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 砷诱导NIH3T3细胞转化模型的建立

    胡宇,金喜梅,王国荃,Snow ET

    目的 :为进行砷诱导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研究建立砷诱导的细胞转化模型。方法:选择 NIH 3T3小鼠成纤维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砷毒性实验 ,分别选择 0 .1、0 .5μm ol/ L As( )作为诱导剂量染毒诱导 ,同时设立两个对照组同步进行培养和传代。观察比较 As( )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的形态、生物学生长特性、细胞砷毒性的变化 ,并进行半固定琼脂生长实验以确定细胞转化模型。结果 :NIH3T3细胞经 0 .1、0 .5 μm ol/ L As( ) 110d的长期低剂量诱导后发生了细胞生物学改变 ,主要表现为 :细胞呈复层生长 ,倍增时间明显缩短 ;细胞寿命由体外有限传代 (约 30代左右 )变为体外无限传代 ;0 .1μmol/ L As( )组细胞在半固体琼脂上生长并形成细胞集落。结论 :慢性低剂量砷暴露可以诱导细胞转化 ,该模型的建立及其相关实验技术条件的确立可应用于砷诱导细胞转化的有关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2004年0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一条人类砷相关新cDNA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吴顺华,杨磊,潘泽民,黄瑾,顾永清,王国荃,郑玉建

    目的 :探讨砷化物与基因的相互作用 ,克隆砷相关基因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克隆基因。方法:采用 SMART方法构建 c DNA文库 ,杂交筛选并克隆基因 ,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克隆基因进行结构和功能的分析。6 μm ol/ L Na As O2 处理人正常肝 L- 0 2细胞 2 h,抽提 RNA做基因芯片杂交。结果:成功克隆一条新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 7到 4 5 6碱基范围内有一个完整的 ORF,在编码起始区有典型的 Kozak序列 ,编码 14 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核酸同源性比对发现与人类 1p36 .2 - 36 .3染色体 DNA序列同源性达 98% ,编码蛋白质同 Alu亚家族 SB序列同源性达 85 %。染砷细胞基因芯片杂交发现克隆基因表达增高。结论:克隆的人类砷相关基因 ,编码蛋白质与Alu亚家族 SB序列同源性高。

    2004年01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改水15年后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分析

    吴顺华,张跃新,朱明,王晓岚,郑玉建,王国荃

    目的 :检测停止饮用高砷井水 15年后地方性砷中毒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 ,分析砷对免疫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检测原病区病人中停用高砷井水 5年以上的 33例慢性砷中毒患者和 4 7例对照组的血浆白介素 - 2 (IL- 2 )、白介素 - 4 (IL- 4 )、白介素 - 10 (IL- 10 )和干扰素 - γ(IFN- γ)水平。结果:慢性砷中毒组的 IFN- γ、IL- 4、IL- 10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慢性砷中毒组的血浆 IL- 2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对同性别的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除慢性砷中毒组患者血浆的 IL- 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 5 )外 ,其他 3种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慢性砷中毒患者体内可能存在一种不利于疾病转归的免疫调节 ,其确切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2004年01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疆奎屯地区地方性砷中毒致癌致突变远期作用的干预研究

    王国荃,郑玉建,姚华,胡宇,魏丽,康玲,张建文

    目的:探讨防治新疆奎屯地方性砷中毒干预实验前后患者砷中毒病情与癌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皮肤癌变、内脏癌变、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作为评价指标 ,对奎屯砷中毒地区改水防病干预 15年后进行致癌、致突变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结果 :干预实验 15年来 ,77%的病区饮用水已符合卫生学要求 ,90 %以上砷中毒患者病情有了好转 ,无新发病例 ,但原有的中度和重度砷中毒患者中仍有癌症发生 ,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也明显高于对照人群。 结论 :砷致癌、致突变的远期效应是明显的。

    2004年01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氟对体外培养长骨及成骨细胞影响的电镜观察

    谢瑶芸,刘开泰,马丽英,李玲芝,张永亮,胡汉华,汤建安,谢凤莲

    目的:探讨氟对体外培养长骨及成骨细胞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的影响。 方法:采用体外骨器官及成骨细胞培养实验方法 ,观察不同剂量氟 (0 .0、2 .5、5 .0、10 .0、2 0 .0 μg/ ml)对小鼠胚胎长骨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等的影响和不同剂量氟 (0 .0、 10 - 6、10 - 4、10 - 3mg/ m l)对成骨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 :当染氟剂量≥ 5 .0 μg/ ml,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 ,尺骨和尺骨骨干形态结构出现明显改变。而当染氟剂量为 10 - 3mg/ m l,成骨细胞超微结构出现明显损害。 结论 :过量的氟对长骨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生长发育、形态结构有明显的影响。

    2004年01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地方性砷中毒的研究进展

    王国荃,吴顺华

    2004年01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06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鲜羊膜移植在眼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陈雪艺,陈学燕,易湘龙,赵恩登,安晓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在眼表疾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新鲜人羊膜移植治疗 16例复发翼状胬肉、睑球粘连、结膜囊狭窄、眼表恶性肿瘤等患者 ,并随访观察。结果:16例中 13例羊膜存活 ,眼表重建 ;3例羊膜部分溶解 ,眼表部分重建 ;部分病例可采用多层羊膜移植。 结论:采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眼表疾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04年01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番茄红素体外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

    张亚楼,陈晓,张月明,温浩,王颢,于亚鹭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体外抑制肿瘤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番茄红素对人宫颈癌细胞 (Hela)、人肝癌细胞 (QGY- 770 3,Q3)、人肾癌细胞 (786 - O) 3种细胞系细胞凋亡及突变型 p5 3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 :吖啶橙荧光染色后未发现 3种癌细胞 (Hela、Q3、786 - O)有典型凋亡现象 ,Hoechst332 5 8荧光染色后在所试 2种癌细胞 (Hela、786 - O)中无典型凋亡现象。利用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未见 3种 DNA移动呈“梯形”条带。受试物对 Hela、786 - O2种细胞突变型 p5 3蛋白表达的检测与未加受试物的空白对照相比未显示出明显变化。 结论 :番茄红素在体外对所试 3种癌细胞的抑制生长作用可能与促细胞凋亡无关 ,该作用也不是通过抑制突变型 p5 3蛋白表达途径实现的。

    2004年01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4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对靶控输注异丙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郑宏,王江,曹兴华,芮建中,刘进

    目的 :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nonliear m ixed effects m odeling,NONMEM)软件分析和估算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下异丙酚 TCI药代动力学参数 ,并估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个体间变异及自身变异 ,探讨血液稀释对异丙酚 TCI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36例 ASA ~ 级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择期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n =18)和稀释组 (n =18)。稀释组按 10 ml/ kg输入林格氏液补充生理需要量后行 TCI,TCI 10 m in时开始血液稀释 (在 30 min内输入 2 0 ml/ kg6 %羟乙基淀粉 ) ,TCI以恒定靶血浆药物浓度 (3μg/ ml)变速输注 6 0 m in。对照组仅输入 10 ml/ kg林格氏液并以相同方式行 TCI,但不实施血液稀释。间断动脉采血 90 m in,应用气相色谱 -质谱(GC- MS)法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比较采用两种方法 :(1)在确立基本房 -室模型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基础上 ,将血液稀释作为唯一的固定效应进行考察并与对照组的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 (2 )采取有序递加方式 ,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固定效应加于模型中 ,考察固定效应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逐步建立最终回归模型 ,然后将两组的最终回归模型和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一室、二室加法模型和二室指数模型的 OBJ分别为32 2 .3、- 199.2和 - 713.3,二室指数

    2004年01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疆医科大学校区室内空气质量调查

    晓开提·依不拉音,阿不都艾尼·吾布力,刘斌,外力·热西提,张波,杨艳梅

    目的:了解新疆医科大学校区室内空气质量 ,以便采取措施 ,控制室内污染物的浓度。 方法:分别采用日本理研 CO- 87型便携式 CO检测仪、GXC- 30 10型便携式 CO2 红外线分析器和 P- 5型数字粉尘仪器对校内不同类型房屋内 CO、CO2 和可吸入颗粒物 (ZP)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居民楼厨房的 CO浓度明显高于室外 (P <0 .0 1) ,以室内标准来衡量 ,厨房 CO超标率最高 ,其次为学生宿舍 ;而各类房屋室内 CO2 浓度都明显高于室外 (P <0 .0 1) ;校区的 IP浓度室外高于室内 (P <0 .0 5 )。 结论:燃料燃烧、通风不良和吸烟是造成室内空气中 CO超标的主要原因 ,人群活动的公共场所和学生宿舍是产生 CO2 的重要场所 ,室内的 IP浓度主要受室外环境的影响。

    2004年01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老年妇女巨大子宫肌瘤1例

    吾尔买提尼沙·吐尔迪,怕提古丽·买提努尔

    2004年01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食道心房调搏对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评价

    张雪莲,马依彤,张燕一

    目的:观察食道心房调搏 (TEAP)与心内电生理检查 (EPS)对慢 -快 (S- F)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诊断符合率 ,评价 TEAP的诊断价值。 方法 :12 8例受试者于消融前先行食道调搏检查 ,而后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 结果 :(1) TEAP与心内电生理检查对 S- F型 AVNRT的诊断符合率为 98.6 7% ,TEAP诊断 S- F型 AVNR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8.6 7%、10 0 .0 0 %、10 0 .0 0 %、98.15 %。 (2 ) S2 R跳跃值以≥ 6 0 m s诊断 S- F型 AVNRT为宜 ,但有一定局限性 ,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77.33%、91.6 7%、93.5 5 %、72 .13%。 (3) RP′≤ 70 m s和 >70 ms分别对 S- F型 AVNRT、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O- AVR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33%、10 0 .0 0 %、10 0 .0 0 %、85 .71%和 10 0 .0 0 %、92 .4 5 %、92 .98%、10 0 .0 0 %。 结论 :(1) TEAP与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 S- F型 AVNRT一致性好。 (2 ) S2 R跳跃与否不是诊断 AVNRT的可靠指标。 (3) RP′≤ 70 m s可鉴别诊断S- F型 AVNRT与 O- AVRT。 (4 )近文氏点 S1 S1 刺激诱发 AVNRT的机率高。

    2004年01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骨转移瘤103例临床分析

    穆尼拉·穆代斯,徐继鸿,杨顺娥

    目的:总结骨转移瘤的发病规律、早期临床表现 ,提高骨转移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方法 :对 10 3例骨转移瘤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0 3例骨转移瘤多发生于 4 0岁以上的病人 ,男多于女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 ,转移时间多在确诊 3个月之内 ,其中肺癌、乳腺癌占首位。转移部位躯干骨占 5 3.4 % ,全身多处骨转移占 4 3.7%。结论:骨转移瘤的发生率较高 ,X线、骨扫描、CT检查能协助早期诊断骨转移瘤 ;双磷酸盐联合全身化疗、局部放疗能够减轻疼痛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时间。

    2004年01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静脉滴注洛赛克粉针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0例疗效观察

    艾尼·阿布都热依木,木尼拉·马哈德

    2004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192例晚期癌症病人美施康定止痛临床观察

    茹鲜·吾斯曼,平荣

    目的:评价美施康定治疗晚期癌症病人中、重度癌痛的疗效。 方法:192例中、重度癌痛患者使用美施康定期间 ,观察用药前后及应用不同剂量药物后疼痛的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美施康定治疗后疼痛缓解率为 98.9%。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 (34.4 % ) ,恶心、呕吐 (19.8% )。结论:美施康定对各类癌痛都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其产生的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并进行有效处理。

    2004年01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105例胸腺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吴明拜,张铸,张力为,伊力亚尔·夏合丁,张昌明,朱辉,李德生,安勇

    目的:探讨胸腺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 1977年 3月~ 2 0 0 2年 11月间经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胸腺瘤 10 5例 ,其中重症肌无力 2 0例 ,剖胸骨正中切口胸腺瘤切除加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 6 9例 ,右前外侧切口胸腺瘤切除 2 2例 ,左前外侧切口胸腺瘤切除 14例。 结果:10 5例中彻底切除者 10 0例 (95 .2 % ) ,未能彻底切除者 5例 ,术后进行放疗和化疗。 1例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因呼吸衰竭死亡。 19例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随访 ,2例术后 2~ 3年局部复发或肺内转移。结论:胸腺瘤的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 ,剖胸骨正中切口 ,全胸腺切除加前纵隔的脂肪组织切除为主要术式 ;胸腺瘤具有潜在恶性 ,除病理分期 期外术后均行放疗 ,局部复发及转移者应采用放疗加化疗以提高生存率。

    2004年01期 41-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VEGF、p53和C-myc基因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

    买买提江·卡斯木,郝玉军,姜磊,郭怀荣

    目的 :研究和探讨突变型 p5 3、C- my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因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和在胶质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6 5例胶质瘤患者分为低级别组 ( ~ 级 ) 2 8例 ,高级别组 ( ~ 级 ) 37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胶质瘤 p5 3、C- myc、VEGF 3种基因蛋白的表达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突变型 p5 3、C- m yc和 VEGF在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3% (39/6 2 )、6 0 % (35 /5 8)、72 % (4 4 /6 1)。两组VEGF、C- m yc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突变型 p5 3的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VEGF的产生与 p5 3突变和 C- myc过度表达之间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p5 3突变和 C- m yc过度表达在胶质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肿瘤组织产生和分泌 VEGF在胶质瘤快速生长、恶性增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通过阻断 VEGF或其受体抑制成血管过程 ,有望对临床治疗胶质瘤提供一种新途径。

    2004年01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感染性心内膜炎65例外科治疗

    木拉提·瓦克力,乔峻,马松峰,霍强,艾斯卡尔·沙比提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 (IE)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减少病人的早期及晚期病死率。方法 :6 5例 IE病人经静脉滴注大剂量抗生素 1~ 2周感染未能控制 ,于感染活动期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2 5例 ,二尖瓣置换术 2 3例 ,三尖瓣修复成形术 3例 ,肺动脉瓣成形术 2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11例 ,法乐氏四联症矫正术 1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早期死亡。随访 3~ 6个月均无心内膜炎复发 ,心功能恢复至 ~ 级。结论:当 IE无法控制 ,尤其是出现无法控制的心力衰竭时 ,尽早手术可以提高治愈率。

    2004年01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男性乳腺癌7例临床分析

    马斌林,王晓丽,陈晓云,王进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方法:对 1989~ 2 0 0 0年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的 7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效果和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7例中 4例行根治术 ,1例行局部切除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2例行姑息性放疗。 5例 (74 .1% )腋下有转移者 ,术后 3例进行了正规辅助治疗。结果 :经过随访 ,3例 、 期患者 5年内无死亡 ,总的 5年生存率为 4 2 .9%(3/7)。 结论:治疗男性乳腺癌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同时辅助放疗、化疗、内分泌等综合治疗 ;男性乳腺癌预后与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状况有关 ;男性乳腺癌较少见且发病年龄大 ,临床病例晚期多见 ,淋巴结转移早 ,预后差 ,而年龄等因素对预后影响不大。

    2004年01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妊娠合并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古丽夏希·木乎提江,吕卫红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对 2 0 0 2年 6~ 12月我院住院分娩妊娠合并贫血病人 92例 (贫血组 )和同期住院分娩的 5 5例孕妇 (对照组 )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两组孕妇的产后出血率、平均孕周及新生儿早产发生率、平均出生体重分别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贫血组产后出血、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 ,且贫血严重程度与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关系密切 (P <0 .0 5 ,Pearson系数为 0 .39) ,与平均孕周的降低关系密切 (P <0 .0 5 ) ;两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严重贫血病例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妊娠合并贫血时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 ,特别是重度贫血对孕产妇和新生儿有严重威胁。

    2004年01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胎膜早破1228例临床分析

    范静,乔拉,马艳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分娩的胎膜早破病例 12 2 8例 ,按不同分娩年份、不同民族、不同孕周分组 ,对不同年份、不同民族的胎膜早破发生率 ,不同孕周的胎膜早破围生儿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年份、不同民族的胎膜早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但不同孕周的胎膜早破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胎膜早破发生率与民族、分娩年份无关。胎膜早破围生儿并发症与孕周密切相关 ,超过 34周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有明显下降。

    2004年01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96例肉毒中毒患者抢救治疗体会

    再娜甫·业克亚,穆哈黛丝·阿布都拉,阿地力·阿布都热合曼

    2004年01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巴曲亭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凝血功能的影响

    李亦梅,任新英,黄永健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时应用巴曲亭对凝血全酶时间 (ACT)、凝血酶原时间 (PT)、纤维蛋白原 (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及血小板 (PL T)等凝血指标的影响。 方法 :择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 5 2例 ,随机分为两组 :巴曲亭组 2 7例 ,对照组 2 5例。麻醉方法为全麻。巴曲亭组停体外循环后给巴曲亭 ,给药后 15 m in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1∶ 1) ,10 min后测 ACT;对照组停体外循环后即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1∶ 1) ,10 m in后测 ACT。于术前 1d、术后 1h检测 PT、FIB、PL T、APTT、TT等凝血指标 ,记录术后第 1天出血量。 结果:两组患者给予巴曲亭前后 PL T、PT、TT及 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 1h两组 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组 APTT在术前和术后 1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但组内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肝素化前两组 A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按相同的比例鱼精蛋白中和后两组的 ACT相比 ,巴曲亭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 .0 1)。术后第 1天巴曲亭组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 .0 1<P <0 .0 5 ) 。巴曲亭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皮疹等过敏现象。结论:巴曲亭对 PL T、PT、FIB影响不大 ,但巴曲亭组 ACT、TT明显缩短 ,说明在

    2004年01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小儿肺类癌1例报告

    杨顺娥,徐继鸿,穆尼拉·穆代斯

    2004年01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乳痛宁颗粒剂中挥发油提取和β-环糊精包合工艺

    赵军,张茂慧,李景庄,曹志龙,买尔旦·马合木提

    目的 :考察乳痛宁颗粒剂中当归、川芎、香附子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和 β-环糊精最佳包合工艺。 方法 :用单因素分析考察最佳提取工艺 ,以收油率作为评价提取工艺的指标 ;用正交试验考察最佳包合工艺 ,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包合率作为评价包合工艺的指标。 结果 :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 3种药材均粉碎成粗粉 (10目 ) ,加 12倍量水 ,提取 8h;挥发油与 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比例为 0 .5 0 m l∶ 4 g,包合温度 6 0℃ ,包合时间 1h。验证结果表明包合物、β-环糊精、挥发油、物理混合物的 X-衍射图谱有差别。结论:所选提取工艺提油率高 ,包合工艺合理 ,节约成本。

    2004年01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铸造桩核在残根残冠牙体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汪振华,徐向东,张惠

    目的 :探讨铸造桩核在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 14 8例 2 74颗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残根残冠进行根管和 4 5°圆台式根面预备后 ,用嵌体蜡制取蜡桩和蜡核 ,经包埋铸造、打磨试戴后粘固 ,最后采用烤瓷冠修复外形。结果:对 14 8例患者进行追踪观察 0 .5~ 2年 ,修复成功 2 6 6颗 ,失败 8颗 ,其中根管折裂 4例 ,松动脱落 4例。 结论:随着铸造桩核的应用 ,残根残冠将得到尽可能的保留 ,使患者不仅免除了拔牙的痛苦 ,而且还可以获得优良的咀嚼效能。

    2004年01期 62-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

    刘宏伟,隋强,金玉风,陈彩珍,鄂丽芬

    目的:评价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 (U 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 (SUF)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 SUF患者行双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的栓塞治疗 ,栓塞剂为聚乙烯醇微球颗粒 (PVA)。结果:栓塞成功率 10 0 %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 3~ 2 4个月 ,B超示术后 6个月肌瘤平均缩小 4 5 % ,1例肌瘤消失 ,均伴有月经量的明显减少。 结论 :U AE是治疗 SU F的安全方法 ,近期疗效肯定。

    2004年01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儿童心胸比率X线测量

    王建华,孙绪荣,曹爱勤

    目的:明确维吾尔族 (维族 )、汉族儿童心胸比率存在的差异 ,确定新疆地区维、汉族儿童不同方法测定心胸比率的正常值 ,为儿童心脏病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右心膈角法、右膈顶法、右肋膈角法、第九肋内缘法 (九肋法 ) 4种方法测量 36 3例维族和 4 0 5例汉族 3~ 7岁儿童直立后前位心胸比率 ,比较 4种方法测量心胸比率的差异和维、汉族儿童心胸比率的差异 ,确定 4种方法测量心胸比率的正常值上限。结果 :4种方法测量的维、汉族儿童心胸比率各年龄组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右心膈角法、右膈顶法测量的心胸比率大于右肋膈角法、九肋法 (P <0 .0 0 1)。男、女合并计算的心胸比率 ,右心膈角法和右膈顶法 2个民族间 5、6、7岁组与右肋膈角法、九肋法 6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维族儿童心胸比率大于汉族 ,有必要建立各民族儿童心胸比率的正常数据。

    2004年01期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34例类癌临床病理分析

    王莉,王铁新,江瑞康,扬春兰,刘霞

    目的:了解类癌的发病情况以及病变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了 15 12 80例病检标本 ,其中类癌 34例。 12例进行嗜银染色 ,34例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 34例 ,其中 8例加染突触素 )辅助诊断。 结果:类癌 34例 (0 .0 2 % ) ,其中胃肠道类癌 18例 (5 2 .94 % ) ,肺类癌 7例 (2 0 .5 9% )。 4 0~ 6 0岁 2 2例 (6 4 .71% ) ,汉族 2 0例 (5 8.82 % ) ,少数民族 14例 (4 1.18% ) ,其中维吾尔族 10例 (2 9.4 1% )。结论:类癌的发生部位以消化道最为多见 ;年龄以 4 0~ 6 0岁多见 ;民族间以汉族较高 ;为降低微小类癌的漏诊率 ,所有手术标本均应做病理检查。

    2004年01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冻干麻疹减毒活疫苗治疗103例水痘临床观察

    陈新荣,王晓岚,杜根启,鲁晓擘,张跃新

    2004年01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皮肤Merkel细胞癌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房新志,王振华,柴敏秀,李依群

    目的:探讨皮肤 Merkel细胞癌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 2例皮肤Merkel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史、肿瘤组织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表达及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比较 Merkel细胞癌和黑色素瘤在临床及病理形态等方面的异同。结果 :2例 Merkel细胞癌患者均表现为皮肤肿块 ,无淋巴结和内脏转移的证据 ;例 1曾有皮肤黑色素瘤切除后复发的病史。肿瘤细胞为单调、均匀一致的圆形细胞 ,胞质稀少 ,弥漫排列 ;免疫组化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和细胞角蛋白 2 0 (CK2 0 )。结论 :皮肤 Merkel细胞癌在形态上需与黑色素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和转移性小细胞癌等鉴别 ,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皮肤 Merkel细胞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004年01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复发性脑卒中25例临床分析

    艾尼瓦尔·塔西,石青

    2004年01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63例70岁以上肺癌患者全身化疗临床观察

    阿里木江·塞提瓦儿地,帕提古丽·艾尔西丁,单利,姜家豫

    2004年01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

    蔡穗生,张杰,韩新军

    2004年01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67例临床分析

    郭新红,马艳

    2004年01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病的临床观察

    郭艳芳,杨奎兰,张煜

    2004年01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76颗后牙纵折的保存修复

    龚忠诚,古丽波斯坦·吐尔逊,张新华,邱元香

    2004年01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2例颈前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治疗

    沙里木江·胡纳皮亚,牙生·买买提,乔星,姬庆平,马尔佳

    2004年01期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Terson综合征2例

    程永超,欧卫

    2004年01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上颌牙列畸形错误矫治的临床治疗

    王庆莲,金小娟,德力·木拉提,齐慰海,吴俊

    2004年01期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成人开放性套状髌骨上极骨折伴股骨外髁骨折1例

    赵喜疆,伊力哈木·马木提

    2004年01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28例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护理

    袁碧,陈玉莲,热依拉·吾休尔

    2004年01期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肢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手术配合

    杨柳,常连芳

    2004年01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多巴酚丁胺负荷MRI技术评价与检测存活心肌的研究

    李云霞

    2004年01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衰老的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布艾加尔·哈斯木,郑朝阳

    2004年01期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2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ABO血型不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及输血

    王蕊

    2004年01期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需要全面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我校1000万贷款执行情况的启示

    刘克,姚萱,李玲,安翔

    2004年01期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疆医科大学优秀专科毕业生直升本科阶段成绩分析及思考

    战秀杰,张欢,施建明,马龙,张彤

    2004年01期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专民族护生临床护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颜萍,杨琨

    2004年01期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