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海涛;陈璐;马海梅;马秀敏;吾拉木·马木提;
目的研究细粒棘球绦虫抗原B(EgAgB)8 kDa亚单位基因家族成员(EgAgB8/1、EgAgB8/2、EgAgB8/3、EgAgB8/4、EgAgB8/5)在虫体发育各阶段(虫卵、棘球蚴生发层、原头蚴及成虫)基因表达的差异,为包虫感染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的免疫学诊断筛选期特异性优势表达抗原。方法分别从细粒棘球绦虫成虫、虫卵、原头蚴和棘球蚴生发层提取总RNA,用Avian Myeloblastosis Virus Reverse Transcriptase XL(TaKaRa,Japan)反转录成cDNA,根据EgAgB 5个亚单位(EgAgB8/1、EgAgB8/2、EgAgB8/3、EgAgB8/4、EgAgB8/5)序列设计跨越内含子的基因特异性引物。基因表达差异应用SYBR Green I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 me PCR)技术进行定量分析,并用内参对照基因actin II来标准化定量结果。结果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分析,EgAgB8/1和EgAgB8/2在棘球蚴生发层大量表达(表达量为68.874和16.258),EgAgB8/3和EgAgB8/5在成虫阶段有大量表达(表达量分别为1 905.512和180.315),EgAgB8/4在成虫、虫卵和原头蚴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001、0.088和0.102,均较棘球蚴生发层表达量(3.576)低。结论 EgAgB 5个亚单位的基因表达在虫体发育各个阶段显现出明显差异。EgAgB8/1和EgAgB8/2可作为包虫感染中间宿主免疫学诊断最佳候选目的抗原,而EgAgB8/3可作为包虫感染终末宿主免疫学诊断的靶抗原。EgAgB 5个亚单位的阶段差异表达可能与其虫体发育不同阶段特有的生物学功能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1年03期 v.34 231-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海梅;陈洁;古力帕丽·麦曼提依明;陈璐;丁剑冰;吾拉木·马木提;
目的确定细粒棘球蚴抗原B亚单位3(EgAgB8/3)的特性并为研究其免疫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报道的编码EgAgB8/3的基因序列(AF362442)设计引物,进行基因扩增,利用DNAstarProtean软件对该抗原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克隆到EgAgB8/3基因,扩增片段为207 bp;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新疆细粒棘球蚴EgAgB8/3基因与GenBank登录号为AF362442序列完全一致,同源性为100%。对该抗原分析认为具有潜在的抗原表位位点。结论细粒棘球蚴EgAgB8/3在对包虫病的免疫诊断上是较好的候选抗原,并为研究该蛋白的免疫功能及建立以EgAgB8/3抗原为主的包虫病终末宿主免疫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2011年03期 v.34 236-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洁;马海梅;古力帕丽·麦曼提依明;陈璐;丁剑冰;吾拉木·马木提;
目的高纯度表达细粒棘球绦虫抗原B(EgAgB8/3)重组蛋白,制备抗EgAgB8/3重组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建立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棘球绦虫感染犬粪EgAgB8/3天然抗原系统。方法对已构建好的pET32a-EgAgB8/3-E.coli BL21(DE3)Lys S原核细胞表达系统进行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用SDS-PAGE电泳分析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目的蛋白用His-Binding-resin纯化柱进行纯化并免疫动物,免疫血清总IgG采用硫酸铵沉淀法纯化,一部分总IgG用过碘酸钠法进行标记,另一部分作为固相载体结合抗体备用。以未标记的总IgG为ELSA-双抗夹心法的包被抗体,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犬粪粗提蛋白为夹心抗原,以标记的IgG为最终底物。结果成功获得高纯度EgAgB8/3重组蛋白和高效价多克隆抗体,运用标记和非标记IgG建立的ELSA-双抗夹心法对棘球绦虫感染犬粪特异性抗原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0%和95.7%。结论获得的EgAgB8/3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且免疫动物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用EgAgB8/3重组蛋白EL-SA-双抗夹心法粪抗原检测系统的成功建立为棘球绦虫感染犬快速诊断试剂盒的制备提供了科学依据,此方法的稳定性和推广实用性将需用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一步证实。
2011年03期 v.34 240-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古力帕丽·麦曼提依明;马海梅;陈洁;陈璐;吾拉木·马木提;
目的构建pET32a-AgB8/1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重组蛋白进行原核细胞表达。方法从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中提取总RNA,反转录生成cDNA,以此cDNA为模板用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EgAgB8/1基因编码其分泌型多肽的片段,经测序后,以此基因片段为依据,人工合成合成EgAgB8/1抗原编码核酸序列,将其克隆至pUCm-T载体,测序鉴定其正确性。通过对pUCm-T/AgB8/1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将获得的AgB8/1抗原编码核酸序列用定向克隆技术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ET32a上,测序鉴定插入片段正确性后,转化至E.coli BL21(DE3)Lys S,IPTG初步诱导表达pET32a-AgB8/1重组蛋白。用SDS-PAGE电泳分析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测序表明,AgB8/1抗原编码核酸序列正方向插入至pET32a质粒。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IPTG诱导后重组蛋白得到成功表达,在相对分子量约28 kDa处有表达条带。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ET32a-AgB8/1原核表达质粒,并初步诱导表达出AgB8/1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2011年03期 v.34 246-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洁;吾拉木·马木提;
<正>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又称包虫病(hydatiddisease),是由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畜体内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病之一。能感染人类的棘球属绦虫有4种: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多房
2011年03期 v.34 251-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0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蒋磊;闫冬;阿迪力;魏媛媛;李潇;帕尔哈提·克热木;
目的观察氟哌啶醇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IK)通道的作用,探讨氟哌啶醇致心律失常的离子基础。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氟哌啶醇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IK的影响。结果在获得单个细胞后,分别给予0.3、1.0、3.0μmol/L的氟哌啶醇。延迟整流钾电流在试验电压+70 mV时,从给药前的(16.660 4±1.571 7)分别减少至(5.025 5±1.937 2)、(9.857 2±3.900 2)、(7.179 4±1.816 0)pA/pF(n=7,P<0.01)。结论氟哌啶醇可抑制IK,使动作电位时程延长而引发心律失常,其致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其对钾通道的作用有关。
2011年03期 v.34 254-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姜孝芳;李卉;李秀梅;陈艳;史红;马莉莉;古丽努尔;李惠武;
目的探讨中医引经药葛根对食管癌细胞系TE-1及ECA109 AQP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5 g/L及10 g/L的葛根素注射液干预食管癌细胞系TE-1及ECA109,干预24 h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QP1 mRNA表达,观察表达结果。结果 AQP1在食管癌细胞系ECA109及TE-1中均有少量表达;葛根素可上调ECA109及TE-1细胞系AQP1表达。结论葛根素通过上调AQP1 mRNA的表达,从而影响食管癌细胞水转运。
2011年03期 v.34 258-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8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孙建;张莉;张建清;刘婷;
目的探讨新疆汉族、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人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ES)、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人核转录因子-kB亚基p65亲和肽(NF-kBp)表达水平的差异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0例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食管鳞癌组中汉族和维吾尔族各20例)及20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EGFR、ES、HER2、NF-kBp的表达水平。结果 (1)食管鳞癌组血清VEGF、EGFR、ES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汉族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ES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维吾尔族食管癌患者(P<0.05);(3)血清VEGF、EGFR、ES、HER2、NF-kBp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等因素无关。结论检测部分血清肿瘤标记物对食管癌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的意义;部分血清肿瘤标记物在新疆汉族和维吾尔族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差异。
2011年03期 v.34 265-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孙芸;刘艺;燕雪花;单丽娟;
目的研究甘草黄酮微囊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方法以生物可降解型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甘草黄酮微囊,考察其形态特征及微囊的包封率的情况,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囊内药物含量及包封率。结果最佳工艺为:囊心和囊材的比例为1∶2,制备甘草黄酮时的温度为50℃,转速为600 r/min,明胶和阿拉伯胶的比例为1∶1,明胶和阿拉伯胶的浓度为3.0 g/ml。甘草黄酮微囊外观均一、光滑,平均载药量为(14.30±2.13)%,平均包封率为(70.72±2.38)%。结论复凝聚法制备甘草黄酮微囊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易行。
2011年03期 v.34 270-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5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翟宝菊;肖辉;李莉;
目的研究鲜驴奶体内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2大组,分别于腋下和腹腔接种S180肿瘤细胞悬液造模,腋下接种为实体瘤组,腹腔接种为腹水瘤组,灌胃分低剂量组(30 ml.kg-1.d-1)、中剂量组(60 ml.kg-1.d-1)、高剂量组(120 ml.kg-1.d-1),实体瘤组连续给予鲜驴奶(受试物)2周,腹水瘤组给予至小鼠死亡,另外设立模型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CTX),CTX组腹腔注射20 mg.kg-1.d-1,隔日腹腔注射1次,共7次,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蒸馏水,干预结束后第1天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形态学,测定抑瘤率、脏器指数相关指标。结果鲜驴奶中、低剂量组对S180实体瘤小鼠的脾指数具有增高作用,鲜驴奶低和中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27.78%与50.69%(P<0.05)。高剂量组未见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鲜驴奶低、中和高剂量组均可明显延长S180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时间。结论鲜驴奶具有抑制S180实体瘤生长和延长S180腹水瘤小鼠生存时间的作用。
2011年03期 v.34 274-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329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欧晓峰;郑宏;徐钊;华玉思;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全麻诱导期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美国麻醉医生协会(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开始时,缓慢静脉推注芬太尼3μg/kg,吸入6 L/min氧气及七氟醚,维持七氟醚的呼气末浓度在预定值(低浓度组为2.0 Vol%,高浓度组为4.0 Vol%),当意识和睫毛反射消失后,静注维库溴胺0.1 mg/kg,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前基础值及诱导后5、10、15、2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并记录各组肌僵、呛咳、低血压等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SBP、DBP在诱导后5、10 min显著下降(P<0.05),高浓度组下降较低浓度组明显(P<0.05),其后患者的血压渐趋平稳,2组心率无显著变化(P>0.05)。在麻醉诱导中,2组低频(LF)和低频/高频(LF/HF)逐渐降低,而HF均没有明显的变化,其中高浓度组比低浓度组对HRV各参数的影响都较明显。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主要抑制心脏交感神经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诱导相对平稳,适合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麻醉诱导。
2011年03期 v.34 279-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徐钊;陈林;欧晓峰;郑宏;
目的比较麻黄碱预处理复合小剂量顺式阿曲库铵(Cis)预注与两者单独应用对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全麻手术成年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n=20):对照组(Ⅰ组),小剂量顺式阿曲库铵预注组(Ⅱ组),麻黄碱预处理组(Ⅲ组),麻黄碱预处理复合小剂量顺式阿曲库铵预注组(Ⅳ组)。麻醉诱导:Ⅰ组和Ⅱ组静注异丙酚1~2 mg/kg及生理盐水(2 ml),Ⅲ组和Ⅳ组静注异丙酚1~2 mg/kg及麻黄碱70μg/kg。待患者入睡校准肌松监测仪后,所有患者静注芬太尼4~5μg/kg,Ⅰ组和Ⅲ组静注生理盐水(2 ml),Ⅱ组和Ⅳ组预注顺式阿曲库铵0.005 mg/kg。3 min后,Ⅰ组和Ⅲ组静注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Ⅱ组和Ⅳ组静注顺式阿曲库铵0.145 mg/kg。当T1达最低时由同一麻醉医师行气管插管。记录起效时间(静注插管剂量Cis至T1达最大阻滞的时间)、给予插管剂量Cis前4个成串刺激比率(TOFR)比值及诱导前、插管前即刻、插管后即刻、插管后3 min、插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结果各组患者间给予插管剂量前TOF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插管剂量Cis起效时间短于其它各组(P<0.05);Ⅰ组和Ⅱ组插管前MAP、HR较诱导前降低(P<0.05),Ⅲ组和Ⅳ组插管前MAP、HR较诱导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插管后即刻、插管后3 min的MAP、HR与插管前即刻相比均增加(P<0.05)。结论麻黄碱预处理复合小剂量顺式阿曲库铵预注与两者单独使用相比,可进一步缩短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及减少不良反应。
2011年03期 v.34 283-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耿中利;任光辉;马斌林;阿里比亚提·艾尼;李卫国;董朝;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应用技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09年8月在我科进行的经乳晕、前胸壁径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对实性或混合性肿块采用了经皮或术腔内缝线悬吊甲状腺肿物后60例,未采用40例;囊性肿物采用经皮或囊内穿刺抽液20例,未采用10例;采用对切口美容缝合、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切口放疗的方法50例,未采用80例。结果使用缝线悬吊牵拉甲状腺肿物者比未使用者手术时间平均缩短了15.5 min,囊性肿物使用经皮或囊内穿刺抽液的方法手术时间平均缩短了18.5 min,采用术中皮下切口美容缝合、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切口放疗的方法较未使用者大大缩小或消除了手术瘢痕,提高了美容效果。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术中采用经皮或术腔内缝线悬吊甲状腺肿物,囊性肿物经皮或囊内穿刺抽液的方法使手术简易化,缩短了手术时间,扩大囊性肿物手术适应证。采用皮下美容缝合、皮下注射激素、术后切口放疗的方法可提高美容效果。
2011年03期 v.34 287-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古丽巴哈·买买提;茹凉;阿布来提·阿不都哈尔;杨杰;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9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出院诊断为川崎病的14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典型和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结果 149例病例中,108例(72.5%)为典型川崎病,41例(27.5%)为不典型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相比,不典型川崎病的发热持续时间明显延长。不典型川崎病常见的症状依次为肛周脱皮(61.0%)、口腔黏膜的改变(61.0%)、双侧球结膜充血(56.1%)和皮疹(51.2%),颈部淋巴结肿大(12.2%)为少见症状。典型川崎病和不典型川崎病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冠状动脉异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儿出现持续发热、口腔黏膜改变、双侧球结膜充血、皮疹和肛周脱皮时,应高度怀疑川崎病的可能。
2011年03期 v.34 291-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侯友翔;金华;古丽娜·库尔班;艾米拉古丽·艾白都拉;
目的探讨逆行输尿管插管在中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3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行逆行输尿管置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临床分期标准,宫颈癌Ⅲb期19例,Ⅳa期4例,病理类型均为鳞癌。年龄25~60岁。均为初诊患者,23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中单侧肾积水者16例,双侧肾积水者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逆行输尿管双J导管。对置管前后患者临床表现、尿素氮、肌酐及影像检查指标进行比较,并了解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23例患者均行逆行输尿管置管后临床表现及肾积水情况与置管术前比较明显好转。置管术后肾功能明显改善,置管后血尿素氮[(6.28±2.85)mmol/L]、肌酐[(93.55±44.41)μmol/L]、肾小球滤过率(GFR)总值[(81.30±25.43)ml/min]均较置管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行输尿管置管可使中晚期宫颈癌肾功能不全患者获得治疗机会,可以减轻病人痛苦,延长患者生命。该方法简便,适用,安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11年03期 v.34 295-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朱向琥;王峰;龚旭晨;
目的探讨肛肠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直肠前突经STARR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部病例排便困难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是一种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新方法。
2011年03期 v.34 299-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徐敬轩;栾新平;木依提·阿不力米提;贾宏宇;苑杨;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剥脱术后高灌注综合征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43例颈动脉狭窄并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剥脱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出现高灌注综合征患者5例,发生率为11.6%,发生时间为1~15 d。其中头痛4例(9.3%),精神症状2例(4.7%),癫痫大发作2例(4.7%),脑出血1例(2.3%)。结论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后血压控制和自由基清除剂的应用,对有效防治高灌注综合征、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03期 v.34 302-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晓佳;巴雅;谢彬;李肖红;孙晓琰;王塞岗;刘立水;陈恺;秦永德;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影响因素,以及放射性滞留致GFR高估的影响及解决方法。方法在GFR测定过程中,选择显像剂的注射质量和本底感兴趣区(ROI)的两种常见因素,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上观察其影响;对放射性核素滞留的患肾分别采用全肾ROI勾画法和肾皮质ROI勾画法处理,比较两种方法对GFR测定的准确性。结果本底ROI的位置选择对GFR有影响;"弹丸"注射质量将直接影响肾血流灌注与患者病情的一致性,只有高质量的"弹丸"是获得真实GFR的前提;当放射性核素滞留时使用全肾ROI勾画法会高估肾功能,使用肾皮质ROI勾画法能得到真实准确的GFR值。结论在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值的整个过程中,显像剂的注射质量和本底ROI的选择,以及放射性核素滞留时ROI的勾画和滞留区的扣除对GFR的测定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测定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和操作流程的标准化,是获得GFR准确结果的重要保证。
2011年03期 v.34 305-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2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郭勇;秦永德;李肖红;孙晓琰;谢彬;刘立水;巴雅;
目的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双时相显像对四肢骨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在恶性肿瘤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51例经病理或影像学证实的四肢病变骨肿瘤患者[25例骨肉瘤,12例骨巨细胞瘤,6例软骨肉瘤,3例滑膜肉瘤,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2例骨软骨瘤,1例骨髓炎],分别行99Tcm-MDP骨三相及99Tcm-MIBI早期、延迟双时相检查,进行半定量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51例四肢骨病变中骨三相显像的灵敏度最高(96.4%),但99Tcm-MIBI亲肿瘤的特异性最高(91.4%),骨三相结果与99Tcm-MIBI亲肿瘤早期显像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78.3%),99Tcm-MIBI早期显像中恶性病灶部位与对侧正常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T/N)(3.64±1.83)明显高于良性病灶(2.21±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99Tcm-MIBI对骨结节有较好地鉴别价值,在良恶性骨肿瘤方面可增加诊断信息,在化疗疗效评估方面双时相滞留指数是一个较好的指标。
2011年03期 v.34 310-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郑秉礼;方法;王海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进展期胃癌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胃癌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低张水充盈技术,应用多层螺旋CT(MDCT)对119例接受胃癌手术的病人,按照临床检查及MDCT影像结果进行临床分期(CTNM),术后按照手术中探查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术后病理分期(PTNM)。比较每个病例术前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分析术前各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预测值等。结果 MDCT临床T分期与病理分期灵敏度:T2期62.16%,T3期84.85%,T4期37.50%。特异度:T2期85.37%,T3期60.15%,T4期97.09%。准确度:T2期78.15%,T3期75.63%,T4期89.08%。阳性预测值:T2期65.71%,T3期74.67%,T4期66.67%。阴性预测值:T2期83.33%,T3期77.27%,T4期90.91%。浆膜受侵突破的灵敏度85.37%,特异度62.16%,准确度78.15%。对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45.68%,特异度94.74%,准确度61.34%。结论 MDCT对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性及病灶的检出率较高,尤其在浆膜是否突破方面价值较高,可作为目前进展期胃癌术前临床分期的首选检查。
2011年03期 v.34 315-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艳萍;白杨;刘亚华;
目的通过对比异丙酚与氟哌啶醇对预防老年术后瞻望,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降低老年术后瞻望的发生。方法贲门与胃手术患者共150例,年龄均>65岁,随机分为A、B、C 3组,A组术毕当晚22∶00与凌晨2∶00各给予芬太尼0.05 mg;B组术毕当晚22∶00与凌晨2∶00给予氟哌啶醇与芬太尼合剂2 ml;C组术毕当晚22∶00与凌晨2∶00各给予芬太尼0.05 mg并予22∶00持续微量泵泵入异丙酚1 mg.kg-1.h-1,凌晨6:00停用。记录患者术后第1天夜间睡眠时间、疼痛评分,观察3组患者术后3~7 d瞻望发生情况。结果 A组平均睡眠时间为(3.98±1.03)h,B组平均睡眠时间为(5.42±0.73)h,C组平均睡眠时间为(6.87±1.14)h,与A组比较,B、C组平均睡眠时间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A组(5.82±1.27)分,B组(4.91±1.36)分,C组(4.18±1.03)分,B、C组疼痛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瞻望发生例数A组26例,B组11例,C组6例。A组与B组、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与氟哌啶醇均能预防老年术后瞻望发生,二者无明显差异,但异丙酚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睡眠时间及降低疼痛评分。
2011年03期 v.34 320-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淑慧;吴佩玲;
目的探讨酪蛋白磷酸多肽-无定形磷酸钙(CPP-ACP)与氟化钠(NaF)对脱矿釉质再矿化显微硬度的影响。方法取正畸拔除的离体前磨牙30颗,乳酸凝胶法制备人工早期釉质表层下脱矿后,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对照组、CPP-ACP组、NaF组3组。采用MH-5型显微硬度计测量处理前及处理后牙釉质标本的显微硬度,观察牙釉质显微硬度的变化。结果 CPP-ACP组与NaF组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P-ACP与NaF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P-ACP在体外实验中能抑制酸性环境中牙釉质脱矿,促进牙釉质再矿化。
2011年03期 v.34 323-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