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论著

  • 辛芷鼻敏胶囊对变应性鼻炎大鼠脾脏组织中STAT6 mRNA表达变化

    王宏伟;马青平;司红莉;杨清;姜孝芳;高丽;

    目的探讨辛芷鼻敏胶囊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脾脏组织中的STAT6 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0只,用卵清蛋白建立AR大鼠模型,通过对造模的大鼠灌服辛芷鼻敏胶囊(2.3g.kg-1.d-1)及与同类药物鼻炎康(1.8g.kg-1.d-1)对照,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脾脏组织中STAT6 mRNA的阳性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脾脏组织中STAT6 mRNA阳性表达量(0.162±0.005)明显低于模型组(0.191±0.006)及对照组(0.177±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变应性鼻炎症状明显减轻,仅有轻微抓鼻动作、喷嚏;实验组大鼠鼻黏膜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变,腺体增生减轻,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减少。结论辛芷鼻敏胶囊可能降低脾脏组织中STAT6 mRNA阳性表达,改善鼻粘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而控制变应性鼻炎症状。

    2010年03期 v.33;No.171 24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的改进

    王新娣;李莉;田兰;李新霞;阿布力孜·阿卜杜扎依尔;

    目的对国家标准GB/T22388—2008中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进行改进,并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20%甲醇、10%三氯乙酸、6g/L磺基水杨酸、0.1mol/LHCl对乳制品样品进行超声提取、离心处理,取代原有的固相萃取净化,用C18色谱柱(250mm×4.6mm)分离,柠檬酸与辛烷磺酸钠组成的离子对试剂(pH3.0)和乙腈作为流动相(90∶10),HPLC定量测定。结果改进方法的定量限为0.2mg/kg,线性范围2~50mg/L,平均回收率90%~110%,精密度RSD<7%(n=5),符合国家标准要求(RSD<15%)。结论改进后的方法缩短了样品前处理时间,节约样品检测成本,可应用到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

    2010年03期 v.33;No.171 248-249+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58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疆部分地区汉族变应性鼻炎患者HLA-DRB1基因多态性分析

    崔忠涛;张华;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汉族蒿属花粉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HLA-DRB1等位基因与蒿属过敏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新疆地区50名汉族蒿属花粉变应性鼻炎患者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对照组为本地区的50名汉族。结果变应性鼻炎组HLA-DRB1*11基因频率(9%)高于对照组(2%)(P<0.05),其它等位基因频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DRB1*11可能是新疆部分地区汉族AR发病的易感基因。

    2010年03期 v.33;No.171 253-254+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昆明小鼠胎鼠心室肌细胞的原代培养

    张玲;郭玉君;段明军;侯月梅;

    目的探讨胚胎小鼠心室肌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及细胞的存活状况。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心室肌细胞,差速贴壁2h纯化心肌细胞培养,台盼蓝染色判定心肌细胞存活率。结果心室组织4~6次基本消化完全,48h观察细胞存活率大于90%,生物倒置显微镜下观察,24h时有少部分细胞搏动,48h时细胞交织成网,搏动呈同步性,搏动频率30~150次/min。结论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可以成功地分离小鼠胎鼠心室肌细胞,可获得形态、活力良好的心室肌细胞。

    2010年03期 v.33;No.171 25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悬浮聚合法制备L-半胱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祝晓凤;李莉;

    目的探讨制备水溶性L-半胱氨酸的分子印迹微球的方法。方法以L-半胱氨酸为模板分子,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水相中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聚合反应中温度和分散剂的用量进行研究。结果分子印迹微球对L-半胱氨酸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温度和分散剂用量影响微球粒径。结论悬浮聚合法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粒径可控、均匀,随着分散剂的浓度或者温度升高,粒径越小。

    2010年03期 v.33;No.171 258-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463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福脉袋泡剂对高脂饲养诱导的大鼠脂肪肝的影响

    王国栋;赵翡翠;

    目的观察福脉袋泡剂对高脂饲养诱导的大鼠脂肪肝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饲养制备大鼠脂肪肝模型,同时给予福脉袋泡剂治疗,观察大鼠体重变化、睾丸脂肪垫重量、肝脏指数、肝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并与正常组和辛伐他汀组比较。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福脉袋泡剂组睾丸脂肪垫重量、肝脏指数均较模型组减轻,福脉袋泡剂组肝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均低于模型组。结论福脉袋泡剂对脂肪肝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2010年03期 v.33;No.171 260-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疆汉族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visfatin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肖明;苗蕾;姚华;徐菲莉;王先敏;

    目的了解新疆汉族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高尿酸血症患者其它生化指标的相互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汉族高尿酸血症患者202例为病例组,健康对照组208例。检测人体测量参数和生化指标,并测定血清visfatin水平。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visfatin水平。结果高尿酸血症组的血清visfat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尿酸血症患者visfatin水平与尿酸(SUA)、甘油三酯(TG)、体重、体重指数(BM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00、0.242、0.154、0.188,P<0.01),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116,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visfatin水平升高。

    2010年03期 v.33;No.171 262-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其防治

    赵为民;杨新辉;王海江;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2008年12月间收治的536例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吻合口瘘的患者采取保守及手术治疗,观察其结果,分析吻合口瘘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术后35例(6.5%)发生吻合口瘘,患者年龄、体重、术前辅助化疗、肠梗阻、糖尿病、白蛋白水平及肿瘤距肛门的距离是影响吻合瘘发生的因素(P<0.05),6例明确诊断后行急诊横结肠造口,二期还纳。22例(86.7%)保守治疗痊愈。7例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其中5例行横结肠造瘘,2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手术。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年龄、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围手术期处理是防止吻合口瘘的关健,及时发现并处理对吻合口瘘的治疗至关重要。

    2010年03期 v.33;No.171 265-267+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36例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术后及随访结果分析

    孙哲;刘亮;买买提力·艾沙;

    目的通过总结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患者通过介入球囊栓塞治疗后的随访观察结果,观察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远期生存质量情况。方法研究并随访我院自2002年10月-2008年8月收治并实施介入球囊栓塞治疗的36例TCCF患者的术后及愈后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确诊并行可脱式球囊介入栓塞术治疗。手术后进行术后神经功能评级及随访进行远期生活质量评分,绝大对数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以改善,随访发现患者远期生存质量较高。结论通过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对比及随访观察发现,介入栓塞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正确及时的诊断、治疗对改善TCCF患者的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10年03期 v.33;No.171 268-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段绍斌;李学雄;姚华;董杨帆;刘郁;张增峰;

    目的采用"创伤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建立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观察MODS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MODS过程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变化。方法将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SIRS组)和MODS组。对照组24只,其余2组各33只。对照组不放血和注射内毒素。SIRS组和MODS组用钳夹动物一侧股骨造成骨折和放血的方法复制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使休克持续1h后进行复苏。复苏成功30min后仅MODS组腹腔注射内毒素(2mg/kg)。从MODS组在注射内毒素后开始计算,3组大鼠在24、36、48h随机取8只处死并采集标本检测肺组织ICAM-1-mRNA表达,测定血液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结果MODS组ICAM-1mRNA表达在36h时较24h时明显升高(P<0.05),48h进一步升高(P<0.05)。相同时间点ICAM-1mRNA表达量在MODS组高于SIRS组(P<0.05),SIRS组高于对照组(P<0.05)。SIRS组和MODS组随时间延长CEC数量逐渐增加,3个时间点相互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相同时间点CEC数量在MODS组高于SIRS组(P<0.05),在SIRS组高于对照组(P<0.05)。MODS组NO含量36h时较24h时明显升高,48h时又下降,并且低于24h时(P<0.05),相同时间点NO含量在MODS组高于SIRS组(P<0.05),在SIRS组高于对照组(P<0.05)。MODS组随时间延长ET-1含量逐渐增加,48hET-1含量同24h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ET-1含量在MODS组高于SIRS组(P<0.05),在SIRS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IRS和MODS时均有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MODS时更为严重和明显,表现为黏附分子表达增强,NO和ET-1分泌紊乱。

    2010年03期 v.33;No.171 27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71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乌鲁木齐市社区护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刘永兵;姚鸣;贺伟;樊新霞;蔡雯;米合热依·阿布都卡迪尔;

    目的通过对乌鲁木齐市社区护理现状的调查,探索适合新疆社区护理发展的途径。方法以自行设计的问卷对4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70名社区护士进行社区护理现状调查。结果社区护士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均不合理。年龄偏大,以31~40岁为主,占38.50%;学历水平偏低,以大专为主,占47.10%,其次为中专,占43.55%。少数民族护士中专学历占绝大多数。职称结构水平低,以初级为主,占73.46%。在少数民族护士中显得尤为突出。结论政府应增加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视及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尽快把培养社区护士、提高社区护士素质、建立社区护理梯队放到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工作日程上;在社区护士上岗培训中,应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的设置,从而适应社区护理发展的需求。

    2010年03期 v.33;No.171 275-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小鼠开放性脑损伤后MAP2/SDF1的表达与损伤时间推断的研究

    韶峰;金茂强;

    目的探讨小鼠开放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微管结合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MAP-2)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的表达,为法医实践中推断脑组织损伤时间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建立小鼠脑组织开放性脑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脑损伤后MAP-2和SDF-1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脑组织损伤时间的延长,MAP-2的表达下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损失3d时达最低峰,14d基本达正常水平,但仍低于对照组。脑损伤后SDF-1表达上调,呈持续升高状态,14d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开放性脑损伤后MAP-2和SDF-1的表达呈一定的时序性变化规律,可作为推断脑损伤时间的参考指标之一。

    2010年03期 v.33;No.171 278-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唇香草对失血性休克脑的保护作用机制的探讨

    马琪;马小娟;马志兴;买买提祖农·买苏尔;克拉拉·阿巴斯;华实;宋海涛;

    目的探讨家兔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唇香草对脑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家兔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失血性休克组、补液组和唇香草组,每组8只。在规定时间点测定脑组织中琥珀酸脱氢酶(SDH)、ATP酶、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结果在失血性休克过程中,脑组织SDH、ATP酶的活性在休克组和补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唇香草治疗后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休克组和补液组的NO、MDA及MPO的含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唇香草组含量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唇香草对失血性休克时脑组织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010年03期 v.33;No.171 281-282+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复方胡芦巴对小鼠乙醇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万明;毛新民;李琳琳;冉新建;陈蓉;王烨;骆新;

    目的探讨复方胡芦巴对乙醇所致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4只雄性小鼠随机分成肝损伤模型组、正常对照组、阳性组(联苯双酯150mg/kg)、复方胡芦巴低(0.9g/kg)、中(1.8g/kg)、高(2.7g/kg)剂量组,每组14只。经预防性给药10d后,采用乙醇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16h后眼眶取血,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含量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甘油三酯(TG)的含量。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复方胡芦巴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乙醇所致肝损伤动物模型的血清GPT、GOT含量(P<0.05)。复方胡芦巴中、高剂量组肝组织中MDA含量低于模型组,而GSH含量高于模型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胡芦巴可改善乙醇引起的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对肝组织中TG变化无影响(P>0.05)。结论复方胡芦巴对乙醇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2010年03期 v.33;No.171 283-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分光光度法测定维吾尔药核桃分心木中总皂苷的含量

    韩艳春;阿布都热合曼·合力力;阿依吐伦·斯马义;

    目的研究维吾尔药核桃分心木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95%乙醇提取,水饱和正丁醇萃取的方法提取纯化核桃分心木中总皂苷。高氯酸显色,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桃分心木中总皂苷的含量。结果以人参皂苷Rb1为标准品作标准曲线,A=0.0593C+0.0576,r=0.9997,样品检测量在0.2086~0.3278mg的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89.11%,测得核桃分心木总皂苷的含量为4.187%。结论此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作为维吾尔药核桃分心木中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参考依据。

    2010年03期 v.33;No.171 286-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55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普连膏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及验证

    赵翡翠;王国栋;李小燕;

    目的建立普连膏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通过接种5种阳性菌株,采用平皿法、培养基稀释法及薄膜过滤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按供试品制备方法,各试验菌样品中的回收率均达到70%以上。结论普连膏所采用的检验方法可以消除药品的抑菌作用,有效检出污染的微生物,使测定结果准确,药品质量安全有效,达到验证实验的目的。

    2010年03期 v.33;No.171 28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研究

    王祝迁;窦箐;孙云;王玉杰;

    目的探讨并比较开放式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与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1994-2004年,我科采用开放式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68例。2004-2008年,我科开展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20例。对两种手术方法的特点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用时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开放式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但住院费用略高于开放式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术式手术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式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与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均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有效和安全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需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治疗。

    2010年03期 v.33;No.171 290-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分析

    林海;程坤;娜丽玛;陈启龙;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我院手术治疗8例胰岛细胞瘤的经验,总结胰岛细胞瘤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其效果。结果本组8例病例中,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例,胰岛素瘤7例。肿瘤位于胰头3例,胰体3例,胰尾2例。术前螺旋CT明确肿瘤定位7例(88%),B超明确肿瘤定位4例(50%)。术前行经动脉钙剂刺激肝静脉取血测定胰岛素(ASVS)检查5例,明确肿瘤定位5例(100%)。所有病例行术中超声和触摸探查,明确定位8例(100%)。行单纯肿瘤切除术4例,胰腺中段切除+胰空肠吻合术1例,钩突切除术1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2例。术后胰瘘发生率为25%(2/8),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对良性胰岛细胞瘤,单纯肿瘤切除或胰腺部分切除疗效肯定。胰岛素瘤仍有较高误诊率,多排螺旋CT可作为术前定位首选,建议常规行术中超声联合触诊,ASVS可能对复杂病例更有意义。

    2010年03期 v.33;No.171 292-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6例诊治分析

    孟涛;范志勤;赵泽亮;王海江;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间收治的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5例为青年女性,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均经病理确诊,平均随访23.7个月,除1例姑息手术切除患者,其余患者均存活,无复发、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多见于青年女性,手术切除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2010年03期 v.33;No.171 295-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

    阿不都乃比·艾力;买尔旦·买买提;盛伟斌;金格勒;郭海龙;普拉提·买买提;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对本组自1999年9月-2008年7月手术治疗的62例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按照JOA评分标准判定其术后改善率,并统计手术并发症。结果62例患者中合并原发性椎管狭窄23例,术前MRI示脊髓信号改变者21例;采用前路手术23例,后路手术37例,后前路联合手术2例。前路手术平均改善率为72.7%,后路手术平均改善率为58.1%。后前路联合手术2例,改善率分别为32.3%和30.1%。前路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9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3例、切口感染2例、术后局部血肿压迫脊髓至神经症状急性加重1例。后路手术后并发节段性神经根麻痹7例,皮肤坏死、切口不愈5例。结论应根据后纵韧带骨化部位、范围及椎管狭窄率选择合适手术方法,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2010年03期 v.33;No.171 297-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宫腔镜联合B超监测下取出宫内嵌顿的IUD的临床分析

    何永珍;李莉;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监测下取出宫内嵌顿的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美国史赛克公司生产的连续灌流式电视宫腔电切镜系列,对36例宫内嵌顿的IUD患者在宫腔镜联合B超监测下行宫内IUD取出术,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6例宫内嵌顿的IUD全部被取出,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联合B超监测下取出宫内嵌顿的IUD是一种准确、有效、安全、实用的方法。

    2010年03期 v.33;No.171 300-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用核素法探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意义

    赛丽曼·木沙;丁岩;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检测在子宫颈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放射性核素定位法探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选择2005年12月-2006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妇女早期宫颈癌患者16例。术前均取子宫颈组织活检,病理证实为CINⅢ级累及腺体及子宫颈癌Ⅱb期以前的患者,所有病例根据术前盆腔检查情况按FIGO2000年标准进行临床分期。术前于宫颈12°、4°、8°在距肿瘤边缘5~10mm的黏膜下分别注射锝-99m硫化胶体,行即刻平面显像及断层显像(定位)或视情况行延迟显像。术中行γ探针探测前哨淋巴结,摘除有强放射性的淋巴结,进行病理学检查,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16例患者共切除淋巴结138枚,平均每例9枚。8枚有SLN,其中7枚淋巴结病理阳性。130枚无SLN,病理结果均为阴性。SLN活检术灵敏度为100%,特异度99.2%。SLN分布情况与术前核素淋巴显像结果相符。结论SLN检测能准确地预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状况,但SLN活检术的可行性还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进一步评价。

    2010年03期 v.33;No.171 302-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乌鲁木齐市某医院自治区级医保住院病人现状调查分析

    张燕;邱杰;古瑞娟;

    目的通过比较乌鲁木齐市某医院2006-2008年自治区级医保住院病人的相关信息,了解自治区级医保的运行现况及发展趋势并据此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将所有研究对象的数据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对医保住院病人的人次构成、费用构成、医疗费用进行分析并进行恰当的统计学描述。结果(1)自治区级医保住院病人均次费用介于省属、部属住院病人均次费用之间;(2)退离休组的统筹费用及统筹比例3年期间均高于在职组;(3)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区医保住院病人均次费用及统筹比例较其他族别高。结论自治区级医保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我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减轻参保职工住院费用压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不足。

    2010年03期 v.33;No.171 305-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激光泪道成形联合术治疗少数民族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研究

    万晓钢;刘雁庭;曹兰;卢跃龙;李海燕;张翠荣;缪青;宋梅娟;

    目的观察并评价激光泪道成形联合术治疗少数民族鼻泪管阻塞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2009年3月收治少数民族鼻泪管阻塞50例(86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44眼),单纯用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组25例(42眼),应用激光泪道成形联合术。结果术后随访1年,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药物灌注及硬膜外管置管对少数民族鼻泪管阻塞患者是简单、有效的方法。

    2010年03期 v.33;No.171 308-309+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不同剂量芬太尼对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导时药效学的影响

    孙虎;徐志新;张蕾;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全麻诱导时药效学的影响。方法全麻患者84例,按芬太尼不同诱导剂量随机分成芬太尼2、4、6、8μg/kg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不同剂量芬太尼,靶控输注异丙酚,当(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达到(45±5)时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mg/kg4min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麻醉前(T0)、静注芬太尼4min后(T1)、意识消失时(T2)、BIS数值降至(45±5)时(T3)、气管插管即刻(T4)、插管后3min(T5)、插管后5min(T6)时收缩压(SP)、心率(HR)、BIS值和T2、T3时异丙酚的靶控输注浓度(Ce)值和用药剂量。同时记录T1~T2(T1~2)、T1~T3(T1~3)的时间及麻醉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气管插管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T2、T3时芬太尼4、6、8μg/kg组患者所需异丙酚Ce、用药剂量、所需时间均较芬太尼2μg/kg组低(P<0.05);T2时,T1~2时间和用药剂量在6μg/kg组较4μg/kg组减少(P<0.05);T3时,T1~3时间和用药剂量在6μg/kg组和4μg/k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反应发生率芬太尼2μg/kg组较其它3组高(P<0.05),心动过缓/呛咳反应的发生率6、8μg/kg组较2、4μg/kg组高(P<0.05)。结论4种剂量的芬太尼都能增强异丙酚的镇静作用,减少麻醉诱导时间,其中4μg/kg麻醉诱导时芬太尼的协同作用较为明显且循环稳定。

    2010年03期 v.33;No.171 310-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读者·作者·编者

个案报道

综述

医学教育