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专题研究

  • Dyrk1A基因的结构、功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杨新玲;雍雨暄;

    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A(Dual-specifically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regulated kinase 1A,Dyrk1A)位于21号染色体,编码763个氨基酸,在中脑黒质、纹状体中表达丰富。Dyrk1A参与神经发育、细胞增殖与分化等生理过程。此外,Dyrk1A基因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发生过程及信号通路调控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Dyrk1A基因编码、结构和表达谱及其参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神经元发育和细胞周期、突触形成和神经元功能等相关生理功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2023年12期 v.46 1563-1567+1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2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DYRK1A调控NLRP3激活在帕金森病模型中的研究

    蔡倩;夏欢;罗琴;杨新玲;

    目的 通过在帕金森病模型中分析双特异性酪氨酸调控激酶1A(DYRK1A)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激活的关系,探讨帕金森病中神经炎症的治疗靶点。方法 (1)采用MPP~+处理BV2细胞(小鼠小胶质细胞)后,使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DYRK1A及NLRP3蛋白的表达水平;加用DYRK1A抑制剂(Harmine)处理帕金森细胞模型,使用CCK8法检测小胶质细胞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NLRP3蛋白表达水平。(2)MPTP慢性PD动物模型中,腹腔注射DYRK1A抑制剂(Harmine),免疫组织荧光观察小鼠中脑黑质区小胶质细胞数目,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中脑黑质区NLR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不同浓度MPP~+处理小胶质细胞后,DYRK1A及NLRP3的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均有升高(P<0.05);Harmine(浓度为10、15μmol/L)时可改善MPP~+对BV2细胞活性的损伤(P<0.05);相比MPP~+组,Harmine+MPP~+组NLRP3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2)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中脑黑质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多;与模型组相比,模型中浓度抑制剂组小鼠中脑黑质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模型组小鼠中脑黑质区NLRP3的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模型中浓度及高浓度抑制剂组小鼠中脑黑质中NLRP3蛋白表达下降明显(P<0.05)。结论 抑制DYRK1A可减轻帕金森病模型中NLRP3炎症蛋白的激活,为帕金森病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2023年12期 v.46 1568-1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帕金森病患者外周铁代谢与炎症因子、临床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姚亚妮;罗鑫宇;冯婷婷;王子豪;夏欢;杨新玲;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外周血中铁代谢与炎症因子、临床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就诊的50例PD患者(PD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两组外周血中铁、铁转运蛋白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MT1)、膜铁转运蛋白1(Ferroportin 1,FPN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统一帕金森病量表III(UPDRSIII)、Hoehn-Yahr(H-Y)分期、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P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临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铁代谢与PD患者炎症因子、临床症状及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PD组DM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D组FPN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D组铁水平中位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D组IL-6、IL-1β及TNF-α炎症因子水平中位数高于对照组(P<0.05)。PD患者DMT1水平与IL-6和TNF-α水平相关(P<0.05);FPN1水平与IL-6、IL-1β及TNF-α无相关性。PD患者DMT1水平与UPDRS III评分相关(r=0.454,P=0.001);PD患者IL-1β水平与UPDRS III评分相关(r=-0.288,P=0.043);PD患者IL-6水平与MoCA评分相关(r=0.420,P=0.002);PD患者中TNF-α水平与病程严重程度相关(r=0.294,P=0.038)。结论 PD患者发病可能与血清中铁代谢蛋白紊乱、炎症因子和PD运动症状存在相关性。

    2023年12期 v.46 1575-1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维生素D通过Nrf2/HO-1抑制铁死亡缓解6-羟基多巴胺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穆清爽;李沛珊;李艳霞;李瑞晟;杨新玲;

    目的 探讨维生素D(VD)缓解6-羟基多巴胺(6-OHDA)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作用与铁死亡及Nrf2/HO-1通路激活的关系。方法 利用6-OHDA构建PC12细胞帕金森病(PD)模型,不同浓度的VD分别联合铁死亡激活剂(Erastin)或Nrf2抑制剂(ML385)干预后,CCK-8法检测PC12细胞活力变化。将PC12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Control)、6-羟基多巴胺组(6-OHDA)、维生素D组(VD)、铁死亡激活剂组(Erastin)、铁死亡激活剂+维生素D组(Erastin+VD)、Nrf2抑制剂组(ML385)、Nrf2抑制剂+维生素D组(ML385+VD),对应干预结束后,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水平,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GSH)含量,铁离子试剂盒检测铁离子含量,qRT-PCR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铁蛋白重链多肽1(FTH-1)、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蛋白(XCT,也称SLC7A11)、转铁蛋白受体(TFR-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rf2/HO-1通路激活情况。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6-OHDA、Erastin、ML385均显著抑制PC12细胞活力(P<0.01),促进细胞凋亡(P<0.01);LDH、MDA水平升高(P<0.01), GSH、SOD水平降低(P<0.01),铁离子含量升高(P均<0.01),GPX4、FTH-1、XCT等的表达降低(P均<0.01),TFR-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Nrf2、HO-1的表达被显著抑制(P<0.01);与6-OHDA组比较,VD可显著促进PC12细胞活力(P<0.01)、抑制细胞凋亡(P<0.01),降低LDH、MDA水平(P均<0.01),升高GSH、SOD水平(P均<0.01),抑制铁离子沉积(P均<0.01),GPX4、FTH-1、XCT等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均<0.01),TFR-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Nrf2、HO-1表达升高(P<0.01);ML385可显著抑制VD对上述指标的调控作用。结论 维生素D可激活Nrf2/HO-1通路,缓解6-OHDA所致PC12细胞铁死亡。

    2023年12期 v.46 1580-1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50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血清BMP2表达水平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李沛珊;夏欢;吴勤奋;杨新玲;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表达水平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的相关性。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178例PD患者为PD组;来自相同地区且同一时间段无PD临床表现及PD家族史,并在性别、年龄上相互匹配的18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BMP2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 α-syn)的表达水平差异。采用两变量的线性相关性分析,探讨BMP2和α-syn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BMP2和α-syn表达水平对PD的预测价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BMP2对α-syn的影响。比较分析BMP2表达水平在PD组不同Hoehn-Yahr分期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间的差异。结果 PD组BMP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t=-5.582,P<0.001),而PD组α-syn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9,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MP2和α-syn呈负相关(r=-0.351,P<0.001)。ROC分析结果显示,BMP2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599(0.540~0.657)。α-syn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658(0.602~0.71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P2可影响α-syn表达水平,即高水平的BMP2对抑制α-syn的升高有保护作用(OR=0.951,P=0.001)。随着Hoehn-Yahr分期的增高,PD组患者BMP2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956,P<0.001);PD组患者不同MMSE评分之间的BMP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38,P=0.323)。结论 BMP2表达水平与PD的进展有关,且高水平的BMP2对于抑制α-syn的升高有保护作用。

    2023年12期 v.46 1589-1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GPX3基因缓解MPP~+诱导多巴胺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夏欢;冯婷婷;蔡倩;杨新玲;

    目的 探讨GPX3基因缓解MPP~+诱导多巴胺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用Illumina表达谱芯片筛查芯片-PD组(Chip-PD组,6例)帕金森病(PD)患者与芯片-对照组(Chip-对照组,5例)体检健康者的外周血标本中差异基因。然后在人-PD组(Hum-PD组,45例)PD患者和人-对照组(Hum-对照组,47例)体检健康者的外周血中及细胞-PD组(Cel-PD组)和细胞-对照组(Cel-对照组)细胞模型中检测目的基因GPX3的表达差异。最后利用过表达GPX3的病毒转染MN9D细胞,比较MPP~+处理后细胞-GPX3过表达组(Cel-GPX3过表达组)和细胞-空载组(Cel-空载组)细胞活力及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 (1)基因芯片的聚类分析显示30个基因上调,52个下调,其中KEGG富集分析显示GPX3基因表达下调,并可能通过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与PD的发病机制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E=11.794,P<0.05)。(2)与Hum-对照组相比,Hum-PD组GPX3基因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8,P<0.001)。(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D细胞模型中GPX3蛋白相对表达量随着MPP~+的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5,P<0.001)。(4)MPP~+处理后,Cel-GPX3过表达组的细胞活力百分比高于Cel-空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9,P=0.011)。且Cel-GPX3过表达组MN9D细胞计数较Cel-空载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7,P=0.004)。结论 GPX3表达增高可有效缓解MPP~+诱导的多巴胺细胞损伤。

    2023年12期 v.46 1594-1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基础医学研究

  • miR-146a调控铁死亡过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调控作用

    龚烨;王胄;苏鹏程;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146a(miR-146a)通过影响铁死亡过程对人甲状腺癌(TPC-1)细胞增殖和转移的调控作用。方法 在培养箱内对TPC-1细胞孵育及传代,制备TPC-1单细胞悬液进行转染,转染后分为Control组(未处理)、miR-146a mimics NC组(进行非特异性对照miR-146a模拟物处理)、miR-146a mimics组(miR-146a模拟物处理)、inhibitor NC组(非特异性对照的miR-146a抑制剂处理)、miR-146a inhibitor组(miR-146a抑制剂处理)、miR-146a inhibitor+Erastin(10μmol/L)组(miR-146a抑制剂和Erastin处理)6组,采用细胞活力检测试剂(CCK8)、细胞迁移实验(Transwell)检测TPC-1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TPC-1细胞愈合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表达情况,试剂盒检测TPC-1细胞中亚铁离子(Fe~(2+))、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变化。结果 miR-146a mimics组TPC-1细胞增殖活性最低,miR-146a inhibitor组TPC-1细胞增殖活性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46a mimics组TPC-1细胞迁移距离和侵袭能力最低,miR-146a inhibitor组TPC-1细胞迁移距离和侵袭能力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46a mimics组TPC-1细胞中Fe~(2+)和ROS水平最高,GPX4和GSH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46a inhibitor组TPC-1细胞中Fe~(2+)和ROS水平最低,GPX4和GSH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组比较,miR-146a inhibitor组和miR-146a inhibitor+Erastin组TPC-1细胞增殖活性、迁移距离和侵袭能力均增大,Fe~(2+)和ROS的表达降低,GSH和GPX4的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iR-146a inhibitor组比较,miR-146a inhibitor+Erastin组TPC-1细胞增殖活性、迁移距离和侵袭能力均减小,Fe~(2+)和ROS的表达升高,GSH和GPX4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46a通过影响铁死亡的模式调控并影响TPC-1细胞增殖和转移的进程。

    2023年12期 v.46 1600-1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PAI-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靳志雄;胡常晖;张建军;李蕊;

    目的 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9年5月-2021年5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病例组,另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中PAI-15G/5G、4G/5G、4G/4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表达情况,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4G/4G基因型和4G等位基因占比增加(χ~2=10.920,P=0.001;χ~2=13.230,P<0.001)。4G/4G型基因携带者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性是5G/5G型基因携带者的5.227倍(χ~2=10.920,P=0.001),4G型基因携带者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性是5G型基因携带者的2.254倍(χ~2=13.230,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AI-1基因型(OR=5.039,P=0.003)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显著相关。PAI-1基因型与肿瘤分期(χ~2=6.311,P=0.043)、淋巴结转移(χ~2=14.070,P=0.001)和远处转移(χ~2=22.470,P<0.001)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PAI-1 4G等位基因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明显增多,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发生的指标,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

    2023年12期 v.46 1607-1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紫草素联合半导体激光预防釉质脱矿的体外研究

    范文献;范译丹;赵今;李新尚;

    目的 研究紫草素联合半导体激光对牙釉质表面脱矿的抑制作用。方法 收集2021年12月-2022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120位15~20岁因正畸减数拔牙的新鲜前磨牙或第三磨牙90颗,用低速金刚石锯将其切割制备成5 mm×5 mm×3 mm釉质块,选择硬度值在310~350 HV范围内的牙釉质块样本。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紫草素组、激光组、激光联合氟化钠组、氟化钠组、激光联合紫草素组,每组15颗。每组进行3 d的脱矿实验(期间每隔12 h各组按条件给予干预)后,采用显微硬度仪测定各组表面硬度;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定各组脱矿深度、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采用X射线能谱仪测定各组表面形貌和表面元素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激光组、紫草素组比较,激光联合紫草素组显微硬度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激光联合氟化钠组比较,激光联合紫草素组显微硬度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氟化钠组比较,激光联合紫草素组显微硬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激光组、紫草素组比较,激光联合紫草素组表面粗糙度和脱矿深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激光联合NaF组比较,激光联合紫草素组表面粗糙度和脱矿深度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组比较,激光联合紫草素组表面粗糙度和脱矿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激光联合紫草素组表面钙磷元素摩尔比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激光联合NaF组、NaF组比较,激光联合紫草素组表面钙磷元素摩尔比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激光组、紫草素组比较,激光联合紫草素组表面钙磷元素摩尔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草素联合半导体激光对牙釉质表面脱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023年12期 v.46 1612-1617+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临床医学研究

  • 不同角膜人工晶状体测量仪对屈光手术患者眼前节参数测量值的重复性及一致性研究

    张露;翟俊涛;刘斌虎;

    目的 研究不同角膜人工晶状体测量仪对屈光手术患者眼前节参数测量值的重复性及一致性。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运城市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进行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100例(200眼)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检测仪器分为Orbscan、Pentacam、Sirius 3组,采用3种仪器分别检测患者陡峭角膜曲率(Steep keratometry, sKm)、平坦角膜曲率(Flat keratometry, fKM)、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CT)、最薄角膜厚度(Thinnest corneal thickness, TCT)及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 ACD)。比较3种角膜人工晶状体测量仪评估患者眼前节参数的重复性(TRT)和变异系数(COV)以及三种仪器眼前节参数测量值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与Sirius组和Orbscan组比较,Pentacam组的sKm和fKm测量值的标准差和重复性均较低(P<0.05)。与Pentacam组和Orbscan组比较,Sirius组CCT和TCT测量值的标准差和重复性均较低(P<0.05)。Orbscan组ACD测量的标准差和重复性与Sirius组和Pentacam组相当。与Sirius组和Orbscan组比较,Pentacam组sKm和fKm测量值COV较低(P<0.05)。与Pentacam组和Orbscan组比较,Sirius组CCT测量值COV较低(P<0.05)。与Pentacam组比较,Sirius组和Orbscan组ACD测量值COV较低(P<0.05)。与Sirius组和Pentacam组比较,Orbscan组明显高估了sKm,明显低估了fKm和ACD(P<0.001)。Sirius组的sKm、fKm和ACD测量值更高,而Pentacam组TCT和CCT测量值更高。Orbscan测量的CCT高于Sirius。结论 Pentacam、Orbscan、Sirius测量眼前节参数的重复性较好,但三者参数测量值不一致,有所差异。

    2023年12期 v.46 1618-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老年肝硬化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无创预测模型的建立

    张春洋;陈付群;陈兆云;

    目的 分析老年肝硬化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联合超声参数及血清学指标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109例和对照组153例,其中2022年1月-2023年4月间的病例纳入造模队列,2023年5月-2023年7月期间的病例纳入验证队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无创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老年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与门静脉主干内径、脾脏长径、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有关(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门静脉主干内径(OR=11.785,95%CI:1.847~75.216)、PLT(OR=0.992,95%CI:0.984~0.999)、RDW(OR=1.407,95%CI:1.218~1.625)均为影响老年肝硬化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将上述3个指标以及回归系数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公式,得到最终的拟合方程式为:Logit(P)=2.467×门静脉主干内径-0.008×PLT+0.341×RDW-7.069,构建的预测模型在造模队列和验证队列的AUC值分别为0.82和0.819。表明对老年肝硬化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门静脉主干内径、PLT、RDW是老年肝硬化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上述风险因子建立无创预测模型,对预测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有一定效能。

    2023年12期 v.46 1623-1627+1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6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两种不同联合入路在累及后外侧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孙正阳;席武;陆小洋;

    目的 对比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与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在累及后外侧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3月在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就诊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89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后外侧入路组(n=45)和前外侧入路组(n=44)。后外侧入路组行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固定,前外侧入路组行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固定。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术后骨折复位、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后引流量和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前外侧入路组相比,后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失血量减少(P<0.05)。术后3 d,两组Rasmussen总分及关节面塌陷、髁部变宽、成角畸形单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外侧入路组与前外侧入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 Rasmussen评分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56%vs 100%,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疼痛、功能评分、活动度、肌力、屈膝畸形、稳定性评分较术前升高,减分项目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但后外侧入路组与前外侧入路组总分及单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外侧入路组与前外侧入路组的HS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78%vs 81.82%,P>0.05)。术后12个月,两组膝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3%vs 9.09%,P>0.05)。结论 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与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对累及后外侧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前者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更快,对骨折累及干骺端选择后者入路更佳,临床上可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2023年12期 v.46 1628-1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MDT综合治疗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丁茂乾;张金顺;丁红梅;叶晓健;

    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1年8月于重庆海吉亚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2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诊疗模式,由普外科医师主导所有检查和治疗决策。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MDT治疗,由多个科室医生共同参与患者的检查和治疗决策。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免疫功能(CD3+T和CD4+T淋巴细胞比例)、心理状态(焦虑、抑郁评分)的变化以及3年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后免疫功能及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试验组CD3+T与CD4+T淋巴细胞比例均升高,焦虑、抑郁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16.6%,3年生存率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20%。结论 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MTD综合治疗,可有效减少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心理状态,进而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长期生存率。

    2023年12期 v.46 1636-1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玻璃体腔注射rAAV2-ND4对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影响

    段昊辰;冯禧轩;王艺伟;刘晓龙;王飞;谷秀娟;

    目的 分析玻璃体腔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2还原型辅酶Ⅰ脱氢酶4(rAAV2-ND4)对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以延安大学医学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60例LHON患者的左眼为对照组(n=60),给予针灸治疗;以患者的右眼为观察组(n=60),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在玻璃体腔内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2还原型辅酶Ⅰ脱氢酶4(rAAV2-ND4)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第1个月、治疗第3个月、治疗第6个月的BCVA、眼压、电生理P100波潜时、视野水平和治疗第6个月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异同。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BCVA、眼压、电生理P100波潜时、视野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两组的BCVA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两组的眼压、视野MS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两组的电生理P100波潜时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6个月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60.00%vs 41.67%)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6个月两组的并发症(10.00%vs 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针灸治疗LHON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的BCVA、眼压、电生理P100波潜时、视野水平,改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并发症。

    2023年12期 v.46 1640-1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安氏Ⅱ~2错(牙合)患者(牙合)力及与髁突形态位置的相关性研究

    夏衣旦·艾合买提江;祖丽呼玛·阿热甫江;潘旭;

    目的 探讨安氏Ⅱ~2错(牙合)患者(牙合)力及与髁突形态位置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初次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的安氏Ⅱ~2错(牙合)患者50例。采用T-scanII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进行咬合接触记录,拍摄锥形术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 CBCT)并测量髁突位置及形态,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安氏II~2错(牙合)患者总(牙合)力(Total ocdusal force, TOF)、(牙合)力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 of occlusal force, AOF)、前牙(牙合)力、后牙(牙合)力、(牙合)力中心点最大位移(Maximalmovement of COF,MMCOF)在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区(牙合)力与关节窝深度、髁突近远中径呈正相关(r>0.00,P<0.05);后牙区(牙合)力与关节窝深度和髁突近远中径呈负相关(r<0.00,P<0.05)。后牙区(牙合)力与Ⅱ类侧TOF呈正相关(r>0.00,P<0.05)。结论 安氏Ⅱ~2错(牙合)患者当前牙(牙合)力增加时,关节窝深度增加,髁突近远中径增宽;而当后牙(牙合)力增加时,髁突近远中径减小。

    2023年12期 v.46 1645-1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利伐沙班对心房颤动患者安全性的影响

    杨国芳;王春娟;安苗玲;

    目的 分析利伐沙班对心房颤动患者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的700例心房颤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1 d和治疗6个月后的炎症因子、凝血因子水平,并比较两组的血栓栓塞、出血事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s-CRP、Hcy、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NR、APTT、P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栓栓塞总发生率(5.14%)、出血事件总发生率(6.29%)均低于对照组(11.71%、22.0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10.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治疗能够较好改善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减少血栓栓塞、出血事件发生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2023年12期 v.46 1649-1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3枚空心钉结合支撑钢板与4枚空心钉在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疗效对比

    汪洋;丁鹏;

    目的 探讨3枚空心钉结合支撑钢板与4枚空心钉在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淮安市淮安医院骨科就诊的92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钉板结合组(39例)和单纯螺钉组(53例)。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恢复情况、股骨颈短缩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单纯螺钉组相比,钉板结合组手术时间较长、失血量较多,骨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则较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1年随访的股骨颈短缩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哈里斯髋关节评分量表(Harris Hip score, HHS)分值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H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钉板结合组患者有3例发生并发症,单纯螺钉组7例,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枚空心钉和3枚空心钉结合支撑钢板对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治疗效果相当,均可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少。3枚空心钉结合支撑钢板内固定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短,但4枚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临床可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023年12期 v.46 1653-1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外周血COX-2、COMT、MIF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关系

    顾引军;施小平;侯雪红;粟幼嵩;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环氧化物酶-2(Cyclooxygenase-2,COX-2)、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 transferase, COMT)、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水平与其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募集4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募集4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病例组血清COX-2、COMT、MIF水平。应用成套神经心理状态评估工具(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 RBAN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分别评估受试者的临床症状、认知功能。比较COX-2、COMT、MIF水平与受试者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COX-2、COMT、MIF水平升高(P<0.05),RBANS评估中即刻记忆、空间结构、语言功能、注意力、延迟记忆五个项目的得分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COX-2水平与即刻记忆、空间结构、延迟记忆得分呈负相关,COMT水平与即刻记忆、空间结构得分呈负相关,MIF水平与五个项目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病例组患者COX-2水平与阴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COMT水平与阴性症状、阳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MIF水平与炎性症状及总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高水平COX-2、COMT、MIF与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伤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2023年12期 v.46 1658-1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合成MRI技术及海马体积测量联合MMSE评分对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早期筛查的价值

    谢超;王云玲;罕迦尔别克·库锟;贾文霄;

    目的 探讨合成MRI技术(MAGiC序列)测量海马整体T1值、T2值、R1值、R2值及海马体积(HV)测量联合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对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VCI)患者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61例因缺血性脑卒中(IS)入院的患者,其中mVCI患者30例为mVCI组,未出现认知障碍患者31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合成MRI技术处理得到的双侧海马整体量化数值(T1值、T2值、R1值、R2值),通过T1-MPRAGE后处理得到双侧海马体积(HV),MMSE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参数的差异,以及各影响因素对mVCI的预测能力。结果 mVCI组和对照组平均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认知障碍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VCI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VCI组和对照组左侧和右侧海马整体的T1值、T2值、R1值、R2值比较,T1值、R1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认知障碍患者的T1值大于未出现认知障碍患者,R1值小于未出现认知障碍患者。两组双侧海马体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海马整体T1值、R1值预测mVCI的最佳节点为左侧T1值1 319.50,R1值0.795;右侧T1值为1 305.50,R1值0.785,MMSE评分有效节点为23分(含23分),其特异度在本研究中为100%。结论 MAGiC序列分析mVCI患者双侧海马整体T1值、R1值的改变联合MMSE评分可为临床评估IS患者是否出现认知障碍症状提供预测,以及为早期筛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HV对mVCI诊断的价值无统计学意义。

    2023年12期 v.46 1663-1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21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中医中药

  • 茵陈蒿汤加减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冯矗;赵芳;苏玉霞;刘慧竹;

    目的 探讨茵陈蒿汤加减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是否接受茵陈蒿汤加减辅助治疗将病例分为研究组(术后常规治疗联合茵陈蒿汤加减)和对照组(术后仅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病例的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2周部分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CD4~+/CD8~+ T lymphocyte ratio, CD4~+/CD8~+)]及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ality of life index, GIQLI)等异同。结果 术后第14天,研究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低于对照组,IgG、IgA、CD4~+/CD8~+、GIQL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茵陈蒿汤加减联合腹腔镜手术能加速恢复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肝功能,增加患者个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3年12期 v.46 1670-1674+1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化裁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喘息性肺炎风热闭肺证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刘晓彤;陈维捷;李焕坤;

    目的 探讨化裁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喘息性肺炎风热闭肺证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汕头市中医医院儿科与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84例喘息性肺炎风热闭肺证住院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在对症处理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裁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西医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水平、不良反应的异同。结果 (1)研究组西医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88.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2.86%)较对照组(76.1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两组主症、次症、舌象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舌象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两组CRP、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WBC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5)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8%、7.1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基础上采取化裁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喘息性肺炎风热闭肺证,可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可能与其能下调WBC及CRP水平具有一定关联性。

    2023年12期 v.46 1675-1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护理园地

  • 协同护理模式对LRP术后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杨妮荣;郭小丽;阿斯木江·阿不拉;

    目的 研究协同护理模式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LRP)术后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二科诊治的43例行LRP术后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和匹配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n=23)和对照组(n=2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干预。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后第1周和第12周进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urinary incontinence, I-QOL)和尿失禁程度评估,比较两组的评分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干预12周后比较,试验组干预12周后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 S-AI)和特质焦虑量表(Trait anxiety inventory, T-AI)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QOL上,与对照组干预12周后比较,试验组干预12周后在行为限制、社交限制、心理影响和生活质量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对照组患者尿失禁的治愈率为45.0%(9/20),试验组患者尿失禁的治愈率为56.5%(13/23)。结论 将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RP患者的术后护理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加快患者尿失禁的康复。

    2023年12期 v.46 1680-1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SBAR模式的预检分诊在交通事故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张艳娟;张玉勤;

    目的 探究基于现况-背景-评估-建议(Situation background assessment recommendation, SBAR)模式的预检分诊在交通事故致骨折患者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的99例交通事故致骨折患者,根据入院就诊顺序不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预检分诊(n=49),观察组采取基于SBAR模式的预检分诊(n=50)。比较两组诊治情况、预后、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就诊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分诊评估、分诊挂号、急诊留滞及手术等待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就诊服务满意度量表中候诊时间、候诊环境、就诊秩序、预检服务及信息沟通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SBAR模式的预检分诊应用于交通事故致骨折患者急诊急救工作中,能有效提高分诊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加速康复进程、提升患者对就诊服务满意度。

    2023年12期 v.46 1684-1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3年第46卷总目录

    <正>~~

    2023年12期 v.46 1689-1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疆醫科大學学报2024年专题征稿

    <正>《新疆医科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2年至今,本刊连续12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8年《新疆医科大学学报》荣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2019年荣获第2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优秀科技期刊);2022年8月荣获西部科技期刊联盟第二届“西牛奖”(优秀中文科技期刊)。为进一步提升学术质量,树立《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品牌,2024年本刊将以专题论文为主进行征稿,每期设立一个专题,全年共设立12个专题。

    2023年12期 v.46 1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