灶、TSH、Tg、~(131)Ⅰ剂量均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P<0.05)。与SPECT组相比,SPECT/CT组病灶定位准确率更高,治疗后其病灶组织残留率和癌细胞远处转移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显像诊断灵敏度为97.62%,准确度为83.33%,特异度50.00%。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灵敏度为96.15%,准确度为90.00%,特异度50.00%。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效能优于SPECT显像诊断(P<0.05)。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在DTC患者放射性核素~(131)Ⅰ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准确的诊断依据,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2025年08期 v.48 1116-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H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Hcy、cys-c、H-FABP水平变化及其检测价值

    刘道林;李丹;范平;马丽琦;

    目的 分析H型高血压(HH)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及其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147例H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冠脉造影(CAG)结果分为合并CHD组(观察组,88例)和未合并CHD组(对照组,59例),比较两组及观察组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类型患者Hcy、cys-c、H-FABP水平和Gensini评分,Pearson相关分析Hcy、cys-c、H-FABP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H合并CH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cy、cys-c、H-FABP水平对HH合并CHD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Hcy、cys-c、H-FAB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三支病变患者血清Hcy、cys-c、H-FABP水平和Gensini评分高于双支病变和单支病变(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cy、cys-c、H-FABP水平和Gensini评分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和稳定性心绞痛(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cy、cys-c、H-FABP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cys-c、H-FABP水平是HH合并CH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Hcy、cys-c、H-FABP水平联合预测HH合并CHD的敏感度为96.59%,AUC为0.907,均高于单独指标(P<0.05)。结论 HH合并CHD患者血清Hcy、cys-c、H-FABP水平均升高,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且三者联合对HH合并CHD预测价值较高。

    2025年08期 v.48 1121-1125+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药学研究

  • 建立UPLC-Triple-TOF-MS/MS、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定量对复方丹参菝葜搽剂的质量评价方法

    赵婷婷;曹仕辰;麦迪乃·依马穆;俎明慧;麦合苏木·艾克木;艾克白尔·买买提;木合布力·阿布力孜;

    目的 基于复方丹参菝葜搽剂的成分鉴定并结合指纹图谱,建立其定量分析方法,利用体外实验进行药理活性验证,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Triple-TOF-MS/MS)对复方丹参菝葜搽剂中的成分进行鉴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建立复方丹参菝葜搽剂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应用化学计量学进一步分析,寻找影响复方丹参菝葜搽剂质量的主要化学成分;并通过体外实验测定复方丹参菝葜搽剂对A375和B16F10黑色素细胞的增殖作用、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结果 复方丹参菝葜搽剂中共鉴定出48个成分,建立了复方丹参菝葜搽剂的指纹图谱,确认了15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出其中6个色谱峰,分别为鞣花酸、丹酚酸B、木犀草素、芒柄花素、欧前胡素和丹参酮ⅡA,其质量分数分别为28.27、43.41、0.23、0.88、1.80和0.54 mg/g。复方丹参菝葜搽剂经处理24、48和72 h后在5~1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对A375细胞有促增殖作用,经处理24、48和72 h后在5~5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对B16F10细胞有促增殖作用,10μg/mL时细胞增殖能力最强。与空白组相比,5~150μg/mL的复方丹参菝葜搽剂组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μg/mL时促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积累效果最佳;鞣花酸、丹酚酸B、木犀草素、芒柄花素、欧前胡素主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有促进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酚酸B、木犀草素、芒柄花素主成分对黑色素含量有促进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文建立了UPLC-Triple-TOF-MS/MS定性鉴别结合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其中6种成分含量的复方丹参菝葜搽剂质量评价,可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48 1126-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9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诺日布-7散HPLC指纹图谱及四种特征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张梓月;朱雯钰;张瑶;马桂芝;

    目的 建立诺日布-7散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指纹图谱和四种特征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对10批次诺日布-7散建立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为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0.1%磷酸水溶液为水相,甲醇∶乙腈(1∶1,V/V)为有机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5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采用该色谱条件对10批次诺日布-7散进行分析,标定共有峰并进行指认归属,并对没食子酸、栀子苷、异土木香内酯、土木香内酯4个特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SPSS 25.0和SIMCA 18.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对制剂的整体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10批次诺日布-7散样品中共标记20个共有峰,指认6个共有峰,分别为没食子酸、栀子苷、柯里拉京、鞣花酸、异土木香内酯、土木香内酯,相似度在0.981~0.996之间;CA分析结果显示,10批次诺日布-7散样品分为3类:S1单独聚为一类;S2、S4、S6和S7聚为一类;S3、S5、S8、S9和S10聚为一类,PCA得到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6.553%,其得分图显示三类样品空间分布模式与CA完全一致。OPLS-DA模型进一步验证该分类,得分图中三类样品完全分离,且成功筛选出VIP>1的7个差异标志物峰。线性试验结果表明,没食子酸、栀子苷、异土木香内酯和土木香内酯的质量浓度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方法学要求。10批次制剂中没食子酸、栀子苷、异土木香内酯、土木香内酯的含量依次为0.549±0.041、8.194±0.804、1.980±0.164、1.013±0.106 mg/g。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诺日布-7散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为诺日布-7散质量标准提高提供数据支撑。

    2025年08期 v.48 1137-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8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不同体力活动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展的关联性研究

    加木勒·买买提依明;赵倩;陈玉斐;邱欣雨;刘芬;邹媛;李晓梅;杨毅宁;

    目的 探讨不同体力活动(PA)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展的关系,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新疆地区心脑血管自然人群队列,于2019年7月-2021年9月招募乌鲁木齐市30~74岁的居民,完成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测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颈部超声检查以及睡眠质量评估。根据研究人群的PA水平,将人群分为低、中等和高PA,每12个月随访1次研究人群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随访终点时间为2024年12月31日。随访终点事件为CIMT进展。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IMT进展的影响因素和不同PA水平与CIMT进展的相关性,并绘制累积进展风险曲线。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385名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44例(60.94%),女性541例(39.06%),平均年龄为(49.59±8.09)岁,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随访期间有57人(4.12%)失访,有221人发生CIMT进展事件,进展率为15.96%。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47,95%CI:1.029~1.065,P<0.001)、超重/肥胖(HR=1.394,95%CI:1.009~1.927,P=0.044)、LDL-C(HR=1.283,95%CI:1.093~1.505,P=0.002)、患有糖尿病(HR=1.699,95%CI:1.249~2.312,P<0.001)、睡眠质量差(HR=1.559,95%CI:1.179~2.062,P=0.002)是CIMT进展的危险因素;调整混杂因素后,与低PA水平人群相比,中等PA水平人群的CIMT进展风险降低31.3%[HR=0.687,95%CI(0.507~0.930),P=0.015]、高PA水平人群的CIMT进展风险降低44.6%[HR=0.554,95%CI(0.380~0.809),P=0.002]。结论 年龄、超重/肥胖、LDL-C、糖尿病、睡眠质量差是CIMT进展的危险因素;与低PA水平相比,中等和高PA水平是CIMT进展的保护因素。

    2025年08期 v.48 1154-1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护理园地

  • 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积极性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赵蓓;王黎;韩丽华;崔娜;陈玲;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积极性的潜在类别,分析不同类别患者的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3年11月至2024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乳腺癌幸存者自我效能感量表(Breast cancer survivors self-efficacy scale, BC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及心理弹性量表简版(10-item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10)进行调查。应用潜在剖面分析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锻炼积极性进行分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309例乳腺癌患者,依据其康复锻炼积极性将其划分为3个潜在类别:康复锻炼低积极性—消极懈怠型(32.36%)、中积极性—中立随意型(38.51%)、高积极性—积极配合型(29.13%)。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职业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BCSES评分、SSRS评分及CD-RISC-10评分是影响患者康复锻炼积极性潜在类别的关键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积极性具有异质性,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别患者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制订个性化的精准护理干预方案,以提升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积极性和效果。

    2025年08期 v.48 1162-1168+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